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3009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诗歌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一些诗人对“讲品位、讲格调”没有异议,但提到“讲责任”“讲担当”就未必赞同。有人认为“诗就是诗,不必承担社会历史责任”。“诗以外的任何附加,都会使诗不纯”,于是只封闭在个人空间里,逃避公共空间与大众议题,其实,诗人只有跳出“纯诗”的观念窠臼,摆脱“小我”束缚,增强公共意识、使命意识,才能写出富有风骨的“大诗”。诗歌要有时代担当。请歌是心灵颤动和诗意传速,但不可能离开特定社会历史语境,如果面对时代和人民“失语”,就只能是阁楼里的低吟

2、浅唱和孤芳自赏。诗歌当面对时代,理解时代,呼应时代,拥抱时代,而不是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成为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诗人的心上附着诗的灵魂,诗人要站在人类精神高地,关注人间疾苦、人民福祉、人类命运。请歌要有艺术担当。诗有诗的劲道,即便是承载历史文化,也须是诗意的承载,诗歌要关注和表现人民,当然是以诗的方式。在当下诗歌写作中,特别是宏大社会题材诗歌写作中,少数诗歌给人以大而无当、空泛无物的感受,诗歌应有心灵内凝的劲道,否则留下的既不是史,也不是诗,只是一个声力竭的空洞状态。真正有艺术风骨的“大诗”,应发自一个诗人的心灵深处,新时代诗歌应有大格局,关注的不仅是私人空间,还有公共空间,不仅是个人命运

3、,还有人类命运,这才是有大境界、大胸怀,有大爱、大能的诗歌,具体来说,“大”既指书写对象的事件、主题的“大”,也指诗歌语言的大气,当然它不一定使用“大词儿”,而是经过诗性组合之后呈现出高端飞拔的气质,常造一种气场,带来震撼效果。此外,还应有大结构,开阖有度,兼具创新性,充盈着昂扬的气势和气魄。诗歌要有社会历史担当。这不是要求每个诗人在大事件诗歌写作中复述新闻、图解政策,也不是希望诗人在书写大事件时被叙事、细节所裹挟,而是要表达诗性体验,传递人生经验,在烟火中求真味,于坦率中求蕴藉。诗歌对社会历史有担当,就要经得起批评。诗歌是精神食粮,要像保障食品安全一样,分清楚哪些有利成长,哪些有害健康,从而

4、趋利避害。诗歌只有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批评”,才可能成为经典并世代流传。对社会历史负责,诗歌还要引导趣味,不是建“奇花异石”的“盆景”,而是耕耘肥沃的广阔大地。诗歌需要大众化,以“诗”为前提的大众化,不是一览无余、毫无蕴藉的浅显化,其要义是加强优秀诗歌在大众中的传播和赏读,让写作和阅读共同承担新时代诗歌的使命。(摘编自胡丘陵新时代诗歌要讲担当)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些诗人认为诗歌应“讲品位、讲格调”,因而不赞同其“承担社会历史责任”。B. 诗歌要有艺术担当,这意味着诗歌既要承载历史文化,也要关注和表现人民。C. 诗歌是不是有大格局,这取决于诗人是不是有大境界、大

5、胸怀,有大爱、大能。D. 诗人在书写大事件时,应传达出自己的感受,而不一定过多地拘泥于叙事本身。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一些诗人对诗的狭隘认识为立论的事实基础,引出了“讲担当”的必要。B. 文章从时代、艺术、社会历史三个方面论述诗歌的“讲担当”,论证结构清晰。C. 文章末段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形象地论述了诗歌如何才能对社会历史有担当。D. 文章指出诗歌的社会历史担当要经得起批评,并据此对诗歌大众化作出论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纯诗”与“大诗”格格不入,无法“讲担当”,在新时代我们应当予以摒弃。B. 诗歌是心灵颤动和诗意传递,阅读诗

6、歌可以使读者与诗人产生精神上的共鸣。C. 诗人应立起人类精神高地,与时代接轨,为人民发声,否则就难以写出“大诗。D. 那些能够成为经典并且世代流传下来的诗歌,一定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批评”。【答案】1. D 2. C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一些诗人认为诗歌应“讲品位、讲格调”,因而不赞同其“承担社会历史责任”。说法错误。原文是:一些诗人对“讲品位、讲格调”没

