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35 宋明理学素养测评一、选择题1(2021莆田模拟)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这反映了()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D玄学的形成完全脱离了儒学【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风雅名士醉心于有无、生死、动静等形而上问题的讨论,反映了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A项正确;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尚未开始南移,B项错误;材料与佛教无关,没有体现“三教合一”,C项错误;玄学的形成“完全”脱离了儒学的说法绝对,D项错误。【答案】 A2(2021厦
2、门模拟)据载,唐代的佛寺中,有的信徒在念诵父母恩重难报经,有的僧侣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方式。这些现象反映出()A唐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B佛教开始出现中国化的趋势C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 D中华文化在融合中逐步发展【解析】 根据题干“念诵父母恩重难报经僧侣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提倡孝道,道教注重养生,题干信息反映唐代出现三教合一局面,儒、释、道思想互相融合,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唐代宗教政策,排除A项;“开始”说法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唐代儒学地位受到佛道冲击,排除C项。【答案】 D3(2020新乡调研)南宋的某一知识分子群体对朝廷无力收复失地倍感失望,
3、而且也非常明白北宋朝廷大兴变法的弊端。因此他们主张从基层入手,变革家族和村社,通过兴办学校和制作出版物来普及知识,建立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由此可知,该知识分子群体()A倡导基层革命B倡导天下为公C践行格物致知 D倡导文教革新【解析】 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期主张兴办学校、建立理想社会的知识分子群体应是程朱理学的思想家们,他们的主张是格物致知。【答案】 C4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由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 )A“天人感应”限制君权B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C反省内心恢复良知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解析】 据题干中“吾心自有
4、光明月赏心何必中秋节”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心学,故C项正确;“天人感应”思想在于限制君权,题干未提及,故A项错误;格物致知即深刻探究万物,掌握天下之理,与题干中“吾心自有光明月”相悖,故B项错误;“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是李贽的思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 C5(2020钦州模拟)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 )A强调伦理道德 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 D践行知行合一【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陆九渊主张通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实现心灵净化,以剥落、扫除“物欲”和“意见”,B正确。题干强调
5、通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实现心灵净化,以剥落、扫除“物欲”和“意见”,而不是强调伦理道德,排除A。题干强调通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实现心灵净化,而不是反对格物致知,排除C。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张,与陆九渊不符,排除D。【答案】 B6(2021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二次质量考评)时人评价朱熹和陆九渊的争论:“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渊、陆九龄)之意欲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由此可见,“此颇不合”是指( )A天理人欲的关系 B万物之本原C儒家伦理的地位 D理的求证方式【解析】 由材料“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
6、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可知在追求理的方式上,理学主张通过外界探求真理,心学主张通过反省内心获得真理,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探求理的方式,排除A项;万物之本原是理学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儒家伦理,排除C项。【答案】 D7(2021山东开学质检)在宋明时期,理学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重要的分支。虽然二者的主张有明显的不同,但它们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他们都()A强调理的作用 B赞同知与行合一C压制人的欲望 D服务于现实政治【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理在外,需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需要加强内心反省,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强调儒家的伦理道德
7、,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D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也都强调理的作用,但强调理最终仍然是为了服务于现实政治,排除A项;赞同知与行合一,是陆王心学中王阳明的观点,而非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排除B项;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主张加强内心修养,致良知,仍然需要克制私欲,但两者的克制私欲,恢复天理都只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排除C项。【答案】 D8(2021安庆模拟)北宋社会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很多士大夫耽于享乐,但仍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毅然肩负起重振儒家文化的重任,如范仲淹、欧阳修等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故“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影响广泛。由此可见,这些知识分子()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8、B否定了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C践行了“致良知”理念D完成了儒家社会信仰的重建【解析】 从材料“范仲淹、欧阳修等号召士人重视名节,振作士气”可知这些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这些知识分子并没有否定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B项错误;C项“致良知”是明代王阳明的主张,可排除;心学的出现,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D项表述是陆王“心学”形成的意义,与材料时间不符。【答案】 A9下面为朱熹所编儿童启蒙读物童蒙须知的内容简表。据此可知,朱熹( )标题内容节录衣服冠履“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言语步趋“凡为人子弟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
