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810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标要求】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2、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内容分析】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及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理解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从现象入手,体验商品交换的简单过程,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及本质的理性认识,使其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生活现象,使学生懂得制贩假币

3、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为树立科学的金钱观打下基础。【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的发行规律和正确对待金钱【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的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教学方法】1教法:学案导学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和学案,引导学生体验和自主探究。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学情分析】现实生活中,商品、货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刚刚踏入高中生活的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

4、识,对商品、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形成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但是怎样才能使这种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呢?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具备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本框题的特点(知识含量大,知识跨度大,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在设计教案时,我着重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体验、师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侧重于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似的课堂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自我思考中形成对商品、货币等经济现象的理性认识。【教学课时】1-2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请同学们看看你身上

5、和你周围,除了用钱买来的东西,我们还剩下什么?(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3角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活动探究】 探点一、货币的本质 活动一:依据生活感悟,确定商品交换比例探究价值与等价物多媒体展示案例情境:一、从商品交换说起 从货币产生的过程探究货币的本质(15分钟)1、依据生活感悟,确定商品交换比例探究价值与等价物简要说明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引出问题:怎样确定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多媒体展示案例情境:在学生回答和充分的辩论之后,最终学生会根据相同的劳动量确定两种

6、商品的交换比例(1把石斧=2只野兔),并能直观感受两种商品价值的大小。教师在此基础上,将探究引向深入:(1)石斧和野兔价值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2)1把石斧价值多少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在这个交换关系中野兔起到了什么作用?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之后,得出结论:(1)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2)在这个交换过程中,2只野兔充当了1把石斧的等价物,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与之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2、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合作探究解决办法探究一般等价物的产生利用动漫演示物物交换,创设教学情境。演示结束以后,让学生谈谈他对这种交换的感受,并想办法提高交易成功的概率。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寻

7、找大家相对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多媒体逐步展示:3、分析比例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揭示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多媒体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缺陷。(2)展示金银的课件,说明金银的优点,揭示货币的产生: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3)引导学生比较货币与其他商品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得出:是否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货币所起的作用就是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二、观察体验生活,探寻货币的作用探究货币的基本职能(15分钟)1、模拟问价场景,感受货币的作用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创设教学情境:表演结束后,设置问题,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进行引导:(1

8、)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2)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和标价牌上写的“每件衣服白银?表现的是什么?(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结论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此,教师要简单介绍我国货币单位的变化,使学生的认识和现实接轨。(我国最初主要用“两”作为货币单位;1914年的“国币条例”中把货币单位名称改为“圆”,每圆的纯银量为23.977克,银圆由此而来。再后来货币单位又改用了“元”,一直延续到现在。)结论3:充

9、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象中的或观念上的货币。2、模拟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对比分析货币流通手段职能创设教学情境表演结束后,设置问题,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只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引导。(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逐渐得出以下结论:结论1:是一种手段,这里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结论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商品交换更加通畅,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畅通无阻,对于这种以

10、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卖和买可以分离,异时异地进行,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更多的形式是:“商品货币”或“货币商品”。结论3:商品所有者能否顺利卖出商品,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生存竞争。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简单说明货币产生就具有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来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三、回溯历史,探究货币的进一步演变探究纸币的产生、发行与使用(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铸币的出现,然后进行下一环节的探究。1、剖析案例,

11、探究交子的奥秘探究纸币的产生和本质多媒体播放(1)从交子发行和使用过程探究纸币的本质。问题1:从交子的产生过程来看,它为什么能够购买商品?引导学生得出:交子能够用来购买商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凭借纸币可以随时兑换货币,在这里纸币作为货币的象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一种价值符号。(在这里,要向学生讲清楚:第一,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即代表着一定数量的价值。这是纸币与金属货币的最大区别。金属货币本身具有内在价值,而纸币本身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纸币的面额只是代表着一定数量的价值,因而称为价值符号。第二,由于纸币只是价值符号,它的流通必须以发行者强大的信誉或强制为基础,否则就

12、无人使用。因此,后来纸币都由国家垄断发行权,因为国家信誉高,具有强制力。)问题2:由私人发行交子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得出: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引导学生结合上述两点得出纸币的内涵:纸币就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比较交子与金属货币,明确纸币的优点。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明确: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使商品交换更加便捷,也有效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正是由于这种优点,纸币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2、剖析案例,探究“法币”贬值的原因及危害探究纸币发行量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宣布以中

13、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最初的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1949年五月仅可以买到一粒大米的2.45%。“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由于物价疯狂上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地抢购各种物资。思考讨论:100元法币最初能买两头牛,最后连一粒米都买不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有哪些危害?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之后,逆向设问:如果纸币发行过少行不行,为什么?在师生交流讨论中,最终由学生得出结论:纸币发行的如果过多,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过少,就会导致商品销售困难

14、,商品流通受阻。因此,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等。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 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次数图表显示: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及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表现不同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物价全面持续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萎缩危害不同直接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如果长时间、大范围下

15、降,就会导致市场销售不振,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原因不同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另外,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需求膨胀等因素也是重要原因通货紧缩主要是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大部分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引起的,另外,货币供应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等因素也是重要原因解决方法不同主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从紧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调整出口结构,努力扩大出口联系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并非

16、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由此,我们可以说,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3、辨识社会现象规范人民币的使用(1)调查班内有多少学生收到过假币,并请他们谈谈他们收到假币后的想法和做法。最后明确:有一些不法之徒利欲熏心,通过制贩假币获取不义之财。制贩假币既给我们造成了经济损失,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其本人最终也难以逃脱法律的惩罚。对于这种行为,除了国家加大打击力度之外,作为我们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学习一些辨识假币的知识。(2)多媒体播放图片:“纸币帆船”;“流动广告”;“儿童纸币”。教师说明这些做法的危害:货币的整洁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水平。故意毁损人民币,严重损害了人民币的形

17、象,缩短了人民币的使用周期,而且扰乱了人民币流通秩序。作为我们中学生,自己要爱护人民币,也要教育周围的人爱护人民币。【走进生活、判断运用】(5分钟)【自我发展、开拓视野】(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货币发展史,了解货币发展的有关知识。并尝试说明:作为比黄金更贵重的“白金”为什么没有成为货币。(2)向银行工作人员或财会人员了解如何鉴别假币。板书内容教学反思我觉得一堂有效的教学最关键的就是合理地引导,尤其是集体的引导,要充分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体验很重要,所以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但形式的选择固然重要,也不能流于形式而忽略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互动。 随堂小练

18、1. 商店中一台彩电的售价为1000元,这1000元是在执行货币的(A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2. 假设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为800亿元,每1元货币在一定的时间内平均流通4次,那么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 B )A. 1000亿元 B. 200亿元 C. 400亿元 D. 1600亿元3.决定流通中所需货币的因素不包括( D )A.商品的价格水平 B.待售商品的数量 C.货币流通的速度 D.市场供求状况4.下列关于货币和纸币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D).货币就是纸币,纸币就是货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货币和纸币都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备注:1.突出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教材的整体与局部的联系。2.应对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操作过程及其功能加以理论分析。如:引导探究法3. 更加注重教学导入的方法和技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4.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不宜把每个过程说得太详细,要重点说出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