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区域的特征整体性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差异性区域与同级区域的差别层次性区域具有级别差异,某一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可变性区域的边界同时具有确定性(确定边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边界或边界模糊)(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读下面两幅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可知,图A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图B为松嫩平原地区。(2)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图A图B相同点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不同点位置北纬30附近,
2、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土地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贫乏石油等矿产丰富(3)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图A图B农业耕地类型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耕作制度一年二熟至三熟一年一熟特色产业水产业西部畜牧业工业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商业贸易发达不发达(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纵向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
3、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图所示:新视野拓展新教材案例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摘自新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自古以来,阿曼人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法拉吉。法拉吉主要依靠重力,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为了公平、合理利用珍贵的水资源,人们还遵循一套严格的用水制度最初露出地表的渠水用于食用,接下来的一段渠水用于沐浴,再下去的一段渠水用于洗衣、洗器皿等,最后的一段渠水用于灌溉果园和农田。这
4、套用水制度至今还在执行。据统计,阿曼全国曾有4 500多条法拉吉,由于老化和地下水位太低,目前仍可有效使用的有3 000多条。阿曼的法拉吉密如蛛网,每条平均长35千米,总长度达上万千米,每年输送9亿立方米的水,占全国水消费量的70%。2006年,法拉吉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思考讨论(1)阿曼降水稀少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2)地下水是阿曼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该地区如果过度扩大农业面积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提示:会加剧水资源紧缺状况;不合理灌溉会形成盐碱化,使荒漠化加重;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沿海地带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核心
5、点(一)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在“地理实践”中探起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端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 500 km,是昆仑山脉的延伸。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海拔3 763.2 m,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问题探析1秦岭南北两侧气候有何不同?提示:秦岭北侧为温带季风气候,南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2请说出与秦岭淮河一线有关的自然地理界线。提示:1月0 等温线、800 mm年等降水量线、温带落叶
6、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3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请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提示: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在“综合思维”中学起(一)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分析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2)地貌
7、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4)土壤、植被差异的形成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土壤、植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壤的质地、厚度、肥力、酸碱度方面和植被的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
8、、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1地理位置特征角度内容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经纬度来确定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海陆位置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相对位置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政治地理位置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
9、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角度内容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植被特征主要从植被的种类、植被覆盖率的高低方面分析自然资源主要分析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丰富程度、开发条件等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角度内容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工
10、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解决问题”中用起典例(2019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
11、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析题地形特点主要从地势高低及起伏大小、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殊地貌等方面进行描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区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起伏和缓的谷地和山间盆地。且耕地总面积小(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小),分布分散,单个地块的面积小。答案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2020海南等级考)下图示意某种沉积物的分布。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等山地的西侧宽度较大,而东侧少见。据此完成1
12、2题。1造成该沉积物在小兴安岭分布状况的主要作用是()A冬季风堆积B泥石流堆积C冰水堆积 D间歇性流水堆积2与西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该沉积物结构紧实、钙含量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生物作用 B冰川作用C酸雨作用 D流水作用解析:1.A2.D第1题,由图可知,该沉积物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新疆中部和西部及小兴安岭西部,并且黄土高原地区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由此推知该沉积物为黄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第四纪时期的冬季风从蒙古高原西部地区搬运过来并在此处沉积形成的,A对。泥石流堆积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山区局部河谷地带,不会在黄土高原地区大面积分布,B错;冰水堆积和间歇性流水堆积应该在小兴
