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3651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3.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3.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高考题型试题第3套 选择题(元素及其化合物)(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本卷包括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有关反映的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 )蛋白质遇浓硝酸-黄色 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 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 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绿色 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 苯酚在空气中氧化-粉红色AB C D C(解析:蛋白质遇浓硝酸-黄色,正确;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正确;溴化银见光分解不是白色,而是黑色;热的氧化

2、铜遇乙醇不是绿色,而是红色;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正确;苯酚在空气中氧化-粉红色,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高考链接:在化学中常常涉及到物质的颜色,这是化学科所特有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记住常见物质的颜色及其在化学变化中颜色变化。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 B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C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 D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材料制成的2.D(解析:“纳米”是一个长度的单位,而不是新物质,1 nm = 109 m,所以A不正确;绿色食品是不含已经污染和会产生污染的化学物质,而不是不含化学物质,不含化学物

3、质的食品不可能存在,B不正确;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根茎而不是通过叶面来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的,C也不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正确。)高考链接:本题以生产、生活为载体,通过“绿色食品”、“纳米材料”这样一些专用名词综合考查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知识。属于一道跨学科综合题。3. 用含H37Cl的溶液跟K35ClO3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氯气、氯化钾和水;此反应生成氯气的式量为 ( ) A72 B73 C73.33 D70.63.C(解析:H37Cl的溶液跟K35ClO3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钾和水的方程式为:6H37Cl + K35ClO3 =

4、 3Cl2 + KCl + 3H2O,而3Cl2的式量应是537+35=220,则氯气的式量为:2203=73.33。)高考链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等的判断都是高考每年考查的热点。4. 将0.03 mol Cl2缓缓通入含0.02 mol H2SO3和0.02 mol HBr的混合溶液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中c(H+)与通入的Cl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 )4.B(解析:还原能力H2SO3HBr ,Cl2首先与H2SO3反应,再与HBr反应。H2SO3为弱酸,HBr为强酸。)高考链接:解答图像题时要明确图像的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含义;搞清特殊点的意义;再进一步进行

5、信息整合,提炼有用信息,联想化学原理深入分析解答问题。5. 向m 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氢氧化钾溶液V 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 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B.C.n=m+17VcD. 5.C(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碱的物质的量的一半,所以A项正确;B项中p为生成的氧化物的质量,1molMg可结合1molO,2molAl结合3molO,因此生成沉淀的物质的质量等于镁和铝的质量之和加氧

6、元素的质量,而结合氧元素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也等于消耗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的一半,所以B项正确,而得到的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的质量等于镁铝的质量和与氢氧根离子的质量之和,C项中忽略了体积的单位。)高考链接:计算是高考的重点、难点之一,巧解在化学计算中是常用的。如2009年高考四川理综第11题;2010年高考全国大纲卷I第9题、海南化学卷第2题、福建卷第10题、江苏化学卷第14题、北京卷第12题等选择题都涉及到计算。要想在解题过程中迅速准确,必须针对题目的特点选择最有效的解题方法,甚至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达到减少运算量、增强运算准确率的效果。巧解包括:守恒法、关系式法、设一法、讨

7、论法、奇偶数法、差量法、估算法等6. 所谓合金,就是不同种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根据下列四种金属的熔沸点:NaCuAlFe熔点975l 083660l 535沸点8832 595 2 200 3000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 )ACu与Na BFe与Cu CCu与Al DAl与Na6.A(解析:Cu的熔点比Na的沸点高,不能形成合金。)高考链接:分析数据找不同、结合实际找答案,答案常常就在异同中。有关合金的题目在高考中也涉及,如2009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第23题;2010年高考安徽卷第12题。合金的通性:(1)熔点低于其组分中任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2)硬度比其

8、组分中任一金属的硬度大;(3)合金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低于任一组分金属。7. 在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常温下pH=7的溶液中:Fe3+、Na+、Cl-、NO3- B常温下c(OH-)/c(H+)=1014的溶液中:K+、Mg2+、Cl-、Br- C含有大量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K+、C6H5O-、Cl-、Na+ D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K+、NO3-、Cl-、Fe2+7.C(解析:在常温下pH=7的溶液中:Fe3+与氢氧根离子发生沉淀;常温下c(OH-)/c(H+)=1014的溶液中:即在碱性条件下,Mg2+与氢氧根离子发生沉淀;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

