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074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0届高三语文第七次调研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传统文化短视频,顾名思义即是记录传统文化的网络短视频。截至2019年5月初,“抖音”平台上关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数量超过6500万条,累计播放量超过164亿次,传统文化话题成了“抖音”上最热的话题之一。目前,短视频客户端用户集中在24岁左右,而短视频传统文化传播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短视频的受众心理。人类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催促着人们主动进入新环境、新领域,获得新知识。而“复古风”从生活服饰刮到了传

2、统文化领域,从前与受众保持一定距离的“高冷”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下,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受众的面前。受众对于生动丰富、充满趣味的小众传统文化是新奇的,基于好奇与求新的心理,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相对于“抖音”其他类型的信息,传统文化等知识的传播是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传递严肃的传统文化信息,受众在观看其他类型比如搞笑类短视频时可能会有浪费时间的隐忧,但是观看知识类短视频能够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而在此基础上,出于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作用,短视频客户端不再只有休闲娱乐的作用,也是一款轻松学习、获得知识的工具。

3、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位。当今时代,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都在提高,审美观念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仅要求简单的好看、眼球刺激,还要有个性、流行等因素。“美而不同”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新境界。传统文化一直作为高雅文化存在,在注入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后开始接地气,不同于传统信息传播的呆板与生硬,有个性的传统文化传播符合大众审美,更容易在受众中间扩散传播。在传播活动中, 从众是指个体 (或群体)受到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或行为,使之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在短视频领域,传统文化短视频在受众点赞、转发的二次传播中,引起了其他

4、用户的跟随观看。而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抖音”客户端无限推送的信息流模式,很多用户会选择点赞量多的视频进行观看。而平台功能的便利性使得人们在从众心理的指导下,由好奇的观看转化为参与视频拍摄。如共青团中央的“抖音”号与京剧演员珮瑜合作,共同发起了抖音话题“我要笑出国剧范”,并为话题提供示范视频,引发了众多受众的模仿,截至目前此话题阅读量超过26亿人次。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优秀的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了爆炸式的传播。新媒体技术大大丰富了知识传播的渠道与载体,短视频突破了以图文传播为主的“两微”传播,丰富了现代人接收信息的方式。虽然存在短视频“短小微”局限、所传达的内容不够深入、视频制作者水平不高导致视频

5、质量不够精致等问题,但目前,短视频依旧处于风口位置,传统文化传播者在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发挥受众主导地位、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产出的同时,也要寻求更为深入的传播方式。摘编自郝玉佩短视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与受众心理分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观看短视频能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B. 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都想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味。C. 当今时代,“美而不同”的审美观念提高了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D. 从众心理推动受众点赞、转发、观看、参与拍摄,使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传播。2. 下列对

6、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主要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探讨短视频时代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倍受热捧的原因。B. 文章用共青团中央与京剧演员合作发起抖音话题并提供示范视频的实例证明从众心理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C. 文章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D.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论及短视频作为新媒体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存在问题,给文化传播者指出方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唤醒青年用户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B. 传

7、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是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主观因素。C. 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传统文化也为抖音视频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注入了新活力。D. 在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需要寻求不同领域的合作来实现传播效果的优质与传播方式的深入。【答案】1. D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项,“观看短视频能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中“观看短视频”遗

8、漏信息,原文有限定语,“观看知识类短视频”。B项,“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都想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味”中“都想”说法绝对,原文是“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位”。C项,“当今时代,美而不同的审美观念提高了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说法因果倒置,据原文“当今时代,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都在提高,审美观念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仅要求简单的好看、眼球刺激,还要有个性、流行等因素。美而不同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新境界”可知,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的提高改变了以往的审美观念,并追求“美而不同”的新境界。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

9、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述有误,文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B项,“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是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主观因素”说法有误,据原文“从前与受众保持一定距

10、离的高冷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下,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受众的面前”可知,“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是引发关注的现实存在,是客观因素,而非主观因素。故选B。【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这是机器人小冰写的一首诗。人工智能“少女诗人”小冰经过两年不断的深度“学习”,如

11、今已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只需上传一张图片,给几个关键词,小冰就能在10秒内替你创作出诗歌初稿。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们曾用27个化名,在报刊、豆瓣、贴吧和天涯等多个网络社区的诗歌讨论区中发布小冰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没有人发现作者是个机器人。后来,小冰研发团队从小冰写成的数万余首诗中挑出139首结集出版,取名“阳光失了玻璃窗”。微软小冰项目负责人李笛介绍,为了掌握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10000次。一开始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后来慢慢变得“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如果说“诗人”小冰的创作仍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那“画家”小冰的模型已

