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这说明先秦宗法制A. 孕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B. 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C. 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D. 构筑了爱有差等的社会秩序【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大意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这说明先秦宗法制强化个体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责任和准则
2、,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宗法制的影响,而不是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故B项错误;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是指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材料未涉及民族,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原则带来的影响,而不是构筑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故D项错误。2.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当时著作内容国语深耕而疾耰(平整土地)之,以待时雨庄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孟子深耕易褥(锄草)A. 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 耕作理念比较先进C.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 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的农业记载认为深耕之后的土地平整、锄草有助于农业发展,这种理念较为先
3、进,B正确;A错在“开始”,排除;题干未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C;题干记载内容是关于精耕细作的,与小农经济发展无关,排除D。3. 商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他们有时遇贼被杀,有时遇热风。名贵的丝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运到西方,他们也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材料表明商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 为国家积累了物质财富B. 传播东西方文化与文明C. 了解了沿途的民风民俗D. 主要将丝绸运抵到西方【答案】B【解析】【详解】商人们历经千辛万苦,传播着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在东西方之间互通有无,因此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A表达的内容,排除;CD解释得不充分或片面,排除。4.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
4、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说明汉代选官制度A. 为隋唐科举制奠定了基础B. 将察举和考试相结合C. 适应公正选拔人才的要求D. 具有完善的考选机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荐举之人要经过考试考核才能录用,考试制度不断完善为后来隋唐时期采用考试选拔官吏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汉代察举、荐举之人还要经过考试后录.用再任命官职,体现了汉代选官将荐举和考试相结合的特点,但不是材料的主旨,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汉代选拔官吏考试制度后来发展为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但无法做到真正公平,也不能说机制完善,起码没有考核.制度
5、和监督体制,排除C、D。5. 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 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 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 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前期是清明之世,政局稳定,导致唐前期的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而唐安史之乱以后,藩镇林立,皇权衰微,统治者急需通过科举选拔出治世人才,以求挽救社会危机的良方,这体现了国家政治形势对科举制的影响,故选B项。经世致用思
6、潮在明末清初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是科举制的影响,并非科举制发展或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制举科目和策问题材的变化,并未体现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科举制,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政治和文化的互动关系。6. 北宋初年按照“人主在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的原则建立集权制度,规定皇帝动用内藏库等经费,外廷大府寺或户部有权进行监督。这反映出当时A. 君主权力受到一定限制B. 君主集权体制尚未建立C. 中枢机构掌控了决策权D. 中枢权力部门关系紧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皇帝动
7、用内藏库等经费,外廷大府寺或户部有权进行监督”,说明皇帝要受一定的法律约束,不能随心所欲地行事,比较有效地限制了最高统治者的胡作非为,也即皇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故A项正确;根据“按照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的原则建立集权制度”.说明君主集权体制已经建立,B项错误;“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体现中枢机构分化事权,C项符合史实,但材料并未提及;D项材料不能体现。7. 表1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年代省数道数、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
8、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A.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B. 州郡等地方行政机构权力变化不大C. 调整地方行政层级减轻中央负担D. 调整地方行政层级加强对地方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秦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结合所学可知,增设地方行政层级有利于分化地方事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不符合君主专制,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而不是地方行政机构权力的变化,故排除B项;地方行政层级设
