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876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习题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重点:理解和认识影响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小农经济的特点。2.难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教材整理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2商周农业(1)概况耕作工具出现青铜农具,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耕作技术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和治虫灭害农作物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2)影响土地的利用率大

2、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教材整理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2)宋朝以后:

3、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深度点拨正确理解“耕作方式”的内涵“耕”指的是农田的开垦技术及方式和农业工具的发明与使用方式,而“作”应包括农业的经营技术模式。此外,“耕作”还应包括农业的“组织经营方式”。教材整理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1)出现:商周时期。(2)基础:土地归国家所有。(3)评价:在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工效。2小农经济

4、(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2)原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特点组织形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结构: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自给自足,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评价地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进步性: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局限性: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误区警示自给自足富足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指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5、,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7“学思之窗”,思考: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下的生活。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2.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推动了小农经济模式的形成。3.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探究点一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史 料解 读史料一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史料中关键信息“

6、畎亩之勤”说明了牛耕技术的出现。史料二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李群农业科技史史料中关键信息“整地、用地、改土技术认识”说明了农业技术非常细致全面。史料三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根据示意图中水利工程密布可知,汉代关中地区农业灌溉较为发达。史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铁锄 铁犁铁镰挖掘图片隐含信息:一是工具的类型为铁器;二是工具的种类为从耕作到收割一整套的农具。【史料应用】(1)四则史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有何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特点:精耕细作。体现:出现牛耕技术;农业技术精细;水利灌

7、溉水平高。(2)史料四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分析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提示】经济现象:反映了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史论拓展】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

8、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探究点二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史 料解 读史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关键信息“亡日休息”“水旱之灾”“急征暴赋”“取倍称之息”反映了农民的现状。史料二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纟困布纟参,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上注意史料中的“农夫耕稼”“妇人纺绩”,据此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指出影响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稳定性的因

9、素。【提示】赋税沉重;自然灾害;生活负担重;高利贷盘剥。(2)史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史论拓展】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的因素:

10、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A耧车B翻车 C筒车D风力水车【解题模板】抓关键关键信息是“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排易

11、误耧车是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故A项错误;筒车是依靠水力,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风力水车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工具,不是人力,故D项错误验结论“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是依靠人力的翻车,故B项正确【答案】B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耜耕D耦犁【解析】由材料中信息“砍山”“众木尽噘”“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可说明这种耕作方式的特征是:放火烧山,用草木灰作为肥料。这是一种典型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答案】A2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

12、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导学号:14330000】A西周B春秋战国C唐代D宋代【解析】“耕用牛犁,使用铁器”反映的是铁犁牛耕的使用,这一技术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答案】B3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A封闭性B分散性C连续性D脆弱性【解析】“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说明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答案】D4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

13、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出的信息最恰当的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女分工明确田园生活自然悠闲ABC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古代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生活状态,自给自足虽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但这仅仅说明生产经营形态落后,并不代表古代农民生活自然悠闲,故排除含的选项即可。【答案】D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4330001】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材料二男耕女织图材料三(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

14、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1)材料一、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解析】第(1)问,结合小农经济的基本史实回答即可。第(2)问,要结合材料三从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综合回答。【答案】(1)经济形式: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时期。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

15、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选C项。【答案】C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达地区的最主要耕作方式是() 【导学号:14330002】A刀耕火种B耜耕C铁犁牛耕D集体耕作【解析】刀耕火种是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故A项错误;耜耕是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故B项错误;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先进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集体耕作是组织形式而不是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答案】C3“杈耙扫帚扬场锨,碌碡

16、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耕作农具种类齐全,这是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典型表现。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两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答案】B4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 【导学号:14330003】A大运河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解析】根据“四川平原”“天府之国”等信息可以判断出位于该地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答案】B5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

17、农业经济最主要的社会生产模式,也正是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明。下列有关这一生产模式的认识错误的是()A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解析】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答案】D6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即其遗业,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这一模式体现了()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C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D农业和手工

18、业协调发展【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题干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C项。A、B、D三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答案】C能力提升7易传:“农工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导学号:14330004】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B手工业发展不均衡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D商人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表现特点。根据题干中“农工既毕载其所有,求其所无孝养其父母”分析,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用于自己消费外,还用于交换其他商品,体现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答案】A8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

19、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A B. CD【解析】材料中“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有财不行商”和“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既能说明安土重迁的思想,也能反映出重视农业生产而轻视商业发展的现实,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项。【答案】B9(2016南京调研)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4330005】材料一武帝末年,悔

20、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材料三在传统时

21、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司

22、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应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逐小问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农业生产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因素:“重农抑商”政策。(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