12、开始基于情感计算框架。换句话说,“画家”小冰不仅具有IQ(智商),还开始具有EQ(情商),并且其“创作”开始基于情感激发。这个模型有这样非常鲜明的特点:会大量使用诱发源,不是让机器把一种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再转成另外一种风格重新生成,而是要求在诱发源的帮助下,激发人工智能进行独立创作。该模型通过对过往400年艺术史上236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已能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此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但近些年,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EQ(情商)的开发。除了微软的小冰,亚马逊开始希望Alexa能够有同理心,百度也提出“智能体”

13、的概念,要求人工智能更加有个性,更加有“人设”。人工智能的构建已经从单纯的10开始向“IQ+EQ”演变。长此以往,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并且能够依靠情感激发来进行文艺创作,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的确会受到极大的挑战。材料二: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艺术家,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因为艺术被认为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的整套艺术生产逻辑是基于数据,即便人工

14、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艺术的冲击,大部分还是体现在心理层面。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还是很难接替艺术家的创作,即便这些智能机器人创造出一些被人类认可的“艺术品”

15、,那也是基于人的参与设计。人们需要通过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内心情感,才能试图揣测一件艺术作品的深意,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整体上还难以使其“作品”充满这种感性的色彩。材料三: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正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当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16、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文化艺术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艺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

17、,给人类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比如,小冰的绘画技能应用的领域是服装面料的图案设计。李笛介绍,以小冰人工智能框架为基础,微软已经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几家最大的纺织面料企业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平台。该平台可以设计出1026种服装面料纹样和插画。另外,小冰也参与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截至目前小冰已经为许多家电台和电视台生产了2800多小时的节目。(取材于光明日报2019年06月12日13版)4. “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下列对“不认可”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类艺术创造最

18、大的特征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B. 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依然还处在“低幼”阶段。C. 人工智能的那些绘画作品还存在大量元素复制堆砌的痕迹。D. 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侵占了人类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文艺创作必须要有人类的情感的看法是一致的。B. 根据材料一的表述可知,现在各大科技公司的工作重心都围绕着对人工智能EQ(情商)的开发。C. 材料二写了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抗拒、排斥的心理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D. 根据材料三的表述,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重复性技能都可以由机器完成。6. 上面三则材料

19、针对“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答案】4. D 5. A 6. 第则材料认为人类独有的艺术创作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第则材料认为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离人类的水平还有点远,第则材料认为艺术家不应一味排斥而应加以利用。【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材料的共性和各自的侧重点;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D项,原文的表述为“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

20、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根据文意,文学艺术只是可能成为最后一片乐园,而且这个推测在目前还未实现。原文是未然,可能实现,出题人设置的干扰项是“将未然当已然”。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材料的共性和各自的侧重点;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材料一中只提到“近些年,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EQ(情商)的开发”,其中“越来越重视”不等于“都围绕”,范围扩大。C项,“材料二写了采用的应对措施”错

21、误,材料二中并没有“采用应对措施”的意思表达,属于无中生有。D项,原文表述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文中说的是“基本可以”,选项变成“都”,范围扩大了。故选A。【6题详解】题考查把握材料内容要点和观点的能力。先要对材料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把握观点。本题中,材料一根据“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并且能够依靠情感激发来进行文艺创作,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的确会受到极大的挑战”概括观点,材料二根据“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的整套艺术生产逻辑是基于数据,即便

22、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概括,材料三根据“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腿疼闹社房赵树理 小腿疼是五十来岁一个老太婆,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儿媳,还有个小孙孙。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可是她不,她一定要让媳妇照着她当日伺候婆婆那个样子伺候她给她打洗脸水、送尿盆、做饭、端饭不过要是地里有点便宜活的话也不

23、放过机会。例如夏天拾麦子,在麦子没有割完的时候她可去,一到割完了她就不去了。又如摘棉花,在棉桃盛开每天摘的能超过定额一倍的时候:她也能出动好几天,不用说刚能做到定额她不去,就是只超过定额三分她也不去。她的小腿上,在年轻时候生过连疮,不过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治好了。在生疮的时候,她的丈夫伺候她;在治好之后,为了容易使唤丈夫,她说她留下了个腿疼根。不过她这“疼”疼得有点特别:高兴时候不疼,不高兴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时候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入杜以后是活儿能大量超过定额时候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就又要疼。乡里的医务站办得虽说还不错,可是对这种腿疼还是没有办法的。 吃不饱一进门就说:“大婶

