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餐作业(九)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A组全员必做题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催化作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有的酶是RNA,不在核糖体上合成;活细胞能合成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用于自身代谢需要,因此A、B、D所述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C正确。答案:C2下列关于酶
2、催化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降低分子运动速度,抑制酶的活性B高温激发酶的活性,提高酶促反应速率C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可以持续上升D增加酶的物质量,酶促反应的产物量随之增加解析:低温降低分子运动速度,从而抑制酶的活性,A正确;温度过高使酶失活,可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还受酶浓度等的影响;酶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反应方向和平衡点。答案:A3如图表示物质S在酶E的催化下水解成P的反应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酶E可为该反应提供活化能B酶E水解的产物是H2O、CO2等物质C若S是麦芽糖,则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P的生成情况D若S代表二肽,则E、P可分别代
3、表肽酶、氨基酸解析:酶的催化作用机理是降低反应活化能,A项错误;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氧化分解产物是H2O、CO2等物质,B项错误;麦芽糖也是还原糖,与其水解产物葡萄糖一样,可与斐林试剂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C项错误。答案:D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ATP与分解ATP的酶相同B酶只能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C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永久失活D酶在低温时空间结构保持稳定解析:合成ATP与分解ATP的酶是不同的;酶既能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也能在细胞外、体外起催化作用;低温可使酶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其分子结构,所以不会永久失活,其空间结构也可以保持稳定。答案:D5如图甲是过氧化氢酶活
4、性受pH影响的示意图,图乙所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O2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条件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A如果温度升高,图乙中O2的最大生成量要降低B图乙中经过一段时间后,O2的生成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H2O2已经全部被分解C如果pH过高,则图乙中O2生成量肯定为0D图甲中pH从c降低到b过程中反应速率会逐渐加快解析:即便酶失活,H2O2在一定温度下也会分解,所以O2的生成量不会是0,C错误。由于pH为c时酶已失活,再恢复到最适pH的过程中反应速率也不会逐渐加快,D错误。答案:B6酶抑制剂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者作用特点如图甲所示
5、,图乙表示相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甲 乙A曲线a表示没有酶抑制剂存在时的作用效果B曲线a、b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受酶浓度的限制C曲线c表示在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下酶的活性降低D非竞争性抑制剂与该酶结合后能改变其空间结构解析:由图可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相似,与底物“争夺”酶的结合位点,当底物足够多时,反应速率仍然可以加快;非竞争性抑制剂改变了酶的结构,使酶的催化能力降低,即使增加底物,其反应速率仍然较低。答案:C7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等量的四份分别加入pH为3、5、7、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几个试管中,温度保持在30,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提
6、取液的加入量减半。两次实验中过氧化氢反应相同时间后的剩余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pH不同造成的B曲线b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C提取液的量会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D用点燃的卫生香检验气体产生情况时,pH为7的一组中最容易熄灭解析: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提取液的加入量不同造成的;曲线a是实验二(酶量减半)的结果,而曲线b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提取液的量不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pH为7的一组中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最强,产生的气体最多,点燃的卫生香最不易熄灭。答案:B8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在A点,将酶的浓
7、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B在B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C在C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D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解析:题图可以反映温度和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但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仅包括温度和pH,还有酶的浓度等。在底物充足的条件下,增大酶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所以A、C正确,B错误。题图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2(强酸性环境)左右,因此这种酶可能是胃蛋白酶,而不会是唾液淀粉酶,D正确。答案:B9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的AB段表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
8、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如果温度升高10重复实验,则图中A点的位置将下移C如果从乙点开始,往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曲线中B点会上升D曲线BC段反应速率不变,说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已经完全被分解了解析:由图可知,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由于反应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因此,提高温度酶的活性将下降,A点将下移。如果往反应体系中加入更多的酶,反应速率将加快,B点会上升。曲线BC段反应速率不变,是因为酶的数量有限,而不是全部被分解了。答案:D10有人进行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应保持pH不变B曲线2作为实验对照CP