7、有异议,但提到“讲责任”“讲担当”就未必赞同。有人认为“诗就是诗,不必承担社会历史责任”。 B项:诗歌要有艺术担当,这意味着诗歌既要承载历史文化,也要关注和表现人民。不当。原文是:请歌要有艺术担当。诗有诗的劲道,即便是承载历史文化,也须是诗意的承载,诗歌要关注和表现人民,当然是以诗的方式。C.项:诗歌是不是有大格局,这取决于诗人是不是有大境界、大胸怀,有大爱、大能。表述错误。原文是:新时代诗歌应有大格局,关注的不仅是私人空间,还有公共空间,不仅是个人命运,还有人类命运,这才是有大境界、大胸怀,有大爱、大能的诗歌。两者之间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

8、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末段采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形象地论述了诗歌如何才能对社会历史有担当,表述错误,本段有两处比喻,以一个比喻句是“诗歌是精神食粮,要像保障食品安全一样,分清楚哪些有利成长,哪些有害健康,从而趋利避害”,旨在阐述“诗歌只有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批评,才可能成为经典并世代流传”,第二个比喻句是:对社会历史负责,诗歌还要引导趣味,不是建“奇花异石”的“盆景”,而是耕耘

9、肥沃的广阔大地。旨在说明:诗歌要引导趣味的重要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纯诗”与“大诗”格格不入,无法“讲担当”,在新时代我们应当予以摒弃。其中

10、,“予以摒弃”错,原文是:其实,诗人只有跳出“纯诗”的观念窠臼,摆脱“小我”束缚,增强公共意识、使命意识,才能写出富有风骨的“大诗”。并没有“应当予以摒弃”的意思。故选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菜大爷刘奇叶菜大爷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爷姓蔡,“菜大爷”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邻里送给他的一个雅号。菜大爷的住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砖瓦民房,后面有个小菜园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种菜当作一种乐趣。菜园子一年四季都能产菜,除了供给他与老伴儿老两口平常生活吃菜外,总是还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爷在闲余之际也挑着自己种的菜到菜市场上去卖。菜市场离菜大爷的家很近,穿过一条街道就到了。买菜的很有眼

11、光,尝过菜大爷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爷卖得比其他的摊位贵,也会被一扫而光。人们知道,菜大爷种的菜用有机肥料施肥,吃起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菜大爷除了平常注意累积肥料,还经常去附近的养猪场挑猪粪施肥。渐渐地,前来买菜的人们都知道了菜大爷的菜好,亲切地称他为“菜大爷”。知道大伙儿对他种的菜十分钟爱,每次上市场卖菜归来,菜大爷心里头总是乐滋滋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但菜大爷觉得现在的生活很不错,他喜欢这种自娱自乐卖菜的滋润生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儿子离开这个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这个菜园子。隔壁的邻居老李头也卖菜,但他的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

12、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一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偶尔,老李头会同菜大爷一块去市场卖菜,两人年龄相仿,又是邻居,还算谈得来。一天,老李头天没亮就贩回满满一担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拣为几元一把的小份后,刚要挑市场上去卖,突然感到肚子一阵绞痛,顿时瘫倒在地上。这一切正好被菜大爷瞧见了,他赶紧叫车把老李头送进了医院急救,接诊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切除手术。手术后的第二天,菜大爷去医院看望老李头时,老李头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老伴儿正在给他喂粥,一见菜大爷来了,老李头两口子一个劲地道谢。见老李头手术很成功,菜大爷也为他

