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实验中学200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说明: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我国318国道分布图”,完成12题。1关于318国道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穿越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有渝、鄂、皖B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C自东向西依次与京广、京九、京沪线相交D通过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分区2关于318国道沿线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资源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B太阳能资源自西向东递减C水能资源集中在东段D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下图中的甲
2、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3题。3有关两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乙地到甲地植被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甲地的荒漠化非常严重,主要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大量植树种草C乙地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该岛在未来可能与长江口北岸相连D甲区域由于降水少而干旱,而乙区域则因为用水量大和水污染而存在水资源短缺现 象右图中甲、乙、丙代表三省区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图中a、b、c分别为三大产业的产值,据图判断第4题。4三个省区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江苏 陕西 西藏 B西藏 江苏 陕西C陕西 江苏 西藏D陕西 西藏 江苏读中国区域图,回答57题。5关于我国国土整治重点
3、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区应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持生态平衡Bb地区应发展立体农业,进行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Cc地区大力发展钢铁、机械、石化等重化工业,治 理大气污染Dd地区应利用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少数民族聚居的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6e地区燃煤量很大,但酸雨危害轻于b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法制健全B风力大C植被覆盖率大D降水少7f省是能源短缺地区,下列哪些措施能积极有效地解决该省能源紧张状况( )发展核电 西电东送 进口石油 对用电大户进行拉闸限电 利用风能发电ABCD下表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有关数据统计表。读表回答810题。三个地带占全国的比例(%)面积国内生
4、产总值铁路长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东部16603976.4中部27274614.2西部5713249.48东部地区不占优势的事物是( )A土地质量B劳动力数量C铁路总长度D科技投入9上述事物在东部地区不占优势的原因是( )A季风气候易引起洪涝灾害B人口、人才外流严重C东部的面积比重低D没有绵长的国界线2,4,610区域互动新机制的方式中,不正确的是( )A将部分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企业转向中西部B将部分高能耗、高物耗、大运输量的企业转向中西部C东部提供技术、设备,让中西部农业牧业产品就地加工D把东部高科技产业集中到中西部,再造中国大“硅谷”读右图,完成1113题。11关于图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叙
5、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主要是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地植被,造成沙丘活化B乙地区主要是水土流失C丙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渍化严重D丁地区常常可以见到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12甲地区传统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等的两年三熟制为主,近年当地农民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以及防治土地沙漠化,积极试验各种林农结合的生态农业。下表即为部分试验的效益成果。编号结构模式投入产出比产值(元/亩)林网粮食蘑菇1:2.441032.70林网粮食蔬菜1:2.671170.00林网枣粮草莓1:2.701819.10林网桃粮食蘑菇1:2.711809.40林网苹果粮食蘑菇1:2.691865.00其中,哪一种林农生态模式的
6、每亩净收益最高( )ABCD13林农结合的生产模式,是因为人工建立了立体的生态空间结构,所以会有较佳的生态效益。其中防风林网所提供的生态效益有( )防风固沙提高地力改善局部小气候用作造纸工业的原料ABCD读右图,完成1416题。14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西北坡较陡,东南坡较缓地势起伏大,属山地山地走向为东北西南向最大高度差可达300mABCD15如果图示地区在我国东部,则该地区( )A可能位于江南丘陵,生态问题表现为水土流失B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生态问题表现为水土流失C可能位于江南丘陵,植被为落叶阔叶林D土壤有机质比重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16随着经济的发展,甲地城镇化进程加快。甲地
7、区位优势有( )A位于山地缓坡,交通运输较便利B交通运输较便利,农业较为发达C处于山地背风坡,农业较为发达D交通运输较便利,处于山地背风坡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时期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1718题。17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18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草养水源、
8、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BCD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完成1920题。19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华北地区供水B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 下游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D阿斯旺工程
9、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 在库区20年泄洪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汇处,河流落差大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D阿斯旺工程上游农业发达,取水量较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寒自然环境。据此回答2122题。21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雨率达80%以上,夜雨的原因是( )A白天气温高,包含水汽的能力强;夜晚气温降低,包含水汽的能力降低而带来夜雨B白天,谷坡由于空气升温快,空气沿谷坡上升,而谷地中央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 如图甲C夜晚,近地面空气冷却快,冷空气沿谷坡沉入谷底,谷地中央空气在上升过程中
10、成 云致雨,如图乙D夜晚,来自印度洋沿雅鲁藏布江谷地推进的风力强22青藏高原还是我国未来的能源基地,下列关于青藏高原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B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处热带季风行进路口,风能丰富C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处亚欧板块陆块和印度洋板块洋块的消亡边界,地热资源丰富D雅鲁藏布江谷地水能资源丰富“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读图,回答2325题。23图中两条铁路线分别是 ( )A京广线、京沪线B京九线、京沪线C京广线、京九线D焦柳线、宝成线2
