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明中学高三历史周练二十七 (考前训练1)一、选择题 (必修三)1.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论六家之要旨,其中“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是在论述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2.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曾用“发明民主精义”一语评价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引用黄宗羲的观点佐证自己的论点。下列各项中钱穆不可能引用的是A.“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B.“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C.“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3.梦溪笔谈记载:“有奇字素无备者
2、,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该技术出现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4.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评述不正确的是 A.这些作品的文学体裁产生于明清时期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C.这些作品都属于章回形式的长篇小说 D.体现了中国明清时期的文学特色5.“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 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6.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疾呼:“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
3、,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更为关注民众教育和政治启蒙B.民主与科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旗帜C.表明陈独秀放弃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念D.有利于破除中国传统旧思想对人们的束缚7.1915年孙中山致信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苦痛也才能减轻。诸君劳工和我共同奋斗我吁请你们协助我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这则史料的解读最合适的是A.孙中山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B.孙中山主张以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C.孙中山放弃了原有的三民主义思想 D.孙中山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8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支持,同时日本人在东部沿海的进攻又削弱了蒋的政府,毛泽东逐渐扩大了他的力量。”在上述观点所体现的时期或时段里,毛泽东发表的重要论著最有可能是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十大关系9.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会将它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放在它的封面上,右图是1985年的封面人物,英文标题为“远离马克思”, 该杂志以此为题可能主要是关注中国的A.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C.政治体制改革 D.“一国两制”构想10.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
5、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成就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注意分值;规范化答题;从不同角度答题)11. 【历史必修三】17至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推动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共12分):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
6、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材料三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
7、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五 参考书目书名作者出版社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人民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国革命史马迪厄商务印书馆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2分)(2)材料三、四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
8、内容说明其理由。(5分)(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资料,你认为材料三和材料四哪个史料价值更大?为什么?(2分)(4)如果要对启蒙运动作进一步的研究,材料五所列参考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1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共12分):材料一 克伦威尔的主要活动军事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击溃王军;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政治处死国王,建共和国;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改善法律,有序行政。外交颁布航海条例;进行英荷战争;与三国签约。文化扶持文教;宗教信仰自由。经济积极发展工商业。材料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
9、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材料三 “在我们的时代,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请回答:(1)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依据材料一政治、军事方面的哪些史实能得出这一结论?(2分)(2)材料一中的哪些史实可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3分)(3)材料二、三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方面存在的共同局限是什么?(1分)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分)(4)如何认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4分)1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共10分):材料一 常州
10、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材料四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粱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材料五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
11、原强和天演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刘逢禄和康有为的观点的相同之处。据材料一、二、三,与刘逢禄的观点相比,康有为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3分)(2)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2分)(3)据材料二、三、四、五,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CCAB CBBAB二、材料题11.(1)含义: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抨击天主教会、反对专制;提倡真理、正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三个层次,答对其中任意两个层次要点即可得2分)(2)判断:可以。(1分)理由:因为材料三的
12、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2分)材料四的观点是三权分立。(1分)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1分) (3)判断:材料三的史料价值更大。(1分)理由:因为材料三是原始材料(第一手的、直接的);或答材料四是后人撰写的(第二手的、间接的)。(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此问表明历史知识不仅包括史实知识、史论知识,还包括基本的史学知识) (4)选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理由:启蒙思想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或选文艺复兴史纲,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或选法国革命史,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选择1分,理由2分,答对任意其中一组即可得3分,注意:选择其中一本书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另
13、外两本书;只做选择而不讲理由或作了选择而讲错理由均不得分)12(1)观点: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其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1分)依据:克伦威尔任护国主,进行军事独裁统治;远征爱尔兰。(2分)(2)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分)(3)片面。(1分)证据要全面;孤证不立;不要武断下结论。(1分,任意一点得1分)(4)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需要;没有经历启蒙思想的影响;克伦威尔个人野心膨胀。(4分)13.(1)同:都否定左氏春秋的真实性。(1分)不同:康有为主张借用孔子权威实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文化。(2分)(2)体现:准许臣民上书言事;准许民间创办报纸、学会。(2分)(3)特点: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1分)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1分)严 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1分)影响:阐明了变法主张,宣传了变法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任意两点得2分)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