13、高兴。聊天中,一贯热心肠的菜大爷问老李头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有,如果有就尽管说,邻里邻居的互相照应嘛。老李头听了,却欲言又止的样子,菜大爷便追问他是什么事情。原来,他是心痛前日贩回的一担蔬菜还放在家里没有卖掉,担心自己住院几天后,那一担蔬菜会白白地烂掉,怪可惜的。菜大爷听了,未加思索地答应帮老李头把菜挑去市场上卖了。回去后,菜大爷二话没说,到了老李头家便把那担蔬菜挑去了市场。才到菜市场口,买菜的人们就一窝蜂围拢上来,容不得菜大爷说明一下这菜的来源情况,那担菜又被一扫而光了,哪有菜大爷陈情解释的空隙?望着一副空空的担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钱币,菜大爷愣在那里好一阵,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当天下午

14、,菜大爷把卖菜的钱如数交给了老李头,说了一声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头高兴地接过钱一点,居然比平常赚的钱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对菜大爷钦佩得五体投地!半个月之后,老李头出院了,特地买了两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爷家的门,结果敲了半天没有人应。老李头问其他邻居,邻居说,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菜大爷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选自2016年第4期小说月刊)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交代“菜大爷”雅号的由来,一方面暗示菜大爷受到了邻里四周的爱戴,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写他特别重视清名埋下伏笔。B. 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

15、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这是倒叙手法,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C. 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而光”,突出了顾客对菜大爷的信任,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D. 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菜大爷替老李头卖完菜后,“望”的动作,“愣”的神情,寥寥数语,就刻画出他的愧疚。5. 小说设置老李头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小说以菜大爷突然搬走为结尾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D 5. (1)对比:用李老头的菜与菜大爷的菜作对比,揭示菜大爷受邻里欢迎的原因。(2)推动情节:李老头生病,引出菜大爷替老李头

16、卖菜的情节,将故事引向高潮。同时,凸显菜大爷乐于助人的品质。(3)深化主题:文章结尾通过写老李头的疑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小说重视清名的主题。 6. (1)情节结构上: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仿佛做了一件大亏心事似的”形成照应,使情节衔接更加合理。(2)人物形象上:突出菜大爷因自感辜负邻里信任而产生的愧疚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3)情感表达上:借老李头的疑惑巧妙地表明作者的态度,表达对菜大爷的敬意。(4)艺术效果上:菜大爷替人做了好事反而愧疚地搬家,这种情节的陡转产生了戏剧化效果,耐人寻味。【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

17、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A项“暗示”说法不恰当,文中明确表明了大家对菜大爷的热爱;B项“倒叙手法”错误,这里是插叙手法;C项“说明不管是否绿色环保,只要是菜大爷卖的菜,顾客都欢迎”错误,是因为顾客认为菜大爷卖的菜都是绿色环保的;D项,正确;故选D。【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次要人物形象及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次要人物作用分析一般是指向主要人物、情节发展、主题表达等几个方面,但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做具体分析

18、,不能照搬套话。本题:小说中,李老头“菜是从外地贩来的蔬菜,属于无机肥料种植的那一种,味觉营养都没法跟菜大爷的菜比,人们般不喜欢买他的菜,所以老李头每天卖菜总是早上出去,很晚才归来,有时候还要剩余些许残菜回来”,与菜大爷的“用有机肥料施肥,好吃又健康,属于真正绿色环保的蔬菜”形成对比,说明菜大爷菜好卖的原因;从情节上来说,李老头突发阑尾炎,才引起下文拜托菜大爷卖菜,菜大爷伴奏的情节;从人物形象来说,菜大爷送李老头上医院,帮他卖菜,都表现了菜大爷乐于助人的好品质;而结尾菜大爷因为赚了不该赚的钱竟然伴奏,李大爷的困惑,更反映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及敬意,深化主题。【6题详解】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的能力

19、。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简单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上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主要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以及艺术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本题:从情节结构上看,“菜大爷老两口搬儿子那儿去了”与上文“儿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两口过去一块生活”相呼应,显得合情合理;从形象塑造上看,菜大爷因为赚了一次不该赚的钱,且是为了帮助李大爷,竟因此搬离始终不肯离开的家,使他爱惜名声的形象更为突出;从主题上看,“好久好久,老李头仍没有想明白”,其实体现出作者对菜大爷的理解与尊重,深

