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转眼间学期已过半,大家又学习了不少知识,又到了检验大家的时候了,小编为大家整理初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希望大家认真完成每一道题目。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校正(xiào) 虬枝(qiú) 澎湃(bài) 揠苗助长(yàn)B.脱臼(jiù) 秀颀(qí) 荒诞(dàn) 惴惴不安(zhùi)C.破绽(zhàn) 咂舌(z) 狡黠(xiá) 舐犊情深(shì)D.蕈菌
2、(xùn) 附和(hè) 按捺(nài) 锲而不舍(q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 冲耳不闻 戳穿B.浮想联翩 潜滋暗长 彬彬有礼 锤炼C.妙手偶得 不屑质辩 虎视眈眈 漫骂D.涸辙之鱼 光彩熠熠 死心踏地 谄媚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岁赋其二(征收) 把酒问青天(握) 扁鹊见桓侯而还走(回转,掉转)B.时而献焉(指蛇) 才美不外见(看见) 蹴尔而与之(踩踏)C.何苦而未平(愁)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D.寒暑易节(容易) 烟笼寒水月笼沙
3、(笼罩)为人谋而不忠乎(诚心诚意)4.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的句子,恰当的顺序是_(3分)汉字的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字可以从它们的字形联想到字义,_。_,_。有些字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部分推测出字音、字义,_ 。有些字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部分大致猜测出字义例如休采明炎矗例如木山日走上例如沐梅苇缎铜5.名著阅读。(4分)(1)英国作家_(填人名)在作品_中借主人公周游四国的奇特经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尖锐矛盾,很有讽刺意义。(2)火焰山挡住了西行取经路,引出了孙行者三次借调芭蕉扇的故事,请简述三次借调的主要情节。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新闻。(不超过20字)(3分)新华网辽宁
4、频道10月7日消息:今年辽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夏旱,上百万农户受到农作物减产影响。但由于全省农民投保面达到近40%,初步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历史,避免了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现象的发生。旱灾发生以后,辽宁省厅积极督促经办保险公司做好农业保险理赔工作,尽快将赔款发放到农民手中,有效发挥了农业保险的抗灾救灾作用。到9月末,三家经办保险公司已基本完成了查勘定损工作,理赔资金也已陆续发放到了受灾农民手中。鞍山、抚顺、丹东、阜新、铁岭、朝阳、盘锦等市的26万户投保农民喜获保险赔款达2亿元。7.请用下面所提供的词语,组成一段以菊花为中心的景物描写。(40字左右)(3分)秋天 菊花 傲然挺立 凋零8.默写(8分)
5、(1)征蓬出汉塞,_ 。(2)商女不知亡国恨,_。(3)_,似曾相识燕归来。(4)不知天上宫阙,_。(5)曾子曰:_,任重而道远。(6)故虽有名马_,_,不以千里称也。(7)生亦我所欲,_。(8)某班的学生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写一副对联送给班主任。名句中巧妙的比喻正是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这一名句是:_,_。二、阅读理解(50分)(一)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913题。(16分)【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6、,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选自庄子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途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大隗(wi)传说中的神名。具茨:山名涂:同途,路。辞:谢绝。奚:何,什么。9.解释加点词。(4分)(1)秋水时至 (2)河伯始旋其面目(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10.断句(2分)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11.翻译句子。(4分)(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12.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3分)13.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3分)跟着小编整理的初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