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1828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17-2018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师用书:“格高韵远”的北宋词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内容赏析】此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写出他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主要通过重阳即事,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过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词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小令词帝晏幾道晏幾道(1038111

2、0),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1074),因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革,受株连下狱。元丰五年(1082),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著作有小山词。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他是北宋中后期少有的以专写小令取得杰出成就的大词人。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歌女小的怀念之情。据他在小山词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龙家有莲、鸿、云”几个歌女,晏每填一词就交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晏幾道写的词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

3、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女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首词是晏幾道的代表作,体现了他深婉沉着的风格,是他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他婉约词中的绝唱。这首词为追忆小而作,抒写了对歌女的相悦、相思之情,且通过与歌女的聚散无常,含蓄地表现了欢情易逝、人事多迁的怅惘。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去年/春恨/却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琵琶/弦上/说/相。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词。【提示】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所作。词的上片写“春恨”,

4、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同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月明,花开满楼,可见我倚在小窗口,浅笑成一湾秋水,淡淡赋于月明中月明中,凝顾千言万语的守候。守候,执子之手,此时无声同寄月那头。啊,月那头,楼外楼,山环山,水环水,碧树人家绕,无尽头。与你撑一叶扁舟,撑入潇湘去,歌如旧;又过长江水,诗如旧。醉了山,醉了水,醉了千家酒意浓!试问世间情,有几回无怨悔?执子之手,此行已足够! 1本词全篇由远及近,层层翻转,并描绘了三幅画面,请借助时间词概括这些画面,并分析作者是如何串联画面的。【

5、答案】对应诗句时间词画面串联画面的情感及手法首尾各两句梦后、明月明月楼台酒醒图以高锁楼台、低垂帘幕、梦、酒等意象渲染“春恨”“去年”三句去年、落花微雨落花独立图以双飞燕子反衬“春恨”“记得”三句初见相许相知相思图以昔日欢聚之乐写今日独处之“恨”2.如何理解“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答案】“楼台高锁”,是从外面看;“帘幕低垂”,是就里面说;也是同一个地方的互文。这两句描绘出今日冷清的环境和词人孤独的心情。3古之评论者认为晏幾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的“落花”二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你是如何认为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灵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

6、,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有着至情至性的词人,怎能不黯然神伤?(2)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于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4有评论者认为,“记得小初见”一句,是全词的关键,你是如何认为的?本词中特意标出“初见”二字有何用意?【答案】“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缘由,所以是全词的关键。本词中特意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深,因为许多事情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被淡忘,而相识时的第一印象却是永志不忘。梦后酒醒,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小初见时的

7、情景。5结尾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是如何表现词人的思念之情的?【答案】词人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在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彩云,借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亦暗示小悲惨的境遇。结尾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这首词是写晏幾道与一个相熟的女子久别重逢的故事。这个女子可能是晏幾道自撰小山词序中所提到的朋友沈廉叔、陈君龙家的歌女莲、鸿、云诸人中的一个。晏幾道经常在这两位朋友家中饮酒听歌,与这个女子是很熟的,而且

8、有相当的爱惜之情,离别之后,时常思念,哪知道现在不期而遇,又惊又喜,所以写了这首词。这首词以相逢抒写别离之恨。上片追忆当年欢宴,轻歌曼舞,通宵达旦。下片先写别后相忆,接着写今宵重逢。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彩袖/殷勤/捧/玉。当年/拚却/醉颜/。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从/别后,忆/相。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钅工/照,犹恐/相逢/是/梦。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这是一首久别重逢之作。上片追忆当年相聚时欢乐的情景。当年初次相见,良宵华筵,歌女殷勤劝酒,自己拼命痛饮,歌女在杨柳围绕的高楼中翩翩起舞,在摇动绘有

9、桃花的团扇时缓缓而歌,直到月落风定,真是豪情欢畅,逸兴遄飞。下片写今日重逢时惊喜的心情。别后相思朝思暮想,相聚共饮却只是在梦中。现在真的相遇了,反倒疑是梦中,真是情思委婉缠绵。全词笔致曲折回环,当年一夕相见的倾心,别后梦中相逢的飘忽,今宵意外重逢的恍惚,由乐转悲,又由悲转乐,以虚为实,以真为幻,于低回往复中婉曲尽意。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苍凉陌上,年年衰草滋蔓;清寂楼中,日日夕曛缭绕。倚楼凝眸之人,日日年年,沉入一片凄凉迷惘中。云渺渺,水茫茫,玉人飘然远去,唯留缕缕馨香,不再把酒听歌,不再花笺寻诗、寻梦。1通读该词,梳理出词中起伏的情感脉络。【答案】按照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词作叙写了情事“初盟别离

