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能够描述不同区域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水热交换过程。(区域认知)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综合思维)3.能够根据图文材料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4.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分析,能够认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1.什么是海气相互作用?两者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是什么?2.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
2、热平衡有什么影响?5.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6.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一、海气相互作用1概念: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称作海气相互作用。2海洋对大气的作用(1)提供热能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蒸发潜热向大气提供热能。(2)提供水汽: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提供水汽的多少主要与水温相关。(3)调节气温:一方面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滞后于陆地上空,海洋的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晚1个月左右;另一方面,海洋使大气温度的变化比较和缓,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都相对较小。(4)缓解温室效应: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海洋
3、通过生物固碳作用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大气提供再生氧气。3大气对海洋的作用(1)推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能够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2)参与水循环:大气因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而影响海水性质。(3)提供营养元素: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4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1)促进水平衡水循环:主要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大循环。水平衡:地球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总水量基本不变。(2)促进热量平衡:高低纬地区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实现的。(3)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导致了高低纬之间的大气环流:将热量从低纬地区带到高纬地
4、区,将水分从海洋带到陆地,是维持地球水热平衡的基础。图表点拨1.教材第86页图433,该图展示了海气相互作用的模式,由图可知,海洋和大气之间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2教材第87页图435,该图展示了全球水平衡示意。由图可知,陆地年降水量与海洋年降水量之和与陆地年蒸发量与海洋年蒸发量之和相等;海洋年降水量与陆地年径流入海量之和等于海洋年蒸发量,即全球水总量基本不变。3教材第88页图436,该图展示了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由图可知,高纬度地区海洋热量支出远大于收入;低纬度地区海洋热量收入远大于支出;中纬度地区海洋热量收支相差不大。全球海洋热量收支基本平衡。特别提醒热带是海洋与大气相互
5、作用最活跃的地区。原因:热带范围跨47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热带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热带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也多。微思考20N40N,40N60N,太平洋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提示:20N40N太平洋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洋流因素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太平洋东岸海区受寒流及三圈环流影响,西岸海区受暖流及季风环流影响。40N60N亦同理。二、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1)概念:指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情况。(2)周期:大约每隔27年发生一次,每次持续12年,发生年份称为厄尔尼诺年。(3)
6、影响地区影响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增加,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增大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减少,出现干旱概率增大世界许多地区出现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4)成因:太平洋上的东南信风异常减弱。2拉尼娜现象(1)定义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情况。(2)影响地区影响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减少,发生干旱的概率增大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增多,出现暴雨、洪水的概率增大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影响(3)成因:太平洋上的东南信风异常增强。名师点拨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它是正常情况下产生的热力环流。当“沃克环流”减弱或消失会产生厄尔尼诺
7、现象,环流增强,会产生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两岸地区引发的水旱灾害相比,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水旱灾害相对较轻。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可能发生干旱灾害。()2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可能出现洪涝灾害。()3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可能遭遇洪水灾害。()4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印度尼西亚雨量剧增。()提示:1.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增加,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增大,因此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可能发生洪涝灾害。2在厄尔尼诺年,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减少,出现干旱的概率增大,因此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可能出现
8、干旱灾害。3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地遭遇干旱灾害。4在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在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增多,出现暴雨、洪水的概率增大,印度尼西亚降水剧增。海气相互作用材料一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全年平均温度约28,万种风情,景物甚为绮丽。享有“神明之岛”“恶魔之岛”“罗曼斯岛”“绮丽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花之岛”等美誉。成为全球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春节期间都有大批的中国游客到此游玩,享受巴厘岛的碧水海滩。材料二下图为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单位:0.484 W/m2)示意图问题1(综合思维)为什么热带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提示:首先,热带范围约跨4
9、7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其次,该地所占面积及海洋面积最大;再次,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最后,热带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水汽也丰富。大气通过运动影响海洋。问题2(综合思维)20N40N、40N60N,大洋东、西岸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提示:20N40N、40N60N,大洋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寒、暖流的影响。1影响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2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3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如下图所示:1下图为某大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0、1)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_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A太阳和陆地B海洋和大气C太阳和大气 D太阳和海洋(2)图中A海区表层海水热量异常的原因是()A太阳辐射B洋流C陆地D大气(1)B(2)B第(1)题,据题意可知,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海气间热量传递关系的分布图。第(2)题,A处海水温度明显高于两侧,应该是受到暖流的影响所致。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问题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的成因有何不同?提示: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叫作沃克环流,当沃克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大洋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