24、呀!有人贴着黑贴子骂咱们哩!”小腿疼听说有人敢骂她好像还是第一次。她好像不相信地问:“谁写的?”“杨小四那个小死材!”“他这小死材都写了些什么?”“写的多着哩:说你装腿疼,留下儿媳妇给你送屎尿;说你偷麦子;说你没理占三分”吃不饱又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不疼了,挺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 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支书王镇海三个人都正端着碗开碰头会,小腿疼一跑进去就把个小会给他们搅乱了。小腿疼一进门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扬小四,杨小四从座上跳起来闪过一边,主任王聚海趁势把小腿疼拦住。杨小四料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事,就向小腿疼说:“你是不是

25、想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你敢打一下,我就把你请得到法院!”又向王聚海说:“不要拦她!放开叫她打吧!”小腿疼一听说要出罚款要坐牢,手就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我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昧得了?”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你的名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顶回来说:“只要不提名就该骂是不是?要可以骂我可就天天骂哩!”杨小四说:“问题不在提名不提名,要说清楚的是骂你来没有!我写的有哪一句不实。就算我是骂你!你举出来!我写的是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该没有提你们的名字。我本来提着的,主任建

26、议叫我去了。你要嫌我写的不全,我给你把名字加上好了!”“你还嫌骂得不痛快呀?加吧!你又是副主任,你又会写,还有我这不识字的老百姓活的哩?”支书王镇海站起来说:“老嫂你是说理不说理?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对许你驳他!不能这样满脑一把抓来派人家的不是!谁不叫你活了?”“你们都是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哩!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他死绝了根!叫狼吃得他不剩个血盘儿,叫”支书认真地说:“你实在要不说理要这样发疯,这么大个社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你!”回头向大家说:“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看的人们马上跳出五六个人来把她围上,其中有两个人拉住她两条胳膊就要走。这时候,主任王聚海却拦住说:“等一等!这么一点事哪里值得

27、去麻烦乡政府一趟?”小腿疼见真要送她走,已经有点胆怯,后来经主任这么一拦就放了心。她定了定神,看到局势稳定了,就强鼓着气说了几句似乎是光荣退兵的话:“不要拦他们!让他们送吧!看乡政府能不能拔了我的舌头!”王聚海认为已经到了收场的时候,就拉长了调子向小腿疼说:“老嫂!你且回去吧!没有到不了底的事!我们现在要布置明天的生产工作,等过两天再给你们解释解释!”“什么解释解释?一定得说个过来过去!”“好好好!就说个过来过去!”杨小四说;“主任你的话是怎么说着的?人家闹到咱的会场来了,还要给人家陪情是不是?”小腿疼怕杨小四和支书王镇海再把王聚海说倒了弄得自己不得退场,就赶紧抢了个空子和王聚海说:“我可走了

28、!事情是你承担着的!可不许平白白地拉倒啊!”说完了抽身就走,跑出门去才想起来没有装腿疼。1958年7月14日(有删改) 【注】省略部分内容为杨小四所写的批评“小腿疼”“吃不饱”两个落后妇女的大字报。省略部分内容为“吃不饱”看到大字报后,马上跑到“小腿疼”家去了。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农村合作化运动为大背景,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既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地域色彩。B. “小腿疼”知道有人写了公开批评她的大字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问题,反而觉得是杨小四有意骂自己,所以要找他算账。C. 小说以浓墨重彩来写人物,综合运用动作

29、、语言、肖像等表现手法来描写人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D. “小腿疼”偷奸耍滑、好逸恶劳、撒泼闹事,这一典型形象揭示了教育部分农民的艰巨性和清除小农意识的长期性。8. 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都是基层干部,你更认可谁做百姓工作的方式?请结合文本比较分析。9.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作家群被称为“山药蛋派”,请概括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答案】7. C 8. 示例一:我更认可杨小四的工作方式:杨小四敢于直面农村工作的问题,并且勇于解决问题。他贴大字报批评落后群众,面对“小腿疼”的无理取闹丝毫不退缩,打击了她的嚣张气焰。王聚海是一个不解决问题、只求了事的“和事佬”:

