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一).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584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一).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国I卷)2021届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春秋初期,秦、晋、楚等诸侯国往往把兼并得来的土地和灭亡的小国设为县,作为国君直属的地方行政区,

2、到春秋后期,诸侯国把县制推行到内地。这主要表明( )A中央集权体制逐渐形成 B先秦时期兼并战争频繁C郡县制首先在边疆形成 D分封制度在春秋时崩溃25下表所示为有关西汉初期粮食价格的文献记载(部分)。对表格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文献记载(西汉)司马迁史记律书(每石)粟至十余钱(东汉)桓谭新论谷物每石数十钱A时代越近的记载越可信 B经济数据需要慎重核验C史官的记载真实性更高 D种植结构影响粮食价格26宋朝监司是地方州县的统领、监控机构,在实际中与中书省、枢密院接触密切。御史台、谏院为中央专门监察机构,对监司等地方各级官员有按察权力,同时还掌管监司的考课、复核工作。这一体制( )A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

3、局面 B开始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C有利于维护专制集权统治 D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27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在当时刊刻发行后,很快流通南北各地。以下是选自该书众多插图中的两幅。(注:耔z,即在禾苗上培土)图5 图6据此可知,当时( )A小农经济模式得到固化 B经济整体水平落后于西方C江南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D科技对生产发展意义重大28近代列强发动的某次战争使清政府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国家主权。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这一战争( )A促使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使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C推动了中国近

4、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基本形成D导致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9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李大钊发表系列文章指出,“在经济落后且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这种思想( )A否定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B在后来中国革命中得到了证明C确立了农民阶级领导地位 D促使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30下列内容摘自中共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该议决案( )A反映了中共革命任务的变化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削弱了共产党的社会影响力 D导致国共两党最终走向分裂31粮食安全对我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表1中,1

5、9841998年粮食产量在周期性波动中逐步提高,其合理的解释是( )表1 1978年至今我国粮食产量情况变化表时间全国粮食产量情况19781984年粮食产量持续大幅增长1984-1998年粮食产量在周期性波动中逐步提高19982003年粮食连年减产2003年至今历史上少有的粮食连年增产A生产关系调整制约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导着粮食产量C粮食生产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较密切 D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3214世纪末15世纪初,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以布鲁尼、萨琉塔蒂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市民人文主义”思想,他们的共和政治观以“自由”为核心,伦理观以“美德”为核心,价值观

6、以“积极生活”为核心。这些思想( )A推动了共和政体的建立 B标志着浪漫主义的兴起C说明了人文主义的普及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3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847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危机。“一个被称为体现理性,将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制度,竟显得如此狰狞,这使人们深受震动,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资本主义向何处去这一时代课题。”在此基础上(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浪漫主义思潮开始兴起C垄断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D自由主义退出历史舞台34表1摘自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部分统计数据。从总体上看,此时法国工业化( )A取得一定进展 B得到政府支持C冲击农业发展 D侧重于重工业35

7、图6漫画出自求是网,该漫画反映出的主旨是( )图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A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B南北对话缓和世界局势C世界经济秩序亟待改革 D逆全球化发展成为趋势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由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变动,普遍的失业、流浪和贫困现象对英国社会秩序造成较大的冲击,危及统治者利益。1601年英国议会颁布济贫法,企图以福利救济、以工代赈、劳动培训等

8、方式,对贫困者的生活给予一定的“保障”。1723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要求各地方政府广设“贫民院”“习艺所”,加强“院内救济”,禁止“院外救济”1795年,工业革命的冲击、农业歉收造成的饥荒、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及政府卷入对法战争,造成英国社会动荡不安,英国部分地区开始流行斯皮纳姆兰制。在“公平收入”的口号下,它规定对每个在固定收入水平线以下的劳工按照面包的市价和劳工家庭成员的人数进行补贴、救济,保障其最低生活。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王春来、卢海生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材料二 从1949年至1956年,我国颁布和实施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确立

