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格致中学2004学年高考语文测试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530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格致中学2004学年高考语文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格致中学2004学年高考语文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格致中学2004学年高考语文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格致中学2004学年高考语文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格致中学2004学年高考语文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格致中学2004学年高考语文测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格致中学2004学年高考语文测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格致中学2004学年高考语文测试卷 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 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20分)春 冰 刘心武 春水中,浮动着春冰。 当整个水面结成冰板的时候,在我看来,犹如本是清亮的眸子,却盖上了浊翳,但那是严冬的癖好。惟有大雪降临的时候,冰面覆雪,那硬冷的面目,改变为柔和的韵律,才稍慰心臆。不过,融雪的日子里,冰面往往又变得坑洼不平,雪消冰在,颜粗色灰,望去更令人心里发堵。 冰在化为水。初春的漾漾绿水中,往往浮着些残冰,犹如少女脸上的雀斑,我却认为这实在是焕发着比春水还要浓郁的春氲。 春水中的春冰,边缘是薄而透明的,给人一种婴儿小舌的稚嫩感,

2、仿佛在舔着春水,享受着母怀般的温暖呵护。 水气是水的缕缕精魂么? 那么,冰又是什么? 是水的冬眠,水的沉思,水的诡谲,还是水的愚钝? 但春水中的春冰,却超乎溶溶水流和板结冷冰。它是水的诗吗? 那么地玲珑剔透;是水的仙子吗? 那么地晶莹秀美;是水的梦境吗? 那样地难以持久,在渐渐消失之时,竟能留下那么多朦胧的倩影,令人回味,惆怅而欣悦,百感交集而心皈淳朴。 常常的,徘徊在初春的水边,伫立在春池侧畔,凝视那浮动的残冰。那些小块的春冰,甚至于当着你的面,在缓缓地,其实又是刻不容缓地,从边缘到中心,融化到那春水里去。如此景象,昭示着什么? 象征着什么?预告着什么?警策着什么?全凭你当时的心境,你的想象

3、力,你的理想,你的意识潜流,和难以解释清楚的种种微妙因素了。 我爱春冰。 这是短暂的爱情。 有时,忽然一夜春风来,第二天,所有冰面都已彻底化开,弯动的倒影中,寻觅不到春冰。春天一步到位,春水一汪爽亮。我的春姑娘啊,你在哪里?你不曾诞生么? 你只是在我心中勾出的一个春的幻影?只是明春预支给我的一个企盼? 我失恋了,踽踽独行在没有春冰的春水边,不会非常痛苦,却也一定非常忧郁。 我的人生,已经经历了很多的四季变幻,时空的,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非理性的,神秘的,不可言说的在每一次“冬”“春”的转换中,我渐渐变得敏感,却又愈加平静,细琐精腻,却又全凭直觉,我盼冰面融化,欲春水溶漾,却又不愿没有一种必

4、要的过渡,过渡之美,往往大于此岸和彼岸的风光。“冬”、“春”的过渡,其美便在于春水中一度浮着的春冰,仿佛那一杯散发着丝丝芳馥的威士忌中,有些晶洁的冰块,这便更令人陶醉,销魂。 春冰如蝉。 我居然试图用文字来传达心灵深处对春冰的一份情愫,一种憧憬,这是我的情不自禁,更是我的不自量力。1 “缓缓”和“刻不容缓”,意思是否矛盾? 为什么?(3分)2 在文中“春姑娘”是指什么? 见不到她,作者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和“忧郁”? (3分)3 “春冰如蝉”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4 请用简洁的文字分点说明正在融化中的春冰的状态(3分)5 文章第五段的文字表达有哪些特点?(2分)6作者通过春冰融

5、化阐发了对人生经历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感悟,请用80字左右对本文主旨的意义说说你的理解和评价。(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一叶落知天下秋”这句话非宋人唐庚独创。类似这样的意思在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等作品中都表达过。此外,贾岛、周邦彦、白朴等人也一再写在自己的作品中,当然各有所侧重,所造意境也不尽相同。一叶之小,足以揭示秋之即至,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捕捉形象的本领。“一叶”是不能与“天下秋”相比的,其间巨细之差难以数计。然而天下之秋色,却无不呈现在千千万万种具体而细小的形象之上,因而在笔情墨趣之外,“一叶落知天下秋”颇含深

