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规范练25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1953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这一方式()A.有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B.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C.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2021云南昆明模拟)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指出:“由于社会主义的、民族独立的、民主的、和平的势力世界局势不能不趋向于和缓,世界的持久和平已经开始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一论断()A.标志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B.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C.肯定了不结盟运动的世界性影响D.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2、3.(2021江苏南通二模)下面为1960年创作的宣传画,画中一位妇女驾驶着拖拉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该作品旨在()A.说明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B.倡导乐观奋斗的社会风尚C.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D.展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大量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
3、程展开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建成投产,不但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使中国原有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的积极意义。考点规范练25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A解析根据材料“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
4、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可知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过渡,可以减少对生产的冲击,故选A项;“全盘借鉴”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我国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是在1952年,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无关,排除D项。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根据材料“世界局势趋向于和缓,世界的持久和平有了实现的可能”,可知国际环境相对稳定,这一论断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故选B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排除C项;1972年尼克松访
5、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D项。3.B解析乐观与材料“幸福的笑容”相符,“光荣的劳动”表明倡导奋斗,故选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但1960年尚未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4.参考答案(1)表现: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集中在民生领域(以轻工业为主);中小企业成为主流;工业增长快(出现“黄金时期”、快速发展)。(2)特点: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意义:我国开始
6、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得出出现实业投资热潮;根据材料一“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得出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根据材料一“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得出集中在民生领域(以轻工业为主);根据材料一“大量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得出中小企业成为主流;根据材料一“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得出工业增长快(出现“黄金时期”、快速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展开全面的工业化建设”,得出接受苏联援助;根据材料二“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建成投产,不但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使中国原有的工业布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