11、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沃克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产生拉尼娜现象。问题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提示: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一般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首先发现,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热力环流。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太平洋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图示影响东南信风弱强沃克环流减弱或消失
12、增强洋流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赤道逆流减弱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增强太平洋水温太平洋西岸降低,东岸增高太平洋西岸增高,东岸降低天气气候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日本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生物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关联性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2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
13、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1)在沃克环流中()A甲地为高压B乙地为低压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2)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秘鲁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部北美南部印度尼西亚ABCD(1)C(2)D第(1)题,首先明确沃克环流是一个呈顺时针的热力环流,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西岸气流上升为低压,东岸气流下沉为高压。第(2)题,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西岸沿海如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东北部降水可能增加,而东岸如秘鲁和北美洲南部会变得更加干
14、旱。课 堂 小 结课 堂 速 记1.海洋通过长波辐射和蒸发潜热向大气提供热能;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海洋对气候有调节作用;海洋对大气的温室效应有缓解作用。2.大气运动能够推动海水运动,影响海水性质;大气因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而影响海水性质;大气通过降尘向海洋提供营养元素。3.地球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总水量基本不变。地球上高低纬地区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共同实现的。4.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情况。在厄尔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增加,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减少。5.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东、中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情况。在
15、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减少,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增多。6.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上东南信风异常造成的,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题组1海气相互作用读图,完成12题。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ABCD2图中没有表示出海气相互作用中热的交换过程是()A太阳辐射 B海洋的长波辐射C水汽凝结时的潜热辐射 D太阳的短波辐射1C2.D第1题,海气间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就是海水的蒸发与降水过程。故选C项。第2题,太阳的短波辐射来自太阳,没有表示出海气相互作用中热的交换。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3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
16、确的是()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A B C D4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的海区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A B C D3C4.D海水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低纬地区太阳辐射强,海水热量收入大于高纬地区。洋流把热量从一个海区带到另一个海区,促进了海水热量的平衡。近岸地区由于受陆地的影响,海水温度变化
17、幅度较大。题组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和着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完成56题。5若“沃克环流”增强,则表明()A南美洲西部沿岸洋流势力减弱B澳大利亚东侧沿岸暖流势力减弱C太平洋南、北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D太平洋东、西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6若“沃克环流”减弱,下列气候变化中,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最可能发生的是()A降水减少 B气温急剧上升C风暴天气明显增多 D降水季节变化更加显著5D6.A第5题,“沃克环流”增强,说明温差增大,南美洲西部沿岸受寒流影响,此时寒流势力增
18、强;澳大利亚东岸为暖流,势力增强;海水温差体现在大洋东西两岸,与南北温差无关。第6题,“沃克环流”减弱,说明温差减小,西岸寒流势力减弱,东岸暖流势力减弱,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风暴天气减少;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减少。(教师用书独具)教材P85活动提示:长春夏季气温比伦敦高,冬季气温比伦敦低,气温年较差大。伦敦受海洋及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另外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也是影响气温的重要因素。伦敦终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度变化小,而长春冬季受来自陆地的冬季风影响气温低,由于距海较远,受陆地比热容小增温快的影响,夏季气温高。教材P87活动提示:画图略(顺时针)。
19、太平洋西部海域水温高,能为大气提供更多的水汽、热量,其上空的大气参与水循环。教材P88活动(上)提示:1.填表略。2收入与支出平衡。主要是因为存在海气相互作用,存在水循环调节。387.5%。为陆地降水以及各种水体提供丰沛的水源。教材P88活动(下)提示:1.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太阳辐射;海洋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消耗于海水的蒸发。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各个海区的热量收支并不平衡。在030N地区,海洋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在30N地区,海洋热量收入等于热量支出,热量收支平衡;在3090N地区,海洋热量收入小于热量支出。2在地球表面,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净辐射能多于高纬度地区,要保持热量平衡,必须有热量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输送。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在030N地区,海洋输送的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的热量;在30N以北地区,大气输送的热量超过海洋输送的热量;在50N附近,海洋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向更高纬度输送。通过海气的相互作用和对热量的全球输送,地球上的热量得以维持平衡。教材P92活动提示:依据要求,可以选择海洋对大气的作用、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也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加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