9、置过多,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而且加重了中央的负担,故排除C项。故选D。8. 明初在一省之内取消统率全省政务的部门和官员,三司鼎立并分别垂直接受朝廷的领导。明代后期,浙江、福建、四川、湖广、云南、贵州等地普遍设立总督、巡抚等官职,掌有总管一方的实际权力。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三司鼎立行政权力不断扩大B. 三司分治导致行政效率低下C. 中央政务运行机制遭到破坏D. 中央与地方的对立有所缓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背景是明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行中书省,在地方分设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和布政使司三司分治,以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但这一运行机制存在着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三司分治
10、并不符合政务需要。因此,明代后期,为了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明政府设置总督、巡抚,统一指挥“三司”长官,管辖一地的军政、民政事务,故B项正确;明初三司鼎立,分别垂直接受朝廷的领导,并没有扩大地方行政权力,也没有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AD项错误;材料所述的是地方事务的应对举措,与中央政务运行机制无关,C项错误。9. 明代嘉靖年间,王阳明在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墓志铭中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王阳明这种观点形成的根源是A.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 传统社会结构逐步瓦解D
11、.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体现了王阳明“士农工商同道”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观点形成的根源是明代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A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国策,材料体现不出松弛,故B错误;传统社会结构依然是士农工商,故C错误;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刚刚萌发,故D说法错误。10. 梁启超曾说:“在三十年前(1898年左右).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政治运动,可以说受这部书最早而深刻。”又说:“晚清思想之解放,(龚)自珍确与有功
12、焉。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谭嗣同也说:“国初三大儒,船山先生纯是兴民权之微旨。”由此可知A. 黄宗羲的主张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B. 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渊源C. 黄、龚等人的主张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D. 黄、龚等人的主张成为戊戌变法重要的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夷待访录(龚)自珍船山先生纯是兴民权之微旨。”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渊源。故答案为B项;A项反映材料局部信息,以偏概全,排除;黄、龚等人的主张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C项说法夸大其影响,排除;戊戌变法指导思想是维新思潮,黄、龚等人的主张只是维新思想的元素之一,
13、排除D项。11. 军机处起草的谕旨,机密的不经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由驿传递,直达督抚,叫做“廷寄”。地方督抚重要奏折,不经内阁径送军机处,直达皇帝。自雍正以后,“成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说明军机处A. 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B. 助推君主专制加强C. 逐渐成为清朝的正式机构D. 拥有政务的决策权【答案】B【解析】【详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负责将皇帝谕旨快速、秘密地下达到地方督抚手中,地方督抚的重要奏折,经军机处直达皇帝,说明军机处助推君主专制强化,B项正确;加强中央和地方联系只是材料部分信息,没有说明本质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军机处逐渐成为了“清朝的正式机
14、构”,C项错误;军机处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没有政务的决策权,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D项错误。12.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考古队员只发现载有錞于(军乐器)的金车,但专家组根据“有錞于必有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文献记载,认为附近应该还有一架鼓车。于是,考古队员在淤泥中继续寻找,发现了零碎的建鼓残片。这说明,文献记载A. 皆是真实可信的B. 真实性依靠发掘判断C. 可指导考古发掘D. 能真实反映历史全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专家组根据有錞于必有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文献记载,认为附近应该还有一架鼓车”可得出,考古的发展需要再借助文献等资料进行验证,故C项正确;A项太绝对,错误;
15、发掘判断并不一定是真的,排除B;D项太绝对,排除D。13. 清朝中叶以后,官吏数量早已超过定员,但是,进士人数仍然不断增加。考生过多,带来了阅卷的困难,造成有实力者落榜,才疏学浅者侥幸当选,考场上出现替考等歪风,朝廷屡屡发布训诫,但都没能取得预期效果。材料反映出清中叶后的科举制度A. 朝廷优待读书人B. 难以维系的窘境C. 科举阅卷误差大D. 官员的坚决反对【答案】B【解析】【详解】清朝中叶以后,由于通过科举而入仕的人越来越多,也带来许多问题,有官员失业、阅卷困难、录取艰难、考试舞弊等,朝廷治理无效,科举制的存在成为现实的困难,意味着科举制度陷入难以维系的窘境,B正确;材料没有明显表达对读书人
16、的优待,强调的是预期效果,排除A;C项理解片面,排除;D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14. 据吴敏树拌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这说明A. 巴陵农业生产出现专业化特征B. 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C. 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 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可知,红茶畅销海外,致使本地的茶叶量少而价高,进而导致巴陵人自己种植茶叶,说明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
17、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农业生产呈专业化特征,材料没有强调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种茶不代表巴陵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未能看出当地其他出口商品的数据,所以不能认定茶叶成为主要出口商品,故D项错误。15. 如表为太平军活动较激烈的几个省份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人口与人均田亩表,据此变化可知,清朝中叶乾隆18年(1753年)嘉庆17年(1812年)道光22年(1842年)省份人口(万)人均田亩(亩)人口(万)人均田亩(亩)人口(万)人均田亩(亩)河南711.410.22303.73.12907.02.5安徽243.52.73416.51.23660.00.93江西505.59.
