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二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
2、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国学经典再现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
3、“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见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我是小助手思齐:即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去:距离。跻(j):上升。我是小翻译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考考你的智慧1.见人善,我们应该 。2.“有则改,无加警”可以用成语 、 解释。3. 如何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弘扬传统文化负荆请罪战国时期,廉颇和蔺相如在赵国同朝为官。廉颇因
4、战功显赫被封为上卿,蔺相如因出使秦国完成重要的外交任务,也被封了高官,恰好比廉颇高一个级别。廉颇不服,常常借机羞辱蔺相如,制造了很多不愉快。蔺相如出门都常常躲着廉颇,避免发生争执。一天,廉颇在蔺相如经常乘车经过的地方等候蔺相如,问蔺相如为什么总躲着他,蔺相如说:“廉颇将军,您要知道,秦国之所以一直没有对赵国出兵,是因为我们二人的齐心支撑,假如我们之间发生矛盾,不能团结一致,岂不是陷赵国于险境吗?”廉颇听了之后惭愧至极,自己斤斤计较,设法为难蔺相如实在有失大体。几日以后,廉颇赤背负荆条到蔺相如家里赔罪,“负荆请罪”的历史典故由此而出。(二)国学经典再现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
5、食,不如人,勿生戚。我是小助手唯:只有。励:磨炼。若:如果。戚:忧愁,悲哀。我是小翻译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磨砺,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就没有必要忧虑悲哀了。考考你的智慧1.我们应该和别人比较的是 和 。2.如果我们的衣服与饮食不如别人,我们应该 。3.有很多出身贫寒的娇子,他们没有亮丽的衣着,但是用德学武装自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你会学学习他们那些闪光点呢?弘扬传统文化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
6、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参考答案(一)1. 即思齐 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略(二)1.德学 才艺 2.勿生戚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