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五)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久要不忘平生之言B闻义不能徙C颠沛必于是 D非其鬼而祭之解析:选AA项中的“要”通“约”,贫困。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C项,都是“并列、紧靠”。A项,讨厌/满足;B项,危险/端正;D项,好的东西(地方)/好好地。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A项,即使/虽然;B项,通“如”,表假设/表修饰;C项,都是介词,用;D项,代词/主谓间结构助词,不译。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义然后取 B饭疏食饮水C己欲达而
2、达人 D以告者过也解析:选CA、B、D三项,名词活用为动词;C项,使动用法。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58题。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真实、不虚)B夫子时然后言 (按时)C岂其然乎 (正确)D人不厌其言 (满足)解析:选AB项,时,“在适当的时候”;C项,
3、然,“这样”;D项,厌,“讨厌,厌恶”。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解析:选A句中“于”为介词,对于;句中“其”,代词,他;句中“其”,代词,这。7下列各项关于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了“义然后取”的思想。B凡事要守道,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因此,孔子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要能坚守道义,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C孔子对公叔文子的态度是肯定的。D孔子强调对富贵财利的追求必须合乎道义,这种思想现在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解析:选BB项中孔子并不反对追求荣华富贵,只是要有一
4、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坚守道义。8选文中“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对这番言论如何理解?答:_答案:孔子听说卫国的公叔文子好像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的人,于是便问公明贾。公明贾认为别人的话言过其实了,他于是详细解说了公叔文子的言行。从公明贾的话中,我们看到公叔文子确实不错,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不该笑的时候不笑,最关键的是他见利思义,不该取的时候不取,该取的时候就理所当然地取为己有。所以,公叔文子能够这样,使孔子不大敢相信。但是文句中传达出来的精神内涵是值得我们品味的。(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
5、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
6、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服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服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注桡:弱。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
7、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政廷:执法官。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B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C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D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解析:选C“父”“王”“石渚”在句中均作主语,据此断句即可。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黔首、黎民、庶民、孤、孺
8、人都有百姓的意思。B司寇,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C万乘,一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D斧锧,亦作“斧质”。斧子与铁,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上,以斧砍之。解析:选A孤是君主的自称,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为孤、寡、不谷。”而孺人是妇人的称呼,礼记:“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动必缘义”与“行必诚义”互文,意思是:“举动”一定要依据道义,实行道
9、义。B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赐他一具桐木棺材并“加斧锧其上”。C文中认为,在荆国历史上,子囊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其节操不单单激勉于一代人臣。D选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彰显儒家所谓的“廉耻”“仁爱”与“忠孝”。解析:选BB项中“子囊认为撤军有罪”与“荆王追悔莫及”的说法错误。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译文:_(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译文:_答案:(1)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处死刑呢?(2)一国之主的忧虑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之危多次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