13、安岭东西两侧都有分布,且东侧分布应更广,C、D错。第2题,受小兴安岭对冬季风的搬运、沉积作用的阻挡,黄土堆积物集中分布在小兴安岭西侧。当地夏季降水较多,黄土中的钙会随水流失,堆积物也因水分的渗入结构变得坚实,D正确。生物作用对钙的迁移能力作用很小,A错误;冰川作用很难使堆积物中的某一化学成分流失,B错误;酸雨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地区,东北地区排放的酸性气体少,酸雨作用不明显,C错误。(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江苏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入新疆之初,为了开发新的耕地,兵团人多就近建造半地下式的地窖房子,俗称“地窝子”。下图为“地窝子”景观图。据此回答35题。3兵团人最初建造的“地窝子”主要分布在(
14、)A绿洲中心B山前荒漠C矿山地区 D戈壁地区4“地窝子”的主要功能是()A御寒防风防沙 B体现地域风格C节省建筑材料 D保护自然环境5现在保留部分“地窝子”的主要目的是()A粮食仓储 B旅游教育C饲养家畜 D应急避险解析:3.D4.A5.B第3题,“地窝子”是一种在沙漠化地区较简陋的居住方式,是驻守在戈壁沙漠边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造的地窖房子,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第一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和屯垦戍边的见证。故选D。第4题,“地窝子”冬暖夏凉,具有御寒功能,而且可以抵御新疆的风沙,这是最主要的功能,A正确。“地窝子”为兵团入新疆后才有的,不属于地域风格,B错。节省建筑材料是目的,不是功能,C错。
15、不能够保护自然环境,D错。第5题,现在保留部分“地窝子”,作为旅游资源,是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教育后人,B正确。下雨时,“地窝子”容易进水,不适合粮食仓储,A错。当地是牧区,C错。“地窝子”是建在半地下的简陋棚屋,不适合应急避险,D错。核心点(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地理实践”中探起长江中下游平原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早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生产落后;到现代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全国“粮仓”,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问题探析1早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面临哪些制约因素?提示:土质黏重
16、,开垦困难,导致耕作业发展缓慢;平原上河流、湖泊、沼泽广布,稠密的水系严重阻碍了人们的出行。2建国后,长江中下游平原逐渐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提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经过人类长期的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地形平坦,利于耕作;稠密的水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供应。在“综合思维”中学起(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据上图综合分析区域发展:(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
17、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2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进、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在“解决问题”中用起典例(2020浙江7月选考)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1)(2)题。指标四大地区甲乙丙丁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8.210.79.571.6人口占全国比例/%7.726.538.627.2人均GDP/万元4.75.99.45.4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1)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A甲B乙C丙 D丁(2)我国四大地区中()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
18、进制造业为主体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析题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四大地区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均GDP最高,即丙地。西部地区面积最大,即丁地。中部地区面积较东北地区大,经济发展状况较东北地区好,人均GDP比东北地区高,即乙地为中部地区、地为东北地区。第(2)题,东北地区工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不均衡发展状态;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答案(1)B(2)C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
19、很大差异。这些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发展速度、发展进程上也有明确反映。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因地、因时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B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C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2若该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C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
20、的关系解析:1.C2.D第1题,分析图示信息可以看出,t2时刻区域1对资源开发利用日趋减少,处于转换阶段;区域2处于资源快速开发利用时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区域3处于本区资源开发利用的起步阶段。故C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区域1开发利用资源时间较早,区域3开发利用资源时间晚,从区域1到区域3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但西北内陆地区资源丰富,经济落后,对资源依赖程度仍较高;因此,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故选D。(2021梅州调研)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系发达,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下表示意太湖流域
21、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总体变化。据此完成35题。年份河网密度/(km/km2)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河流曲度1960年3.7311.553.611.091980年3.4410.753.121.072000年2.939.292.251.063太湖流域平原地区19602000年水系形态特征总体变化表现为()A支流增加 B河道平直化C河面变宽 D河道加深41980年以后比1980年以前流域水系变化大,主要原因可能是()A河道淤积 B年降水量减少C垦荒造田 D快速城市化5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流水系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是()A汛期水位上升 B河流结冰期延长C径流总量增多 D河网调蓄功能增强解析:3.B
22、4.D5.A第3题,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19602000年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不断降低,说明支流减少,故A项错误;河流曲度不断下降,说明河道逐渐变平直,故B项正确;水面率不断下降,说明河面逐渐变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推断河道深浅变化,故D项错误。第4题,由表中信息可知,1980年以后,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水面率、河网发育系数都在下降,说明该流域支流减少。河道淤积是支流减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A项错误;太湖流域属于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变化大,但不可能持续减少,故B项错误;垦荒造田需引河水灌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河流水量,但不是流域水系减少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98
