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2975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其中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选择题总分5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卷 单项选择题(共计50分)一、选择题。2015年8月12日晚11时左右,天津滨海新区某化学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空气严重污染。爆炸后,某地理爱好者迅速绘制了下面这幅“距爆炸事发地附近人口分布网格图”,以协助政府及时组织居民紧急疏散。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 制作该地区人口分布图利用的是()A. 遥

2、感技术B.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 地理信息系统D. 电脑虚拟技术2. 利用人口分布图可以()A. 准确判定爆炸位置B. 制定科学灭火措施C. 分析人口伤亡数量D. 估算疏散人口规模3. 要制定科学的紧急疏散方案,还必须叠加的图层是()A. 水系分布图B. 街道分布图C. 广场分布图D. 地形分布图【答案】1.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制作该地区人口分布图是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因此利用的的地理信息系统,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准确判定爆炸位置的是全球定位系统,A

3、错误;利用人口分布图不能制定科学灭火措施,不知道爆炸的情况无法分析人口伤亡数量,BC错误;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密度分布图,可以估算疏散人口规模,D正确。故选D。【3题详解】要制定科学的紧急疏散方案,除了人口分布,因为是疏散还必须叠加的图层是街道分布图,B正确;水系分布图、广场分布图、地形分布图都不是必须叠加的,ACD错误。故选B。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其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皇甫川地处黄 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交接地带,流域内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读 “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与“坡面沙棘林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4. 坡面沙棘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为了A. 调节

4、气候B. 拦水拦沙C. 美化环境D. 提高植被覆盖率5. 随着沙棘林的生长,图示区域A. 河流含沙量迅速下降B. 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C. 河流径流量大幅度增加D. 流域内降水总量大幅度增加【答案】4. B 5. B【解析】【4题详解】坡面沙棘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是为了拦水拦沙,B对。调节气候、提高植被覆盖率与种植沙棘方向无关,A、D错。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地主要功能,C错。【5题详解】随着沙棘林的生长,植被涵养水源能力提高,图示区域河流含沙量减少,但不会迅速下降,A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B对,C错。流域内气候有改善,但降水总量变化不明显,不可能大幅增加,D错。6. 开发早期,长

5、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然因素是( )河湖广布,水系稠密;地势低平,土质黏重;交通落后;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详解】开发早期,河湖广布,水系稠密,地势低平,土质黏重,不便于耕作,不利于农业生产,故正确;交通落后和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不属于自然因素,故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7. 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 )A. 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B. 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 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D.

6、 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掌握湿地的主要功能,并能结合材料综合分析,注意对湿地价值的总体评价。【详解】湿地资源是很好的后备土地资源,但其生态价值远高于其经济价值,故“停止围垦”湿地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护湿地,改善其生态环境功能,B正确。故选B。8.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 水源不足B. 光照不足C. 热量不足D. 土壤贫瘠【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低温期长,生长期和无霜期较短,粮食生产只能一年一

7、熟,所以热量条件不足是松嫩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C符合题意; 松嫩平原气候比较湿润,地表水较丰富,晴天较多,光照条件较好,当地土壤中有非常肥沃的黑土,土壤肥力较高,因此水源、光照、土壤不是当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排除ABD。故选C。【点睛】9. 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其原因是( )A. 冬季严寒,病虫害少B. 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C. 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土壤墒情好D. 地势低平,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详解】松嫩平原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是由于松嫩平原地势低平,耕地集中连片。松嫩平原地广人

8、稀,所以商品率高。所以选D。10. 下图显示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段某处的景观。其中草方格沙障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有 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 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减少蒸发,防止土地盐碱化 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荒漠化防治措施。【详解】在荒漠化治理中,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包括增加地面粗糙度,减少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等,正确;干旱地区本身不易产生水土流失,对土地盐碱化防治作用不大,错误。故选D。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1. 图中农牧用地过渡带大体上与我国哪一条等降水量线接近

9、A. 50mmB. 200mmC. 400mmD. 800mm12. 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A. 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B. 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C. 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D. 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13. 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A. 2009年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B. 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C. 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D. 黄淮地区的洪涝14.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A. 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 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C.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D. 大规模机械化,建设商品粮基地【答案】11.

