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九课 母亲的恩情 教案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
2、”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知识与技能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认识5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10个汉字,能够背诵游子吟。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教学
3、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体会母爱的伟大,使学生受到启发。【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把你从小养育大,冷暖饿饱都牵挂。你有困难她忧虑,你有成绩她称夸。人人都说她最亲,世上不能没有她。每年五月十一日,送支康乃馨给她。(母亲)师: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是的,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热。今天有一位叫孟郊的诗人,要为我们介绍下他的母亲,让我们去看一看2. 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1)指导朗读课题(语气轻柔缓
4、慢)。(2)n“恩情”:深厚的情谊。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n b zhn gn f m bo ch cn yng恩 补 针 根 抚 摸 报 迟 寸 永(2)指导生字的笔顺。“寸”: 横、竖钩、点、“永”:点、横折钩、横撇/横钩、撇、捺、(3)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标好自然段。2. 认读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 恩情 缝补 针线 抚摸 回报 迟到 永远 感恩 弥补 分针 抚顺 报答 延迟 永生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三、精读领悟1.师:请同学们自己快速的再来读一读课文,想一
5、想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绎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2.师: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并划出关于“母亲对儿子关爱”的句子。A.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师:你能用“忙着”说句话吗?蜜蜂忙着采蜜。B.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独出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师:母亲为什么要这样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呢?古时候民间有个习俗,为要出远门的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来。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师:母亲缝着缝着想到了什么?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C.她望着儿子说:“郊儿,
6、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师:从母亲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句话是母亲对儿子的叮咛,我听出了母亲多想让儿子早些回家,这是母亲最大的希望。师:如果你是此时看着母亲的孟郊,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母亲为我担忧,如今又添白发,这是母亲对我浓浓的爱啊!师:母爱就是这样平凡而伟大,深夜缝衣,清晨送儿。50岁的孟郊回想起母爱,不由地写下了这些的诗句:(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3.穿着母亲缝补的衣,带着母亲的爱,孟郊踏上了路,在路途中,孟郊感溉万千,自己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孟郊看到的和想到的。A看到:太阳出来了,小草生机勃勃。“生机勃勃”指形容自然界充
7、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B.想到: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师: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太阳比作母亲 小草比作儿子师:50岁的孟郊难忘此情引景,写下了这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师:母亲的恩情是我们如何都报答不了的,所以我们会铭记在心,不仅孟郊如此,我们更应该如此,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激之情,一起诵读最后一段。5.知识拓展:关于母爱的成语。孟母三迁 断机教子 画荻教子 岳母刺字四、课堂总结 师:母爱是温热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希望同学们都能怀着感恩
8、的心孝顺自己的父母,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五、课堂练习1. 比一比,再组词补( )摸( )针( )恩( )扑( )漠( )什( )思( )2. 读读词语,再写下来。湿润恩情抚摸慈爱注视光辉沐浴报答铭记著名六、作业布置1. 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 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学反思】本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的第九课, 本篇课文是唐代诗人孟郊在50岁的时候回想起母亲,写下了游子吟改编成的一篇故事。课文的前半部分是改编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古诗。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让人体会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第四至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本课由于生字较多,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识字能力,无需一一来讲解,我挑选重点生字来教学笔画组词等。在有困难的情况下,小组合作探究,克服困难。由于我先和同学们学习生字,之后在课文讲解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堂课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来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