30、“小腿疼”找杨小四算账,他不表明任何立场,甚至刚开始时还想以“没提名字”将事情糊弄过去;他做工作只求平息冲突,不让送“小腿疼”去乡政府;为了打发走“小腿疼”,只顺着她说话,不表明立场。示例二:我更认可王聚海的工作方式:王聚海能把握群众的性格,工作方式温和,易为群众接受:他对群众亲切温和,即便“小腿疼”来者不善,也一直称她“老嫂”,他极力消弭干群之间的对立情绪,将最激烈的冲突化解掉。杨小四工作方式过于粗暴,以强权压人:落后群众并不是敌人,不需要无情打击,他并没有真正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而是用政府法律等吓唬老百姓。 9. 叙述语言完全口语化: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

31、话。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语言诙谐风趣,轻松幽默:如对“小腿疼”外号由来的描写等,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使用方言进行创作,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如“血盘儿”“过来过去”等。人物语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充分表现了人物性格。【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C项,“小说以浓墨重彩来写人物,综合运用动作、语言、肖像等表现手法来描写人物”分析错误,没有肖像描

32、写。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概括作品内容的题目需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答题区间,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出相应内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所以需要尊重文本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本题题干是“主任王聚海、副主任杨小四都是基层干部,你更认可谁做百姓工作的方式”,解答此题,要以文本内容为自足点,首先要明确他们的工作方式,然后提出自己的

33、意见,言之有理即可。如认可杨小四的工作方式,先要从文中找出杨小四的工作方式,如他贴大字报批评落后群众,面对“小腿疼”的无理取闹丝毫不退缩,打击了她的嚣张气焰。据此可以看出杨小四敢于直面农村工作的问题,并且勇于解决问题;而当“小腿疼”找杨小四算账,王聚海却不表明任何立场,甚至刚开始时还想以“没提名字”将事情糊弄过去;他做工作只求平息冲突,不让送“小腿疼”去乡政府;为了打发走“小腿疼”,只顺着她说话,不表明立场,这些可以看出王聚海是一个不解决问题、只求了事的“和事佬”,所以支持杨小四的工作方式。如认可王聚海的工作方式,要分析王聚海在处理工作时的优点,他对群众亲切温和,即便“小腿疼”来者不善,也一直

34、称她“老嫂”,他极力消弭干群之间的对立情绪,将最激烈的冲突化解掉,可以看出他能把握群众的性格,工作方式温和,易为群众接受;而杨小四并没有真正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而是用政府法律等吓唬老百姓,可以看出杨小四工作方式过于粗暴,以强权压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思路:找角度扣内容,析效果剖感情。常见角度:1.从表现手法(写景写人写物及抒情)、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感官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2.从句式的角度: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3.从词语使用的角度:例如动词的作用

35、,形容词的作用,副词的作用,数词的作用,叠词的作用等等。4. 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本题中,“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作家群被称为山药蛋派,请概括这篇小说的语言特点”,解答此题,首要要明确“山药蛋派”的语言特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山药蛋派”的语言特点是: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文中的叙述完全口语化,如“本来她瞧着孙孙做做饭,媳妇是可以上地的”,无论讲述故事或评论人物、事件,都使人觉得是一个农民在说

36、话,通俗浅近而又极富表现力;如“吃不饱又加油加醋添了些大字报上没有写上去的话,把个小腿疼说得腿也不疼了,挺挺挺挺就跑到社房里去找杨小四”,语言诙谐风趣,轻松幽默;如对“小腿疼”外号由来的描写等,表现出人民群众的聪明机智;如“血盘儿”“过来过去”这些方言的使用,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使人物语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充分表现了人物性格。【点睛】个性化探究题往往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赞成或反对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如果自选角度,应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多角度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切入点宜小、巧新。如果是题干当中有明确探究方向的

37、,一定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面。第二步,分层论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中,最容易出现以下三种毛病:层次不清,泛泛而谈,以述代评。为分清层次,答题时可在每个层次前标上序号或者每层用一个段落。为防止泛泛而谈或者以述代评,可尝试进行“分论点+文章材料或积累的材料+分析评价”的方式,逐步做到观点正确,例证典型,分析深入。第三步:总结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简洁,要与第一步圆合。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哲宗立,(苏轼)复朝奉郎、七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轼曰:“昔林希同在馆中,年且长。”确曰:“希固当先公耶