9、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若反应温度升高,则A点未必上移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化合物P的有无,因此无关变量如pH应控制不变;曲线2表示实验组的实验结果,曲线1表示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图示同等底物浓度下,加化合物P的一组的酶促反应速率比只有酶的一组的低,因此化合物P对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题中没有说明该实验进行时的温度,若该温度为最适温度,则升高温度后,A点下移。答案:B11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实验1 实验2 实验3(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2)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_。(3)实验2探究了过氧化氢溶液的
10、浓度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该实验的结果显示_。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4)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_。实验还证实,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解析:(1)从三个实验的结果图中可以看出,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是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pH。(2)实验1过氧化氢酶和无机催化剂FeCl3进行对照,说明了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3)实验2的结果显示,在ab段对应的浓度范围内,O2产生速率随着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过氧化氢溶液达到b对应的浓度以后,O2产生速率不再增加,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最可能
11、是过氧化氢酶的量有限。(4)在pH为e时,溶液中剩下的过氧化氢的量最少,说明在这一pH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最高;过酸、过碱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使酶永久失活。答案:(1)催化剂种类、过氧化氢的浓度、pH(2)酶的高效性(3)在过氧化氢酶量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O2产生速率越快,而当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达到一定值后,O2产生速率不再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过氧化氢酶的量有限(4)e过酸、过碱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12几丁质(一种多糖)是昆虫外骨骼的重要成分,几丁质的催化降解主要依赖于NAGase(一种酶)的作用。温度、pH和NAGase催化水解产物对NAGase催化活
12、力的影响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NAGase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在_和_左右。(2)以NAGase催化水解的产物葡萄糖、半乳糖、蔗糖为效应物,这三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其中作用最强的是_。(3)研究发现,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下图是降低酶活力的两个模型,判断精氨酸降低NAGase活力类型的方法:在研究实验中加入精氨酸,同时不断提高底物浓度,如果酶促反应速率_,则属于模型A;如果酶促反应速率_,则属于模型B。解析:(1)依图示,该酶最大活力时所对应的温度和pH分别为40和6.0左右。(2)由图示知,三种效应物对该酶的活性均具有
13、抑制作用,其中葡萄糖的抑制作用最强。(3)图中模型A为竞争性抑制模型,当底物的量增加时,增大了底物与酶结合的机会,使反应速率提高;模型B为非竞争性抑制模型,酶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当底物量增加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会提高。答案:(1)406.0(2)抑制葡萄糖(3)能提高不能提高B组能力提升题13.(原创题)科学研究发现,某些免疫球蛋白具有催化功能,称之为抗体酶。下图表示某新型抗体酶的结构,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抗体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抗体酶能与各种抗原结合C抗体酶与底物结合后,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利用抗体酶特异性识别抗原和催化无活性药物前体的转化反应,可靶向治疗癌症解析:由题
14、干信息可知,抗体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功能上既具有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又具有酶的催化功能。答案:B14某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了反应底物和相对应的酶后,对试管进行缓慢地加热,使温度缓慢地上升。根据此实验,该同学画出了下面四个曲线图,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解析: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再下降,最后失活;反应速率与酶活性的变化基本相同;生成物的积累量会逐渐增加,当酶失活时达到最大值,反应底物的剩余量的变化则与其相反。答案:C15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等物质组成。纳豆激酶(NK)是一种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菌产生的蛋白酶,它不但能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A过程),还能
15、间接激活体内纤溶酶原(B过程)。如图是有关纳豆激酶溶栓机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研究NK直接水解作用:给定纤维蛋白平板,将_滴加其上,若出现相应的溶解圈,则可说明_。(2)NK的间接作用是通过_激活体内纤溶酶原,增加纤溶酶的量和作用,溶解血栓。(3)请根据下列给出的实验材料,比较NK与内源性纤溶酶的溶栓效果。供选实验材料:NK溶液、内源性纤溶酶溶液、纤维蛋白块、蛋清溶液、缓冲液、双缩脲试剂、量筒、试管和秒表。实验步骤:(“”表示添加,“”表示未添加)加入物质的成分试管1试管21A_2缓冲液3纳豆激酶(NK)溶液4B_表格中A处添加的物质是_,B处添加的物质是_。实验结果鉴定的指标是_。解析:由图解可以看出纳豆激酶(NK)可以直接催化纤维蛋白的水解,还能间接激活纤溶酶原,由纤溶酶催化纤维蛋白的水解。要比较NK与内源性纤溶酶的溶栓效果,需将NK与内源性纤溶酶进行对照实验。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可知,试管1中加入纳豆激酶(NK)溶液,则试管2中应加入内源性纤溶酶溶液。根据酶的专一性和实验结果的可观察性,本实验的因变量为纤维蛋白块消失的时间。答案:(1)纳豆激酶NK对纤维蛋白有直接水解作用或降解作用(或NK在体外有溶栓效果)(2)刺激血管上皮细胞,释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3)纤维蛋白块内源性纤溶酶溶液纤维蛋白块消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