10、重逢”的发展过程,其间隐伏着“欢乐愁苦欢喜”的情感之线。2这首词声色并茂,虚实相间,营造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试结合词作来分析这一特点。【答案】场景虚实声色上阕当年初欢当年之欢是实,今日回望是虚彩袖、玉钟、醉颜红,桃花扇色彩绚丽,恍然如梦下阕久别苦思梦中相逢是虚,久别苦思是实“从”“同”“恐”“中”等字均为“ong”韵,读来惝恍迷离,似梦非梦,音节和谐,感染力强重逢惊喜今日相逢是实,反疑梦中是虚小结悲喜错杂虚实相间声色并茂3.“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写“别后相思”有什么新意吗?你如何理解它的作用?【答案】这三句写别后相思,以梦出之,是古诗词常用手法,本身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却为结尾两句

11、的抒情做了非常有创意的铺垫:梦中相聚,醒后成空,感情凄苦;今宵真的相聚了,因往日美梦成空,反倒不敢相信了,因而只管将银灯相照,一时难以相信相聚成真。往梦常以为真,今宵成真,又以为梦中,看似违背常规,实则说明相思之深之苦,表现了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时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悲的特殊心态。4请赏析“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两句的精妙之处。【答案】这两句贯穿全篇情愫,细腻地刻画了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别后以梦为真,而今却将真实疑为梦境,故而擎灯照了又照。这两句情思深厚,声韵谐美,造成一种似梦非梦、迷离恍惚之境,富有感染力。清平乐(春归何处)词坛桥梁黄庭坚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

12、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他幼警悟,性沉毅,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第。著有山谷集。其词风流跌宕豪迈,较接近于苏轼。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同游苏轼之门,有“苏门四学士”之称。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最重要的成就是诗。黄庭坚的词与秦观齐名,然而他的词的成就逊于秦观。他的词在词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黄庭坚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新党重新执政,黄庭坚因政见偏于保守而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表现了作者惋惜春光流逝的深情,在自问自答之中饱含

13、幽怨、惆怅之情。此为惜春之作。词作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这首词为惜春之作。词人以清新的语言,表现了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执着追求的感情。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于是希望有人告诉他春在何处,以便唤回同住;词人察觉

14、无人告知,于是再问黄鹂;而黄鹂之语不可解,于是词人陷入怅惘。这首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表现了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就这样漫不经心似的,一会儿说不知春归何处,一会儿又好像知道;一会儿仿佛有人知道;一会儿似乎只有黄鹂知道。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答案】(1)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

15、处觅得安慰。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2)“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2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答案】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同住”的无奈,妙趣横生。3词中所写的春日景物较少,只选了“黄鹂”和“蔷薇”,请说出“黄鹂”在表达作者的惜春之情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黄鹂常伴着春天出现,黄鹂婉转鸣叫,增添了春天的色彩;问取黄鹂,黄鹂因风而飞,又增添了词的情趣。4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惜春之情。请你结合有关词句,简单分析

16、这样说的理由。【答案】既然“春”已“归”去。应当是夏初之时,且与“蔷薇”花开的物候相合。全词中作者处处表现出对“春”的留恋,不愿“春”归去,还想“唤取归来同住”,将主旨凝练为“惜春”二字最为恰当。5赏析本词的曲折新颖的结构特点。【答案】这首词巧妙运用了曲笔渲染,一波三折:春逝去,人寂寞,希望有人知春之去处唤回同住,以此奇想,表达对春的执着,这是一折;无人告知,也不可唤回,只好问与春同来的黄鹂,这是二折;黄鹂百啭不语而飞去,令人怅惘,这是三折。一首短词,几经曲折,层层深入,可谓巧妙。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此为惜春之作。词作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表现了词人

17、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以及因春逝去的淡淡忧伤。踏莎行(雾失楼台)多情才子秦观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多次被贬。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尤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等。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此前,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被

18、贬为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他再以写佛书获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此作写于秦观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环境,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他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这首词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雾失/楼台,月迷/津。桃源/望断/无/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驿寄/梅花

19、,鱼传/尺。砌成/此恨/无/重。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此词写的是迁谪之恨,可谓“悲绝、哀绝、凄绝”,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评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秦观的词大多数很凄凉,王国维曾说过,“少游词境,最为凄婉”。我想秦观应该是忧郁的吧,我们喜欢他的词,可能是“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可能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能是“过尽飞鸿字字愁”,可能是1词的开头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开头三句词人描绘了这样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词人站在旅舍,目寻当年陶渊明

