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共同着眼点是()A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B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及特权D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成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A BC D3历史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展示了周恩来这位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物,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事
2、件。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周恩来提出或阐发的是()“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另起炉灶”A BC D4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主要是为了()A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与攻击共产主义的分子进行坚决斗争C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D促进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5. 1954年5月24日,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都刊登了来自日内瓦的电讯报道:“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着一批更为年轻的红色外交家。”这位率领者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朱德6.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这个方针是( )A.区域合作 B.“另起炉灶”C.
3、反对霸权主义 D.“求同存异”7.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苏建交 D.港澳回归8. 1955年万隆国际会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增进友谊的“万隆精神”。你认为万隆会议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帝国主义和殖民力量的削弱C.中国等一批进步国家的参会D.与会国家尊重了文明的多样性9.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操纵下的联合国将新中国拒之门外。直至1971年中国才恢复了在联
4、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与下列哪一因素无关( )A.美国霸权地位开始衰落 B.第三世界国家支持C.香港回归 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10.尼克松担任美国总统后,对均势概念做了重新解释,提出现在是一个五极世界,其中的一极便是中国,它应该摆脱孤立局面。这说明( )A.美国放弃敌视中国政策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美国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D.中国致力于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11.2014年是中美联合公报签署42周年。关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B.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公报的签署体现了一种求同存异的精神D.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
5、外交关系12.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中日关系发展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有( )中日关系曾经历了由友好交往到敌对战争的转变近代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都是对既定方针的推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处于对峙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A.B.C.D.13.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从“一边倒”到不结盟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D.中苏关系的演变14.中俄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宣言,维护叙利亚的领土和主权及中东地区的和平。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积极维护地区的稳定
6、和世界和平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 B.C. D.15.关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日本正式建交B.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二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会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
7、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材料三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6分)(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3分)(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5分)(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6分)17.阅读下列材
8、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工作报告体现的外交思想(1954年、1959年、1964年)1954年一届人大1959年二届人大1964年三届人大外交布局推行战争政策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集团;奉行和平政策的以苏联为首的和平堡垒。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爱好和平的国家、帝国主义侵略者。以马克思主义力量为核心的世界革命人民;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 赵磊论中国外交布局的“多边舞台”材料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 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邓小平维护第三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
9、设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外交布局有哪几类国家。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什么?(6分)(2)材料二强调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世界国家”共同的历史使命是什么。(8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特点及其体现。(6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B项与“另起炉灶”相符;C项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相符;D项与“一边倒”相符。两政策无论是废除旧政府屈辱外交,还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最终都是为了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2.【解析】选D。本题实际考查新中国在20世纪50
1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都是这一时期的外交活动;明显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是建国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并非成就,故可排除。3.【解析】选B。是毛泽东提出的,他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所以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为B。4.【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参加万隆会议的国家及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分析,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1954年”“来自日内瓦”“红色外交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与此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故选B。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周恩来在万隆
11、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故答案选D。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在万隆召开国际会议,会议讨论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争取改善国际地位。8.【解析】选D。万隆会议时,一些国家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敌视,反对新中国。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各国的赞同,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基础上,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A叙述错误;B属于外在的条件;中国等进步国家的参会是会议成功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本题选D。9.【解析】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与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无关。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尼克松担任总统后,改变美国对外政策,为扭转美苏争霸的不利局面,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声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尽管中美之间还有分歧,但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结束对抗,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12.【解析】选D。在中国古代时期中日曾经友好交往过,但到近现代时期,按照
13、既定方针,日本曾两次侵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处于“冷战”对峙时期;20世纪70年代,受中美关系缓和的影响,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1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利益,根据不同时期的国际局势,作出不同的外交决策,但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4.【解析】选C。材料中信息反映出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积极维护世界和平,故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维和行动,故排除。1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注意题干要求“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多边外交。A项是在1972
14、年,B、D两项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16.解析:第(1)问应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见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第(4)问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求同存异”当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灵活运用。答案:(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相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2)问题: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
15、。针对的现象:殖民主义、霸权主义。(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4)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17.【解析】第(1)题关键要从“和平”入手组织答案。第(2)题第一问从国情考虑,第二问从和平与发展角度分析。第(3)题分析我国新时期的外交特点及表现。答案:(1)两类国家,即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推行战争政策的侵略集团。外交目标:确保社会主义中国的“生存权”。途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理由:一是现在中国穷;二是永远不称霸。历史使命:发展民族经济、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团结合作努力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3)特点:全方位的多边外交。体现: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性外交;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