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17.难忘的泼水节 人教部编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5240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17.难忘的泼水节 人教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17.难忘的泼水节 人教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难忘的泼水节师:老师出示挂图,问: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生: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师: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生:傣族。师: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介绍一下你们找的资料。生: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师: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生: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师:同学们,再观察图,图上的人们的表情怎么样,手里拿着什么?生: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人们手里有的端着碗,有的抱

2、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师: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师: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2. 再读思考。(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生字下面画上横线,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 检查初读情况。“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

3、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生: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