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首发》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79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首发》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校首发》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校首发》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校首发》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校首发》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名校首发》山西省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高 二 历 史(文)命题校对:岳占斌第I卷(客观题 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社会和谐是民众的希望。下列观点包含我国古代“和谐”理念的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非攻”“仁政”“民贵君轻”“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A B C D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

2、要是 A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 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宗法制度的形成3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认为:中国文化如同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学说创立 B“罢黜百家”局面形成 C程朱理学确立 D陆王“心学”的出现 4有学者认为:王守仁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都A重视个人的主观作用 B反对神权对人性的桎梏C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D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5民国著名记者曹聚仁(19001972)说:“一部中国近代

3、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曹聚仁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商业发展,印刷业获利丰厚 B辛亥革命促进科技进步C技术革新推动大众传媒发展 D社会变革带动文化改革6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说:“君子之於学,百工之於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下列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李白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B颜真卿的楷书方严正大、朴拙雄浑,代表作多宝塔碑C韩愈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

4、成,被后世尊称为“画圣”7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以下作品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论语 B离骚 C子虚赋 D赤壁赋8明朝吴江派代表王骥德的曲律记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戏曲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呈衰落态势 D经济繁荣促进文学发展9“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5、”这句话最应该出自于A苏格拉底 B彼特拉克 C马丁路德 D孟德斯鸠10皮科米兰多拉(14631494年)说:“人类,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人类具有强烈的知觉,敏锐的理性,智慧的光辉,人并不比天使低等一点点。”被誉为“的宣言”。文中的应该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11“一方面他将自己感性的生活欲求压缩到如此低微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又把理性的精神探索发挥到了如此的淋漓尽致。他从没有出过远门,思考范围却横跨宇宙。”材料中的“他”应该是的 ASocrates BShakespeare CMontesquieu DKant12“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

6、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材料所述的两个“创新的世纪”的内在联系是 都具有理性和自由的色彩 都重视政治蓝图设计 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生活的幸福 都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A B C D13“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中,不能够“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A老古玩店 B悲惨世界 C人间喜剧 D复活14比较文学的奠基者韦勒克将某一文学流派的风格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德国作家席勒也认为这一文学流派“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

7、列美术作品中与之具有类似风格的是 A B C D15“这里有贵族的沙龙,战场的格杀,莫斯科大火,法军溃逃,地主的庄园生活构成了光怪陆离的社会万花筒,体现了作家的广博,使得作品气象万千”。材料描述的作品是 A狄更斯的双城记 B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C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D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16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17魏源在海国

8、图志中写道:“廿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谓不公乎!”材料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C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D向往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18“夫欲制胜于人,必尽知其成法,而后能变通,而后能克敌。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该观点A反映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 B表达了维新派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C代表了顽固派的普遍愿望 D成为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天下积弱之本,必自妇人不学始。”他们主张男女平等、“兴女学”,呼吁妇女应受教育,因为幼儿

9、教育依赖母教,女子教育的好坏决定国家强弱。这些知识分子的代表最有可能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郑观应 D谭嗣同 2020世纪最后一期时代周刊评选出一位“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之谜的开启者”。这位“世纪人物”是A伦琴 B普朗克 C爱因斯坦 D哥白尼21“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两大问题。就愈来愈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师夷长技”思想出现 B“中体西用”观点产生 C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D民主和科学思想兴起 22被毛泽东赞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曾经说过:“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

10、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主要原则是 A学识优先 B重视道德 C思想自由 D民主科学23美国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照搬了列宁主义的思想精髓C完全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24新华社电:“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

11、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是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 B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25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中国文学理论思想活跃,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等文化成果丰硕,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百花齐放方针的作用C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 D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第卷(主观题 共50分)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26题28分,第27题22分,共50分。26(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方

12、今中华诚非雄强,然百姓尚能自安其业者,由朝廷之法维系之也。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宜就,二者斯强矣。梁启超变法通议等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这三样目的后, 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善

13、至美的国家。孙文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材料四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敬告青年等(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什么共同之处? 在认识中国近代形势上,两者有什么不同?(10分)(2)材料三和材料四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归纳说明各自所起到的积极作用。(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的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2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18世纪的法国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

14、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材料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

15、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1)材料一中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6分)( 2)说明材料二中“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8分) (3)指出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8分)太原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历史(文科)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ACCACBCABADCDBD16171819202122232425CBBDCCADDB26(28分)(1)共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2分)张之

16、洞认为:外国侵略不是最大祸害,兴民权危及清朝统治才是最大灾祸。(4分)梁启超认为:中国要想强大,只有变法,改革清朝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4分)(2)材料三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建立民国。(2分)材料四反对袁世凯复辟,维护民主共和。(2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分)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2分)(3)变化:先进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3分)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2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3分) 27(22分)(1)角度:近代化 (2分)影响:地理

17、大发现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发生接触和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4分)(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2分)内涵:解放全中国;(2分)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2分)(3)角度:以1992年为界是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角度来划分的,(2分)以2001年为界是从中国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角度来说的。(2分)说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主要解决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问题,成为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2分)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必将促进中国的体质改革,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与世界认同。(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