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二年级下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冀教版“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2、”。“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7.古诗二首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
3、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6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4、。【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入) 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由清代诗人高鼎和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两首古诗。通过这两首古诗我们体会诗人的感情,感悟诗句带给我们的绝妙之处;也可以通过古诗,想象出一幅美丽的图画。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二、初读课文,感知理解 (播放音频村居)(一)学习村居1.简介作者:高鼎,字象一、拙吾,清末诗人,大约生活于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浙江仁和(今 浙江省杭州市)人。 著有拙吾诗稿。其诗善描绘自然景物,流传后世的诗中,有两首被小学 语文课本收录。2. 释题。村居:
5、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1)请同学们认真听读,完成下面要求: 生字娃娃圈出来。把生字娃娃读给同桌听一听,然后一起想想好的方法记住它们。(2)学习生字r tng gu li cn yo 儿 童 归 来 村 遥 4.理解字义。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n):老鹰。东风:春风。5.精读领悟。(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前两句写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
6、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的凝集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后两句写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3)哪句描写的时间和自然景物?特点是什么?(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4)“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体会出了什么?(“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体会春天里农村景色的美丽。)(5)哪句写的是人物活动?(三、四句)(6)“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忙”体会出了什么?(“忙趁
7、东风放纸鸢”中的“忙”,体会儿童放学归来之后马上就去放风筝的急切心情。)(7)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学习小儿垂钓 1.介绍作者:胡令能(785年-826年),唐代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其中小儿垂钓艺术成就丝毫不低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2. 释题。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
8、材的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3.播放音频:小儿垂钓(1)认读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2)理解字义。1、蓬头:头发乱蓬蓬的,蓬:蓬乱。2、稚子:年龄小的孩子【小孩子】3、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4、莓:一种小草;5、苔:苔藓植物;6、映:遮映7、借问:向人打听;8、遥:远远地;9、怕:害怕;生怕。10、鱼惊:鱼儿因受到惊吓而逃跑。11、应:应答4.精读领悟。(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诗1、2句写了什么?(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3、
9、4句写了什么?(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3)“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什么?(“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5. 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儿在水边学钓的情景,形神兼备,意趣盎然。)6.指导朗读、背诵(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2)背诵这首诗。三、课堂总结 村居全诗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小儿垂钓
10、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诗写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儿在水边学钓的情景,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四、课堂练习1. 读拼音,写词语。r tng gu li cn zhung yo yun( 儿童 ) ( 归来 ) ( 村庄 ) ( 遥远 )2.比一比,再组词。村( ) 童( ) 苔( ) 遥( ) 材( ) 董( ) 台( ) 谣( ) 参考答案:村居 儿童 苔藓 遥远 木材 古董 台北 歌谣五、作业布置1.背诵这二首诗。2.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村居 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小儿垂钓 小儿学钓 【教学反思】古诗二首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两首古诗,村居全诗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小儿垂钓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诗写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儿在水边学钓的情景,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即要创造性的理解,也要开展课程资源。鼓励学生积累相关的诗词,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便会渐渐地厚重起来。因此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有效地拓展教学空间,给学生的古诗积累提供有针对性的素材,也给教材的使用带来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