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草原上的盛会|苏教版(2018).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6750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草原上的盛会|苏教版(20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草原上的盛会|苏教版(20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草原上的盛会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

2、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

3、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知识与技能“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

4、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

5、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少数民族“那达幕”大会的风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了解“那达慕”大会的习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教学重难点1.流利朗读课文。2.了解民族风俗,增强民族团结。来源:ZXXK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播放“那达慕”大会的相关视频。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盛会热闹吗?1.板书课题:草原上的盛会2.简介“盛会”的意思。二、初读课文1.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明自然段。(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2.分段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语。镶嵌:把一个物体嵌入到另一个物体中。彪形大汉:比喻躯干壮大

6、,身体强壮结实的男子。来源:学#科#网4.再读全文,边读边思考:“那达幕”大会中有哪些活动?5.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三、再读课文,识记生字来源:1.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2.请读得好的同学做“小老师”带读。3.去掉拼音读,教师相机正音。“民”是前鼻音,“”。“丰”音节为“”,不要读成“”。4.学生自由识记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识记:禾+子=季同音字:丰风 形近字:育背来源:ZXXK四、指导书写1.重点指导育、表、或。或:第五笔提不能写掉了。育:上面是“亡”字加一点。表:上面有三横,不要掉笔画。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扫清了生字拦路虎,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生字

7、词。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2.教师听写生字词。二、理解文章,整体感悟1.学习第1、2自然段。(1)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么?(“那达慕”在蒙语里是娱乐、游戏的意思)(2)“那达慕”在什么时候举行?(每年的7月11日至13日)(3)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2.理解词句。(1)怎样理解“星罗棋布”?(像星星一样密布天空)(2)播放蒙古包的图片,直观感受。来源:学科网师:看见白色的蒙古包像什么?(星星)点点白色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像一个宝石镶嵌在地毯上。(指名同学读一读第3自然段)3.学习第4、5自然段。(1)盛会上有哪些娱乐节目或活动?(有体育比赛、文艺表演、游艺活动)(2)藏民们也和我们长

8、得一样吗?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3)出示图片,说说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4.学习第6自然段。讲解蒙古族骑马的渊源历史。三、熟读字词,总结升华。1.熟读课文。2.复习生字词。教师指名读生字词。3.揭示主题。师:参加了草原上的盛会,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吗?中国有56个民族,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学会尊重和爱护民族习俗,促进民族团结共同发展。教学板书草原上的盛会 时间 盛夏或初秋地点 草原活动 体育比赛 文艺表演 游艺活动最受欢迎摔跤比赛(彪形大汉 身手不凡)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以视频直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节日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使其能跟随课文的思路,找到关键信息,从而提取有用的知识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对自己的祖国少一份迷惑,多一份热爱,从而完成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