20、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这三句恰当的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和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的心情。2“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词,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多余,你是怎么认为的?【答案】“暮”字不多余。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这三字表明时间的推移,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3“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请你谈谈“砌”字的表达效果。【答案】(1)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束束梅花,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2)一个“砌”字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变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给人一种直

21、觉的感受,如砖石砌墙。(3)同时也可以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消解。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开启豪放先声的词人贺铸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治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孝惠后族孙。宣和元年(1119)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僧舍,年七十四。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辞章著有庆湖遗老集九卷。曾自编词集为东山乐府,今存者名东山词。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其词却极尽悠闲思怨之情。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他的许多词中不仅表现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

22、民族命运的忧虑。北宋词人大多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唯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贺铸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放词的先声;另一方面,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绮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贺铸一生沉于下僚,怀才不遇,为人耿直,不媚权贵。其词内容多写闺情柔思,也多感伤时事之作。作者晚年退隐苏州,住在横塘附近。此词当是其时其地所写。词人偶然遇见一位美丽女子,产生思慕之情,并由此叹息光阴、感怀身世。它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则是抒发悒悒不得志的“闲愁”。词的上片写对一女子一见倾心的思慕,通过对想象中女子生活环境的渲染,暗

23、示出她的娇美。下片写因相思不得而引起的种种闲愁。词表面似写艳情,实则表现了作者退隐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大意。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锦瑟/华年/谁/与?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若问/闲情/都/几?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这首词写与一女子邂逅相逢而引起的种种思绪。上片写其一见倾心的思慕,虽然未对女子的形象作正面描写,但通过对想象中女子生活环境的渲染,暗示出了她的娇美。下片写因相思不得所引起的种种闲愁。词

24、写艳情,实际上表现了作者退隐后的孤寂处境和怅然若失的心情。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依依的灯光会照在你那里,出门的风很大,吹乱了你我的笑容,你尴尬对我,我惶然。那一刻,桥边的青树林飒飒回响,只有鸟儿惊恍。不作纪念,想忘却。三月的阳光照射你的容颜,轻盈的脚步掠去月台花榭。暮色,闪过枝条上的花朵。在灯下我依依找你,前方不去,没了后退,我终于站定唤你,辗转中渐近了黎明。1词的上阕中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答案】(1)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2)“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了女子居处的幽深、寂寞。暗示着词人对女子的挂

25、念。2文学作品中“彩笔”指文学家的生花妙笔。词中贺铸写道:“彩笔新题断肠句。”在此作者将“彩笔”与“断肠”并列,有什么深刻的意蕴呢?【答案】这首词运用“彩笔”之处,有词人细腻的描绘,如“凌波”“芳尘”“锦瑟华年”等,也有词人丰富的想象,如“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等,都是为了极力表现偶遇女子之美。而“断肠”则是表现词人的心情“闲情”,即可遇不可求的憾恨。作者将“彩笔”与“断肠”做“不和谐的并列”,意在强化“求美而不得”的愁苦心情。3“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妙处。【答案】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化抽象为形象,新颖别致,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

26、这三句寓情于景,作者借“烟草”“风絮”“梅雨”等意象寄托自己的“闲情”之多之重之广。苏幕遮(燎沉香)钱塘才子周邦彦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晚期的重要词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音乐机关)。有清真居士集,又名片玉集。周邦彦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在任提举大晟府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

27、新调。钱塘才子周邦彦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几度浮沉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流落的辛酸。这种漂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所作咏物词既多,如咏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杨柳等,又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为宋咏物词重寄托开启了门径。周邦彦因献汴都赋得任京官,从此一直滞留他乡。这首词是词人在长安看到荷花,触景生情而写下的。词人在一个闷热的夏日,点燃了沉香,用来消除潮湿闷热的暑气,引出了对夏天景物的描写,刻画了鸟与荷。当他见到荷叶、荷花时,就很自然地想到江南水乡,想到自己的家乡,从而生发出思归的情感,进而抒发他的思乡之情

28、。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思念朋友的情怀。词的上片描写盛夏晨景,下片抒发了思乡之情,作者面对象征着江南钱塘风景的荷花,很自然地勾起思乡之情,由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从而引出深沉的乡愁。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燎/沉香,消/溽。鸟雀/呼晴,侵晓/窥檐/。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故乡/遥,何日/。家住/吴门,久作/长安/。五月/渔郎/相忆/。小楫/轻舟,梦入/芙蓉/。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词的上片描写盛夏晨景,下片抒发思乡之情。作者面对象征着江南钱塘