38、?”卒不许。二年,兼侍读。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未尝不反复开导,觊有所启悟。哲宗虽恭默不言,辄首肯之。尝读祖宗宝训,因及时事,轼历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沮;又黄河势方北流,而强之使东;复人入镇戎,杀掠数万人,帅臣不以闻。每事如此,恐浸成衰乱之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大臣议迁之岭南。轼密疏:“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

39、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七年,徙扬州。旧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且周船夫之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从之。未阅岁,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

40、/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B. 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C. 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D. 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确/确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有主持,执掌意;知州,地方行政机构州之长官。元祐年间,苏轼知登州,写下了“西北望,射天狼”的词句。B. 古代多以右为上,为贵,为高。文中的“朝中无出公右者”与“位在廉颇之右”句中的“右”的意思是相同的。C.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称。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烽

41、火扬州路”的意思是相同的。D. 牒,文书;度牒,官府发给出家僧道的凭证,宋时官府可出售度牒以充军政费用。苏轼易米救饥,即卖度牒之利。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侍帝读经,冀有启悟。每次在皇帝面前诵读到治乱兴衰及朝政得失的时候,都反复开导,希望皇帝能有所启发。哲宗虽沉默不言,却常常赞成。B. 苏轼主掌贡举,关怀士子。苏轼主持礼部考试,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约束,使他们能展其能。C. 苏轼密疏进言,秉持忠诚。听到谏官对蔡确的处置,苏轼上疏密奏,提出自己的建议,太后接受了苏轼的建议,在他外任之时,给予优厚的慰劳。D. 苏轼担任

42、知州,德泽生民。杭州饥疫并发,苏轼请求减免赋税,用度牒换米以救饥者;扬州船家因禁私载而生活困苦,苏轼请求恢复旧制得到允许。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2)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2)近年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多数人偷盗所运货物来救饥寒,公家私人都受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

43、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划线句的翻译是:苏轼从忧患中被起用,不想骤然间登上要职,向宰相蔡确推辞。蔡确说:“你徘徊不进已经很久了,朝廷中没有比你更合适的。”“起于忧患”意思是从忧患中被起用,状中关系短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矣”句末语气词,“朝中”与“无出公右者”是主谓关系,应在“矣”后停顿,排除B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

44、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A项,“西北望,射天狼”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此词作于密州知州任上。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C项,“太后接受了苏轼的建议”不合文意。原文是说,苏轼上疏密奏提建议,太后认为

45、他的建议很好(心善其言),但是没有采用(而不能用)。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摧辱,侮辱;单词,个别辞语;诬,诬陷。(2)弊,破旧;公私,公家私人;病,受害。【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

46、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哲宗即位,(苏轼被)授朝奉郎、登州知州,召他做礼部郎中。升为起居舍人。苏轼从忧患中被起用,不想骤然间登上要职,向宰相蔡确推辞。蔡确说:“你徘徊不进已经很久了,朝廷中没有比你更合适的。”苏轼说:“从前林希和我同在馆里,而且他年纪大。”蔡确说:“林希真应当比你先起用吗?”终于没有答应。元祐二年,兼侍读。每次在皇帝面前诵读到治乱兴衰、奸邪正直及朝政得失的时候,未曾不反复开导,希望对

47、皇帝有所启发。哲宗虽然恭敬沉默不说话,常常很赞成。曾经读到祖宗的宝训,因而讲到时事,苏轼一一地诉说:“现在赏赐处罚不分明,善没有勉励恶没有禁止;又黄河正向北流,而硬要它向东流;西夏攻入镇戎军,杀掠几万人,统帅不奏报。每每出现这类事情,恐怕渐渐会成为衰亡和动乱的开端。”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杭州知州。尚未动身,谏官说前任宰相

48、蔡确任安州知州,作诗借郝处俊的事讥讽太皇太后。大臣们建议把他流放岭南。苏轼上密奏说:“朝廷如果处分蔡确轻了,那对皇帝以孝治天下就不足;如果治罪重了,那对太皇太后的仁政又有所欠缺。认为应由皇帝下敕书立案逮捕治罪,太皇太后就下手诏宽赦他,那就仁和孝两方面都得当了。”宣仁后心里认为苏轼的话好而不能实行。苏轼出行外任时,朝廷使用过去执政大臣的旧例,派宦官赏赐他龙茶、银盒,慰劳很优厚。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元祐七年,移扬州。以前发运司主管东南漕