9、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在社会救助方面,1949年12月,政务院发布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由中央组织全国性的救灾工作。1950年6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在社会保险方面,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到包括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之外的所有企业和职工。在医疗保障方面,确立了公费医疗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确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1956年6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摘编自文姚丽、刘振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历史演进综述(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0、,分别简述近代英国和新中国初期社会保障建设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1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 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拓未来的一百年。值此一百周年,我校决定设立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发展历程纪念馆,现决定设立若干个展厅,如“1966年1976年,误入歧途之路”,以此来展现中国共产党艰难的奋斗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某一历史阶段(材料中已列举的阶段除外),命制一个能反映其时代特征的展厅名

11、称,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阶段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1981年5月,在面临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国家劳动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在一些地区开始试行变招工为招生的改革试点,推动学徒制度的改革。1989年3月劳动部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中提出了学徒制改革的方向:“应该逐步实行学校(培训中心)和企业相结合培训学徒工的方法,既可利用企业生产现场,加强学徒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又可利用学校(培训中心)课堂教学,加强学徒

12、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学习”,这标志着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学徒教育制度的终结。同时,国家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实行职业教育分流,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与普通高等中学的招生已接近11,以企业为主的学徒制被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代替,学徒制由企业为主,转向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编自郑荣奕我国学徒制的历史演变与改革方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学徒制度改革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我国学徒制度改革的意义。(8分)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一战后,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大力推行理想主义外交,获得了德国在山

13、东的所有权益。不久,美英卷土重来,重返亚洲,逐渐加大了对日遏制,发起了召开海军军缩会议的倡议。因与美英实力悬殊,日本试图把华盛顿会议作为外交战略转向的试金石,但遭遇滑铁卢。其后,日本外交由理想主义转为现实主义,开始与美英协调。华盛顿体制虽然暂时缓和了日美冲突,延缓了日本独霸中国的步伐,但并没有给远东带来永久的和平。在美英的遏制下,日本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甘愿放弃在一战中攫取的“特殊权益”。日本一方面与美英协调,另一方面推行温和扩张,在“屈服”中“蛰伏”,在“收缩”中“膨胀”,以退为进,时机成熟时,必将打破华盛顿体制的束缚,构建以已为核心的东亚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摘编自陈太勇一

14、战后国际新秩序重建时期日本外交的战略转向(1)根据材料,分析一战后日本外交进行战略转向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日本外交进行战略转向的影响。(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祗等人建议,利用攻破黄巾起义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这样,“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曹操还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

15、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这样,自耕农经济得以恢复发展。曹操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摘编自曹操的农业思想及其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曹操恢复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曹操重农措施的意义。(7分)绝密 启用前 2021年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历 史 答 案(一)第卷(选择题)24【答案】A【解析】据材料“到春秋后期,诸侯国把县制推行到内地”,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县制得到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材料说的是县制的推广,并不是兼并战争

16、,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县制最先在兼并得来的土地推广,并不一定是边疆地区,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县制,并不是分封制,排除D项。25【答案】B【解析】材料中两个文献关于西汉初期粮食价格的记载差异较大,这些数据的可靠性需要其他不同史料进行印证,因此经济数据需要慎重核验,故选B项;根据所学,文献记载受作者的主观立场等因素影响,不一定时代越近越可信,排除A项;史官的记载受官方或个人观点的影响,不一定真实客观,排除C项;仅从材料中粮食的价格无法判断西汉初期的种植结构,以及是否影响了粮食价格,排除D项。26【答案】C【解析】据材料“宋朝监司是地方州县的统领、监控机构御史台、谏院为中央专门监察机构”可知宋代从中

17、央到地方都有监察机构,有利于维护专制集权统治,故选C项;宋代处于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没有实现大一统的局面,排除A项;秦朝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排除B项;宋代采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排除D项。27【答案】D【解析】材料“在当时刊刻发行后,很快流通南北各地”可知科技对生产具有重大意义,科技著作实用性强才会快速流通,故选D项;图六是手工业不属于小农经济,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西方的信息,不能推断出落后于西方,且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实力高于西方,排除B项;据材料“很快流通南北各地”可知该书南北方都流行,不能说明江南技术提高,排除C项

