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5526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39页
2014版3-2-1备战2015高考精品系列之语文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预测2015年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单项提问,即仅就一个方面提出问题并要求简要分析;二是文学鉴赏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即侧重考查考生对形势和内容关系的把握;三是综合设置,即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考查鉴赏能力。备考策略从以下着手:一、依托课文诗词,拓展鉴赏知识高中语文教材所选都是古代经典的诗词,这些诗词所体现出来的鉴赏技巧和思维方法很典型,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借鉴性。这些诗词绝大多数指定要背诵,如果在背诵的同时,能够对其鉴赏的技巧了如指掌。那么枯燥的鉴赏概念就会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具

2、体了。比如品味“炼字”,可以用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为例,分析“自”和“空”的妙处,把握好炼字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同样品味“诗眼”可以用杜甫诗旅夜抒杯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为例。品味“情景交融”可以用杜甫诗登高为例。品味抒情方式也可以用旅夜抒怀为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其意而作,立意含蓄;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则即景自况,以抒悲情。“品味细节”可以借鉴杜甫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品味“意境”可以借鉴王维诗山居秋螟总之,如能对所学诗词的鉴赏知识加以归类,并能举一反三,自然能运用自如。这应该是我们坚持立足课本的指导思想,能取得事半功倍

3、的成效。二、辨认鉴赏区域,积累课内外诗词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词。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从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徘侧、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语情语、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

4、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首操、鲍照、杜甫李

5、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如:苏拭、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煌、姜爱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三、总结规律,把握答题技巧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原诗是答好诗歌鉴赏题的关键,因此答辆之前要反复体味,把原诗读债,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注意分析诗题。古诗取目往往概括主要内容,写作环境、写作目的,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分析诗题,有助于对诗歌的整体把握。注意利用注释。有的诗歌后面加了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扫清阅读理解原诗时的障碍,一定不可轻易放过,要认真

6、细读,充分利用。调动积累,推此及彼。对于熟悉的作者,要注意联系其生平和作品产生的时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本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诗中表现的形象。古诗词中的形象有自然形象、人物形象、诗人自我形象,这些形象在诗词中的表现有的鲜明、有的含蓄,考生要能根据关键词语正确地把握。辨析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衬托、对比、借代、比拟、夸张、互文、双关等,考生一定要能正确辨析。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表述题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答题规范意识。要明确,忌含糊。对试题中有“你是否同意XXX说法”之类的问题,考生必须要明确表态“同意”或“不同意”,有时一

7、个表态就是1一2分。含糊不清会造成失分。要具体,忌空泛。试题中往往要求理解的是某一点,或者是形象,或者是情感,或者是手法等。考生一定要列举诗词中的词语进行具体分析,切忌空话套话,泛泛而谈;但也要避免简单的翻译诗句。正确揣摩,思想当然。有的考生不仔细品味诗句含意,不正确理解诗意,往往张冠李成,指鹿为马,造成严重失分。顺势而为,忌唱反调。命题意图往往会在题目中作提示引导。如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设置题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说明包含着对考生的提示引导,只要顺着试题作答,很容易得分。可是有些考生故意唱反调,硬说“不是关键”,却又说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

8、,造成失分。纵观2014年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可以发现下面的命题特点:1古诗词文本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唐诗宋词元曲”,诗词曲的文学样式和顶峰时代不再严格挂钩,出现诗经宋诗的考查,回归文本,回归文学。2对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点的考查是高考古诗词鉴赏题目的命题重点,对“形象”相对较少,“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比较均衡。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虚词”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则主要体现在常见技巧上。3紧扣“浅易”的考纲要求,注重结合具体诗文的理解,不在名词术语上为难考生。4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9、的考查内容较为宽泛,较为自由,侧重感情评价,带有浓厚的主观性。5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沟通作品和读者的桥梁,能帮助读者正确地鉴赏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品味,因此,它比文学鉴赏更加客观,更加注意正确和全面。6在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方面有:内容:叙事、论史、抒情、言志。思想感情:积极或消极、健康活颓废。艺术风格:豪放或婉约。【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名师点睛】一、鉴赏形象【解题指南】古诗中的形象鉴赏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文学形象鉴赏,它包括自然意象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古诗中的自然意象,指浸透诗人情志情意的具体物象,亦即人物形象以外的,寄托着诗人情感倾向的自