10、C 12. C 13. D 14. B【解析】该题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和我国农业的分布。【1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读出,我国农牧过渡带大致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与4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所以选C。【12题详解】可能变动带处在原过渡带的西北一侧,更接近牧区,说明原来的部分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所以选C。【13题详解】部分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发生,会造成当地草场质量下降,会引起下游河流含沙量增加,会加剧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黄淮地区离图示地区较远,其洪涝问题主要是黄河和淮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所以选D。【14题详解】农牧交错带属于过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主要是由于

11、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造成的,所以应该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保护生态环境。所以选B。15. 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下题。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 海面上升B. 水土流失C. 不合理的灌溉D. 荒漠化【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之后,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受地面蒸发旺盛影响,上升到地表的地下水水分蒸发后,水中盐分会在地表积累,造成盐碱化。因此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与灌溉的快速扩张和河流的灌溉系统有关。故答案选C项。【点睛】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

12、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 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分蒸发后,即留下盐份,也形成盐碱地。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6. 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A. 水资源B. 铁矿石C. 煤炭资源D. 水陆交通17. 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A. 增

13、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 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C. 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D. 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答案】16. A 17. C【解析】本题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6题详解】山西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较强,降水少,水资源不足;而鲁尔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河流较多,水资源充足。故选A。【17题详解】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积极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及深加工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短时间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不能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会使山西的发展深受资源制约,随着

14、资源的枯竭其经济会衰退。故选C。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A. 生态可持续发展B. 社会可持续发展C. 经济可持续发展D. 人口可持续发展19. 通常所说的“绿色食品”是指A. 绿颜色营养食品B. 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 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 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答案】18. A 19. D【解析】【18题详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可持续发展,A

15、 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B错。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C错。人口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D错。故选A。【19题详解】通常所说的“绿色食品”是指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D对。是很少施用或不使用化肥、农药的健康食品,不是指绿颜色的营养食品,A错。不是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B错。不是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C错。故选D。20. “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话足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重要的产粮区,其最重要的自然因素是( )A. 河流众多,交通便利B. 地形平坦,自然灾害少C. 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D. 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答案】C【解析】【详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众多,灌溉便利,交通便

16、利不是成为重要产粮区的自然因素,A错;地形平坦利于耕作,但是季风气候水旱灾害多发,是种粮的不利因素,B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雨热条件好,土壤肥沃,是种粮产区形成的重要自然因素,C正确;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充足不是自然因素,D错。选C正确。【点睛】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劳动力、技术、政策、交通、地价等。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 图例所示的环境问题是()A. 湿地破坏B. 水土流失C. 土地荒漠化D. 环境污染22. 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A. 发展耕作业B. 退耕还草C. 修建水电站D. 人

17、工增雨【答案】21. C 22. B【解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环境问题。【21题详解】读图,图例所示区域 主要是西北地区,区域的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农业区,应是土地荒漠化问题,C对。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湿地面积小,湿地破坏不是主要问题,A错。西北地区降水少, 水土流失不是主要问题,B错。工业活动少,环境污染问题少,D错。故选C。【22题详解】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退耕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封沙固丘,防止荒漠面积扩大,B对。降水少,不需要大力修建水电站,C错。缺少水汽条件,不适合人工增雨,D错。大力发展耕作业,会加剧荒漠化程度,A错。故选B。23. 下列关于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8、A. 为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而修建B. 从大西洋沿岸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C. 促进了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D. 修建雨林公路利于热带雨林的保护【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详解】在亚马逊地区,雨林的破坏的人为原因之一即公路建设,公路建设加快了雨林地区的人类开发活动,而不利于雨林的保护。所以选D。24. 热带雨林遭破坏后,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 海平面上升B. 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C. 某些地区降水异常D. 紫外线增多【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森林在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稳定大气成分、维持生物多样性、增加空气湿度、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热带雨林遭破

19、坏后,其功能削弱或伤失,ABC正确;臭氧具有强烈吸收紫外线的作用,其主要受氟氯烃化合物的影响,与森林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D。【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25. 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A. 夏季高温多雨B. 城市化水平高C. 水资源丰富D. 重化工业基地26. 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A.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 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D.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答案】25. D 26. B【解析】【25题详解】两区域分别是山西省、德国鲁尔区,共同的特征有都是重化工业基地,D对。鲁尔区终年温和湿润,A错。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低,

20、水资源缺乏,B、C错。【26题详解】两区域都以重化工业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B对。鲁尔区地势平坦,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鲁尔区有完善的交通,便利的水运网,C错。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包括煤化工,不能减轻环境污染,D错。【点睛】两区域都以重化工业为主,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27.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 河流的梯级开发B. 发展高耗能工业C. 旅游业开发D. 发展航运【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田纳西河开发。【详解】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水量丰富但季节

21、变化大;根据以上自然背景分析,要想利用水能发电需要建坝修库,且能调节水量减缓落差利于航运,又能解决夏秋季因降水少而导致的农业灌溉用水问题,还可发展养殖所以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展高耗能工业、旅游业开发、发展航运都是在梯级开发的基础上发展的。故选A。28. 三江平原成为水稻种植优势区的原因是( )A. 地势平坦开阔,多冻土和沼泽B. 夏季高温多雨,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长C. 北部有山地阻挡,不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D. 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特征。【详解】东北的冻土和沼泽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东北位于中温带和寒温带,积温低,农作物生长期短

