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语文(人教版)学案 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 预习.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9645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语文(人教版)学案 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 预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语文(人教版)学案 必修二:10 游褒禅山记 预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游褒禅山记导学案(预习案)【学习目标】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掌握 “观”、“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一、预习任务:1、了解作品;2、了解作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了解课文大致内容;5、找出疑难问题。【知识链接】简介作者及课文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前进的。他在宋神宗时作宰相,认准了“变法”于国有利,决心推行新法,尽管守旧派强烈反对,他却毫不动摇,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

2、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淫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说理透辟,笔力雄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了解作者的这些生平事迹,能更深刻地理解这篇游记体散文所蕴含的深意。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慎取“”。这两点都是值得借鉴的。基础知识一、解释加点字二、预习自测:1、填空:(1)王安石,北宋著名的、,字,号,曾积极参与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运动,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被誉为是“”。(2)游记类文章的特点。2、给下边的字注音:谬()穴()无物以相()之何可胜()道也哉长乐王回深父()3、参照注释,熟读课文,了解内容。我的疑问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