20、化了主题;从效果上看,菜大爷好心帮忙却最终导致自己搬家,情节产生波澜,更具有戏剧性,也更能引起人们思考。三、文言文阅读(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标,字汝立,高邑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泰昌时,累迁少詹事。天启中,擢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标师同邑赵南星,党人忌之,列名东林同志录中。标惧祸,引疾归。庄烈帝嗣位,即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元年三月入朝。未几,李国榗、来宗道、杨景辰相继去,标遂为首辅。帝锐意图治,恒召大臣面决庶政。宣府巡抚李养冲疏言旗尉往来如织,踪迹难凭,且虑费无所出。帝以示标等曰:“边情危急,遣旗尉侦探,奈何以为伪?且祖宗朝设立厂卫,奚为者

21、?”标对日:“事固宜慎。养冲以为不赂恐毁言日至,赂之则物力难胜耳。”帝默然。同官刘鸿训以增敕事为御史吴玉所纠,帝欲置鸿训于法,标力辩其纳贿之诬。温体仁讦钱谦益引已结浙闱事为词,给事中章允儒廷驳之。帝怒,并谦益将重谴,又欲罪给事中瞿式耜、御史房可壮等。标言:“陛下处分谦益、允儒,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帝不从,自是深疑朝臣有党,标等遂不得行其志。是冬,韩爌还朝,标让为首辅,寻与爌等定逆案。三年正月,爌罢,标复为首辅,累加至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先是,与标并相者六人,宗道、景辰以附珰斥,鸿训以增敕戍,周道

22、登、钱龙锡被攻去,独标在,遂五疏乞休。至三月得请。家居六年卒。赠少傅,谥文节。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B 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C. 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D. 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8. 下列

23、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擢,指在官员原官职上的提拔;拜,指给平民授以官职。“擢拜指提升官职。B. 嗣,本义为(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嗣位”即继承君位。C. 疏,即“奏疏”,指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意见的文书。奏疏中可以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进谏、弹劾等。D. 大学士,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代以殿阁大学士为宰辅之官,替皇帝批答奏章、承理政务。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标早年受到党人妒忌,被列入东林同志录,便称病辞官,保身远祸。B. 李标担任首辅时深得皇帝信任,对诸多政事均提出了自己考虑周全的建议。C.

24、 李标进言请求减轻钱谦益等人的罪责,没有被采纳,自身也受牵连失去首辅之位。D. 与李标同位几位宰相因祸罢去,他向皇帝五次请求辞相,当年三月才得行。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边情危急,遣旗尉侦探,奈何以为伪?且祖宗朝设立厂卫,奚为者?(2)是冬,韩爌还朝,标让为首辅,寻与爌等定逆案。(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4)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答案】7. B 8. A 9. C 10. (1)边境情况十分危急,派遣旗尉去侦查情况,怎么能让他做不合法的事呢?并且祖宗朝廷设立厂卫机构,是用来干什么的?

25、(2)这年冬天,韩爌回到朝廷,李标把首辅一职让给他来担任,不久给予韩爌等人定逆案的罪名。(3)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4)项王于是奋力驰骋,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了一百几十人,重新聚集自己的人马,发现仅仅损失了两人两马罢了。【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

26、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画线句“本因体仁言体仁乃不安求罢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姑令回籍于允儒仍许自新而式耜等概从薄罚诸臣安体仁亦安”译为:本来是因为体仁的话,体仁才不安请求罢官的,乞求陛下念及谦益一事下发降恩的诏书,姑且让他回朝,这样对于允儒等人还可让他们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而对式耜等人一概从轻处罚,诸臣心安了,体仁也就心安。此句中,“言”在这里是名词,作宾语,是“体仁的话”,其后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乞陛下念谦益事经恩诏”是乞求陛下念及谦益一事下发降恩的诏书的意思,应单独成句;“诸臣”作主语,

27、与“安”组成句子,并且“诸臣安”与后句“体仁亦安”句式保持一致,排除A项;故选B。【8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A项“拜,指给平民授以官职”表述错误。“拜”指按一定礼节授予官职, 一般用于升任高管。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

28、,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C项“自身也受牵连失去首辅之位”错误,依据原文“是冬,韩爌还朝,标让为首辅”来看,李标并未自身也受牵连失去首辅之位,而是主动让出这一官职的。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