49、运法,允许驾船的人私自载运货物。所以驾船的人就富裕了,把官船当作自己的家,修治船只,还救济船夫们的困乏,所以所载货物都很快到达而且没有事故。近年一切私载都被禁止,所以船只破旧人员贫困,多数人偷盗所运货物来救饥寒,公家私人都受害。苏轼请求恢复旧制,朝廷允准。不满一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伤 春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注】1130年春,金兵在攻破临安之后又攻破明州,当时诗人流落在湖南,该诗作于此时。甘泉:宫名,秦始皇筑的行宫,汉武帝时有所增

50、筑。向延阁:名子諲,当时任长沙太守。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的第二句,写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以秦汉之事比况金兵逼近京都,用典贴切,形象化,与第一句形成因果关系。B. 三、四句中“初怪”与“岂知”互相呼应,承上直写南宋朝廷狼狈逃奔的可悲行径。“穷海看飞龙”是指皇帝逃到偏远的海上。C. 颈联化用诗句,且对仗贴切、工整,写诗人孤独凄凉、白发如霜,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D. 尾联落笔有力,写出了向子諲以疲惫力弱的部队,敢于抵挡金兵的入侵,“犬羊”一词是对金人的蔑称。15.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感情。【答案】14. C 15. 国事危急而朝

51、廷束手无策的担忧。面对敌军进逼皇帝只知逃窜的讽刺与悲愤。春意虽浓而国家残破不堪,诗人对自己流落(客居)异乡,年华已老,不能为国解忧的忧伤。猛将抗敌振奋人心的欣喜与对抗金行为的歌颂。【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对处处烟花燃放的景象都无心欣赏”错误,此处“烟花”泛指春景,也切合诗题的时令。故选C。【15题详解】

5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鉴赏评价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译文: 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这是一首伤春诗,实质上却在感伤时势,表现出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联系题目、注释,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的感情。“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

53、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诗人感叹朝廷无策抗金,直将矛头指向皇帝,表达出对朝廷不抵抗政策的不满;“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伤感和伤时忧国的感情;“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以在长沙的向子諲与在“庙堂”的当权派作对比,对向子諲等官兵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进行热情地讴歌。【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

54、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2)李白蜀道难中的“_,_”两句,写在蜀山上高触星辰,人们面对蜀道感慨叹息。(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两句,既表达了对家乡思念,又饱含功业未就

55、、无法归家的感慨。【答案】 (1). 鼎铛玉石 (2). 金块珠砾 (3). 扪参历井仰胁息 (4). 以手抚膺坐长叹 (5). 浊酒一杯家万里 (6). 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鼎铛”“砾”“扪”“胁”“抚膺”“勒”的书写。【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

56、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些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前列的书,内容虽不足观,但在书名、封面上做足了文章,加之有名人的“倾情推荐”,足以 起读者的购买欲望。一旦一种图书畅销,类似的选题便蜂拥而至,粗制滥造往往与跟风炒作相伴而生。书中如果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就会导致一些负面的效应。好书为什么没人买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无法静下心来读那些深刻、厚重的好书,找一些轻松、平庸的书来消遣也

57、 。况且,如今读纸书,无论读的是什么,似乎都比读电子书显得更有格调一些。而好书之所以没人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现在每年出版图书50多万种,即便其中不乏一定数量的好书,也被 在茫茫书海之中了。读者找到一本适合自己的好书,好比,难度很大。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图书,( )。据说,目前一本新书的动销时间大概是3个月。这就意味着,一本新书在书店的书架上摆放了3个月,如果少人问津,无论内容如何,都将下架回仓,其在图书零售市场上的生命就宣告终结了。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足( )A. 激发 无可厚非 湮没 海底捞针B. 激发 无可非议 消失 海底捞月C. 引发 无可厚非 消失 海底捞针

58、D. 引发 无可非议 湮没 海底捞月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足( )A. 书中如果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而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会导致一些负而的效应B. 书中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如果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必然导致一些负而的效应C. 书中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如果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就会产生一些负而的效应D. 书中如果没有真知灼见倒没什么,就怕有一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表述,因而产生一些负而的效应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即使书店而积再大,书架再多,也难以承载B. 书店即使而积再大,书架再多,也难以承载C. 而积再

59、大,书架再多的书店,也不可能承载D. 实在难以承载,因为书店的而积有限、书架不够【答案】17. A 18. C 19. B【解析】【分析】17【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激发:刺激使奋发;引发:引起、触发。“引起”与“欲望”不搭配,选“激发”。无可厚非: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毫无必要多加责备,乱发议论,表示做得太合乎情理。从语境来看,此做法有缺点,但可以谅解,故选“无可厚非”。湮没:埋没;消失:(人与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依据语境,“