23、0年以后,太湖流域快速城市化会使河流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会直接减小河网密度、水面率和河网发育系数,从而影响水系发育,故D项正确。第5题,太湖流域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减小、水面率减小、河网发育系数降低、河流曲度减小,会导致河网的调蓄能力下降,使汛期水位上升,故A项正确、D项错误;太湖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没有结冰期,故B项错误;河流径流总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水系变化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答题规范典题领悟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图1图2材料二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
24、雨林带。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解题流程第一步:审题定“向”设问指向了“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并且限定了区域“甲地和丁地”,限定了比较方向“自然条件”。主要考查的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第二步:析题找“点”材料信息:“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从一个侧面给出了甲、丁两地的自然背景。图像信息:图1中显示了甲、丁两地的位置,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丁地位于恒河平原;图2中显示了甲、丁两地的海拔及气候特征。第三步:答题求“范”青稞(小麦)水稻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5、;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高分指导(一)分角度把握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的思维流程角度一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思维流程为:角度二比较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其思维流程为:角度三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思维流程为:(二)抓关键词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答题模板1自然要素差异要素关键词答题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气候气候类型、气温、降
26、水、光照、灾害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季节变化大(小);光照充足(不足);易受灾害影响地形地形类型、地势特征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多地貌河流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汛期,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小)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土壤(紫色土、黑土等);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2人文要素差异要素关键词答题术语人口人口数
27、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高(低);老龄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城市化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分布;城市化水平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其他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工业工业类型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方式、便利程
28、度、区位因素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有利因素是,不利因素是环境环境问题类型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强训增分1读世界两个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图1、图2)和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明两城市冬半年降水比夏半年降水丰富的原因。(2)简述图1、图2所示区域河流开发利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3)判断图2的甲、乙、丙三地区中哪一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位于日本海沿岸,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位于大西洋沿岸
29、,受强盛西风的影响,冬季降水多。第(2)题,从两地的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从地形、气候、市场等方面分析即可。答案:(1)城市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凝结,降水丰富。城市冬半年西风强盛,水汽充足,降水丰沛。(2)图1中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原因: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多山地丘陵,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图2中河流以航运为主。原因: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量丰富;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落差小;各河流间有运河相连,水运条件优越。(3)乙地区。原因: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光热条件相对较好;城市人口集中,市场需求大。2阅读图文
30、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令河,也称作季节河,在枯水季节,河水往往断流、河床裸露。某水文勘探队驾驶越野车对利比亚的河流和井泉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勘察,基本摸清了利比亚境内时令河分布状况。下图为利比亚区域图。(1)利比亚北部和中南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请分别分析北部、中南部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2)请分析利比亚多时令河的主要原因。(3)请分析该水文勘探队在勘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4)根据利比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其产业结构特征。解析:第(1)题,气候差异源于二者所处位置不同、大气环流不同。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中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据此分析即可。第(2)题,时令河的形成源于自然原
31、因(降水少、蒸发多、下渗多等)和人为原因(如用水量大等)。第(3)题,在勘察过程中由于要穿行沙漠,可能会遭遇沙漠中缺水、多风沙、温差较大、车陷等问题。第(4)题,产业源于其自然环境基础。利比亚缺乏水资源但石油资源丰富,因而农业欠佳但石油工业发达。答案:(1)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形成原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中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2)内陆广大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降水量不足;终年高温,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少,易断流;地处沙漠腹地及沙漠边缘地区,河水下渗严重,易断流;人类对上游河流过度引水截流,导致河流断流。(3)多大风沙尘天气;降水稀少,水源不足;沙漠昼夜温差较大,白天高温炎热,夜晚气温剧降;地表多沙丘和流沙,沙质疏松,易造成车陷。(4)由于利比亚沙漠广布,多时令河,水资源缺乏,因而农业欠发达;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采和加工工业规模较大,因而石油工业成为该国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