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1.2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684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1.2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1.2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1.2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1.2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1.2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1.2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1.2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1.2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1.2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承智班)上学期周练(11.25)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承智班语文周练试题(8)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春节期间,拖家带口看电影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 。 , , 。 ,这给电影人提供了机遇,也让电影人面临挑战。观影人群的不断扩大推动了票房的增长“合家欢”类电影的标记收入尤为可观但一些粗制滥造的电影也让观众看后大呼上当更是选择一种与家人欢度春节的方式巨大的市场需求呼唤更多优秀贺岁片出现人们不只是欣赏一部影片A B C D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韵和谐的一项是(一)美是寂寞人生的惟一安慰者。没有美相陪伴的孤独将是真正的孤独,这对于人类,

2、无异于无星无月无音响;另一方面,_。(二)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而今是冬月,_,但空旷、辽阔。(1)人的心灵有多么宽广,美的领域就多么宽广 (2)美的领域多么宽广,人的心灵就多么宽广(3)没有花的清香,虫的吟咏;没有浓浓的树影,萧瑟的秋风 (4)没有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没有浓浓的树影,淡淡的秋风A(1)(3) B(2)(4) C(1)(4) D(2)(3)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儒家崇尚和谐,强调“和为贵”。如何达到“和为贵”?其中的重要途径

3、是“和而不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在处理国家间的关系上, 。A就是要求同存异,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从而达到和谐共处。B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达到和谐共处,从而求同存异。C就是要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D就是要求同存异,从而达到和谐共处,允许、承认并尊重各国间的文化、信仰和制度的不同。4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格子内。 市质监局提醒市民注意,牌号为201202的

4、不锈钢,耐腐蚀性不如304不锈钢,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腐蚀,造成金属离子迁移至食品中的风险。不是所有的304不锈钢均能符合GB96842011中的溶出限量,不锈钢材质的组成符合304牌号的要求,也有可能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金属离子溶出量超过GB96842011中的限量值。判断食品用不锈钢制品的安全依靠不锈钢牌号,还应该依据是否符合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中的重金属溶出指标要求。 并 要 不仅 更 即使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季后赛连输两场后,一些负面情绪在火箭队中_开来,看来逆转大戏是不会出现了。做练习时,我们总是_审题、书写等看似细小实则重要的地方,

5、以致到了考试时经常漏洞百出。生活常常用它自己的方式给予我们一些启示,我们却总是_地将之抹去如同拂去尘粒。A蔓延 忽略 漠不关心 B蔓延 忽视 漫不经心C漫延 忽略 漠不关心 D漫延 忽视 漫不经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梅贻琦:是“寡言君子”,也是治校大师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自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后,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功地执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1931年12月,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发表就职演讲,这篇立言名篇中可圈点者极多。他说:“办学校,尤其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他又说,“

6、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能发表这样今天读来仍新鲜的“重要讲话”的人,才算是真正了解了教育的意义梅贻琦任校长后,不到10年,清华的面貌便彻底改观,声名鹊起。今天,我们可以随口列出清华很多杰出人物及其事迹,却很少提到梅贻琦。这跟他的教育风格很有关系。梅贻琦用的是“黄老之治”,这种思想推崇黄帝时期的政治清明,发扬老子的清净俭约,奉行无为而治。“黄老之治”希望人尽其才,故梅贻琦治校也信奉让每个人充分表达,只要提出有利于清华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黄老之治”奉行法度,故梅贻琦尊崇科学,科学即法则;“黄老之治”奉行无己,故梅贻琦可以

7、忘我地去服务。他说,清华的教师出名、学术成果出名、优秀学生出名,而校长却不必出名。梅贻琦的寡言少语使一般人或以为他严肃,或以为他谦和,或以为他没有主见。其实他并非不懂幽默,他的反应是才士也为之叫绝的。有人奇怪,那么多校长来来去去,为何独有他能在大师云集的清华立足,梅贻琦回答:“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人愿意倒梅(霉)!”他的寡言也并非没人欣赏,陈寅恪就曾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作为一名学养极厚的物理教授,他自幼熟读经史,背诵如流,曾对朋友笑言:“假如有谁背诵古经传有错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不少人都能回忆起梅贻琦的律己。他做清华校

8、长时,取消了原有的一些校长特权,不再让学校为他家中工人付工资,并拒绝领取包括手纸在内的一切免费供应。1943年,梅贻琦的母亲去世,当天,同事建议他不开联大常委会。他坚持照常“不敢以吾之戚戚,影响众人问题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1941年,美国空军来华抗日,急需大量翻译,梅贻琦号召联大外文系的男同学参军。1943年,他又动员所有应届四年级身体合格的男生去当美军翻译官。在此期间,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虽然还不到四年级,却提前参军。女儿梅祖彤也随军做了护士。梅贻琦的风度令人难忘。学者何兆武在上学记中回忆:“梅校长那时候五十好几了,可是极有绅士士风度,平时总穿得很整齐,永远拿一把长长的弯把雨伞,走起路来非