18、。28【答案】D【解析】据材料“付出庞大的赔款”“华北大乱”“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这一战争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项;据所学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排除A项;据所学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一直是反侵略求民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排除B项;据所学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形成,排除C项。29【答案】B【解析】据材料“估量革命动力时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可知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后来,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证明了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动力,故选B项;李大钊通过文章、课程、讲堂等宣传马克思主义,不符史实,排除A项;据

19、材料“农民是其重要的成分”而不是领导地位,且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没有确立领导地位,排除C项;李大钊于1927年4月6日被杀害,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D项。30【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国民革命是中心任务,国民党是革命的党,这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故选B项;中共“二大”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最低纲领,到“三大”并没有改变,只是改变了单打独斗的斗争策略,故排除A项;国共合作使原本弱小的中共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故排除C项;1927年国共分裂是中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等多种,原因的结果,并非该决议案所导致,故排除

20、D项。31【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19841998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推进,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会根据市场的需求种植经济作物,从而影响粮食的生产,故粮食产量出现了周期性的波动,同时,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和科技进步又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升,粮食产量又呈现出提高的态势,故选C项;19841998年生产关系的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后逐步确立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粮食产量情况,经济体制改革重心无法解释逐步提高的原因,排除D项。32【答案】D【解析】据材料“14世纪末15世纪初”“市民人文主义”“价值观以积极生活为核心”

21、等信息,结合所学十四五世纪的佛罗伦萨是典型的工商业城市,市民阶层壮大,渴望摆脱宗教禁欲主义束缚,主张物质享受,因此“市民人文主义”思想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故选D项;结合所学,推动共和政体建立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排除A项;根据所学,浪漫主义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只反映了人文主义的出现,不能说明人文主义的普及,且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33【答案】A【解析】19世纪上半期,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欧洲人运动兴起为了给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故选A项;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开始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

22、除B项;垄断资本土义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排除C项;在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影响扩大,故排除D项。34【答案】A【解析】从总体上看,法国此时采煤业、生铁、蒸汽机均有一定的增长,法国工业化取得一定进展,A项正确;B项“政府支持”、D项“侧重于重工业”材料均不能体现;从表格中从事农业的人口来看,农业人口仍占大多数,且表格数据无法得出影响农业发展,“冲击”表述程度过当,故排除C项。故选A。35【答案】C【解析】据漫画信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夺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话语权。”可知世界经济秩序亟待改革,故选C项;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

23、性,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夺话语权,没有体现世界局势的缓和,排除B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是主流趋势,排除D项。第卷(非选择题)41 (25分)【答案】(1)近代英国背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贫困人口的大量存在;人文主义的影响。(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新中国初期背景: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人民政权的本质要求;长期战乱带来的社会贫困。(6分,每点2分)(2)特点:由国家主导;覆盖面广;建设全面。(6分,每点2分)历史意义: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24、;有利于经济建设和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稳定;为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1点2分,3点7分)【解析】(1)英国方面,根据材料-“由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变动,普遍的失业、流浪和贫困现象对英国社会秩序造成较大的冲击,危及统治者利益”“1795年,工业革命的冲击、农业歉收造成的饥荒、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及政府卷人对法战争,造成英国社会动荡不安”可得出英国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实现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结合世界近代的时代背景,可知英国的社会保障建设还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中国方面,结合材料信息和时代特征,可以得出人民政权的本质要求和新中国政权巩固与经济建

25、设的现实需要。(2)特点:根据材料二“我国颁布和实施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等相关信息,可以得出,由国家主导,覆盖面广,建设全面。历史意义:据材料二“我国颁布和实施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可得为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二“在社会救助方面,1949年12月,政务院发布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由中央组织全国性的救灾工作。1950年6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确立了面向

26、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可得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据材料二“1956年6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信息,可得出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开展,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42(12分)【答案】1921年1927年:探索革命之路;1927年1937年:艰难求生之路;1937年1945年:共御外敌之路;1945年1949年:追求民主之战;1949年1956年:踏上过渡之路;1956年1966年:探索建设之路;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之路。【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依

