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 .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6998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附答案)一、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

2、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诗歌鉴赏表达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二、炼字型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练习题1、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

3、体描述出来。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2、 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答:三四句以“

4、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3、 早梅(张谓)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答: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答: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4、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

5、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热爱自然、思乡。(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简要分析这两联的写作手法。 对比、动静结合 拟人、比喻 喧染(色、味) 远近结合(二联远景、三联近景)5、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回答诗后问题.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注:吴钩,刀名。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若个,哪个。)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络脑,马笼头。)(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它是什么?答:(1)主题都是表现积极进取、希望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为国建功。也有怀才不遇之苦。(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试加以说明.答: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通篇用比,托物言志,抒情委婉,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