29、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边情危急,遣旗尉侦探,奈何以为伪?且祖宗朝设立厂卫,奚为者?译为:边境情况十分危急,派遣旗尉去侦查情况,怎么能让他做不合法的事呢?并且祖宗朝廷设立厂卫机构,是用来干什么的?翻译时注意得分点:奈何,怎么,怎么办;以为,以之为的省略,以,介词,让,为,动词,做;伪,形容词作名词,不合法的事;奚,何,什么。(2)是冬,韩爌还朝,标让为首辅,寻与爌等定逆案。译为:这年冬天,韩爌回到朝廷,李标把首辅一职让给他来担任,不久给予韩爌等人定逆案的罪名。翻译时注意得分点:是,代词,这;还,回来;让,谦让,给;寻,不久;与,动词,给予。(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0、,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译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翻译时注意得分点:间,间隙;恢恢乎,宽绰的样子;是以,因此;发,出;硎(xng),磨刀石;新发于硎,状语后置句。(4)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译为:项王于是奋力驰骋,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了一百几十人,重新聚集自己的人马,发现仅仅损失了两人两马罢了。翻译时注意得分点:乃,于是;驰,驰骋;复,又;数,几;骑,一人一马;亡,损失;耳,罢了。【点睛】高中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3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参考译文:李标,字汝立,是高邑人。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一职,被授予检讨职。泰昌年间,多次升迁为詹事一职。天启中年,提拔授予礼部右侍郎一职,协助办理詹事府的事宜。李标的老师赵南星是他的同乡,朋

32、党人记恨他,把他的名字排列在东林同志录中。李标害怕招来祸患,称自己身体有疾就回去了。庄烈帝即位,立即被授予礼部尚书一职,兼任东阁大学士。崇祯元年三月进入朝廷。没过多久,李国榗、来宗道、杨景辰相继离开,李标于是就担任首辅一职。帝励精图治,一心一意想治理好国家,屡次召见群臣面对面讨论国事。宣府巡抚李养冲上疏说旗尉之间来去频繁,交往很多,踪迹不可凭信,并且担忧费用不知从哪里支出。皇帝用这件事暗示李标等人说:“边境情况十分危急,派遣旗尉去侦查情况,怎么能让他作不合法的事呢?并且祖宗朝廷设立厂卫机构,是用来干什么的?”李标回答说:“事情本来应该是很谨慎的。养冲认为不贿赂的话恐怕他们会诋毁朝廷,贿赂他们的

33、话那么物力财力就难以支配了”帝沉默不语。同官刘鸿训因为增敕一事被御史吴玉纠查,皇帝不想制裁鸿训,李标竭力争辩他收受贿赂的罪证。温体仁盛气诋毁钱谦益结党营私,收受贿赂,给事中章允儒在朝廷上积极为钱谦益辩护。皇帝很生气,将谦益罢官,给事中瞿式耜、御史房可壮等人也受连累获罪。李标说:“陛下处分谦益、允儒等人,本来是因为体仁的话,体仁才不安请求罢官的,乞求陛下念及谦益一事下发降恩的诏书,姑且让他回朝,这样对于允儒等人还可让他们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而对式耜等人一概从轻处罚,诸臣心安了,体仁也就心安。”皇帝没有听从,自认为怀疑朝臣间有朋党之事,李标等人于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这年冬天,韩爌回到朝廷,李

34、标把首辅一职让给他来担任,不久给予韩爌等人定逆案的罪名。三年正月,韩爌罢官,李标又担任了首辅,多次升迁至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职。这以前,与李标同道的有六人,宗道、景辰已归附珰斥,鸿训已增敕戍,周道登、钱龙锡被攻离开了,只有李标还在,于是五疏乞求回家。到三月才得以允许。在家居住了六年死了。被赠予少傅,谥号为文节。四、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注攲(q):倚、依。 烬(jn):灯芯烧尽成灰。11. 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

