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海导航》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 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1453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海导航》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 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海导航》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 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海导航》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必修3 第1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孔子的山水观是()A有智慧的人才能懂得欣赏山水B重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C将山水赋予德行重视教化作用D自然界中的山水都是有灵性的2.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启蒙教材,里面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体现了()A墨家的博爱学说 B儒家的伦理学说C儒家的仁政学说 D道家的辩证思想3.“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

2、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哪一学派()A法家 B儒家C道家 D墨家4.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A墨家 B纵横家C儒家 D农家5.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 BC D6.“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

3、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己的主张而争鸣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7.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8.荀子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

4、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9.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10.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

5、保障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11.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二、非选择题 13.“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

6、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墨子“一同天下”孟子(天下)“定于一”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一匡天下”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思想家言论中“天下”的含义及其共同主张,并回答这种主张形成的社会原因。(2)材料二中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

7、论证对儒学命运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时期的教育状况。这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第1讲1C在材料中孔子把山水和德、仁相联系,强调了教化功能。2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的内容。弟子规是儒家的启蒙读物,是对儿童进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教材,故选B。这四句的出处是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些学生以为只有墨家才有博爱的思想,选A,错误。其实,儒家也有博爱的思想。题干中四句内容体现了仁的思想,但非仁政的思想,故选C错。3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材料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

8、,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显然材料符合法家的君主专制等主张。4A依据所学知识,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用”、“非乐”,不只是实践主义者,且具有高度的宗教热忱与救世精神。5C本题考查古代民本思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符合民本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是一种愚民政策,不符合民本思想;明显体现了民本思想。故选择C项。6B与苏格拉底时代对应的中国应处于春秋时期,因此可排除C、D。题目考查的是当

9、时中国的思想状况,因此B符合题意。7C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干中的材料可以得知:“贵族”指的是奴隶主贵族,主张用军事力量清除贵族的是当时新兴的地主阶级。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就是法家学派。8B“礼”属于儒家思想,“法”属于法家思想,礼法并施体现了百家思想互相学习吸收的一面,故选B项。法家学派不是荀子开创的,荀子依然属于儒家,排除A项。当时即战国时期,儒法并用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排除C项。儒家和法家代表不同的阶级阶层,儒家当时代表没落的贵族,法家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结成利益联盟的提法错误,排除D项。9C据题干提示,孟子的主张可以通过A项和B项得以体现;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

10、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理论,故C项正确。10C材料的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这是天意。由此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性本善和君权神授,故选C。11D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题意。12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秦朝之后建立汉朝,汉初以道家思想为治国理念,“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一句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B、C、D说法错误。13(1)周王朝统治区域(中国);都主张统一;春秋战国持续数百年的战乱,人心思定,渴望统一。(2)特点:君权与神权(天命)相结合。影响:成为封建正统(统治)思想。(3)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太学设立;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目的:实现思想统一,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