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指甲变了 课时 2课时 学科 语文教材分析:小指甲变了是一篇童年生活的回忆录。细读字里行间那清新优美的语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美好惬意的夏夜,一群天真可爱的女孩子们围着外婆染小指甲的情景,既有着浓浓的诗情画意,又夹杂着作者对童年的无尽思念。课文细微刻画了女孩子们极富情趣的感受;第二、四节分别写了外婆准备染指甲及动手染指甲的过程,动词运用准确,语言一气呵成;末节具体描写了女孩子们的小指甲变化后的样子,尤其是最后一句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体现了染好指甲的美丽。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为:读课文,摘录词句。课文围绕“染指甲”这件事,旨在让学生体会童年生活的
2、快乐,知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需要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阅读,反复朗读,才能真正读懂。学生分析:即将步入三年级的二年级学生学习了大量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自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来记忆字形,也能通过查字典、找近义词、联系具体语境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摆脱字词教学,让学生完全独立进行。教师应注重滚动复习拼音、有侧重地展开识字教学。即将步入三年级的二年级学生大多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根据语句内容或感情色彩读出不同的语气。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多学生能在静心阅读中边读边想,圈画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内涵和情感,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问。即
3、将步入三年级的二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正在学习用一段清楚、连贯、完整的话叙述自己的经历或想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8个,积累7个词语和1句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圈出描写外婆为孩子们染指甲的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摘录表示时间的语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年生活的欢乐,指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生字8个,积累7个词语和1句句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圈出描写外婆为孩子们染指甲的词语。难点: 正确摘录表示时间的语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课题导入:1、出示课题:45小指甲
4、变了 2、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提问 4、小指甲是怎样变的呢? 齐读课题。 质疑 学生自由读。 设置悬念为本课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二、学文识字:(一)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小小组内自学生字。 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试着用已学的方法自己先去弄明白,不能解决的当堂提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交流生字。 (二) 读文理解: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师出示三个问题:外婆做了哪些染指甲的准备? 指甲染好后小姑娘们是怎样回家的? 指甲染好后变成什么样? 2、外婆做了哪些染指甲的准备? 3、指甲染好后小姑
5、娘们是怎样回家的? 指导朗读/齐读 4、指甲染好后变成什么样? 自由读/找出比喻句/照样子说词语(ABB) 填一填:完成课后练习/交流。 男、女生分读第二、第四小节。 指导朗读。 自读/思考/ 男女生分别读第二、第四小节/交流 自由读课文。 交流 完成练习。交流。 积累词语,增加词汇量。三、巩固:复习生字:猜字游戏。 巩固词语,积累词语。 ABB:红润润 笑吟吟 香喷喷 积累词语。 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词汇量。四、扩展: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
6、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说一说:说一件你和老人之间发生的难忘的事情。 练习说话。 在本堂课的基础上拓展说话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板书设计 45、小指甲
7、变了 (外婆为女孩子们染指甲) 采 抖 下 捣 摘 包 捏 刮 放 取 抽 缠 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练习设计 一)比较组词 梢( ) 溶( ) 臼( ) 撩( ) 稍( ) 熔( ) 白( ) 潦( ) 二)加部首组字并组词。、 宛( )( ) ( )( ) ( )( ) 三)照样子写词语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红润润 溶溶月色 四)听写句子 新月穿过树梢,缓缓爬上了深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