9、溶液中:可能是酸溶液,4H+NO3-+3Fe2+=3Fe3+NO+2H2O,也可能是碱溶液,Fe2+与氢氧根离子发生沉淀。)高考链接:在不同的介质中,考查常见离子可能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在存在HCO3-的澄清透明溶液中,几种离子存在形式,能与金属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是酸溶液,或者是强碱溶液,看几种离子存在形式。8. 某乙烯和乙炔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所需O2的体积是原混合气体体积的27倍,则该混合气体若与足量H2完全加成,消耗H2的体积将是原混合气体体积的 ( ) A12倍 B14倍 C16倍 D18倍8.C(解析:由燃烧方程式知,1 mol乙烯、乙炔分别耗氧为3 mol和25mol,平均耗

10、氧27mol,可用十宁交叉法得出二者之比为2:3。再由加成反应可得出需要氢气:2l+32=8,则消耗H2的体积是原混合气体体积的倍数为85=1.6。故选C。)高考链接:有机物燃烧时耗氧量计算的问题,是比较容易出现的考点之一。如2009年高考浙江理综第11题。一般地:1 mol 烃CxHy 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为(x+y/4)mol,即每摩碳原子消耗1 mol O2,每4mol氢原子消耗1 mol O2。计算1 mol 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的耗氧量时,可先将其中的氧原子折算为水,再将剩余C、H原子按烃的计算方法计算,如C2H5OH 可看作C2H4H2O,因此其耗氧量与等物质的量的C2H4耗氧量相

11、同。根据情况,也可将氧原子折算为CO2,如HCOOH可看作H2CO2,故耗氧量与等物质的量的H2相同(折算成的H2O和CO2不消耗氧)。据此,上面的燃烧通式也能迅速推写出来,而不必死记硬背。9. 某炼金厂的废水因连降暴雨而溢出,导致河水严重污染。炼金废水中所含CN有剧毒,其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HCN为弱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N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BCN可被Cl2氧化成(CN)2C在水溶液中(CN)2可被F还原 DHCN的结构式为HCN9.C(解析:HCN为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规律可知,A选项正确;由于CN的还原性介于I与Br之间,则Cl2可氧化CN而生

12、成(CN)2,B选项正确;因F的还原性弱于CN,故(CN)2与F不反应;根据结构式的书写规则可知D选项正确。)高考链接:在一个常规的水处理厂内,水被过滤,用化学品处理除去细颗粒,而后用氯消毒。水源水进入水厂后引入化学处理混合槽,加化学品调节pH值到适于输送和饮用的标准值,再加净水剂,如硫酸铝或铁盐,除去水中悬浮的非常细小的颗粒,然后快速通过砂滤,或用多介质层过滤,继而做轻型氯气消毒,杀灭病原菌。流进储藏罐,用泵打出供用户使用。10. 已知某H2SO4、FeSO4、Fe2(SO4)3混合溶液100mL,其中阳离子浓度相等,SO42-浓度为6molL,此溶液中还可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 ) A112

13、 g B168 g C336g D56 g10.A(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2c(Fe2+)+3c(Fe3+)=2c(SO42-)。又由于c(H+)=c(Fe2+)=c(Fe3+),则6c(H+)=26molL,c(H+)=2molL。能溶解铁粉的质量为:(2molL01 L05+2molL01 L05)56gmol=112 g。应选A。)高考链接:有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是高考重点和热点,每年一定考,且所占分值很大。如2007年高考山东理综第29题、2008年高考山东理综第28题和第30题、2009年高考山东理综第30题。11. 托盘天平两盘内的小烧杯中,分别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4、,此时天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0.1 mol两种金属中的各一种,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两种金属应分别是( )AMg和A1 BFe和A1 CMg和Na DFe和Cu11. C(解析:本题需要灵活根据差量法进行相关计算。)高考链接:有关涉及托盘天平平衡的计算题,是高考常考题例,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出相应的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12.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Al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相同状况下生成H2的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的A1粉质量为 ( )A.5.4 gB.3.6 gC.2.7 gD.1.8 g12.A(解析:A

15、l3HCl1.5H2,AlNaOH1.5H2。盐酸和NaOH溶液均为0.3 mol,其中盐酸不足,生成H2的体积为0.15 mol;NaOH溶液过量,Al反应完全,生成H2的体积为0.3 mol。Al粉质量为:0.227=5.4 g 。)高考链接:熟练掌握Al、Al2O3 、Al(OH)3、Al(OH)4-等的性质。特别是Al、Al2O3 、Al(OH)3的两性。在高考中是经常涉及到的内容,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第9题、2009年高考广东化学第14题,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29题。13. 取对水蒸气的相对密度为0.4的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若干克,通入到盛足量的Na2O2固体粉末的容