35、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B. “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游子的行踪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与家人相隔渐远,渐渐地连家人的一封信也收不到了。C. 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D. 笔调细腻委婉,语言浅白,感情质朴;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12. 词下阕中有“万叶千声皆是恨”之句,请结合全词分析主人公“恨”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1. B 12. 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道行踪。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

36、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解析】【11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将游子行踪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与家人相隔渐远,渐渐地连家人的一封信也收不到了”混淆写作主体,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

37、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本题:从“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可以领会出分别之后再难觅寻踪的惆怅,作者不知离别之后你行程的远近,不知你的行踪,所以“恨”;从“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可以看出书信渐渐减少的郁闷,只此一别,诗人与对方书信往来渐渐稀少,最后甚至“无书”,山长水阔,鸿雁鱼儿都没法为我们传书,所以“恨”;从“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一句可以读出无法寻到想得到的梦境的无奈,现实中无法相见,想要在梦中寻觅思念之人,可是梦难成,灯芯也化为灰烬,诗人最后一点希望都破灭了,所以“恨”。五、理解性默写(1

38、0分)13.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2)杜甫的阁夜中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及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无奈的两句诗是“_,_。”(3)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比喻和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美妙多变的诗句是:“_,_。(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5)王国维认为苏幕遮这首词中“_,_”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答案】 (1). 天生我材必有用 (2). 千金散尽还复来 (3). 卧龙跃马终黄土 (4). 人事音书漫寂寥 (5).

39、 昆山玉碎凤凰叫 (6). 芙蓉泣露香兰笑 (7). 小楼昨夜又东风 (8).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 水面清圆 (10). 一一风荷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材”“还”“跃”“漫”“碎”“露”“圆”“举”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

40、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写出了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_,活波轻松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

41、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_。与这种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_,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_的。

42、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 ),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真知灼见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与众不同B. 真知灼见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与众不同C. 远见卓识 相得益彰 睚眦必报 自成一家D. 远见卓识 相辅相成 小肚鸡肠 自成一家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

43、志。B.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C. 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D. 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B. 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着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C. 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D. 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答案】14. A 15. D 16. B【解析】【14题详解

4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真知灼见:真正知道,确实看见,也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第一空:结合语境“作者自身的”,是指作者的见解高明,所以此处应该用“真知灼见”;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相:互相;辅:帮助;成:促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第二空,结合语境“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是两件事相互配合,所以用“相得益彰”;睚眦必报:

45、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第三空:结合语境“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是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所以用“睚眦必报”;自成一家:在某种学问上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第四空:结合语境“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 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是金庸小说的与众不同,所以用“与众不同”;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

46、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画线句“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存在两处问题,一是“一面对两面”,一是“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由此分析:A项,“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B项,一面对两面;C项,一面对两面;“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D项,正确;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本题是一道“补写句子”的题,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

47、本。本题:从前后语境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一分句结构基本一致,与下一分句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这里两个句子共用同一个主语“人生理想”,因此主语应该放在关联词的前面。所以,AC两项主语前后不一致,D项不仅主语不一致而且关联词语和主语位置也不恰当;故选B。【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

48、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7.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技盖至此乎?B. 技经肯綮之未尝C.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D.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本题:A项,技盖至此乎?译为: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盖”的意

49、思是:通“盍”,何,怎样。B项,技经肯綮之未尝,译为:依着牛体本来的组织进行解剖,脉络相连、筋骨聚结的地方,都不曾用刀去碰过。“技”通“枝”指支脉。C项,骑皆伏曰:“如大王言。”译为:骑兵们都伏下身说:“确实像大王所说的那样。”“伏”通“服”,心服、佩服。D项,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译为:能够跟上来的骑马的人不过一百左右罢了。故选D。【点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1)通假字的形式“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

50、音字来代替。“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2)通假字的种类“声旁字”代替“形声字”。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18.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 骑能属者

51、百余人耳C. 汉骑追者数千人D. 技经肯綮之未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特殊句式的特点,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句式特点。本题:A项,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译为: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中心词定语者”,全句是定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麾下壮士八百余骑从”;B项,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译为:能够跟上来的骑马的人不过一百左右罢了。“中心词定语者”,全句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能属骑百余人耳”;C项,汉骑追者数千人,译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中心词定语者”,全句是定语