6、邃的哲理。它的前联是“山僧不解数甲子”,颇似陶渊明的桃花源诗所写的:“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这正是以个别来展示一般,用形象来表现思想。这也正好说明了典型的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宋人诗有“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用来比喻艺术构思,其道理与前例相同。它极为经济,却又极其丰富,它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苏东坡在题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拍翅嬉戏的鸭子给我们透露了春的消息。这便是诗中的意境。历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春天,都各具自己的匠心,但这句诗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诗人抓住动人的春色,准确而生动地凸现在纸上,使读

7、者通过活泼、嬉戏的鸭子的形象,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东坡很满意自己所创造的这一新的意境。在另一首诗中他还写了“春风在流水,凫雁先拍拍”。艺术形象之动人,不在于多,而贵于精,一点传神。文学作品的一个细节,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有时是关系极大的,这便需要我们到生活中去捕捉。苏东坡之所以高明,就在于人家都感觉得到而说不出来时,他说出来了,这就是创造。艺术之为艺术,不必把逻辑推理上所包蕴的一切全都写在作品中,如果那样,最后就导致只用概念来代替形象了。陶渊明可以写“门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贾岛可以写“秋风知渭水,落叶满长安”。但这毕竟是另外的气势,另外的境界。我们须要肯定“万紫千红总是春”,肯定“花传春色枝

8、枝到,雨递秋风点点分”。那五光十色的景象是动人的,但“浓绿万枝红一点”,不也是落意奇惊,造境幽邃吗?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写过一段话,来说明语言的形象表现力,其中举了诗经中的许多例子,如:“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初日之容”是否“灼灼”“依依”“杲杲”已把物象之情态完全写尽了呢?未必尽然。若是这样,后人还有什么创造可言呢?但他的最后结论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那就是“以少总多”,而使“情貌无遗”。7 文中画线的“这样的意思”可概括为。(1分)8 加点的“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9 引陶渊明的桃花源诗是为了解说文中 这一句(1分),陶诗的大意是 。(2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句

9、是 。属登高的 联。(2分)10 作者认为“一叶落知天下秋”颇含哲理,涵盖了艺术创作的一些基本原则。从文中看,这些“原则”大致有以下画线的两方面,请作简明的阐述:(每一点不能超过15字)(6分)在艺术构思和提炼素材方面: 概念和形象的关系: 11 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家的艺术“创造”,就是在别人都感觉得到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他能首先说出来。B“一叶落知天下秋”,“浓绿万枝红一点”,都体现了诗作者对生活的敏感和立意的新巧。 C陶渊明的“门庭多落叶”、贾岛的“落叶满长安”的写法,是与本文阐述的艺术创作原则基本一致的。D物象之情态是不可能完全写尽的,后人可以不断地去创造。

10、12 苏东坡的诗题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后面还有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请结合文本内容之所及,说说这首诗创设了怎样的意境。(3分)(注:蒌蒿,水草,是河豚的食物,又是鱼羹的佐料,且能解毒。)(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四句)(4分)13(1)三军可夺帅也,_。(论语子罕) (2)高山仰止,_。(诗经小雅)(3)江南可采莲, 。(乐府歌辞)(4) ,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陶潜)(5)间关莺语花底滑, 。(琵琶行白居易)(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及附录材料,完成第14-17题 (7分)题都城南庄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祗今何处在?桃

11、花依旧笑春风。御街行 晏几道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14 你认为崔诗属于叙事诗还是抒情诗?为什么?(2分)15后人常把晏几道的这首御街行词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作比,你认为晏词在哪些地方与崔诗颇为相同?(3分)16 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崔诗从昔到今顺叙,晏词从眼前景象咏起,勾起回忆B 晏词的上片前四句与后三句内容倒接,词中重复的“街南树”正是其连接点 C 晏词中的“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较崔诗更有花落人去之苦D

12、 从崔护的“桃花依旧” 到晏几道的 “落花犹在”,晏词有落入崔诗窠臼之嫌(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19题 (8分)谕纪鸿 (清)曾国藩字谕纪鸿儿:家中人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

13、之所知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手谕(时在江西抚州门外) 咸丰六年九月廿九夜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可以处约 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18曾国藩对儿子提出什么总的要求? 对他的具体的要求,请你分别用四字以内的短语作概括(1) (2) (3) (共4分)19这封家书辞意恳切,在说理上有什么特点?(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0-25题(21分)甲勃,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

14、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唐才子传)乙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