16、器中,并同时加入少量的O2,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称重发现固体粉末的质量增加了2.1g,则原混合气体的质量比为 ( )A1:4 B2:3 C6:5 D7:213.D(解析:本题看似要用到CO、H2与O2反应,CO2、H2O与Na2O2的反应等,实质上题目后面的叙述是干扰,取对水蒸气的相对密度为0.4,则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量为0.418=7.2,运用十字交叉的方法得:既n(CO):n(H2)=1:4 ,则质量之比为:(128):(42)=7:2。)高考链接:Na2O、 Na2O2有关的性质,尤其是CO2、H2O与Na2O2的反应的几个重要的关系是高考的热点,如2004年高考中的上海、江苏,

17、2004年全国理综、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第7题、重庆卷第27题均涉及到。14. FeI2与盐酸的混合液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溶液变成黄色。下列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 ( )A.向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B.向黄色溶液中加入热裂化汽油,溶液的黄色褪去C.Fe2+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D.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的变化14.C(解析:Fe2+的还原性较碘离子弱,Fe2+不会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Fe3+。高考链接:涉及Fe2+的还原性,可以有很多内容。如 FeI2 与氯气的反应,既要考虑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还要考虑量的关系,这就可能存在几种情况:氯气过量时Fe2+和I

18、-全部被氧化;氯气很少量时只氧化I-离子;氯气的量介于以上两种情况时,I-全部被氧化,而Fe2+部分被氧化,如Fe2+有一半被氧化时4 FeI2+5Cl2 = 2 FeCl3 +2FeCl2 +4I2 。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第13题、广东化学第17题;2010年高考海南卷第7题。要根据氧化性是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还原性是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规律来解题。15. 一定质量的钠、钾投入定量的稀盐酸中,产生气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投入的Na、K的质量一定相等 投入的Na的质量小于K的质量 曲线A为Na,B为K 与Na、K反应的HCl的量一

19、定相等 投入的Na、K的质量比为2339 投入的Na、K的质量比为3923 A B C D15.A(解析:曲线所示A反应快,故曲线A为K,B为Na,两者产生氢气一样,所以投入的Na、K的质量比为2339。)高考链接:此题比较新颖,关键是分析图像并结合答案的提示采用筛选的办法来进行解答。16.实验室可用右图装置(启普发生器)制取氢气。欲使得到氢气的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将稀硫酸改用浓硫酸B向稀硫酸中加入少量浓H2SO4C向稀硫酸中加入Cu(NO3)2溶液D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部分加热16.B(解析:若改用浓硫酸,则生成SO2无H2放出,A不正确;B增大了硫酸浓度,加快化学速率;C中加

20、入Cu(NO3)2溶液引入NO3-,生成NO,C不正确;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高考链接:此种题型在高考中也时常出现,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第6题;2010年高考北京卷第9题。而有关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等参与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有的反应就不能再进行了,有的就发生了转化,不再是与浓酸的反应了。解答此题容易陷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误区,必须抓住问题的本质。17. 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2 + PtF6 = O2(PtF6),已知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此反应中,O2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

21、 BO2(PtF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2(PtF6) 则转移1 mol电子 D在O2(PtF6)中不存在共价键17.C(解析: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由题O2(PtF6)中Pt为+5价,F只有-1价,所以O为+,O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PtF6是氧化剂,电子转移数目为1e-;O2(PtF6)为离子化合物,则O2+离子中存在着共价键,所以D不正确。)高考链接:明确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然后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即电子转移的数目守恒解题;2010年高考全国大纲卷I第12题、全国大纲卷II第11题。18. 将Mg、Cu组成的4.00

22、g混合物投入适量稀硝酸中恰好反应,固体完全溶解时收集到的还原产物NO气体2.24 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75 mL 4 molL1的 NaOH溶液时,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形成沉淀质量为 ( )A.8.70 gB. 9.10 g C. 10.7 gD.11.7 g18.B(解析:Mg、Cu失去电子的数目恰好等于结合的OH的数目,也等于生成NO气体所需的电子数。本题也可根据所用NaOH的量与Mg、Cu的质量和列方程组求解Mg、Cu的物质的量,然后求出所形成的沉淀质量。)高考链接:巧解、巧算表现的是一种求异思维,所谓巧就巧在思想方法的应用、思维角度的选择上,对题意的分析和挖掘上,解