60、好书”并没有也不可能“消失”,只是被“平庸的书”“埋没”而已,故选“湮没”。海底捞针:比喻极难找到;海底捞月:比喻根本做不到,白费力气。“海底捞针”更符合语境。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导致”与“效应”不搭配;二是“如果”位置不当,且缺乏与之照应的词语“就”。A项,搭配不当,“导致”与“效应”不搭配;“如果”缺乏照应的词语“就”。B项,搭配不当“导致”与“效应”不搭配;“必然”与“如果”不搭配,且太绝对。D项,关联词语

61、使用不当,前后之间不是因果关系。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A项,“难以承载”的主体不应是“书店面积”“书架”;C项,说法绝对,不合逻辑;D项,与前文“图书”无法衔接。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

62、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要求组织发动的,我们的鼎力相助一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吝啬鬼,请到会的同学献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捐物。【答案】(1)“莅临”改为“光临”或“参与”;(2)“要求”改为“倡议”或“号召”;(3)“

63、鼎力相助”改为“大力相助”或“全力相助”;(4)“不是吝啬鬼”改为“一定会慷慨解囊”;(5)“务必”改为“积极”。【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莅临”用于领导、上级或重要人物;“应要求”不当;“鼎力相助”用于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都不是吝啬鬼”过分口语化;“务必”语气生硬。21.请根据图表及材料内容,在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

64、%,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还是呈_。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0%。目前这一发展态势为_奠定了基础。科学素质既是_,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乃至地区的公众科学素质水平,既构成了其文化的根基和底蕴,也决定了其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答案】 (1). 逐渐递增的趋势 (2). 2020年目标的实现 (3). 个人素质发展(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

65、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第一处是对“我国公民基本科学素调查统计图”的整体把握,根据图表可知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还是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的;第二处要根据前文提到的“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0%”可知,这是未来的计划,而目前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是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的,2018年已经达到了8.47%,所以这一发展态势正好为2020年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第三处是对科学素

66、质价值的总结,根据后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地区”的顺序,是按照由小到大的范围来论述的,所以可填“个人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内容。【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

67、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连日来,数起“挟病伤医”事件令公众忧心忡忡。在武汉,一名患者向急诊科索要温度计、口罩等带回家给家人使用,遭到拒绝后竟追打护士;在荆州,有确诊病人明知生病也不好好戴口罩,甚至拉开医生口罩向脸上喷气、吐口水。材料二:在恐慌情绪不断蔓延的时候,有个84岁的老人抵达了武汉。他的出现,使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他就是钟南山,那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抗击“非典”英雄再一次站了出来他是无双

68、国士,更是定海神针! 材料三: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有一群人,他们却坚定地踏上了离家的路。面对疫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选择逆行,驰援武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医务工作者。向逆行者致敬!材料四:河南郑州日前传出一颗白菜要价63.9元的“天价”,郑州市二七区市场监管局已对涉事超市开出高达50万元的罚单。另浙江金华、义乌也先后查获了伪造3M的“假口罩”以及问题口罩一批。材料五:原本放假的口罩企业,生产车间却是全力生产一片忙碌;戴着口罩做好防护的私家车主,自发组建起爱心车队;放弃回家陪父母过春节的农民工,义无反顾投入到“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中,包括宅在家中的每一个普通人,做好自己就是对阻击疫

69、情最大的贡献。面对严峻疫情防控形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作为中学生,看到以上几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中国青年网“中青网评”栏目关于肺炎疫情向广大青年征稿,请结合自身感受,至少选择两则材料,形成有机统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文章。【答案】【范文】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疫情当前,感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你们化作天使与病毒抗战在一线,共同筑起了铜墙铁壁,守护着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你们舍弃了一个“小家”的欢聚,只为成全一个“大家”的安康,但我们很清楚,当你们褪去了防护服,生活中的你们又是谁的孩子,你们亦或许早已成为父母,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们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只愿守护“大家”的幸福,你们是最

70、美丽且有最可爱的人。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带着无悔信念舍小家奔赴一线,谱写着一个个感人故事。担心弄花护目镜,强忍泪水不哭的90后护士朱海秀;行走不便,依旧坚守岗位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哭过之后,一如既往奋战在前线的医生胡明;为节省防护服,值班期间只吃一顿饭、只上一次厕所的医护人员等等。感动人心的事例比比皆是,你们用无疆大爱与患者共克时艰,用“我将无我”见证医者仁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不辞艰辛”“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无悔誓言。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国难之际,你们就像家庭里的父亲扛起了最危险,最苦最累

