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测试2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3668 上传时间:2025-10-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测试2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测试2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测试2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测试2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测试2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测试2 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测试2 WORD版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测试2 WORD版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主备人 施友中审核人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2 课时课题 高一语文复习测试三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已学知识2、题型训练,规范学生答题模式重点1、复习巩固已学知识2、题型训练,规范学生答题模式难点1、复习巩固已学知识2、题型训练,规范学生答题模式教法及教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6.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归根结底 旁征博引 莫衷一是 舐犊情深B. 察言观色 胜卷在握 美轮美奂 醍醐灌顶C. 孺子可教 随遇而安 铩羽而归 相形见拙D. 运筹帷幄 厉精图治 刻不容缓 沧海桑田7下列句子横线上该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

2、香,仿佛远处高楼上 的歌声似的。在 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他神色坦荡磊落,周身正义充盈,决不是 卑鄙之人。“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 地说。A渺茫 苍茫 诡秘 诡诈 B苍茫 渺茫 诡诈 诡秘C渺茫 苍茫 诡诈 诡秘 D苍茫 渺茫 诡秘 诡诈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轮美奂地展示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B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是为了党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C豆蔻年华的男女大学生们,在对“高富帅”“白富美”的议论中

3、,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凡现实的自我解嘲。D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推出了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的的军事战略,这导致亚太地区军备竞赛炙手可热。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与李清照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主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又称他为 “杜樊川”。B苏轼在散文创作上,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的创作传统,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创作上,是北宋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创作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C曹雪芹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创作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曹雪芹只写了红楼梦的前80 回,后40回是高鹗续

4、写的,后40 回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远不如前80回。D.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边城,以湖南凤凰古城为背景,描绘了当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浪漫主义乡土小说。10.请从下面一段话中筛选出最能准确表达尼克松讲话核心意思的三个词语。(6分)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利益,就是维护我们的独立和我们人民的安全;我们每一方都有这样的希望,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可以在其中和平相处,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让历史而不是让战场对他们的不同理想作出判断。(尼克松197

5、2年2月访问中国时,在周恩来总理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11.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5分)生活不是田园牧歌,生活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小路,因为生活不可能一直平坦、顺利。_,_;_,_。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词中加点的“风流”是什么意思?画线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手

6、法?(3分) (2)借古事比今事以抒发感情,是诗词中常用的手法,请说说本诃用了哪些“古事”,并分析引用这些“古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3)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3分) 四、文言文阅读(22分)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

7、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呼!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杜牧阿房宫赋)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摽掠其人,倚叠如山倚叠:堆积B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逦迤:连绵不断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磷磷:多而突出的样子D戍卒叫,函谷举 举:举行(起义)2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

8、多于南亩之农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不同。B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相同。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秦爱纷奢”的一项是(3分)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 BCD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

9、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给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5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分)_(2)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分)_(3)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4分)_五、文言文阅读(19分)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10、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

11、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苏辙六国论)丙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12、苏轼六国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赂秦耶 率:都,皆。 B.始速祸焉 速:加快。 C.泊牧以谗诛 以:因为。 D.皆椎鲁无能为者 椎鲁:愚钝。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六国灭亡原因的一组是(3分) 赂秦而力亏 六国互丧 以地事秦 可谓智力孤危 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 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洵六国论的中心论点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其中“非兵不利,战不善”为两个分论点之一。 B.苏洵对齐、燕、赵三国的态度是不同的:对齐国是谴责;对燕、赵两国则是同情,认为两国“智力孤危”,灭亡是无可奈何的事。 C.苏洵六国论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运用了对比、比喻、衬托等论证方法,有时几种论证方法结合使用,很有逻辑力量。 D.苏轼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则是“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他们的残暴与秦始皇、秦二世不相上下,这与杜牧阿房宫赋的观点是相同的。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分)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分) (3)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3分) 板书设计(用案人完成)课外作业教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