11、4“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光照B光照、水C水、地形D地形、土壤25“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 )A大量廉价劳动力B充足的农林产品C丰富的矿产资源D资金和技术支持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开发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发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2628题。26有关B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
12、活力B能源、水源不足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D结构转型困难27A地区与90W同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A同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B都有大河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C同处在本国最大的工业区D都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28如右图所示,2000年与1985年相比,C地区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某些因素在减弱,具体地说主要是下列因素中的( )A廉价劳动力B科技水平C交通条件D信息下图为不同土利用方式下,降雨量与径流量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29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土地利用中,对地表保护程度的高低是 ( )A丙甲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乙丙30若图中
13、甲、乙、丙表示我国东北平原、江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三地,则甲、乙、丙的正确排序是 ( )A江南丘陵、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B东北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江南丘陵D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东北平原2,4,6第II卷本卷共4大题,共60分。31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分析水土流失情况严重的流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10分)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3分) (2)松花江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小的共同原因是 。(1分) (3)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原因是 。(2分) (4)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
14、征。(4分)32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甲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乙、图丙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分析下图甲、乙、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 盆地、 盆地。(2分)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 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 高原和 平原。(3分) (3)说明图甲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6分) (4)指出图乙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5分) (5)在图丙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
15、现出 的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次。(2分)33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材料一 2006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河南、安徽、江苏3省15个市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3亿元。 淮河旱灾又有农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材料二 淮河流域示意图 (1)图中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 、 。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 。(4分) (2)2003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区是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 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 特
16、点。(4分) (3)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有什么好建议?(4分)34我国的扶贫工作卓有成效,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的赞誉,也为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根据下面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图甲中沧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延续了千年的佤族聚居地,全县2445平方千米的土地,山地面积占99.2%。 图中的塔什库尔干县塔哈曼乡是塔吉克族聚居地,四周都是雪山,生活在这里的塔吉克人,仍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 近年来,两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积极发展经济,摆脱贫穷和落后,群众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 (1)图甲中沧源县位于 (地形区),图乙中塔什库尔干县位
17、于 (地形区)。造成这两地贫困落后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 (2)图甲和图乙中两个贫困县在地质地貌上有哪些共同特点?(6分) (3)从整体上看,图甲区域和图乙区域气候特点有什么不同?(6分) (4)从区域开发的角度看,沧源县和塔什库尔干县有哪些共同的区位优势?(4分)参考答案15BDABB 610DBCCD 1115ADACA 1620BABBC 2125CBCDD 2,4,62630CBACA31(10分)(1)长江流域面积广,地处湿润气候带,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3分) (2)植被覆盖率较高(1分) (3)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2分) (4)水土流失导致
18、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淤积,调蓄径流能力减弱;水库淤积,降低水库的防洪标准(3分) 整体性(1分)32(18分)(1)塔里木 柴达木(2分) (2)准噶尔 黄土 华北(3分) (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6分)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2分)(地表)增湿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松),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3分)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振荡、波动等) 12(2分)33(12分)(1)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4分)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 暴雨历时长,强度大(4分) (3)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等。(4分)34(20分)(1)横断山区(1分) 帕米尔高原(1分)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生产方式落后和历史的原因等。(2分) (2)地势高峻,地表崎岖;地壳活动频繁;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6分) (3)甲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乙地区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夏热冬冷温差大。(6分) (4)地处祖国边陲;少数民族文化风情浓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