10、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象。意象的剪辑组合即构成深邃的意境,而意境的营造又是塑造诗歌艺术形象的重要依托。如王维在山居秋嗅诗中借明月、清泉、高松、长石等自然意象的描绘,营建出一种恬淡的意境,表达诗人追求清闲生活的意趣。高考试题中要求对孤灯、残月、寒梅、秋菊等景物的解读,就是考查对自然意象含义的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既指诗人在特定诗境中精心塑造出的客体人物典型,又指隐约可见作者思想影子与志趣抱负的抒情主人公。前者如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着意刻画的不幸艺人琵琶女形象,后者如苏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中倾情摹画的任天而动、泰然自若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考试题中要求说出形象特征或概括人物性格,即是考查

11、对人物形象本质的鉴赏。鉴赏人物形象类题目一般要求为: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答案构成为: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概括形象的意义。鉴赏景物形象类题目,要注意答题的固定格式: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所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部分,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还要注意把握意境的不同方式,如: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等。第三部分,根据情境氛围的特点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事物形象类题目,关键的是对典型物象的象征意义要了然于心,且要找准物的特征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契合

12、点。二、鉴赏语言【解题指南】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信性、含蓄性、精炼性和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集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考查方式主要表现在:分析关键字(多为诗眼)的作用;理解关键诗句(多为名句的含义);品味整首诗歌的语言特色。鉴赏诗歌的语言时,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结构特点:语序颠倒。诗歌中的倒装也称“倒文”,主要是为了照顾诗句的平厌和押韵,有时是为了照顾对仗。但倒装以后,常常起到强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定语挪前或移后、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等。(2)叠词对句。叠词对句的使用能增强诗歌语言的韵

13、律感,起到强谓语意的作用。特殊结构。古诗词中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特别是省略动词的句式常常会产生特别的艺术效果。例如连用多个意象名词,省去常规句中的动词,能让描写更像是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凝练、生动、形象、重意境、有韵律美。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1)豪放。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和炽热的感情灌输到诗作中,就使自己的诗作的风格变得豪迈奔放,明朗潇洒。“诗仙”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2)沉郁。豪放好似火山爆发,沉郁仿佛海底潜流。诗人沉思默想,幽愤填膺时,就使自己的诗作风格变得深沉忧愤、情

14、感浓郁。沉郁风格的代表诗人是“诗圣”杜甫。(3)委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说出,而是经过委曲婉转之后才流露出来,使感情表达得更深沉更有余味。(4)含蓄。含蓄是不把意思明白说出,含在所写的形象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5)通俗。明白晓畅,平易浅显,就是通俗。中国古代许多文学家都推崇通俗,白居易就是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的大诗人。(6)自然。自然而然,没有雕琢的痕迹,指的是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用荷花作比来说明自然这一风格。(7)平淡。与自然相同之处在于不加雕琢,与自然不同之处在于语言力求朴素。自然讲究天然而成,平淡显现朴实无华,平淡中蕴涵深意。(8)工丽。既讲究对仗

15、工整,又讲究辞藻华丽。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得极工丽,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清新秀丽。是否工丽,不仅要看辞藻是否华丽,对仗是否工整,而且要从意境着眼。(9)雄浑。气势雄伟,含意深沉。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及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气势浩瀚,雄伟壮丽,堪称雄浑佳作。(10)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物,而且动静得宜,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11)风趣。具有这种风格的诗歌,不单纯是让人发笑,而是在幽默诙

16、谐之中含有深意,严肃而不油滑。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伴桑阴学种瓜”,风趣之中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宁静,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三、鉴赏表达技巧诗歌中的表达技巧重点包括描写和抒情。描写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就描写对象而言,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就描写方式而言,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高考试题中常见的测试内容有侧面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摹声摹色、点面结合、渲染与白描、细节描写、欲扬故抑等。抒情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抒发,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高考试题中常见的测试内容有直抒胸

17、臆。借物抒枯(托物言志)、借呆抒情、借事抒情、借人抒情、借古抒情、信景交融等。另外,还要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格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等。古典诗词鉴赏中,应主要掌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1)夸张。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社会生活的,更多的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

