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四单元知识梳理_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5084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四单元知识梳理_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四单元知识梳理_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四单元知识梳理_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知识梳理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

2、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一、易读错的字“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

3、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幅(f)画山腰(yo)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

4、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白纱(sh) 哦()地球仪(y) 好似(s)昂(ng)首 福(f)建隔(g)海二、易写错的字动:左半部分是“云”,最后一笔的点不要丢。哪:耳朵(阝)在右边。国:“玉”的竖要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三、会写词语流动扔出弄脏祖国快看哪眼睛北京版图漂浮太平洋夸奖辽阔忽然微笑第一眼四、多音字中 为累 好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流动移动 穿梭穿行好似好像 连忙赶快忽然突然

5、 昂首抬头辽阔宽广 眼力眼光故乡家乡 时时刻刻夸赞 弯弯曲曲曲曲折折七、反义词浮沉 流动静止打开合上 昂首低头辽阔狭窄八、词语搭配1修饰语积累(流动)的画 (懂事)的娃娃(小小)的地球仪 (红色)的星点2动词搭配(飘)着白纱 汽车(穿梭)(打开)画板 隔海(望)去3量词搭配:一(幅)画一(只)金鸡九、词语归类AABB式的词语:弯弯曲曲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十、句子积累1比喻句:(1)妈妈说:“快看哪,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2)水库好似明镜。(3)第一眼就找到了中国,像只金鸡昂首在太平洋边。2关联词:我连忙打开画板,(边)吃橘子(边)画。(并列关系)十一、考点提示1背诵望庐山瀑布。2背诵流动的画祖国在我心间,识记文中比喻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