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监测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1.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A. 发现新大陆的英雄B. 开启美洲历史的新篇章C.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D.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个节日纪念的是“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属于文明交流的成果。故D项正确。A项是欧洲的角度、B项是美洲历史的角度、C项是全球史观的角度,均不符合材料,故排除。考点:资
2、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详解】2.近代英国史记载:“英荷战争开始后,英国由于工业比较发达,可以应付战争所引起的暂时的损失,而荷兰的商业经营在战争时期却受到很大的破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实力强大B. 荷兰战败,海外贸易、殖民地丧失殆尽C. 英国战胜,建立起“日不落帝国”D. 是工业对商业的胜利,属海洋霸权之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表述了英荷战争中英国胜利的原因是英国工业发达,能应付战争的暂时损失。荷兰失败的原因是它的商业经营在战争中受到破坏。这实质上是工业对商业的胜利。所以本题选D。A错误,英荷战争发生在17世纪中期,当时
3、的英国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B项荷兰海外贸易、殖民地丧失殆尽表述错误。C项错误,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是在战胜法国之后。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英荷战争。3. 某欧美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 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己在蒸汽机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B. 泰晤士河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C. 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D. 英国有钱人以乘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属于否定性选择题。注意题干中时间限
4、制是19世纪中期,这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时,火车、工厂、汽轮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BCD项正确;打电话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景,因此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名师点睛】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765184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主要成就珍妮机(开始标志)、蒸汽机电力、内燃机、化工技术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象征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使用出现的新交通工具火车、汽船飞机、汽车出现的新能源煤电力、石油出现的新工业部门棉纺织、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
5、车工业等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大企业(垄断组织)科研与技术革新关系未结合真正结合发生的国家从英国向欧美国家扩展多个国家同时并举4.下侧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电力资源被煤炭取B. 内燃机被大规模应用C. 战后科技革命的推动D. 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19281990年,煤炭比例大大减少,而石油的比例则大大增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被大规模应用,故B正确;数据不能说明电力资源被煤炭取代,故A错误;战后科技革命的推动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带来的是煤炭的大量使用,故D错误。5.工业革命
6、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它还是一场空前的社会大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社会财富迅速增长,工人生活全面改善B. 国家实力迅速增长,政府权力日益加强C. 工业生产迅速增长,民主制度普遍受挫D. 阶级结构发生变化,阶级对立冲突加剧【答案】D【解析】【详解】工业革命后在社会结构中,工业资产阶级势力日益上升,它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中的主要阶级力量,彼此间的对立冲突,随着生产发展和贫富分化而加剧,故D项正确;工业革命虽然增加了社会财富,但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财富主要被资本家占有,工人生活改变有限,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发展和政府权力加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
7、;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逐渐建立,故C项错误。6.清光绪年间,大臣上奏:“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此现象反映了A. 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 小农经济日渐解体C. 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 农产品开始商品化【答案】B【解析】【详解】仔细阅读材料发现材料反映的是国外生产的洋布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导致“弃土布而不用”的现象。根据所学可知,这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削弱了自然经济的基础,对自然经济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反映出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外国洋布的挤压,但材料体现不出中国棉纺织业彻
8、底衰败,因为材料看不出全国的整体形势,只能体现出当时出现了这一现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国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型的信息点,排除;D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棉纺织业受到,机器大生产的冲击,没有体现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排除。7. 近代中国第一家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成立伊始就从英国进口辊轴式轧机和织机,从美国进口环锭纺机和500马力的汽炉。材料表明该企业A. 受外国资本的严密控制B. 是由洋务派最早创办C. 发展初期重视技术引进D. 在当时得到外国扶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成立伊始就从英国进口辊轴式轧机和织机,从美国进口环锭纺机和500马力的汽炉。结合
9、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该企业发展初期重视技术引进,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企业受外国资本的严密控制,故A排除。洋务派最早创办,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在当时得到外国扶植,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8.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A. 中国的经济管理与体制建设向法制
10、化转型B. 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C.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D. 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民国初期商业法规的完善以及制定法规时结合本国国情,并借鉴外国法规,这体现了国家的经济管理与体制建设向法制化转型,选项A正确;材料未反映出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排除B;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民国的政治体制,而非发展实业,选项C排除;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9.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业,60年代开始试制国产化肥厂的成套设备,“文革”时期也从欧洲、日本进口了一批包括化肥
11、生产在内的成套设备。据统计,至1978年我国农业机械耕作面积、化肥使用量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出新中国前30年A. 农业技术过分依赖于国外B.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较严重C. 农村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D. 关注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开始大力发展”、“开始试制”、“进口”和“明显提高”,说明我国农业建设并取得成绩,故选D;材料中“开始试制”表明我国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已经农业技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农村承包责任制的选项,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国民经济比例问题,排除B。点睛:从整体把握材料的信息能确定判断的