23、题信息的转换上。巧的前提是变,变的前提是思。掌握解题技巧的有效途径是进行一题多解,并对各种解法进行评价,选出最优解法。多解就是变,多变就活,活了就巧,如差量法、设一法、奇偶法等。19. 下列实验方法:用渗析法分离蛋白质和葡萄糖的混合液 用盐析法分离出皂化反应产生的高级脂肪酸钠 用蒸馏法分离C2H5OH与H2O的混合物 用分液法分离H2O和C2H5Br的混合物。你认为上述方法 ( ) A. 只有不正确 B. 不正确 C. 只有正确 D. 全部正确19.D(解析:中蛋白质溶液是一种胶体,而葡萄糖溶液不是,可用渗析法进行分离;中向混合液中加入食盐使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中

24、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中溴乙烷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可用分液法进行分离。)高考链接: 物质的提纯与分离也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重要题型,如2010年高考重庆卷第7题等。2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 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

25、出20.D(解析:CaCO3与CO2反应生成Ca(HCO3)2,再加入NaHCO3是没有现象的,A项错;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3,无CO2气体放出,B项错;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其中NaHCO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反应时,放出的CO2多,C项错;D项,发生的反应为:Na2CO3 + CO2 + H2O =2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正确。)高考链接:要明确物质之间量的变化对反应的影响。21. 当温度为70 时,Cl2与NaOH溶液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Cl2+2NaOH= NaCl+NaCl

26、O+H2O;3Cl2+6NaOH=5NaCl+NaClO3+3H2O。若反应完全后测得溶液中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溶液中NaCl和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12 B94 C11 D5121.B(解析:令NaClO的物质的量为4 mol,则NaClO3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两个反应中生成的NaCl分别为4 mol和5 mol,共9 mol,从而得出溶液中NaCl和NaCl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94。)高考链接:本题主要是分析所给的两个方程式,找到所要计算的两种物质之间的关系。这在高考和平时的计算中都是常见的。22. 锌粉、铝粉

27、、镁粉的混合物ag,与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发水分后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bg,则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为 ( )A.(ba)/48 molB.(b+a)/98 molC.(ba)/96 molD.无法计算22.C(解析:由质量守恒可知蒸发水分后得到的固体中硫酸根的质量为:(b-a) g,H2SO4 SO2-4H2,所以生成的氢气为:(b-a)/96 mol。)高考链接:本题同样还需巧解。23. 向某二价金属M的M(OH)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3溶液,生成了MCO3沉淀,过滤,将沉淀置于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V L气体。如要计算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你

28、认为还必需提供下列哪项数据 ( )AM(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B与MCO3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MCO3的质量 D题给条件充足,不需要再补充数据23.C (解析:由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可求出MCO3的物质的量,再结合MCO3的质量可求出MCO3的摩尔质量,减去CO32-的摩尔质量,可求得M的相对原子质量)2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师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A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应立即停止加热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炔气体时,不需先检验乙炔气体的纯度 C白磷在空气中易自燃,用剩的

29、白磷可溶解于CS2后倒入垃圾箱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可加入碎瓷片或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24.B(解析: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应立即把导管拿出水面,A不正确;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需检验纯度。B不正确;白磷易自燃,用剩后要放回原瓶,CS2易挥发,不能溶解在其中倒入垃圾箱,会造成火灾。)高考链接: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占有较重的比例,内容繁多锁碎,是高考不可缺少的内容。复习时要尽可能以最佳的方法或方式来总结成网络图,做到主线明确、脉络清晰。要掌握典型金属元素和典型非金属元素在同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关系,学会用元素周期律的规律来统摄每一族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并且,每族元

30、素要抓住代表物,重点讨论该元素的单质、氧化物、氢化物、酸、碱或盐等有关知识,注意该族元素与其代表物在结构、性质上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殊性。25. 化合物A、B、C、D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常见的化合物与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已知化合物C是一种有机物),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有三个是化合反应B上述转化关系所涉及的化合物中有一种是电解质C甲、乙、丙三种单质的晶体均是分子晶体D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不都是放热反应25.C (解析:由有机物C和单质甲反应生成A、B,可知甲是O2,A、B是CO2或H2O,甲和乙反应生成A,A和乙反应生成A,可知乙为C,A为CO2,D为CO。碳的单质不是分子晶体,C不正确;C和CO2反应是吸热反应,D正确。)高考链接:本题非常巧妙的将无机物和有机物结合起来,要回答有关问题必须先根据转化关系图判断出四种化合物、三种单质各是什么,所以本题是不可多得的好题。.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