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32分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书房庞培书比房子要紧。书在房子的前面这样的地方称之为书房。它表明某种比单一的居住更玄奥更隐秘更复杂的存在。我想这不但众所周知,并且已为人类社会所接受。它强调众多住宅中一个被隔开的单间的精神性,几乎是舒适的阅读(包括写),安静、独处和沉思默想的隐喻。它有一个独立意义的生命,不允许芜杂、喧哗、过多的谈话和无知的交往。在它相对人类社会较为明澈的空间里,那些世界各地、多种语言在不同领域做出的课题结果那些书籍、著作,就是它的月亮。一个漫步于书房中的读书人便是在由书组成的月光里穿行(光线的强弱跟他灵魂的深度成正比)。这两个字连起来组成的词表明,世界上有着我们
2、肉眼所能看见,例如住房这样的空间,更大的空间。这就是书的空间我们同样可以像搬进一座住宅那样搬进一本书里去居住。作为不可见的无形的更为广大的空间,一本书提供它自己的食物、水、光线、入睡的姿式乃至梦境,包括我们平常散步的场所。在一本书的扉页上我们发现一扇朝向大海的清晨的窗户。同样,我们听到作者的灵魂像秘密而痛苦的海浪,在早晨“哗哗”的溅响。自然,我们必须爱护这座住宅,懂得怎样走进它,熟悉它的过道、厨房、卧室、地下室。经过这座古老宅邸阴森可怖的走廊(例如,但丁的神曲),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个灵魂的探索者,一个朋友,一个无名面孔的同伴,也可以是无拘无束的贪玩的孩子(例如,金庸的天龙八部)、一个伤感少年(例
3、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一个浪迹天涯的人(例如,康拉德小说选)、一名鳏夫(例如,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一名间谍(例如,约翰勒卡雷的伦敦谍影)、一位红极一时的权贵(例如,尤瑟娜尔的阿德里安回忆录)书的空间可以无止境地漫游下去。它几乎囊括人类所有曾经有过的活动:杀戮、冒险、恋爱、流浪、回乡等。人们甚至通过一本书创造了他们的上帝(圣经旧约)。一本书不仅使那些已有的经历得到证实,连那些未知的经历,无数优秀的作者也为它们找到了现实的可能性。莎士比亚、果戈里、歌德、格拉克、沈从文、卡夫卡、辛格,他们相互组成一个丰富多彩、坚强有力的书籍世界,到达我们手中我们张开手掌就像张开自己的心灵,在一个除了安静之外什么
4、也不需要的书房里,接纳这些远方的客人,同他们彻夜交谈,而且交谈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全都留在纸上。一个真正的读书人,熟悉书本世界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死亡,死亡的美、体面、安静。因为只有在那生死交融的一瞬间才能诞生一本伟大的书。它介于两者之间,它既是生,又是死,它是更为崇高的精神的延续。它通过书的形式达到无言,达到一个最孤独,也是最真挚的灵魂的因素。我们的书房充满着这种因素。艾米莉狄金森在她有关此话题的一首著名的诗中(约1873年)写道: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这渠道穷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1文章开头即对“书房”作
5、了生动精彩的解释。作者认为“书房”是_ (不超过35个字)答案比单一的居住更玄奥更隐秘更复杂的存在,是住宅中一个重要的精神空间。2文中“只有在那生死交融的一瞬间才能诞生一本伟大的书”一句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答_ 答案作者只有经历痛苦磨砺和大彻大悟,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题。秦王和他的帝国是为史家所忌讳的,是暴戾的象征,一旦提及,总是虎狼相称,好像与文质彬彬的中华无缘。中原人一直把胡人称为狼种,胡人国王也就是狼主。胡人也认为自己是野狼所生,他们崇拜狼的凶猛与强悍,万里荒漠,狼是生命的一种象征,是一种力和阳刚之美。猛士荆轲的匕首太短了,他虽有天下第一剑的美名,可他的天下仅
6、限于黄河下游一带;过了潼关,连杀人不眨眼的秦武阳都吓得尿裤子,你可以推想六国的军队,在秦国虎狼之师面前是如何颤栗如何发抖的。白起、王翦的长剑轻轻一挥,就是斩首八万二十万。在中原人眼里这未免过于残酷,对西戎之地的胡人来说,这却是一种生命的奇观,六国之师怎能不败呢?按江上波夫的高见,日本民族不但融合秦人唐人的文化,也融入了亚洲大陆草原民族的精悍之血,其强悍刚烈就可想而知了。他们对儒学的吸收也很高明;只学王阳明的王学,不学朱熹那一套。朱熹、二程这些宋朝哲学家,其学说的精髓是把狼变成绵羊,正好喂蒙古人的马队。王阳明的学说关键在“格其心之物”,在个人意志、心学方面很容易与武士的道行融为一体。他所在的明王
7、朝依然崇尚朱熹那一套,明与宋如出一辙,一样的繁荣又一样的糜烂。3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答:_解析画线句子是作者对朱熹、二程理学思想的评价。这种评价,作者没有直说,而是用比喻的方法委婉曲说。“把狼变成绵羊,正好喂蒙古人的马队”,形象鲜明,含蓄蕴藉。狼凶猛强悍,绵羊温驯善良,蒙古人的马队威猛善战,元朝时令亚欧大陆折服在它的铁蹄之下,中原大地也未能幸免。这些意象,的确能够引发我们对汉民族的文化性格的思考,引发我们鲜明的历史记忆。作者对程朱理学的褒贬评价寄于文句鲜明的形象之中。结合这些思考和联想,我们可以解读出这个句子的含意。答案程朱学说磨灭了人们身上凶猛强悍的气质,把他们变得温驯善良,从而导致了
8、南宋王朝被蒙古人灭亡的下场。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秋天的音乐冯骥才(1)你每次上路出远门千万别忘记带上音乐,只要耳朵里有音乐,你一路上对景物的感受就全然变了,在音乐撩拨你心灵的同时,也把窗外的景物调弄得易感而动情。种种旋律和音响唤起了你丰富的内心情绪,景物也全部神会了,它还随着你的情绪奇妙地进行自我再造。你振作它雄浑,你宁静它温存,你伤感它忧患,也许同时还给你加上一点人生甜蜜的慰藉它使你一下子觉察到了久藏心底那些朦胧模糊或被时间湮没了的感受,于是你更深深坠入被感动的旋涡里,享受这画面、音乐和自己灵魂三者融为一体的特殊感受。(2)十月,我去东北最北部的大兴安岭。赶往火车站的路上,忽然发
