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家_语文S版(2018).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6533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家_语文S版(20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家_语文S版(20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家_语文S版(20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家_语文S版(201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 家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2、。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

3、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

4、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 知识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6个字。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3.情感目标: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

5、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教学难点: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课件。3.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方法搜集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自

6、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每个小朋友都有家,大家的家所处的地方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家”,看看各民族风俗习惯是怎样的。二、初读课文,自学识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表,自己认一认,读一读。2.听一听,认一认。出示带生字的小黑板,要求学生边听老师(或录音)范读课文,边看看哪些生字已经认识了,听完后和同学交流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换部首)3.

7、教一教,帮一帮。请已经认识生字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数一数,帮一帮其他同学,读好生字,老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4.再给生字组词,理解词语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5.指导写字。(1)出示生会写字卡片认读,并用七个字组词。(2)指导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上短下长。重点指导“足”最后一笔是捺。 “家”上面是宝盖头。学生书写,师巡视。三、再读课文(读正确)四、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2.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教学重点: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惯。教学难点:了解一些民族的生活习

8、惯。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2.听写词语。3.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谈自己喜欢的小节。2.学生自由汇报(出示各民族的挂图)有的喜欢蒙族这节。有的喜欢维族这节。有的喜欢藏族这节。有的喜欢傣族这节。3.讲讲喜欢的原因。(小组交流学习35小节)(蒙族有蒙古包,奶茶,我喜欢喝新疆有许多葡萄,哈密瓜。藏族房子像碉堡,有洁白的哈达。傣族住的是美丽的竹楼,还有我喜欢的笛子。)4.请喜欢蒙族的同学读第二小节。(指导朗读,画出节奏)(1)蒙族有哪些风俗习惯?(毛毡圆顶房,奶茶,蒙古族人会骑马,摔跤)(2)齐读。5.谁愿意读?想读哪一小节?(第四小节)(1)你知道

9、藏族有的生活习惯吗? (2)齐读。(房子像碉堡,穿棉袍,献哈达) 6.谁来读第三节。(1)指名读。(2)说说你们还知道什么?(新疆是个美丽的地方,有五彩池的天山,还有葡萄,哈密瓜)(3)齐读。7.喜欢傣族的同学读一读第五小节。(1)(看图)傣族姑娘小罕玉在干什么?(吹笛子)(2)你们还喜欢什么?(美丽的竹楼) 齐读。8.齐读最后一节。9.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三、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尽管各民族的风俗不同,但每个人都生活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是一家人。四、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的生活习惯知道的也说给同学们听。(课后练习2)五、作业:继续背诵。板书设计:蒙族蒙古包奶茶 维族天山葡萄 各族儿童是一家家藏族平顶房穿棉袍傣族竹楼竹笛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