22、;该地距冬季风源地较近,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故选D。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9. 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除了补给河流、调蓄洪水之外还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下列选项中与表中所示现象发生无关的是()A. 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B. 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C. 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D. 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30. 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千米的湿地,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这里也是

23、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2005年11月,这块湿地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这说明()A. 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B. 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C. 为了防控禽流感的发生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D. 湿地面积与禽流感发生的范围呈正相关【答案】29. C 30. B【解析】29题详解】材料显示的是湖泊的面积和数量的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属于水污染,不会影响湖泊面积和数量的减少,C符合题意。影响湖泊面积和数量减少的人为原因主要有: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ABD不合题意。故选C。【30题详解】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

24、人类活动和候鸟的生存空间越来越频繁地交织在一起,缓冲区域已不存在,家禽也失去了应有的保护屏障,人与候鸟的频繁接触加剧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B正确。湿地没有预防禽流感的作用;填平湿地会导致生态破坏,同时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湿地面积与禽流感发生的范围无相关性,A、C、D错误。故选B。读下图“某地生态产业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1. 图中箭头A. 表示秸秆、沼气供给养殖业B. 表示粮食、蔬菜等供给农户C. 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D. 表示饲料、花卉和粮食等供给市场32. 实现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开垦草场,增加畜产品种类使用化肥,提高农产品产量发展食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采

25、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A. B. C. D. 【答案】31. B 32. D【解析】【31题详解】根据各部门投入和产出的具体情况,判断各项的正误。饲料加工不会“产生”秸秆、沼渣和沼液的,A错误;种植业能直接提供给农户的是粮食、蔬菜、棉花等,B正确;种植业不会生产出肉类和蛋类,C错误;养殖业生产不出花卉,D错误。故答案选B项。【3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开垦草场,增加畜产品种类,会增加草场的压力,破坏草场资源,错误;以使用化肥来提高农产品产量,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破坏,错误;发展食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可以增加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正确;利用沼气,使用清

26、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正确,故答案选D项。【点睛】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

27、的基本农田。(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下图为“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33. 该水库蓄水量最少的月份是A. 12月B. 10月C. 6月D. 5月34. 该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A. 养殖B. 防凌C. 旅游D. 发电35. 该水库夏季入库泥沙最多,主要是因为其上游地区A

28、. 植被破坏B. 积雪消融C. 土质疏松D. 来水量大【答案】33. C 34. B 35. D【解析】【33题详解】当水库的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时,水库的蓄水水位就持续上升,7月份后蓄水变化量大于0,蓄水量开始增加,所以该水库蓄水量最少的月份是6月。故选C。【34题详解】该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11月下旬气温下降到零度左右,黄河下游河段开始结冰,所以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防凌。故选B。【35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该水库夏季入库泥沙最多,是因为夏季降水量大,其上游地区来水量大,带来大量的泥沙。故选D。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

29、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36.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 B. C. D. 37. 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 B. C. D. 38. 国家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同时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实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措施是( )A. 扩大煤炭开采量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D. 产业结构将向轻工

30、业方向发展【答案】36. D 37. C 38. C【解析】【详解】1.根据图示,该地的生产结构将煤炭转化为焦煤和燃料气,焦煤相对于原煤重量大大减轻,燃料气可能通过管道运输,因此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符合题意;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生产重心转移至煤炭深加工,其社会经济效益不表现在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不符合题意;该地生产结构发生变化,属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不是转移,不符合题意;该地生产结构发生变化,改变了单一的煤炭开采、运输,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图中显示,该地生产环节中还是排放了部分二氧化碳等废弃物,并未实

31、现废气的零排放,错误;图中显示,该地生产环节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因此会加剧气候变暖的趋势,错误;原来只开采煤炭,排除的废气和废水相对较少,该地的生产结构变化后,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废水,因此可能加剧当地的大气和水体污染,正确;图中煤炭深加工许多环节需求用水,而当地水资源紧张,工业需水量增加有可加剧当地的水资源短缺,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3.扩大煤炭开采量,既不符合节能减排,又因附加值低不能提高经济效益,A不符合题意;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不能落实节能减排,因此不是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措施,B不符合题意;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既

32、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又落实了节能减排,C符合题意;产业结构将向轻工业方向发展,有利于节能减排,但不能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工业革命后,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消耗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的不断增长和森林植被的大量破坏,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上升,使得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一般认为这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

