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天不为人之恶(厌恶)寒也辍(chu中途停止、废止)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通“讻讻”,形容喧扰)也辍行。B.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区别),则日切瑳(cu古通“磋”,切磋)而不舍也。C.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wng大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阴暗险恶)而亡矣。D.大天而思(思慕)之,孰与物畜(x畜养)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解析C项,“王”应读“wng”,意思是“称王”。答案C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
2、那么。A项,介词,因为/动词,当作。B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连词,表示并列/连词,表示转折。答案C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因物而多之B.彼作矣,文王康之C.怪之,可也D.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解析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觉得奇怪。A、B、D三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C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今臣亡国贱俘 其道然也B.禹以治,桀以乱安在其不辱也C.应之以治则吉畜积、收藏于秋冬D.见犯乃死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解析B项,为省略句,为宾语前置。A项,均为判断句;C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D项,均为被动句。答案B二、阅读
3、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
4、也。物之已至者,人祅则可畏也。楛耕伤稼,枯耘失岁,政险失民,田艹岁稼恶,籴贵民饥,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谓人祅。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勉力不时,则牛马相生,六畜作祅:夫是之谓人祅。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祅是生于乱。三者错,无安国。其说甚尔,其灾甚惨。可畏也,而不可怪也。传曰:“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荀子天论,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寇难并至寇:外寇。B.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时常。C.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伤:妨害。D.弃而不
5、治治:研究。解析B项,常:通“尝”,曾经。答案B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代词,这。B项,介词,表时间,在/介词,表由来、来源,从。C项,连词,就/副词,表判断,是。D项,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发出动作的人或事物/助词,用在数词后表列举的事物或情形。答案A7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大禹时代的天下大治和夏桀时代的社会治乱对比,可以看出“治乱”本来就与天象、时令和地利等自然条件无关。B.自然界有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与“治乱”没有关系,社会的“治乱”全在于君主圣明还是昏庸。C.自然无法影响“治乱”,但是人类社会的
6、“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使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D.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观,是我国古代认识论的一大进步。 解析C项,“人类社会的治乱却可以影响自然,使自然出现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错。答案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2)礼义不修,内外无别,男女淫乱,则父子相疑,上下乖离,寇难并至:夫是之谓人祅。参考答案(1)国君英明而政治清平,那么即便这些现象一世之中一同发生,也没有什么妨害;国君昏暗而政治险恶,那么即使这些现象一个也不出现,也没有好处。(2)礼义不整顿,内外没分别,男女淫
7、乱,那么父子就会互相猜疑,君臣上下就会互相抵触或背离,外寇内乱就会一并到来:这些都是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3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祅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祅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选自荀子天论)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行有常常:一定的规律。B.强
8、本而节用本:根本,指农业。C.循道而不忒道:规律。D.寒暑未薄而疾薄:程度轻。解析D项,薄:迫近。答案D10下列句中“则”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应之以乱则凶B.德何如则可以王矣C.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D.金就砺则利解析C项,转折连词,可译为“却”;其他各项“则”都可译为“那么,就”。答案C11下列句子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B.应之以治则吉C.强本而节用D.祅怪不能使之凶解析B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其他非特殊句式。答案B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B.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C.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D
9、.寒暑不能使之疾解析A、B、C三项是名词的使动用法,D项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参考答案违背事物规律而胡乱行动,那么天就不能使人得到好结果。(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9题。荀卿论宋苏轼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
10、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
11、、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选自唐宋八
12、大家散文读本,有删改)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浩乎不知其津涯涯:边际。B.冉有之知知:通“智”,智谋。C.要在于不可易也易:轻视,看不起。D.此亦必有所恃者矣恃:依仗。解析C项,易:更改、篡改。答案C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动词,到。A项,连词,表转折,却。B项,代词,他的。D项,介词,表凭借,凭着、靠着。答案C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古代的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B.“世家”,旧时候指门第高贵并且世代相沿续的人家,这里指司
13、马迁史记中的一种文体,史记中共有“世家”三十篇。C.“六经”,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被后人称之为“六经”。D.“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解析A项,“卿”在这里表示对人敬称。答案A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人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
14、坏周公之井田”的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就形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解析B项,“但这三人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错,原文中找不到依据。答案B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2)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3)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参考答案(1)再说向圣人学习,难道只是要学会圣人是怎么说的吗?也要观察圣人心意的取向才行啊。(2)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刚愎自用,不知
15、谦逊,过分赞扬自己。(3)李斯利用他的学说搞乱了天下,可见荀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段落断句。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解析注意“既而”“及今”“然后”等关键点的同时,还要紧扣内容断句。答案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三、表达交流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荀子主张以礼治国。“礼”从政治上讲,指国家制定的政治法律制度。从伦理上讲,指国家提
16、倡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人们日常行为准则。荀子说:“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正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分析本则材料中荀子强调的“礼”的作用。参考答案第一,在政治方面的作用:正国
17、,即治理好国家。第二,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即人尽所能,各得其所。第三,在教育规范方面的作用:修身,达到通达、和谐、文雅的境界。21阅读下面的故事,联系上下文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内容,使故事情节完整合理,要求每处不得超过30字。扁鹊的医术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A;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穿针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世事大抵如此,B。可惜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时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为时已晚。参考答案A.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能铲除病因,防患于未然,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B.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