18、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2)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3)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4)比兴。从古典诗歌中我们可

19、以看出,比兴能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表达那些不很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还能避免叙事或说理的质直,使之委婉含蓄。如李白哭晃卿衡:“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逢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三、四句运用比兴手法,前句暗指晃衡遇难,明月象征晃衡高洁的品德;后句寄兴深微,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怀念之情。 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酬情怀。(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

20、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3)情景交融。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也就是自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

21、自信。(5)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7)叙事抒情。在古

22、代作品中比较常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兵车行等。四、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概括作品的主旨和简析作品的意义(政治、思想、人生),对作品的表层意义、深层意义要能作出恰当的评价。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23、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

24、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五、鉴赏古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包括对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还包括对一些富有一贯性的意象和情感倾向的评价。对作品涉及的背景现实和作者的经历、主张、志向等要能有所了解,对各类古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形成属性认识,对一些古诗常见的意象和典故传说的也要有所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要从作品的整体

25、上去把握,不能只抓住只言片语就乱下结论,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更要站在一个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评价。【试题演练】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金陵清陆嵩崔巍稚堞尚前朝,形胜东南第一标。惊见羽书传昨夜,忽闻和议出崇朝。秦淮花柳添憔悴,玄武旌旗空寂寥。往事何人更愤切,不堪呜咽独江潮。注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代表在南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宣告鸦片战争结束。南京条约签订三年之后,作者路过南京,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崇朝:从天亮到早饭之间,喻时间短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时

26、局变化的惊愕悲伤之情,对清政府议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悲愤之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三点得4分)【解析】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颈联“秦淮花柳添憔悴,玄武旌旗空寂寥”有何特色,试作赏析。(4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金陵怀古王珪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27、。(1)诗歌的第三联用了两个叠音词,试分析其效果。(5分)【答案】“暮吹”用“萧萧”象其声,“红叶”惊落,满地飘零,晚风之紧可以想见;(2分)“寒云”以“惨惨”状其色,“旧楼”难以承受住它的重量,云层之厚不言而喻。(2分)此联用两个叠音词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一幅萧瑟、惨淡的秋景图。(1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是炼意、炼境、炼结构、炼手法,此题主要是炼境,答题时具体分析对景物描绘的的作用,然后概括意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从结构上分析尾联的作用。(6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九日寄秦觏陈师道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

28、祠欲暮鸦。九日清樽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注】此诗系诗人还乡(徐州)赴任道中所写,好友秦觏(gu)此时仍旅寓京师。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无地落乌纱:喻指写出好文章。(1)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5分)(2)这首诗的情感比较复杂,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答案】 “九日”句写他眼前所见,“十年”句忆往事。诗人眼前略有兴致,开怀畅饮;而往事却不堪回首。一喜一怨,感情复杂;(2分)“登高怀远”由此对朋友的怀念之情;(2分)作者巧妙地用此典故,说明自己虽已渐向老境,然而逢此佳节,仍兴致勃勃,何况有秦觏这样的少

29、年豪俊之士,他要结伴登高,写出优秀的诗篇来借此表达赞美慰勉之意、期望之心。(2分)(只答对情感不分析,给3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情感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诗歌的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重点词语“为客”“怀远”。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永遇乐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铮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注

30、释】燕子楼:唐徐州尚书建封为其爱妓盼盼在宅邸所筑小楼。紞:击鼓声。梦云:夜梦神女朝云。云,喻盼盼。典出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神女:“朝为行去,暮为行雨”。心眼:心愿。“黄楼”徐州东门上的大楼,苏轼徐州知州时建造。(1)词的前六句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请从动静关系的角度加以赏析。(5分)(2)这首词融情、景、理融为一体,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案】景为燕子楼之景,(1分)情则是燕子楼惊梦后的缠绵情思,(1分)理则是由燕子楼关盼盼情事所生发的“人生如梦如幻”的关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问。(1分)围绕燕子楼情事而层层生发,全词融情入景,情理交融(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

31、目,结合诗句概括出景、情、理的具体内容,然后答出三者的关系。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千秋岁引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释】千秋岁引:列入钦定词谱,王安石创调。砧(zhn):捣衣石。“东归”二句:是说秋季燕子归去,大雁南飞。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楚台风: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亦