9、常稳重,甚至于拉警报的时候,周围人群乱哄哄,他还是不失仪容,安步当车慢慢地走,同时疏导学生。”因工作繁重,梅贻琦积劳成疾,1960年被确诊罹患癌症。他终身从事教育,毫无积蓄。新竹国立清华大学为其垫付一部分治疗费,医院又酌情减少了一部分,还是不够。清华校友们商议募捐,半年间募集台币65万元。躺在病床上的梅贻琦看到凝聚着爱心的募捐记录,“阅后半晌无语,后曾流泪颔首”。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溘然长逝。蒋介石特颁“勋昭作育”挽额一方,副总统陈诚送的挽联是:“崇朴学以黜浮华,实大声宏,盛绩久为文苑重;树良规而垂教泽,薪传火尽,道徽犹系国人思。”梅贻琦的墓前广植梅花,刻石“梅园”,为于右任所书。清华

10、海内外校友,每到新竹必去祭拜。当地人士每日清晨也去凭吊,十年如一日,成为新竹一景。教育家蒋梦麟曾说:“中国崛起于近代文明国家之林,(梅贻琦)厥功之伟,莫之与京(争强比胜)。”梅贻琦之执掌清华,是清华之幸,也是中国之幸。(有删改)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说“梅贻琦一生只作了一件事”,意在说梅贻琦所做的事虽然很少,但人这一生若能做成一件这样的事,足矣。B梅贻琦主张“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说明他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中不注重校舍的建设,只注重人才的汇聚。C人们提到清华很少提到梅贻琦,是因为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治校中,于是也就疏于学问的精进。

11、D第段中陈寅恪的话既嘲讽了政府制定法令的多而不够谨严,又表达了对梅贻琦的寡言少语的欣赏。E传记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撷取很多生活片断展示了梅贻琦的寡言君子和治学大师形象。7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梅贻琦是“治校大师”的?请简要分析。8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皆为引用,请分析其作用。9“梅贻琦之执掌清华,是清华之幸,也是中国之幸”,对此有人评价说国家大幸的背后“是他个人和家庭的超大付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

12、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违,解职随从,为柳建威长史。弟晦时为宋台右卫,权遇已重,于彭城还都迎家,宾客辐辏,门巷填咽。时瞻在家,惊骇谓晦曰:“汝名位未多,而人归趣乃尔。吾家以素退为业,不愿干预时事,交游不过亲朋,而汝遂势倾朝野,此岂门户之福邪?”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及还彭城,言于高祖曰: “臣本素士,父、祖位不过二千石。弟年始三十,志用凡近,荣冠台府,位任显密,福过灾生,其应无远。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前后屡陈。高祖以瞻为吴兴郡,又自陈请,乃为豫章太守。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晦遂建佐命之功,任寄隆重,瞻愈忧惧。

13、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时果有诉告晦反者。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遂卒,时年三十五。瞻善于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灵运父瑛,无才能。为秘书郎,早年而亡。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谓瞻曰:“非汝莫能。”乃与晦、曜、弘微等共游戏,使瞻与灵运共车;灵运登车,便商较人物,瞻谓之曰:“秘书早亡,谈者亦互有同异。”灵运默然

14、,言论自此衰止。10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姊俱行 将:带着B而人归趣乃尔 趣:奔赴,奔向C志用凡近 凡:平凡D与族叔混、族弟灵运相抗 抗:争斗11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谢瞻“忧患意识”内容的一组是( )瞻不能违,解职随从 乃篱隔门庭,曰:“吾不忍见此。” 特乞降黜,以保衰门在郡遇疾,不肯自治 万里远出,必生疑谤 临终,遗晦书曰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瞻知恩图报。叔母把他们弟兄养大成人,他们对叔母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甚至叔母要到吴郡去,谢瞻也辞官跟了过去。B谢瞻有先见之明。向高祖要求对自己的弟弟谢晦降职,结果高祖很爽

15、快地答应了他。C谢瞻重视手足之情。临终的时候,还写信要求谢晦多加勉励,一心为国为家。D谢瞻受人推崇。族叔谢混请谢瞻对族弟谢灵运进行教育,结果谢灵运改变了原来评价别人的毛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晦或以朝廷密事语瞻,瞻辄向亲旧陈说,以为笑戏,以绝其言。译文:_(2)灵运好臧否人物,混患之,欲加裁折,未有方也。译文:_(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四、默写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既写抬眼所见的自然美景,清新淡雅;亦暗含潇洒自在、归隐田园之志,颇具象征意味。(1)滕王阁序中“ , ”两句,巧妙化用前人诗句,从高下、动静、远