15、一报云:“南昌故都,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唐摭言) 另附: 旧唐书本传云:“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勃往交趾省父,道出江中,为采莲赋以见意,其辞甚美。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王勃曾作思春赋,其序文云:“咸亨二年,余二十有二。” 咸亨二年(辛未, 671年),时二十二岁,据此上推,勃当生于永徽元年(庚戌,650年),至上元二年卒,为二十六岁。清末姚大荣王子安年谱也据此推断为庚戌年生。20 解释甲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

16、分)冠 旷 见 就 21 翻译下列句子(6分)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 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22 王勃,字 ,与杨炯、卢照邻、 合称“初唐四杰”。(2分)23 甲文从正面详细介绍了王勃写作滕王阁序之前的 ,及写作滕王阁序时的 。(2分)24 用50字左右简评乙文写法上的特点(3分)25结合另附文字材料,对甲乙两段文字中所记王勃卒年及著滕王阁序时的年龄正误,发表你所确认的见解。(4分)二 作文(70分)26以“ + = ”为题,写一篇文章,1000字左右。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哲理可以用等式或不等式加以概括表述,例:勤奋+机遇=成功。你是否也能用等式或不等式来表述你所感悟到的哲理,并发表

17、你的见解呢?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不宜用数字或符号。“+”可以改为“减”“乘”“除”的符号,“=”也可以改为“”。(上例“勤奋+机遇=成功”不能选用) 2004年高考语文测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不矛盾。“缓缓”是春冰融化的过程;“刻不容缓”是变化的实际规律,不依人的意志,或体现了一种趋势;“刻不容缓”也是作者对春冰融化过程的主观感觉,其中包含作者当时的心境、情感等多种微妙因素(3分)2春冰。不见春冰,缺少了一种过渡(把握上下文和主旨)(3分)3借意象赞美春冰的美丽,也叹息春冰的短暂(理解比喻的表达效果)每一点2分; 用文中的原句:“惆怅而欣悦”得2分4 a边缘薄而透明;b超乎溶溶水流和

18、板结冷冰;c玲珑剔透;d晶莹秀美; (检索信息)每一点1分5用排比和设问的句子加强抒情意味,融咏物与心理刻画为一体(2分) 6本文的主旨揭示了一个简单朴素的哲理,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化要有一个过渡,不希望产生突变,也不企求一步到位,更反对形式上的统一和整齐划一。因为在生活和社会中,过渡是发展过程的必然,它体现了发展的阶段之美,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主旨2分,理解和评价2分,文字表达1分7 落叶知秋(1分)8一叶落知天下秋(2分)9 “山僧不解数甲子”(1分) 从草木的变化,便知道春秋的变化。不必对岁历作推算记载,一年的四季都是清楚的。(2分) “不尽长江滚滚来”,(1分)颔联(1分

19、)10共(6分)在艺术构思提炼素材方面:以典型的个别来展示一般;或: 以最经济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或:形象给人以广阔的想象余地或:要做到“以少总多”,一点传神;(3分)概念和形象的关系:用形象来表现思想; 或:不必把逻辑推理都写在艺术作品中; 或:善于到生活中去捕捉典型形象(3分)11 C (3分) 12 生机勃发 或:温煦怡然 或:恬静喜悦 或:自在悠闲。(3分) 13 匹夫不可夺志也 景行行止 莲叶何田田 久在樊笼里 幽咽泉流冰下难 (4分)14 抒情诗 (1分) 抒写了一种人生体验:当偶遇某种美好事物,而后再去有意追求时,却已不可复得(1分)15题材相似,晏词也是写旧地重游;化用崔诗

20、相似的句子;表达的心情与崔护题都城南庄相似;(3分)16 D (2分) 17 俭省 失去 (2分)18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1分)(1)节俭 (2)勤苦 或 禁忌骄奢 (3)学作圣贤 或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3分)19 观点明确,说理时举出自己和其他长辈的具体实例,说服力强 (2分)20(4分)加冠,成人礼 开阔(视野) 表现 成 21 (6分)父亲王福畴因为这事情被贬为交趾县令 但阎公心想嘱托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预先构思好了22 (2分) 子安 骆宾王23 (2分)坎坷经历 敏捷才思24 (3分)评价点:通过对都督阎公的直接描写,侧面介绍王勃写滕王阁序时的杰出才华; 25 (4分)主要谈谈对年龄误写的考究,要求有正确辨析材料和作出推断的能力。根据所附材料,旧唐书记载,王勃卒年为公元675年,与写滕王阁序是同年。据王勃自序(应是可靠材料),推算出生年是650年,故王勃卒年为26岁,而非29岁,也非旧唐书所记28岁。写滕王阁序不是14岁,而是26岁。26 作文评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7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