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字3“贝”的故事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9个生字。2朗读课文,观察插图,了解“贝”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3总结“贝”字形旁表义的特点。4能给家人讲讲“贝”的故事。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写9个生字。2了解“贝”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难点总结“贝”字形旁表义的特点。三、复习导入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认读。2齐读全文。四、精读课文1看插图,了解“贝”字的起源。(1)出示插图。(2)根据插图说一说 “贝”字的演变过程。(由实物贝壳甲骨文小篆现在的汉字“贝”。)2朗读课文,总结“贝”字形旁表义的规律。(1)同学们,请你们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贝壳在古代有什么作用。(2)学生自由回答问题。(贝壳可以当饰品
2、,还可以当钱币。)(3)识汉字。 出示汉字“赚、赔、购、贫、货”。认一认这五个汉字。找出这五个汉字的共同点。(都含“贝”字)想一想,这些字为什么都含有“贝”,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吗?(分组讨论)总结规律: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宝贝有关。除了书上列举的这几个字,你还知道哪些含“贝”的字吗?(学生自由说)3完成课后习题三。(1)出示课后习题三。(2)说一说:加点字的偏旁各与什么有关?(3)指名回答。“镜”与金属有关。“珠”与玉有关。4讲故事。(1)齐读课文。(2)小组内讲故事,指名讲故事。(3)师生共同评议。五、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2学生分析,识记字形。3教师指导书写。 4学生
3、练习书写。六、课堂小结学生互相质疑、释疑,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方法。七、梳理板书“贝”的故事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
4、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贝壳甲骨钱币与财关八、教学感悟 教学本课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前让学生做相关的汉字起源知识的搜集工作,课后也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查阅更多的汉字起源知识,这样得益于课内,拓展于课外,学生才会对课堂所学由点带面,由单一到全面,对汉字的起源了解得更清楚,对汉字的兴趣会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