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一语文上册辅导课文《幼时记趣》课后练习题.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7492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上册辅导课文《幼时记趣》课后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一语文上册辅导课文《幼时记趣》课后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一语文上册辅导课文《幼时记趣》课后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一语文上册辅导课文《幼时记趣》课后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一语文上册辅导课文《幼时记趣》课后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一语文上册辅导课文幼时记趣课后练习题初中最重要的阶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初中,多做题,多练习,下文为大家整理了初一语文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童稚 藐小 拟作 项为之强素帐 徐喷 鹤唳 怡然称快凹凸 土砾 为壑 庞然大物拔山 癞蛤蟆 驱之别院二.解释词义。(一)解释句中的加点字。(没有加点字就解释整个词语)1、童稚 2、张目对日 3、藐小4、纹理 5、故时有 6、私7、拟作 8、所向 9、则10、或千或百 11、果然 12、项为之强13、素帐 14、徐喷以烟 15、作青云白鹤观16、凹凸 17、丛杂 18、土砾19、神游 20、盖 21、拔山倒树22、出神 23、数十

2、 24、观之正浓(二)找出本文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同同(三)解释下列多义词。1、【以】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2、【为】凹者为壑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项为之强3、【而】拔山倒树而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4、【其】必细察其纹理 使其冲烟飞鸣常蹲其身 神游其中5、【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观之正浓 驱之别院6、【观】昂首观之 作青云白鹤观7、【察】明察秋毫 必细察其纹理8、【神】定神细视 神游其中9、【时】余忆童稚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四)词类活用鞭数十,驱之别院。(五)古今词义词语古义今义余忆童稚时方出神盖一癞蛤蟆也三.句子(一)翻译下列句子。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2、

3、故时有物外之趣。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5、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6、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7、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二)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1、故 时 有 物 外 之 趣。2、舌 一 吐 而 二 虫 尽 为 所 吞。3、以 土 砾 凸 者 为 邱。4、盖 一 癞 蛤 蟆 也。(三)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私拟作群鹤舞空2.鞭数十,驱之别院3.徐喷以烟4.以丛草为林5.作青云白鹤观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四.填空。1.本文的作者是 , 人,字 ,号 , 代 家。著有 。2.本文以 为中心,以 为线索,采用了 结构,从面

4、到点的记叙了幼时的趣事。3.找出本文中的三个成语,并解释。(1) :(2) :(3) :4.请用四个字的短语归纳本文所写的三件趣事。(1) (2)(3)5.请用四个字的短语写出本文所描写的四幅画面。(1) (2)(3) (4)6.文章第一段总领全文的句子是:7.文章第二段主要记叙了 的趣事,描写了 和 两个画面,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8.文章第四段主要记叙了 的趣事,描写了 和 两个画面,表现了童年快乐的生活。9.文章题目为幼时记趣,记趣是什么意思?包含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答:10.反复体会文章朗读的情感和语调是怎样的?答:11.癞蛤蟆比起人来确实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童年的“我”会得觉得它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呢?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