29、风光的荷花,很自然地勾起思乡之情。由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从而引出深沉的乡愁。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盛夏,雨后的早晨,闷热潮湿的房间,依稀可以嗅到昨夜消暑用的沉香残味。鸟儿的叫声带来些许清新的气息,词人信步出门,屋外荷花雨后正盛,荷叶上残留着昨夜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逐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词人就在这样一个早上陷入回忆,梦回故乡1词的上阕写景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1)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2)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五月盛夏的汴京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叽

30、叽喳喳,异常可爱。(听觉)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渐被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的荷叶在风中摇摆。(视觉)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一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形象传神?试简要赏析。【答案】(1)呼窥(2)“呼”字更显人性化,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它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3试简要谈谈“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句中“举”字运用的妙处。【答案】此句写荷花的神态,一个“举”字刻画出了荷花的动态。作者运用素描,寥寥数笔刻画出荷

31、花亭亭玉立、随风颤动的情态。4试赏析“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的妙处。【答案】“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朋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侧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素材一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黄庭坚十岁丧父,家境贫困,依附舅父游学淮南。他有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言语无味。”【应用角度】黄庭坚博学多才,既是文学大家,又是对后代有深远影响的大书法家,从这个角度,可以用于“全面发展”“

32、博与专”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依附舅舅读书游学,却终成一代大家,从这个角度可以论述“逆境”“磨难与成才”等话题。他关于读书的这句至理名言,可以用于“爱读书”“勤奋”“积累”“严格要求自己”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素材二春天是可爱的,但每个人对春天的理解不尽相同,对春天喜爱的表达也有所不同,因人而异。黄庭坚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王观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王沂孙云:“怕此际、春归也过吴中路。君行到处,便快折,河边千条翠柳,为我系春住。”梁贡父云:“拼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诗人有诗人的天地,对万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应用角

33、度】这则素材可用于“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喜爱春天”“珍惜时光”“一年之计在于春”,由自然界的春天引申到人生的春天、社会的春天等角度,“观察角度与效果”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性格和内心情绪,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素材三秦观和晏道一样,都是“古之伤心之人”。他少年豪俊,胸怀壮志,攻读兵书,准备驰骋边疆,建立不朽的奇功伟业,不料竟被卷入党争的政治漩涡,先后被流放到郴州、横州和雷州。由于他的人生期望值过高,对于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又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故一旦希望破灭,就异常失望和痛苦。于是,他的词中浸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揪心的愁恨:“恨

34、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些江海般深重的愁恨,都是词人历尽人生坎坷后从心底流出的。伤心人的伤心词,情韵兼胜。由于秦观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被贬到雷州时,曾自作挽词,丧失了对生命的信心,故此后不久即逝世,年仅52岁。秦观不懂“梁王坠马寻常事,何必哀伤付一生”的道理,不知道“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的史实,所以就像33岁忧伤而死的贾谊一样陷入沉痛之中而不能自拔。【应用角度】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笑对苦难”“坚强”“心态”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素材四秦观是苏轼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一,却并没有完全继承苏轼的

35、衣钵,而是博采众家之长,在苏轼豪放的基础上,吸取了柳永等婉约派词人的长处,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张炎词源说:“秦生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面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他被人引用最多的一句诗词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应用角度】秦观本是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的学生,却博采众家之长,被后人誉为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从这个角度,可以论述“继承与创新”“跳出藩篱”“打破束缚”等。他的名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以运用于“距离产生美”“坚贞”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用来丰富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素材五贺铸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

36、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对于他的诗文,人们引用最多的恐怕就是这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应用角度】贺铸善于灵活运用前人诗句入词,这一方面体现他对前人诗句的虚心学习烂熟于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自我创新,从这个角度,可以论述“虚心”“继承”“活学活用”等话题。他被人广泛引用的这句词,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现在仍可以引用到很多话题的作文里,来增强

37、文采,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感染力。素材六贺铸少年时期侠气凌云,肝胆照人,热血沸腾,在同辈中也是以豪迈过人、骁勇而著名。以其个性、胸怀、气度,将其才能、作为,用之于为国家建功立业,他自信应该是成绩非凡、前程远大的。但是,词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理想与现实有那么大的距离,少年的美好愿望只是一枕黄粱。进入仕途后,词人只是一名低级武官,居于下僚,羁宦千里,到处漂泊,被繁杂无聊的事务纠缠,才能无所用,志向成为一句空话。即便如此,他依然心有不甘,将满腔的热情与愤恨,寄托于琴弦和诗词中,抒发了词人积极入世之意志和热忱报国之激情,以及失意后的愤懑和牢骚。【应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理想与现实”“得与失”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理想的实现还有赖于现实社会环境。所以个人的命运是与时代背景、国家形势相联系的,要追求人格的高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