33、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由左至右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 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A. 年均降水量B. 太阳辐射量C. 地表下渗量D. 气温日较差40. 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 )A. 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B. 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C. 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D. 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答案】39. D 40. C【解析】【分析】【39题详解】图片显示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泥沼等湿地减少,因此气温日较差增大,D正确。植被覆盖率降低,大

34、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量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A、B、C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D。【40题详解】材料显示泥炭沼泽森林中的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而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后,土壤暴露于空气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C正确。森林蒸腾耗水量的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影响;棕榈油主要用于食品、饲料加工而不是燃烧,故棕榈油不可能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林场建设所需要用到的化石能源有限,不会造成温室气体大量增加,A、B、D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C。【点睛】湿地的生态效益:1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具

35、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同时,湿地还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此外,湿地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3提供水资源。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没有湿地就没有水”。4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第卷综合题(共

36、计50分)二、综合题。41. 读“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其上游称南盘江。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已先后建成大化、龙滩、天生桥二级(低坝)、岩滩、天生桥一级(高坝)、白龙滩等6个电站。为华南、西南电网输入了巨大的优质电能,有效地改善了华南、西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并拉开了华南网“西电东送”的序幕。全流域装机容量最大、调节性能最好的关键性、控制性骨干枢纽龙滩电站,主体工程也已于2001年7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其规划装机总容量540万千瓦,龙滩水电站的建设,标志着红水河这一中国水能“富矿”的开发利用将步入高潮。(1)红水河流

37、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经济有何影响?(3)以红水河水电基地与山西能源基地为例,说明水电基地与煤炭能源基地在区位选择上的差异和对环境的不同影响。【答案】(1)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落差大。(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起到带动作用。(3)区位选择上的差异:山西能源基地选择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的黄土高原东部;红水河水电基地选择在地势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对环境的影响:山西能源基地在煤炭开采、发电和化工等方面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环境污染;由于水电清洁干净的特点,红水

38、河水电基地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危害。【解析】【分析】考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流域综合开发及影响。【详解】(1)考查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主要从流域的流量、落差两方面进行分析, 其中流量主要与降水量及流域面积有关。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大,河流径流量大;该河流处于二三阶梯交汇处,落差大。(2)考查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3)红水河水电基地与山西能源基地两基地在区位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对环境的影响差异也很大。从分布区位上看,山西能源基地选择在煤炭资源储

39、量丰富的黄土高原东部,红水河水电基地选择在地势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水电是清洁能源,对环境危害较小;山西能源基地在煤炭开采、发电和化工等方面均会不同程 度地产生环境污染。4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下图为扎龙湿地位置图。材料二扎龙湿地因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漫溢而成,它是以芦苇沼泽为主的典型的内陆湿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使扎龙湿地成为全球知名的鸟类繁殖和栖息地。(1)简析扎龙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2)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试分析扎龙湿地

40、的生态环境效益。(3)有人建议将扎龙湿地开垦为农田,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给出理由。【答案】(1)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2)调节局地气候,减小温差;调节径流,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任意三点)(3)不合理。该地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业发展受限;开垦农田破坏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缩减鸟类繁殖和栖息地,威胁鸟类生存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解析】【详解】(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一般从该地区来水大于去水而导致积水形成湿地分析。降水多,地势低洼,有利于水流汇集;植物茂密,土壤黏重,地表积水;河流众多,易发凌汛,河流泛滥;纬度高

41、,气温低或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少;冻土广遍,不利于水流下渗等。结合图示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我国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多,水源丰富;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冻土深厚,地表水不易下渗,最终形成湿地。(2)扎龙湿地是河水漫溢形成的,因此它一般具有调节气候,减小温差;调节径流,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3)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将其开垦为农田,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结合材料可知该地是全球众多知名鸟类繁殖和栖息地,湿地破坏将威胁鸟类生存;扎龙湿地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业发展受限。因此将扎龙湿地开垦为农田不合理。43. 读我国西北

42、地区的荒漠化图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 ,干旱程度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2)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 的长期丧失。(3)简述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案】(1)干旱 递减 增强(2)土地生产力(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4)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封沙禁牧、禁止樵采;保护并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

43、源;控制人口增长、生态移民。【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2)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可以看出,随着植被覆盖率不断减小,荒漠化不断发展,土地生产力不断降低,所以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土地生产力的长期丧失。 (3)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包括由于生活能源缺乏导致的过度樵采;由于经济压力导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还有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即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针对过度樵采要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禁止樵采;针对过度放牧要合理放牧,划区轮牧,封沙禁牧;针对过度开垦要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农则农,宜牧则牧;针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要合理利用水资源;要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针对根本原因人口激增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进行生态移民等。【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