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草.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0549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草这首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共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这4行诗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是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和背诵课文。 教法建议

2、: 1.导入新课:可以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入新课。 2.理解诗意:可以利用课件,演示草的生长过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味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4.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1 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

3、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