18、52304.72.12651.41.3江苏1261.95.53578.41.93964.71.6湖北456.912.42737.02.22858.42.1广东396.98.31917.41.72115.31.6A. 人口剧增致使传统宗法社会瓦解B. 小农经济破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C. 人均土地量减少衍生人口大流动D. 人地矛盾的紧张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在人多地少的省份中,太平天国运动最为激烈,说明的是人地矛盾的紧张激化了社会矛盾,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B排除;人均土地量减少会加大人口流动,C排除。故选D。16. 同治三年时有
19、官员说:“惟念夷情叵测,反复非常,利器精兵,百倍中国,其所以逞其贪纵者,不过恃有长技耳。长技为何?一在船舰之精也,一在机器材料之利也。然彼有其战具,我非不可以购求;彼有其机巧,我非不可以学习。”材料说明A. 列强敢于侵华的原因在于利器精兵B. 传统的“天朝上国”开始被打破C. 中国可以购买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D.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意识到西方侵略者的科学技术的先进,因此主张学习西方,A正确;西方侵华原因是扩大市场,排除A;B表述绝对化,排除;清政府不仅购买军事技术,也学习大机器生产,排除C。17. 据18421859年
20、间实践中的中国对西方外交机制网络示意图(见如图)可以推断,当时清政府A. 建立统一外交机构必要性B. 沦为“洋人的朝廷”C. 摆脱了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D. 中央集权受到挑战【答案】A【解析】【详解】18421859年间,实践中的中国对西方外交机制网络示意图中显示,皇帝通过“闽浙总督”“五口通商大臣”“两江总督”等地方军政长官,联系相关巡抚和地方府、道长官管理五个通商口岸和涉外事务,没有专门的机构和职员,体现出当时国家建立统一外交机构的必要性,A项正确;19世纪中期,清政府还未沦为“洋人的朝廷”,B项错误;摆脱了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央集权受到挑战,D项错
21、误。18. 八国联军侵华史中指出:“八国联军在纠合之初就不是奉各国事先的协议行动,也缺乏各国驻华公使的统一调度,各国在联合侵华期间又一直增兵不止,出兵无序,京、津、保、沽各主要战区便呈现出军队调动频繁和战事曲折多态的复杂局面。”这表明了八国联军A. 是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B. 侵华的直接目的是瓜分中国C. 侵华具有突发性的特点D. 争夺中国政治中心的控制权【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不是奉各国事先的协议行动”“缺乏各国驻华公使的统一调度”“联合侵华期间又一直增兵不止,出兵无序”“各主要战区便呈现出军队调动频繁和战事曲折多态的复杂局面”,体现了八国联军是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故A项正确;八国联军
22、直接目标是要消灭义和团运动,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9. 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未庄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材料反映了A. 辛亥革命具有局限性B. 旧官僚依旧是政府官员C. 剪发辫是革命的象征D. 革命对未庄未产生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鲁迅的阿Q正传以文学的笔法反映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辛亥革命成果是有限的这一历史状况。剪辫子是革命的象征,赵秀才把辫子盘在头顶,就算革命,原来的官员还是官员,因此
23、,正确选项是A;B项是表面现象,排除B;C项材料中没体现,排除C;D项表述不符合事实,排除。20. 1927年上半年,湖北省县级妇女协会的会员人数从2000增长到60000。这一阶段运动的中心环节是1927年3月8日在武汉召开的、得到国际媒体报道的第一届湖北省妇女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据称有几十万妇女在市中心举行群众集会和游行。这反映出A. 国民革命推动了妇女解放B. 中国妇女实现了与男子平等C.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 群众普遍支持国民革命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涉及的时间是1927年上半年、1927年3月8日,地点在武汉,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在进行国民大革命。在这一革命过程中,
24、妇女通过组织协会、群众集会和游行参与其中,进一步得到了解放,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妇女地位有所提升,但不可能实现与男子平等,B项错误;材料仅提及第一届湖北省妇女代表大会得到国际媒体报道,这与国际地位是否得到提高,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C项;“群众普遍支持”夸大事实,D项错误。2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久益烟公司立即生产出“三省”烟,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而思”,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一时畅销全国。由此可知A. 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B. 国民政府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C. 日本全面侵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D.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答案】A【解析】根据“烟盒上绘
25、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而思,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一时畅销全国”可知,烟草业广告体现在产品的包装上,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烟标,内容掌握消费者的关注焦点,是商家制作广告的前提,这就使得烟标与时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知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A正确;材料是香烟广告,无法体现国民政府的态度,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香烟广告,无法体现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排除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而思,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一时畅销全国”,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排除与关键信息无关选项即可。22. 全中国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31年11月7日开幕。
