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7753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步步高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整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整合通史概览历史内容通史线索历史特征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1)伴随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2)1947年,关贸总协定形成,但它仅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体制,难以适应时代潮流,最终于1995年建立世界贸易组织(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制的形成与世界政治格局密切相关(2)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3)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占有主导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出现了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也不断

2、加强,世贸组织出现(1)经济区域集团合作方式多样,发展水平极不平衡(2)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促使世界联系更加密切专题线索1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概况:美国居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3、。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2 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历程时间推动原因主要表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16世纪之交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

4、期工业革命;商品输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经济一体化;整体世界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战后初期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世贸组织、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大增;市场经济体制横向链接120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 名称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不同点背景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美国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

5、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内容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以工业为核心,涉及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领域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干预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改善了工农联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相同点(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2)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

6、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3)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启示(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生产方式2 苏联工业化道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相似之处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十四大上。(3)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4)改革结果:中国成功,形成了

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苏联几位领导人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5)结果不同的原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界限。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一点点成果也化为乌有。例1国际经济组织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那次会议决定建立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

8、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世界银行则提供长期信贷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对“那次会议”召开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B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C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答案D解析由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可知“那次会议”指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例2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形势的多样性20世纪90年代,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建立。21世纪初,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启动,2003年,中国也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些事件表明()A

9、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D自由竞争取代了宏观调控答案B解析题干中涉及的经济组织都是区域性经济组织,充分说明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A项中的政治一体化不能全面体现;D项与题意无关;C项虽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但题干直接表明的是经济区域集团化。例3发展中国家与全球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经济全球化。你认为这种观点()A正确,因为经济全球化正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B不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C正确,发展中国家最好不要参

10、与进来D错误,发展中国家应无条件支持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正确的策略是积极应对,趋利避害。而题干中的这种观点反对全球化,号召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未看到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故说法不正确。例4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加强国家间合作的必要性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区域集团化

11、程度加快环境污染日益突出A BC D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四国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正确;由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召开,可知正确;减排解决的是环境污染问题,正确;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并向发达国家提出了要求,但这四国并非同一区域,更非区域集团,排除。如何组织非选择题的答案,去哪里寻找答案,这是解答非选择题面临的首要问题。试题设问中往往有提示,那就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来进行回答。这就涉及到高考能力要求中的两大能力要求,即“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高考考试大纲对这两项能力是这样表述的:1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

12、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在具体做法上,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先问题后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2)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完成归纳、提炼、概括:运用材料分层法和材料编号法。(3)仔细阅读材料,获取最大限度地有效信息,保留关键信息和关键字词法。(4)材料和教材互相结合,组织答案,要有两材(材料和教材)结合意识。例题(2013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

13、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

14、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9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10分)(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

15、以说明。(8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9分)材料处理材料序列对应问题划分层次关键字句对接教材材料(1)苏维埃政权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的原因第一层:实行大工业的必要性;第二层:恢复发展重工业的大工业紧迫感“大工业”“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2)苏维埃政权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努力涉及两点不能采用的办法(至于到底采用了哪些方法,需要结合所学知识)“龌龊办法”“拒绝借款”苏联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建设;斯大林模式材料(3)工业化道路的含义第一层:强调重工业的重

16、要性第二层:突出了重工业的开始“无法保卫祖国”“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英国工业革命材料(4)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但是”后的句子是材料重心,可分两方面,一是全面发展工业,二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新中国“一五”计划与论十大关系答案(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3)从发展

17、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解题方法总结如何提炼材料有效信息?提炼就是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从历史高考材料题来看,试题中的材料有效信息主要分布在材料中的五个地方:一是材料的开头与结尾。因为高考命题是有时间和试卷长度(阅读量)限制的,命题者所选材料必须“精取”,不能无度。二是材料中的省略号两侧,理由同前。三是材料的出处,它往往可以说明材料的时空、属性、价值等,便于我们回归教材,运用相关知识来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四是材料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名称等,它同样能帮助我们定位材料的时空、属性、价值,便于我们回归教材,运用相关知识来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五是材料中的注释或说明,它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这一材料重要,你们不懂就无法正确解答所设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