16、近、点面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堪称点睛之笔。(3)庄子逍遥游以“ , ”两句,极写大鹏击水之远、腾飞之高,展现了大鹏徙于南冥的壮观景象。五、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文后各题。再过金陵唐 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石头城宋 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15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16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17、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17请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赏,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題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曰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七、作文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读书,读经典,会使一个人的世界变得幸福、宽广和温暖。然而,现代人读书,有

18、了更多的实用和功利目的,也有了更多的条件限制。有人说,为了各种考试、为了工作需要,我们要看的书已经够多了,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看那些所谓的经典、那些课余和工作之外的书籍?哪还有闲情逸致享受读书的过程?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发表议论、感想,等等。要求:不少于800字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参考答案1C2C3C4并(不是) 判断 依靠 容易 不锈钢(材质)5B6D(3分),E(2分),A(1分)。(B项“只注重”说法过于绝对。C项“少有人提”和他的教育风格有关。A项原文并没有嫌梅“做事少”的意思,表述不准确,故1分

19、)7治校思想先进。他认为办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认为大学要有大师级的教授。治校方法独到。以“黄老风格”治校,让每个人充分表达建议,尊崇科学,奉行无己。严于律己,甘作表率。取消原有的一些校长特权,不肯因母亲去世耽误工作,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将儿女都送去参军。8引用何兆武的话突出梅贻琦即使在非常时期也极具绅士风度。引用蒋梦麟对梅贻琦的评价,突出梅贻琦在近代历史上的巨大功绩。两处引用都从侧面丰富了传主形象,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9这一评价准确的道出了梅贻琦的伟大人格。“幸”表明他对清华对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清华奠定了“校格”,让它不到十年便彻底改观;为中国在动荡中研究了学术、造就了

20、人材。这些历史功绩都建立在他个人和家庭的超大付出的基础上。清廉的他老迈时付不出治疗费;律己的他母亲去世仍召开联大常委会;为作表率,他的儿女提前参军或随军做护士。这种付出令人钦佩,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这种志士仁人的无悔付出,它是无法进步与发展的,这种人作为国之脊梁,值得提倡和赞美。(观点2分,其它3点各2分)10D11A12B13(1)谢晦有时候把朝廷隐秘之事告诉谢瞻,谢瞻总是向亲人朋友叙说,把那些话当成戏言,来禁绝(或禁止、杜绝)他的言论。(译出大意给2分 ,“或”“语”“绝”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谢灵运喜欢评价人物的好坏,谢混很担心这件事,想对他加以压制(或想抑制他),只是没有办法。(

21、译出大意给2分,“臧否”“患”“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3)不通晓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 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14(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5相同点: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不同点: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16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

22、由人事;刘诗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17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记住死板的书本知识 通过想象力来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18谈读书的苦乐之境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读书亦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读书乐之境呢?首先,要忘记苦境。如果忘不了苦,那么就无法在意义上体会到乐。当今的学生,大多说读书苦。固然,考试与升学的压力,扼杀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但学生不会从读书中找到乐子

23、,也是不争的事实。古人读书,大多摇头晃脑,乐此不疲;今人读书,大多愁眉苦脸,见书生厌。古今读书之心境为何有如此之差异?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今的快节奏生活无法让人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久而久之,看到书就心烦气躁,但我认为,这绝对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们这批新新人类的“心境”出了问题。心不净(静),则难成事。不是读书苦,而是我们无法抑制那颗动荡不安的心。当今的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早已俘虏了我们的心。读书与娱乐相比,读书当然是苦的。此外,读书之悲苦,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向往俗世的功利。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见林语堂论读书)读书本是无功利的。带着功利之心读书,读书还有

24、趣吗?还是林老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见林语堂论读书)。因此,快乐读书的前提就是安顿好那颗动荡不安的心。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阅读。唯有如此,读书之乐境才会如那“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豁然开朗。我以为,读书应该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自己的眼睛来读书,这是低级的阅读。另一种就是用生命来读书,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也只有用生命来读书的人,才算是真正会读书的人,此时,读书不是负担生活,而是享受生活。其实,畅游书海,我们的生命才会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在书中,我们可以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大师对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们无所不去。在书中,我们会认识孔子和庄子,认识屈原和文天祥,认识了谭嗣同和毛泽东。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荷马与巴尔扎克,了解雨果与华兹华斯,了解了卢梭与康德。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我们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提升,甚至可以成为大师没有一个大师不是书滋润出来的。当然,读书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半空坠”是常有的事情。如今的我们太怕考试分数低,太怕输,太怕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独。我认为,分数大多与读书无关,分数低绝不是因为书读得太多,而是读得太少。如果,书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风,那么,读书之乐便是那探险的远航之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