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师说 (三)新授课学习目标1、体会并理解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掌握、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难点了解文中的意动用法体会并理解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学情调查,情境导入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好古文2.完成句子填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孔子曰:“三人行, 。”3.翻译下列句子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问题展示,合作探究熟读课文最后两段, 思考: 1第三段举
2、孔子的例子想论证什么?2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3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达标训练,巩固提升A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官盛则近谀(奉承)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是故无贵无贱 (无论)小学而大遗(学习) 圣人无常师(常有的) 郯子之徒 (学徒)A BCDC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 而耻学于师 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2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
3、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 弟子不必不如师 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3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知识梳理,归纳总结1、意动用法的特点小结:2、小结虚词“之”的用法虚词“之”在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作 词,有两种情况 择师而教之 郯子之徒士大夫之族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作 词,有五种情况古之学者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句读之不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E久而久之作 词 吾欲之南海 预习指导,新课链接1、背诵师说全文;2、预习为了忘却的记念并做第一课时学案,不会做好标记;3、 熟读课文,概括文中写了哪几位烈士,分别写了他们的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