52、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追者汉骑数千人”;D项,技经肯綮之未尝,译为:依着牛体本来的组织进行解剖,脉络相连、筋骨聚结的地方,都不曾用刀去碰过。“未尝”是谓语,“技经肯綮”是宾语,“之”是提宾标志,全句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未尝技经肯綮”;故选D。19.下列选项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B. 辟易数里 辟易:退避C. 与其骑会为三处 会:恰逢、正赶上D.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

53、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本题:C项“与其骑会为三处”译为:和他的骑兵在三处集合。会,会合,集合。故选C。【点睛】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_,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_,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

54、挥疗效,然而,_,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答案】 (1). 也可能对身体产生损害 (2). 血液中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 (3). 药物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解析】试题分析:处,根据横线前“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若使用不当”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意思的句子;处,根据横线前“逐渐被吸收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和横线后“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血液中药物浓度越来越高”意思的句子;处,根据横线前“然而”和横线后“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药物浓度不是越高越好”意思的句子。七、写作

55、(60分)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成长的岁月中,我们经历过很多触动心灵的一瞬,它是坎坷中的一个微笑,迷茫时的一个指教,悲伤时的一个引导,成功时的拥抱,激励我们一路走来,在我们心底沉淀成美好。请用我们手中的笔,解开情感密码,激活心灵记忆,以“行走在美好中”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答案】范文:行走在美好中在人生的道路上,布满了坎坷与曲折,但也少不了帮助与指引,而在我的旅途中,一位盲人为我指了路,引导我坦然前行。那是一个雨天,下午放学回家,我看着教室窗外砸落的雨滴暗自庆幸,幸亏早晨上学的时候妈妈提醒我带伞了,我家住的远,这么大的雨,没带伞回去的话免不了被浇成落汤鸡,走出教室,

56、撑起伞我便快步回家,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噼啪”的声音,耳边风声呼呼作响,真倒霉!我禁不住抱怨道,怎么这么大的雨,路面上被激起一个个水泡,走上一条小巷子,路变得泥泞不堪,周围行人都低着头匆匆掠过,路很难走,我只得左挑右捡的前行。忽然一阵风吹过,卷起了雨伞,我脚下一滑差点摔倒,抬头看到一个人扶着墙站着,想必是摔了一跤,腿上全是泥,手足无措,艰难的一点点挪动,我暗叹一声继续前走,走近时才发现他是闭着眼的,脸上显的很焦急茫然,我才明白原来他是盲人,心生怜悯便上前扶住了他,他对这突然到来的搀扶显得人惊讶与喜悦,连声说着谢谢,然后我又问了他在哪儿住,正好是与我同路,我便决定送他一段,他感激的又是一阵道谢

57、。走了一段,我看见前面路中央有一个下水井盖没盖,便提醒他:“叔叔,前面有个井盖没盖,我们从边上过去吧,小心点儿。”他听到后愣了一下,然后便放开了我的手蹲了下去,用手摸索着,我突然迷茫了,他终于摸到了井盖,努力的盖到了井口,站了起来揉搓着沾满了泥水的双手说:“我们绕过去了,万一后面来的人没看到踩空就危险了,还是盖上的好,盖上的好,不费事儿的。”一瞬间,我受到了震撼,突然看他是那样的挺拔伟岸,为之我感到惭愧,全然没有了一丝的怜悯,有的只是尊敬与佩服;我继续扶着他前进,雨水轻拍着路面,轻风徐来,小巷中雨雾朦胧,前方是那样的美好。现在每每想起那个不知名的盲人,我的心中就会被他那默默奉献却不求回报,一心

58、为他人着想的精神所感动,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了高贵的品质,我陪他走过了一段路,他却为我指明了一生的路。生活中处处不缺美好,愿我们一生都行走在美好中!【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命题的作文,题目是“行走在美好中”,命题作文的审题首先是找到关键词,弄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行走”应是实写,可以是一个事件,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个场景。“美好中”应是虚写,立意时注意要对“美好”做岀具体的诠释,根据材料中的“它是坎坷中的个微笑,迷茫时的一个指教,悲伤时的一个引导,成功时的一个拥抱”提示,对这些生活中的瞬间进行相应的挖掘,可分别理解为“善意、微笑,指导、教诲,慰藉、