32、用典。世说新语。容止中说:瘐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秦楼”本指妇女的居处,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世称临川先生,又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宋神宗时宰相,有矫有匡世之志,主张改革,推行新法。晚年居金陵。有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1)词的上片是从哪些方面描绘了什么样的秋景,请结合诗句试做简要分析。(6分)(2)“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三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 【三年高考】 12、13、14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 2014年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4年高

33、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阮郎归 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答: 2【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2】禁

34、:消受。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

35、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3【2014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双调蟾宫曲 自乐元孙周卿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注草团标:茅屋。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

36、分析。(3分)答: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答: 4【2014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 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早,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本来就是寒冷的季节,又加上出发的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以上这些内

37、容都能体现早。【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5【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归:出嫁。蕡(f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蓁蓁(zhn):草木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2014年

38、高考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7【2014年高考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

39、的表达效果。(5分)8【2014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翁:苏轼自称。(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答案】论语【解析】本题实际上考的是学生对课本的熟悉。有关内容见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40、9【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1)“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答案】(5分)词句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解析】本题涉及对诗歌鉴赏手法的考查,考生可以从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等角度思考,组织答

41、案时要先总述后分析。“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卷帘尽放春愁去”。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这句写得富有特色,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10【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

42、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2013年高考试题及解析1【2013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

43、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运用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描述,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解析】答出手法烘托和渲染,得2分,能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给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题干已经明确是咏梅诗,而诗歌除了开头点到“几树梅”之外,就没有在正面写梅,而是极力描写梅生长的环境,述说诗人惆怅之情,因此明显是烘托渲染的手法。但如果考生答侧面描写等并能自圆其说,也应酌情给分。【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2【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

44、答问题。(8分)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3【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

45、。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分)4【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注阌(w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

46、惨状。(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一脉相承。(2分)【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解析】该题把诗歌主旨的理解与名家名句默写结合起来,既考查了考生的诗歌理解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知识面。诗歌最后两句狱中冻死囚与前面公侯贵族在雪天歌舞升平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能力。(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5分)5【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鸪天 酬孝峙【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出新

47、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答:【答案】 诗人自我形象是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手法是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解析】 人物形象,一般指人物的性格精神。“赏析”,需要结合诗句阐释。答题时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总说:概括说明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诗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 联系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形

48、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前两句,外貌描写。后两句,喻诗人为终南山的“石里藤”,坚韧。【考点定位】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答:1【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思 远 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_(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

49、_2【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3【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

50、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答:_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答:_4【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 城 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答:_ (2)词中“便做春

51、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答:_5【2012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望 江 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答:_(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答:_ 【两年模拟】 2014年名校模拟题及其答案1【14届江苏苏州高

52、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过苏州苏舜钦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注: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区区:既“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1)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4分)(2)“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2【14届甘肃张掖市高三第二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摊破浣溪沙李 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

53、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原诗句作答)“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 。(2)“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两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 3【14届河南平顶山、许昌、新乡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天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量移:唐、宋公文用语。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1)该诗之

54、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对其表现手法进行简要分析。(5分)【答案】这两句对仗工稳,都以拟人手法,动静结合,用“拂”和“侵”两字将句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雅趣。(3分)竹声“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竹影“侵棋”写出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使人感(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4【14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问题。(8分)【双调】沉醉东风闲居(元)卢挚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注:那答:那块,那边。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1

55、)这首曲子是从哪两个方面表现“闲居”生活的?(4分)【答案】写闲居所见的村野美景,从信步闲游写起,写出了主人公流连山水的悠闲兴致;(2分)描写主人公的醉态与狂态,写出了无拘无束的身心放松的自由状态。【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作答不仅要具体概括出主人公的生活情景,还要抽象概括出他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曲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4分)【答案】5【1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考模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春阴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