26、大会通过苏维埃政府劳动法、土地法、经济政策等一切关于全中国工农利益的法令。材料反映了A. 社会保障巩固了中央苏区政权B. 众多的法律法规保证了反“围剿”胜利C. 苏维埃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D. 红色政权的建立是社会保障的历史条件【答案】C【解析】【详解】全中国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劳动法、土地法、经济政策等体现了政权为工农大众服务,体现了政权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C正确;A项的理解是片面的,排除;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反“围剿”的胜利要从军事角度说明,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3. 据统计1937年以前,陕甘宁边区140万人口中,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者大约占7.8万。中国共产
27、党对他们进行了以扫盲教育和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教育,同时发动全社会监督,对他们进行救济、安置,给他们分配土地,或把他们编入各种互助合作组织。由此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 注重在根据地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B. 实现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全社会共识的目标C. 创造出社会动员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有效途径D. 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好吃懒做、游手好闲者进行了以扫盲教育和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社会教育,对他们进行救济、安置,给他们分配土地,由此形成了良好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造出社会动员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有效途径,故C
28、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信息,故A错误;B项错在“全社会共识”,说法欠妥,故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开始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故D错误。24. 1945年8月,毛泽东向党内提出:“时局变化,抗日阶段结束,和平建设阶段开始中央正向重庆谈判,避免内战,实现和平。”由此可见,当时A. 国共两党出现全面的政治军事对抗B. 国共两党的战时合作关系已经破裂C. 国共关系成为国内政治的中心问题D. 国共两党和平建国的方案趋于一致【答案】C【解析】【详解】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左右中国政局动向的国共两党需要根据时局演变,决定战后政策,作出适当部署,因此出现重庆谈判,故C项正确;重庆谈判前国共
29、两党政治立场处于对立,但“全面的政治军事对抗”出现于1946年,A项错误;材料背景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建国大事”,毛泽东予以回应同意参加赴重庆谈判。这说明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仍然处于相对缓和状态,B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5. 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A.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 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 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 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1940年代中后期正值抗战胜利后,
30、当时官僚资本主义膨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上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大肆征敛,滥发纸币,企业账面利润难以维持生产,说明通货膨胀严重,这些现象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中国的工矿企业虽然有利润,但是难以维持生产,出现了囤积原料为主,生产为辅的局面,C正确;题干未提及商业繁荣情况,不能得出商业繁荣带动工业生产,排除A;当时企业生产难以为继,反映的是生产遭到破坏而非恢复,排除B;1940年中后期不存在军阀混战局面,排除D。26.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
31、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A. 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B. 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 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D. 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正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时期,材料中“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以及图片中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工作,都是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的体现,故D正确;1953年已经开始一五计划,而不是国民经济恢复,排除A项;“全面提升”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奋斗,而不是节约,排除C项。27. 1954年10月,周恩来明确指出:“五项