12、大方向。例如,本题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农业发展,整体来看农业是在发展,从不同时期来看,实现发展的做法不一样。如果知识看到某一时期而忽视总体情况,容易误选。10. 1958年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在进行“大辩论”时,有的社员提到反对将自己的新房、好房归公;有的认为1959年要达到“小麦亩产6000斤至1 万斤”的高指标,是不可能的,但都不愿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怕被辩论成“右倾保守”。但社员也不相信报上刊登的那些所谓高产“卫星”。有的社员说:“徐水一棵白菜重几百斤还不像水缸一样粗吗,这怎么可能呢!”这次讨论发映出A. “三大改造”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错误B. 人民公社分配制度
13、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C. “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已得到纠正D. “共产风”和“浮夸风”对基层社会的困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A项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分配制度”,B项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反映了“共产风”、“浮夸风”下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即基层的困惑。故选D。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1.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A.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
14、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 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D. 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答案】C【解析】从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十年实践”,所以此后的实践活动当在1990年以来。结合所学,A为1980年,B为1984年,D为1985年,时间均不符,排除。1990年,上海浦东开放,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故选C。12. 罗斯福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此评价针对的是A. 全国工业复兴法B. 紧急银行法C. 社会保险法案D. 农业调整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
15、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保障贫困人群购买力的目的,符合社会保险法案的特点,故C正确。全国工业复兴法针对的是工业企业的生产问题,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紧急银行法针对银行金融业,故B错误。农业调整法针对农业的生产问题,故D错误。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内容【名师点睛】罗斯福新政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抛弃自由放任、全凭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自我调整的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改变局部生产关系。它使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它大胆借鉴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
16、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13.1982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该政策的制定:A. 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B. 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C. 增加了雇主的税收负担D. 调整了福利国家运行方式【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社会福利以政府为主转向以企业为主,这是国家福利政策调整的表现,D正确;材料要求雇主为雇员承担疾病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排除A;材料只是表明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的开支,减少了社会福利的责任,B错误;雇主
17、尽管要为雇员承担更多的津贴,但可以通过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来得到补偿,所以没有增加雇主的税收负担,排除C。14.“特别是1996年起,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年实际增长率达到4%,而且与此同时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梦想的零通货膨胀率下的充分就业水平。”材料中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A. 国家干预的加强B. 混合经济的完善C. 第三产业的兴起D. “新经济”的推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行新经济的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最大特点是经济高速增长,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故D项正确;上述现象被称为“新经济的胜利”,此时国家对经济的干
18、预适当减少,A项错误;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特点,B项错误;第三产业的兴起属于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是材料中经济增长模式变化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点睛】二十世纪十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1991年3月至2000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处于历史上最长的连续增长期,且经济运行态势形成了“高增长+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的理想组合称这一时期为“新经济时期”。 “新经济“原因是:(1)经济结构的调整(2)美国政府的有效调控机制(3)经济的全球化浪潮。15.“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
19、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B.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 单一公有制产生D.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结合所学可知,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中,实行农业集体化打击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对集体农庄生产的不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现,故D项符合题意。A项,余粮收集制扩大出现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实施前,此时农
20、民并没有在集体农庄生产,故排除。材料中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故B项排除。C项,私人土地仍然存在,故不能说明单一公有制,故C项错误,故排除。16.“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A. 加强工业方面的部门管理体制B. 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C. 开始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D. 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加强工业方面的部门管理体制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措施,故A错
21、误;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减少了计划的因素,下放了一部分经济管理权,并没有用市场调节的方式来管理经济,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是戈尔巴乔夫,故B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故C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D正确。故选D。17.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A. 世界银行B. 世界贸易组织C. 关贸总协定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0年3月美国通过
22、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说明国际贸易体系的混乱,因此成立关贸总协定规范世界贸易秩序,削减关税,故C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是货币体系的组成部分,排除AD;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18.到1968年,欧共体六国间贸易 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量 的一倍。共同市场的影响扩展到前欧洲殖民地国家,它们与六国分别谈判签署了优惠贸易协定。通过共同市场,西欧得以在新的世界格局的构造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上述信息表明A. 西欧一体化促进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集团化B. 欧共体六国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C. 西欧国
23、家通过一体化影响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D. 经济发展推动了西欧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了经济区域性的发展,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使得欧洲各国在政治上的更加认同,以及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各成员国加强了政治和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提高了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故选C项;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合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一举措A. 有