59、同情,祝福、鼓励”等,这样文章就会深刻,注意要写成记叙文,将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用故事表达出一种思想;将思想蕴藉于描写之重。立意:1.行走在美好中教诲;2.行走在美好中鼓励;3.行走在美好中祝福;4.行走在美好中指导;素材:1.我等不了流年完全驶过,于是,半路上我开始了逃亡,与行走。题记无法割舍的一段过往,硬生生地压在一张单薄的相片里。那些阳光下的颜色,透过一张张面容,入目三分,于是流下了七分的泪。连同学录还没有写完,你们便匆匆四散离开,不断地行走,行走。那些年月,都是一种毛茸茸的温暖与感动,时不时伴随点哀伤。你们是我心头的一抹阳光,尺寸间,是天下。我只是不断地把记忆翻出,再深埋,日渐堆砌无法

60、铲平的症结。你们的笑容不断跳跃,浩浩荡荡,轰轰烈烈地踏平了我的飞扬青春,尘土弥漫,终归是一处处虚无。2.“池塘边的榕树上,只有那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这首童年的歌曲又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我的童年应该算是幸福的,美满的家庭,分享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偶尔撒撒娇,耍点小脾气,大家也都会忍着,让着我。那时的我天真可爱,像一个小公主,不用担心衣食住行,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高等待遇,不用去想作业的烦恼童年,真是一段让人羡慕的时光。但是,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也许都不会特别的感到童年是美好的,是需要珍惜的,可能只有长大了,才会明白“珍惜”这两个字吧!3. 太多的青春岁月已悄然流

61、逝,这一路,风风雨雨,喜怒哀乐。我也从未遗失美好。我,行走在美好中。那是存活在我记忆深处最美好的人,是在那样一个美好的班级里,一群友好的人。然后因为一场考试,我们走散了。或是去北京、或是去上海、或是去成都;又或是去南充、平昌、。我们有的人继续是读书,有的人或是走入社会,又或是学习专业知识。但不管是走向那里又去干什么。我们终将走向下一个站点,去遇见更多的人。而那些过去了的却只能是回忆。却又是最美的。4.感谢她的善举,让我于无声处聆听到万丈狂澜的豪迈声响;让我于黑暗处发觉色彩斑斓的明艳光影;让我于平淡处惊觉诗情画意的永恒美好。感谢她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激与温度,原来,我一直行走在美好中5.黑瓦青砖的老

62、房子,雕镂着历史的年轮;熟悉小城中的青梅往事,是生命中最美的邂逅。这是个不安的时代,也是个充满花香雾气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文人们,用美好的文字,勾勒整个时代的爱与风景。人间的四月天,在春的光影中交舞;满载一船星辉,在康河的柔波中寻梦;丁香般的姑娘,在寂寥的雨巷中彷徨;汩汩的划桨声,在秦淮河的灯影中晃荡。这些清澈隽永的文字,宛如一颗闪耀的流星,划过时代的天空,留在人们的心底。他们是唾珠咳玉的文学大师,他们用笔写下无数有温度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岁月里不变的爱与传奇。这是民国的旧时光,我品读着这些文字,行走在这片美好中。美好的文字如同满室盛开的芝兰,芬芳沁脾。时光从未淡去这些文字的身影,反而日久弥新,仿佛不灭的烛光,给人以温暖的慰藉。透过这些清新的文字,我们路过心上的风景,行走在美好中,把时光温柔存放。行文结构:1.开篇抒情,指出“一位盲人为我指了路,引导我坦然前行”;2.接着讲述故事的经过:一个雨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盲人,开始我怜悯他并扶着他走路,后来因他的一个盖井盖的举动深深触动了我,变得对他十分尊敬与佩服了;3.最后由“我陪他走过了一段路,他却为我指明了一生的路”而感慨“生活中处处不缺美好,愿我们一生都行走在美好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