71、的活,汗水灌湿了防护服,层层口罩勒坏大鼻梁,此刻你们在战场上奋不顾身挡子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感谢你们冲锋在前,与病魔争夺生命,给了患者以及全国人民希望,你们以人间大爱和忠诚担当,始终把人民安康当成毕生的追求-践初心担使命,不负韶华。 虽然你们知道身处疫情前线是拿着生命在保卫祖国,但是你们还是义无反顾去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每天看着被治愈的人数在不断的上升,我们因为你们的付出而感动得热泪盈眶。也请你们保护好自己,我们知道你们当中有还没有结婚的青年人,有刚结婚就被迫分离的新人,还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你们是医生,也是子女,更是为人的父母。病毒是看不见的,它的肆虐真的

72、吓到了全世界人民,所以请你们要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为了整个社会,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不被传染。 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解析】【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审题】材料一,平心而论,在疫情面前,一些患者不仅遭受身体上的病痛,也在忍受精神上的压力,还要承受特殊情况下寻医问诊的

73、不便。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医疗资源极端承压、医护人员极其不足的条件下,病人就诊体验不佳的事实客观存在。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折磨的,有点脾气也是正常的、理解的。但是把对疫情的恐慌、烦躁、不满投射到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身上,指望他们能够“应有尽有”“药到病除”,这不现实也不公平。材料二,钟南山武汉之行,告诉我们,这个病确实会传染,能不去武汉就不要去;他告诉我们,买不到N95口罩,普通口罩也可以阻止飞沫;他说,有信心不会让“非典”重演。所以,不要怕。我们有这样的无双国士,2003年的灾难都扛过来了,这次也必能平安度过。钟南山给了我们希望。材料三,医务工作者逆行武汉。材料四,对哄抬物价的处罚。材料五,各行各业

74、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整体来看,材料一四是反面素材;材料二三五是正面素材。可围绕正面素材来立意,也可以围绕医护工作者来立意。【立意】医者,仁心,请包容体谅;信任他人,创造和谐;国难当头要勇于担当;汝心灼灼,护国赳赳;聚是一团火,散做满天星;星火盈盈,照亮万家。【结构】材料一二三都和医务工作者有关,作文围绕这三则材料来立意,标题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符合题意,首段感谢医护工作者。第二段围绕“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论述;第三段围绕“惟德动天,无远弗届”论述;第四段是嘱咐,“所以请你们要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为了整个社会,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不被传染”。最后一段强调未来可期,“没

75、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素材】1.疫情当前,我们的敌人只有一个,我们的战友却是千千万万。矛头应该一齐指向病毒,而不是胡乱挥舞、伤人伤己。从始至终,医护人员都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使命关怀,传递着“善”;患者在用自己的配合、努力、感恩,反馈着“善”;各地各级政府在用担当、作为、责任,守护着“善”。这是一条关于善意的链条,任何割断、扭曲、抹黑它的行为都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法律所不容许的。可见,防控疫情是一场公共卫生的攻坚战,也是一场同仇敌忾的心理战。病人的情绪需要照顾,医护人员的委屈需要排解,市民的恐慌需要安抚在加强防疫物资保障的同时,减轻疫情带来的心理伤害、精神压力,

76、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2.您车舟前行,构交通网络。“疫情不散,车队不撤。”面对各方交通限制,身处疫情中心的武汉更是被迫封城。口罩、食物、医疗用品的需求单凭武汉根本无法满足,而各方捐赠也因道路封堵而无法正常运输。危难关头,无声无息之间,突有无数“摆渡者”者出现,他们组建志愿车队,担任起运送医护人员、物资运输、信息传递等工作。车队发起者张涛个人承担车队邮费12万元,而诸如此类事件比比皆是。道路之上,四方车舟,以龙腾虎啸之姿,向武汉涌去,“中华危难,匹夫有责”!3.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人惶恐。窗外,漆黑的天空依在,却看不到璀璨的烟火。街道,风景依旧,却望不到拥挤的行人。餐桌旁,本应是欢声

77、笑语的团聚时光,却只听见碗筷的乒乓作响。这场与非典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灾难重新给每个人心头笼上一层阴霾。但亦有人无惧疫情,以无畏之姿,冲锋在前,争回了祖国的春天。【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