24、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B. 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C. 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隶属地位D. 摆脱了全球经济危机痼疾【答案】A【解析】金砖成员国与上合积极响应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亚投行等行动,表明国际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的潮流,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基本诉求的全球治理模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家参加,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所以、A项正确,金砖成员国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美洲,无法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B错误;C、D表述过于绝对化,错误。【名师点睛】由“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可知本题考点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5、,重点是掌握这一趋势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0.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孔子论政,以仁为主。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申发展而成。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该思想家应是A. 孟子B. 董仲舒C. 朱熹D. 王阳明【答案】A【解析】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并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这与题干材料中“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及“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侧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伸发展而成”相对应,因而该思想家为孟子。故A项正确。董仲舒的儒学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而非“仁
26、政”学说。故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主张为“理学”而非“仁政”学说。故C项错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为“心学”。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要弄清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来龙去脉。21.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说明A. 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入人心B. 古代天文记录没有研究价值C. 古代天文研究由官方主导D. 有关机构借此警示君主【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吕后当政时,日食出现
27、,后世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古代男权社会男尊女卑观念深重,吕后当政属于倒行逆施的行为,而很多的政治吉兆则会减少日食这种不详天文现象的出现,可见相关机构确实是通过对日食的记录来反映和警示君主行为的,故D正确;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说法错误,排除。22. 顾炎武认为:“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据此,顾炎武强调的是A. 社会教化B. 经世致用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政通人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夫子所以教人者”
28、中的教就是教化的意思,经过夫子的教化后,才有了人伦、风俗、政事、国家,所以顾炎武强调的当然是A社会教化。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社会教化23.“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A. 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 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 人非达到目的工具D.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等信息可知
29、,“他”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教育可以是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故B项正确;普罗泰戈拉主张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故A项错误;康德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故C项错误;孟德斯鸠主张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4.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约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艺术品
30、的数量和比例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A. 仍是以神为中心B. 并不反对基督教C. 认为宗教苦修比现世生活重要D. 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对基督教的态度。文艺复兴反对以神为中心,故A项错误;“宗教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一直占绝对优势”反映出文艺复兴并不反对基督教,仍信仰宗教,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反对中世纪的宗教苦修,追求现世享乐,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而非神圣主义,故D项错误。25.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父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31、.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父和主教B. 神父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人中选举产生C.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D.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力平等的教士【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AC两项表述逻辑错误,排除。B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从材料看,马丁路德认为,尽管每个人工作、职务不同,但他们都可以是“神甫和主教”,即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也就是说,上帝面前人人平等,D项正确。故选D。二.材料解析题2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
32、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1919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104家,超过历年最好水平,1920
33、年更达到142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1919年为65家,资金44728300元,也是亘古未有。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
34、业发展的特点,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因。(3)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答案】(1)主要原因: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思想的发展;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2)特点:发展迅速;私营为主;轻工业为主。动因: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实业(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3)政策:政府制定政策发展重工业;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效果:轻重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但重工业仍然落后。【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可知,民族资本主义
35、的兴起和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根据“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可知,重商主义的出现;根据“(重视商业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可知,19世纪末,清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促进了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的形成。(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可知,发展迅速;根据“(华商纱厂、)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可知,私营为主,轻工业为主。动因:根据材料二中“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等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因是,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36、推动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实业(或利润和爱国心的驱使)。(3)政策:根据材料三中“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可知,政府制定政策发展重工业;根据“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扶植、奖励民营轻工业。效果:材料三中“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施行的效果是,轻重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但重工业仍然落后。27.社会危机期间,民众心理与情绪对能否稳定局势至关重要,政治家也把安抚民众作为扭转危机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于经济危机引发的暴跌,胡佛的第