27、据历史上的大事件划分历史阶段,可命制展厅名称如下:1921年1927年:探索革命之路,运用中共一大、二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等史实论述革命力量的壮大;1927年1937年:艰难求生之路,运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长征、遵义会议等史实论述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937年1945年:共御外敌之路,运用全面抗日时期的百团大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等史实论述中华民族的英勇抗辱;1945年1949年:追求民主之战,运用重庆谈判、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七届二中全会等史实论述中国共产党坚定建设民主的新中国;1949年1956年:踏上过渡之路,运用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史实论述新中国从新民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

28、会;1956年1966年:探索建设之路,运用中共八大、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八字方针等史实论述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之路,运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史实论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巨大变化。言之成理即可。45(15分)【答案】(1)背景:党和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技能型人才的缺乏;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7分)(2)意义:培养了技能人才;提高了就业率;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8 分)【解析】(1)可根据材料中时间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人才、教育等方面去概括,治上,据材料“国家劳动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

29、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可知,国家对于学徒培训工作出台了相应文件,表明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上,结合所学,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刚刚进行改革开放,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需要相应的技术人才适应改革开放的浪潮,可得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上,据材料“在面临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可得技能型人才的缺乏;教育上,据材料“国家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学徒制由企业为主,转向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可得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推动了学徒制度改革。(2)可结合上题学徒制度改革的背景总结意义,首先解决了技能型人才缺乏的问题,可得培养了技能人才,经过学校教育的人才综合素质高,提高了就业率;据材料“既可利用企业生产

30、现场,加强学徒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又可利用学校(培训中心)课堂教学”可得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人才的培养最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46(15分) 【答案】(1)原因:一战后日本在华获得了优势地位,必然招致英美的遏制;英美卷土重来,加大了对日本的遏制;日本与英美实力悬殊;华盛顿会议日本外交的失败。(6分,任答三点即可)(2)影响:暂时缓和了日美冲突,延缓了日本独霸中国的步伐;有利于东亚地区的暂时和平;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使中国又回到了被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不能给远东带来永久和平,为后来中日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9分,任答四点即可)【解析】(1)由材料“一战后,日本

31、在巴黎和会上大力推行理想主义外交,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可知一战后日本在华获得了优势地位,必然招致英美的遏制;据材料“美英卷土重来,重返亚洲,逐渐加大了对日遏制”可知英美卷土重来,加大了对日本的遏制;从材料“因与美英实力悬殊”可知日本与英美实力悬殊;由材料“日本试图把华盛顿会议作为外交战略转向的试金石,但遭遇滑铁卢”可知华盛顿会议日本外交的失败。(2)据材料“华盛顿体制虽然暂时缓和了日美冲突,延缓了日本独霸中国的步伐”可知暂时缓和了日美冲突,延缓了日本独霸中国的步伐;从材料“但并没有给远东带来永久的和平”可知有利于东亚地区的暂时和平;由材料“在美英的遏制下,日本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可知一

32、定程度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从材料“日本一方面与美英协调”可知使中国又回到了被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据材料“以退为进,时机成熟时,必将打破华盛顿体制的束缚”可知不能给远东带来永久和平,为后来中日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47(15分)【答案】(1)措施:实行屯田,开垦荒地;设置屯田官,督办屯田;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陆续颁布法令,禁止乱增赋税;兴修水利。(任意l点2分,4点8分)(2)意义:减轻了百姓负担,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促使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为曹操势力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兴修水利造福后代。(任意l点2分,4点7分)【解析】(1)据材料“在许下募民屯田”可知实行屯田,开垦

33、荒地;由材料“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可知设置屯田官,督办屯田;从材料“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可知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由材料“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可知陆续颁布法令,禁止乱增赋税;从材料“曹操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可知兴修水利。(2)据材料“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可知减轻了百姓负担,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从材料“自耕农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可知促使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据材料“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可知为曹操势力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由材料“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可知兴修水利造福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