9、觉我把音乐磁带忘在家了,恰巧路过一个朋友的住处,他是音乐迷,便跑进去向他借。他给我一盘说是新翻录的。我问他这是什么曲子,他看我一眼说:“秋天的音乐。”这曲名,也许是他看到我被秋风吹得松散飘扬的头发,灵机一动得来的。(3)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开头的旋律似乎熟悉,没等我怀疑它是不是真正描述秋天,整个身心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的感受里了。(4)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带着享受的渴望往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出的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
10、所有树木都在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大地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夸耀着秋天的富有。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一只鸟儿随着小提琴的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为一片博大的安寂。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的头颅,此时,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弛里。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5)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地
11、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地吃草的杂色的牛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6)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的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伸出的最后一次招手,跟着被轰隆隆前奔的列车甩到后边春的萌动、颤栗、骚乱,夏的喧闹、蓬勃、繁华,全都销匿而去,无可挽回。不管它曾经怎样光芒四射,怎样自豪地挥霍自己的精力与才华,毕竟过往不复。人生是一次性的
12、,生命以时间为载体,这就决定人类以死亡为结局的必然悲剧。谁能把昨天和前天追回来,哪怕再经受一次痛苦的诀别也是幸福的。一种浓重的忧伤混同音乐漫无边际地散开,渲染着满目风光。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7)突然,一条大道纵向冲出去,黄昏中它闪闪发光,如同一支号角嘹亮吹响,声音唤来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像一支金灿灿的铜管乐队,奏着庄严的乐曲走进视野。来不及分清这是音乐还是画面变换的缘故,心境陡然一变,刚才的忧愁一扫而光。当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我忽然醒悟,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8)它不过在寒飚来临之前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再一
13、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远远山坡上,坟茔,在夕照里像一堆火,神奇又神秘,它埋葬的哪里是一具尸体或一个孤魂?既然每个生命都在创造了另一个生命后离去,什么叫做死亡?死亡,不就是一种生命的转换,旋律的变化,画面的更迭吗?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为了再生而奉献自己的伟大的死亡啊(9)“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我惊奇地发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有删改)4“秋天的音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秋天”给了作者哪些生命的感悟?结合全文概括作答。含义:_感悟:_ 解析从第(1)段中“享受这画面、音乐和自己灵魂三者融为一体的特殊感受”可以找到负载作者情思的事物,也
14、就是“秋天的音乐”的两层含义。“秋天的音乐”既指其本体,又指给自己以启示的另外一个主体秋天的景色。对于作者感悟的筛选、概括,只要能顺着文章的脉络,找出由观景而引发的议论的句子,加以整合,就可以得出答案。答案含义:既指磁带音乐,又指作者在音乐中所感受到的秋天的景色。感悟:富有和博大(或“潇洒而悠然”)属于真正的创造者;只有收获过的人生,才能拥有生命的静谧和安详;生命的流逝充满了悲哀和忧伤;死亡是生命的再生与更迭。5结合文意,理解“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的含意。_解析只要从“假象”一词切入,结合第(8)段内容的具体内涵,找到秋天的凋谢的“真相”即可。答案秋天仍然孕育着生命。死亡不是结局,而是生命的再
15、生与更迭。6文中第(6)段开头写“一株垂死的老树”有什么作用?_解析对于这类题目,一般要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一是要审视考查的主体(一般是人、物、事)在整个文章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我们可以采用“消除法”,即假设这个主体不存在会怎样,这样很容易领悟到其作用;二是从表达技巧体系中找出合适的技法来审视这些人、事、物的作用,像本题技巧关键词为“引出下文”和“对比”。答案引入对秋天萧疏景象的描写,并与后文充满生机的幼树形成对比;引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死意义的思考。7文中作者说:“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_解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考生既要依据文意确定好自己的观点,又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阐述,要做到理由充分,语言简洁。答案人要在生活中积极创造;只有创造者才能享受富有感,才能拥有潇洒悠然的风度。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