37、一反应是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现象。他选择了“大萧条”这个词,因为它听起来没有“恐慌”或“危机”那么可怕。1929年12月,他宣布情况基本好转”。三个月后,他说最坏的状况会在60天后结束。1930冬5月底,他预计经济会在秋季恢复正常,然而市场在6月全面崩溃,他却告诉为公共项目请愿的代表们:“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叙事史材料二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
38、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摘编自罗斯福选集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令美国民众情绪“恐慌的因素。胡佛认为1930年5月底“大萧条已经结束了”是否符合事实?为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采取的主要措施。(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胡佛和罗斯福的言论产生不同效果的政策原因,并谈谈对你的启发。【答案】(1)因素:1929年经济危机。不符合。依据:市场的全面崩溃。(2)问题:产品剩余,消费不足;社会分配不均。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生产;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
39、共工程。(3)政策:胡佛自由放任;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启发:要因势改革。【解析】【详解】(1)因素:根据“对于经济危机引发的暴跌,胡佛的第一反应是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现象”可得出1929年经济危机。结合所学可知不符合当时经济大危机全面爆发的史实,依据:根据“然而市场在6月全面崩溃”可得出市场的全面崩溃。(2)问题:根据“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可得出产品剩余,消费不足;社会分配不均等方面。措施:结合所学回答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即可。(3)政策:根据所学可得出胡佛自由放任,而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启发:结合所学可得出要因势改
40、革。28.经验教训,不仅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需要改革,也表明两种制度可以共存并相互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都是工人不超过五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摘编自列利丘克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材料二 联邦德国私有化的主要程序是通过私有化法,以规范私有化的目的、范围、程序和出卖企业私有化收入的使用途径。联邦所有的大型企业私有化的方法是出卖股票,逐步减少联邦持股比例,从部分私有化
41、到完全私有化。在将国有独资企业改革为国家和私人合资企业后,德国在70年代改革的重点是减少联邦政府的间接参股。通过出卖参与股份的公司,使联邦政府完全退出。1970年联邦经济活动收入占联邦财政收入的1.26%,到1977年这个比例已经降低为0.34%。摘编自朱秋霞德国财政制度材料三 为完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加强企业的责任制成为80年代的国营企业改革的重点。“放权让利”的改革是从四川开始的。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是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
42、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武力、肖翔环球视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探索完成下列(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苏俄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主要措施和特点。(3)材料三中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改革是如何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4)以上三则材料涉及的企业改革,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答案】(1)特点:利用资本主义(私有、私人经营)恢复工业;恢复市场,允许商品贸易。(2)措施:出售国有企业股票,逐步实现私有化。特点:以立法形式规范私有
43、化;私有化与减少政府干预相结合。(3)目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增强)企业活力。调动:(企业)允许提留少量利润;(职工)允许发放少量奖金。(4)启示:企业改革要立足国情;企业改革可以建立多种所有制;对企业的管理可以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企业改革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利用资本主义(私有、私人经营)恢复工业;根据“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可知,这一时期苏俄恢复市场,允许商品贸易。(2)措施:根据材料二中“联邦所有的
44、大型企业私有化的方法是出卖股票,逐步减少联邦持股比例,从部分私有化到完全私有化”可知,德国通过出售国有企业股票,逐步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特点:根据材料二中“通过私有化法,以规范私有化的目的”可知,德国国企私有化的特点为,以立法形式规范私有化;根据“减少联邦政府的间接参股。通过出卖参与股份的公司,使联邦政府完全退出”可知,私有化与减少政府干预相结合。(3)目的:根据材料三中“完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加强企业的责任制”可知,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增强)企业活力。调动:根据材料三中“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他们
45、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可知,为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允许(企业)提留少量利润,允许(职工)发放少量奖金。(4)启示: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各国的企业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立足国情,建立多种所有制,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等。29.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
46、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三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
47、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方式。(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答案】(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方式: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2)主张:人人皆有良知;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影响: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
48、养。(3)主要趋势:世俗化;社会化。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根据“(朱熹把大学中)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可知,受关注社会的儒家传统影响。方式:根据材料无关一中“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可知,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根据“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可知,朱熹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
49、活中。(2)主张:根据材料二中“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可知,人人皆有良知;根据“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可知,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根据“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可知,王阳明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可知,其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3)趋势:根据材料三中“(王阳明的观点)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可知,儒学发展出现了世俗化的趋势;根据“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可知,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出现社会化趋势。认识: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和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必须面向大众,联系实际,辩证继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