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 分钟 试卷总分:100 分)一、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菲薄(fi ) 尸骸(hi ) 骄横(hng ) 浸渍(z) 如花笑靥(y ) B. 慰藉(ji) 苍穹(qing ) 晤面(w) 纤手(xin) 殒身不恤(yn ) C. 蓓蕾(bi) 怂恿(sng ) 先妣(b ) 胚芽(p) 湮没无闻(yn) D. 险衅(xn) 攒射(cun ) 妊娠(shn) 逶迤(y) 呱呱坠地(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蛇最感
2、兴趣的食物是鸟,那些惟一能够来往天堂的飞翔使者。它侍机偷袭,洗劫巢穴,吞食幼鸟和蛋卵。 B.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涨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经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 C.所以原谅我吧,是黑夜泻漏了我心底的秘密,不要把我的允诺看作无耻的轻狂。 D.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它们缺乏世俗的对应物,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不
3、光是教师的责任,家长也责无旁贷;教师纵然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单独承担起这一关乎民族未来的重任。 B.中央加大环保管理力度,在港商聚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方政府治污也亦步亦趋,部分港商显然对内地政府在环保上的态度猝不及防。 C.15名英国士兵4月5日安全返回国内,不再投鼠忌器的英国政府对伊朗的态度明显变得强硬起来。 D.那些保健品柜台的推销员们,身穿白大褂,正襟危坐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保健仪器后面,让你错以为是医院前来义诊的医务工作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尽管美国政府下调了本年的财政赤字预测,但整体数额仍创下了历史新高,赤字问题已成为美国经济难解之题。 B.从政策层面看,
4、汽车下乡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不但对整个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可以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C.从看简单的VCD到DVD,乃至追求高清晰画质的视觉享受,高清对人们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D.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 。我因此深信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耳朵固然要紧,但是还不如周身筋肉。 我自己在作文时,如果碰上兴会,筋肉方面也仿佛在奏乐,在跑马,在荡舟,想停也停不住。 普通人以为这要
5、耳朵灵敏,因为声音要用耳朵听才生感觉。 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做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 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我的周身筋肉都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烟似的。 如果意兴不佳,思路苦涩,这种内在的筋肉节奏就不存在,尽管费力写,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吱咯吱咯的,像没有调好的弦子。 A. B. C. D.6.2009年7月11日,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因病辞世,享年98岁。於潜中学学生会想出一期黑板报纪念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请根据材料,为该期黑板报设计标题,以彰显季羡林先生的高贵品质。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12字。当年有一位北大学生,因刚到校园
6、有急事,便把行李交给路边遇到的一位老头看管。等到他办完事,已经日薄西山,他才想起去找行李。等他急急忙忙赶回去,却看到那个老头还待在原地,替他看着行李。直到开校会,这位学生才从主席台上发现,那个替他看行李的老头,竟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老人。季羡林先生在他的病榻杂记一书中,用通达的文字,阐明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项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标题: 7. 依据画线句子,在下面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整齐。 美无处不在:聆听大海,浩瀚的涛声会激荡你的胸怀;
7、, ;当你嗅到初春的第一缕泥土的气息,青春的花朵便绽放在你生命的枝头; , ; 只要你有一颗充满诗意的心,大自然就会成为绝美的图景。 8. 在解释“把”字的意义时,林语堂先生用的例句是“把人杀死,把钱抢走”;而汉语大辞典常务副主编李格非教授用的例句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试分析这两种举例孰优孰劣?这对你说话写文章的举例有什么启示?要求观点明确,回答不超过100字。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别有幽愁暗恨生,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3) ,禾黍秋风听马嘶。(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5) ,众
8、人皆醉我独醒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二 (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乙)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9、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丙)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候,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 (古代对奴婢的鄙称)而文采不表后也 (显露 ) 及见贾生吊之 (凭吊
10、) 何故深思高举 (高高举起)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醴侣鱼虾而友麋鹿B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圣人不凝滞于物 C及见贾生吊之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 D又怪屈原以彼其材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新沐者必弹冠 B衣赭衣,关三木C鼓枻而去 D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司马迁“隐忍苟活”的原因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 也”。 B屈原“宁赴湘流”的原因是“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
11、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C从“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句可以看出司马迁非常仰慕屈原高尚的为人。 D司马迁起初不赞成屈原赴死,为他感到可惜,后来读了贾谊的鹏鸟赋,了解了屈原的生死观,更为了自己先前的看法找到了依据,反对屈原赴死。14 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 题 (4分)苏溪亭 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15.这首诗描写的是 时候的景色,诗人抒发的是 之情。(各填两字,2分
12、)16.请简要赏析“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2分) 三 (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 题 听松 熊召政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松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永远的儿歌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幻。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
13、,瑟缩如僵虫。唯有轻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长大了。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初似霓裳,继如乱发。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终于,深浅有致的累累青柯好像有了淡墨泼进,变成一色的乌黛。一林松骚动起来,接着,一山松、千山松、万壑松都骚动起来。松涛响了。带着松涛给予的启示,我离开了故乡群山环绕的那座小城,走上了生命长途。我走过许多城市,许多乡村。在北国的长城上,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我听过风暴。它们虽然都很壮观,表现了乾坤伟大力,但仍不及响在千峰万壑上的那千顷万顷松涛,那气吞山河的震荡,多么地摄人心魄!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久了
14、,离开大山久了。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眼中的世界色彩缤纷,竟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耳中的世界。心灵没有受到伟力的撞击,血管里的血也就不再汹涌。如同李白欣然相逢了西下峨眉的蜀僧,不久前的那一夜,一个森林里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他似乎有消息告诉我,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清。我问他话筒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他说是松涛。一根银线,为我送来了久违的松涛。我重又获得了生机勃勃的耳中的世界,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
15、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拨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选自灯花带梦红有删节)17.说说文章第一节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18.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19.最后两小节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5分)20.结合全文,探究一下作者从“听松”中获得了哪些启示。(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