56、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注释】朱弁,曾出使金国,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时期。迢递,高远的样子。(1)诗中的前两联描绘了金国之春怎样的景象?请做简要分析。(5分)(2)请简要分析诗的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抒发了诗人被拘异国、年华已逝、有家难回、思念故国的深情。(2分)“诗穷莫写愁如海”说的是自己的诗难以把浩荡的愁怀尽情抒写出来,可见愁之多之深;“酒薄难将梦到家”是说诗人想借助酒力梦回故乡,可酒薄无力;梦尚未到家,人却已经醒了。(2分)最后以东风吹白了两鬓的黑发作结,其故国之思抒发得何其深沉。(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57、考查鉴赏诗歌情感。“愁如海”可见愁之多之深;“难将梦到家”有家难回、思念故国;“鬓边华”年华已逝。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13名校模拟题及其答案1【13届云南省名校第一次统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小重山清宋征舆春流半绕凤凰台。十年花月夜,泛金杯。玉箫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上秦淮。客梦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来。景阳宫井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注宋征舆,明末诸生(秀才),明亡后先后考中清朝进士,仕清。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附近的凤凰山上。“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故址在南京。隋兵攻占南京,陈后主入井避难,后被活捉。(1)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

58、幅什么样的图景?它和下阕有什么关联?(5分)(2)词的最后两句写“无人处,秋雨落宫槐”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无人处,秋雨落宫槐”与上片“十年花月夜”的盛景形成强烈的今昔盛衰对比,表达了对亡国教训的的检讨与反思;以景传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寓亡国之痛于冷落之景中。景阳宫中不见人迹,满目萧疏,一派荒凉,只有淅淅沥沥的秋雨敲打着寂寞的宫槐,烘托出作者内心对故国衰亡的凄伤。【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诗歌的语句作用题目,结尾句应该和全诗的主旨有关,全诗的主旨是怀古伤今,结合注释,自己是一个亡国之臣,应该是总结教训。总体又是景物描写,可以说是以景结情的手法,分析景物的意境,然后说明要表的的情感

59、,还要注意:一般怀古伤今的诗歌运用的手法有对比、渲染、以小见大等手法。此题现实的荒凉和上阕描写的繁华之景对比更能表现现实的凄凉,综合这些,可以得出答案:作用是对比、怀古伤今、以景结情、突出现实的凄凉和对过去的反思。结合全词内容回答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13届河南省中原名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出塞词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 (2)本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60、)答: 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的“缺”用得好。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最后胜利之夺得,都在此一字中传出。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13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3分)(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具体

61、分析。(4分)【答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景。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一【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13届山东淄博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8分)鹧古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

62、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悉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注】香篝:薰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午渐觉水觉肖: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碧玉梢:指马菱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菱的华贵。(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4分)5【13届浙江省考试院高三测试卷】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7分)东阳路旁蚕妇(宋)翁卷两鬓樵风一面尘,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田家三咏(其三)(宋)叶绍翁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1)这两首诗都以 作为描写对象

63、,均表达了作者对描写对象 的态度。(2分)(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一年原创】 2014原创试题及其解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行 舟李益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1)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本诗是如何表情达意的。答: (2)有人说“天晴共上望乡楼”一句耐人寻味。你赞同吗?答: 【答案】赞同。风光明媚的晴天丽日,空气清朗,登楼望乡,能极目千里,故乡情景就象历历眼前。(2分)诗人的思乡之情尽管没有明白写出,却比形诸文字更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因此更耐人寻味。(2分)(如不赞同,若能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

64、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解答类似题目,应先解释诗句内容,然后借助合理想象围绕诗歌主题展开分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4分)阮郎归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1)试简析开头两句是怎样把景与情有机地融在一起的。(2分)答: (2)“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65、。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试分析颔联中“没”“空”二字的表达效果。答: 【答案】 “没”字,暗扣“望”,侧面表现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2分)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解答时先解释字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展开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类似题目规范的答题就是以上三步。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请简析诗人是如何表达离愁别恨的。答: 4阅读

66、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8分)清平乐弹琴峡题壁清纳兰性德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注辛弃疾水龙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词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边愁”? 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4分)(2)这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借景抒情。“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描写了一幅辽远空旷而又萧瑟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愁苦。借代。“红巾翠袖”代指女子。用典(或:化用古人诗句)。“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由辛弃疾词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化出,表达了诗人难以

67、名状的孤独寂寞的情怀。(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即得满分。)【解析】一般认为,诗词表现手法可从以下角度来分析,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本词下片运用了借景抒情、借代、用典的手法,考生在答题时可对照诗句逐一分析,整理答案时要先总述后分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宋周紫芝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这首词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