9、。” 读书写字“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 杂细事宜“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凡喧闹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 A.注重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B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C主张完善官方基础教育体系D倡导“理”性的社会生活【解析】 “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不可妄大议论”“详缓看字”“无益之事,不可为”均体现了人应该遵循三纲五常,即理性,故选D;“儿童启蒙读物童蒙须知”没有涉及社会生活水平的内容,排除A;“儿童启蒙读物”强调对儿童生活习惯的培养,不是对统治者的要求,排除B;“衣服冠履;言语步趋;读书写字;杂细事宜”意在培养儿童的自觉习惯,
10、未体现主张完善官方基础教育体系,排除C。【答案】 D10(2021百事联盟联考)元朝虽为来自大漠的蒙古人所建,但在理学发展史中,却是强化程朱学派主流学术地位的时代。其主要原因是元朝()A统治者实行“汉化”政策B确立了殿试制度C将四书集注定为科举依据D尚未形成心学【解析】 据所学,元朝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这对于“强化程朱学派主流学术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故选C项;元朝在民族关系上采用歧视和压迫政策,国家管理和文化上均有创新,并未直接提出实施“汉化”,排除A项;殿试制度由武则天创制,排除B项;明朝中期,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心学形成,材料与此无
11、关,排除D项。【答案】 C11(2020山东新高考模拟)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解析】 朱熹改革儒家繁琐的礼节,是因为从三国到五代,儒家的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朱熹等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儒学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作用,根本目的是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答案】 D12(2021西安模拟)有学者认为,将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包括遵守国家法令的教育内容等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
12、家庭,是理学的功劳。这里所说的“理学的功劳”主要指()A儒学的社会化和世俗化 B儒学已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君臣恪守三纲五常D儒家信仰理论重建的完成【解析】 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且推广到全社会的每一个家庭,反映了儒学思想日益社会化和世俗化,A项正确;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并非是三纲五常,而且在实践中也难于实现君臣均恪守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儒家信仰理论重建任务的完成是陆王心学的出现,材料体现的是理学思想具体内容的推广,而不是儒学理论自身的发展,排除D项。【答案】 A二、非选择题13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对儒
13、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王阳明)在南赣建立起一种乡村民众的自治组织“乡约”,并亲自撰写了约规,即南赣乡约。阳明的乡约模式强调乡约格物致知,即格心中之物,而同时见诸行动。南赣乡约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子弟有游惰争讼者,父兄闻而严惩之,乡党见而耻辱之”。程鹏飞王阳明“知行合一”与南赣乡约材料三阳明论政,大略以孟子礼运为蓝本。虽足针砭专制,究非真出新创。至宋
14、元之世,儒学化为理学,理学又专尚程朱。末学弊极,浸至是非以孔子为权衡,纲常致个人于桎梏。阳明继起,乃明揭思想解放之赤帜,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材料三认为王阳明的思想贡献有哪些?(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王阳明的思想及实践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启示。【解析】 第(1)(2)题根据材料和所学归纳即可。第(3)题,据材料一中“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得出自觉提升道德,据材料二“颁行以后赣县人心大约淳正,急公输纳,守礼畏法”得出开展道
15、德实践,注意从思想及实践等角度回答。【答案】 (1)内容:良知是人先天具有的是非之心;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是“成圣”的途径。方法:反省内心,加强道德修养;倡导“知行合一”。(2)价值:缓和社会矛盾;利于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贡献:含有批评专制的意义;打破对孔子的偶像崇拜;冲击理学对人的思想桎梏。(3)启示:自觉提升道德修养;积极开展道德实践。14(2021河北衡水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以
16、伦理道德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发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据王伟、李豫成等国学精华下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怎样“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解析】 (1)据材料“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的一种积极回应”可得注重现实;据材料“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
17、”可得兼容佛道;据材料“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可得重视道德;据材料“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学范畴和理论结构”,结合宋明理学使儒学走向思辨化可得注重思辨;据材料“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可得重塑信仰。(2)结合宋明理学对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等人格精神的重塑作用可得有利于塑造理想人格;结合宋明理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作用可得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宋明理学对人际关系的协调作用可得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结合宋明理学对重视礼义廉耻等社会风气的进步作用可得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结合宋明理学对重气节等民族精神的培养作用可得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结合宋明理学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可得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答案】 (1)特点:注重现实;兼容佛道;重视道德;注重思辨;重塑信仰。(2)有利于塑造理想人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