32、原则不应只限于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材料反映了A. 我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B. 我国外交政策发生关键性转变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法D. 我国外交走出大国封锁的困境【答案】B【解析】【详解】1954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从按照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来划分敌我,到按照国家利益划分敌我,标志外交政策的成熟,因此B正确;A项是从新中国建立开始,我国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排除;195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刚刚提出,排除;美国当时继续封锁中国,D排除。故选B。28. 196
33、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际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之后,建立了如同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了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中共中央意在A. 采取具体措施纠正农村工作失误B. 缓解因经济困难带来的严重损失C. 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专业市场D. 利用有利国际形势发展外向型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垄断企业具有高利润、低成本的特征,政府在经济困难时期建立垄断企业组织是为了缓解因经济困难带来的严重损失,B正确;材料与农村改革无关,A排除;当时属于计划经济体制
34、,C排除;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同美苏对抗的状态,国际环境恶劣,D排除。故选B。29.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在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稍后,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邓小平的题词和讲话A. 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B. 证明了深圳特区的繁荣兴旺C. 明确了我国必须发展生产力D. 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我国从1980年开始创办经济特区,由于受“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对外开放受到质疑,为此,邓小平为特区题词,发表讲话,阐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邓小平为对
35、外开放明确了指导思想,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D。30. 伯利克里曾经说过,“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物中,我们恪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材料说明古代希腊A. 悲天悯人B. 自由民主C. 崇尚人治D. 法律至上【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侧重考查历史解释。材料强调的是在公众事务中,恪守法律,因此D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C。31. 西塞罗认为:“作为正确理性的法,既不是靠哪个人的天才创造的,也不是由人民的任何法令建立的,而是某种永恒的原则,这种原则统治着整个宇宙,理智地规定什么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西塞罗意在强调罗马法A.
36、 应是自然规律的体现B. 具有正确的理性C. 必须体现公共的意志D. 要遵循社会传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西塞罗强调理性的“法”须遵循永恒的原则,这种原则统治着整个宇宙,这种原则就是自然力量即自然规律,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怎么样的法才是理性的法,B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32. 1415世纪,意大利的画家们受到王公和富商的委托,描绘时人注目的丝袍、瓷器,香料罐、外族人以及异域动物等,这些绘画被呈现于皇宫住所及各商业场所。这反映出当时A. 意大利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场所B. 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C. 商业革命引起欧洲社会风尚变
37、化D. 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415世纪,地中海仍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故意大利的画家们有充足的关于东方的绘画资源,故选A项;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商业革命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故与B项同理可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现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33. 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你认为人口的激增可大部分归功于如表年份15001600170017501800亚欧大陆人口数量4.5亿5.45亿6.1亿7.2亿9亿A. 全球交流促使饮食结构与营养改善B. 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
38、义经济的发展C. 世界各地民族之间建立了密切联系D. 全球贸易连接着欧亚市场和消费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动植物的全球交流,使世界人口激增”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人口的激增应该得益于全球交流促进了高产作物的传播,使人类的饮食结构和营养得到改善,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动植物交流对人口增长的积极影响,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地民族之间联系的密切和全球贸易的影响,排除BCD。34. 伏尔泰声称牛顿哲学原理不是为聪明人设计的,而是为他自己也荣幸属于那个无知平民阶层设计的。他通过说政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原则。“苹果从天上掉下来”的典故就出自伏尔泰手笔。上述
39、材料反映了A. 牛顿为普及物理知识而精心编写通俗读物B. 伏尔泰深入浅出地解说牛顿的物理学思想C. 近代科学精神已经渗透到人们文化生活中D. 科学精神的推广有利于启蒙思想广泛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启蒙思想家用通俗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牛顿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理性正是启蒙思想所倡导的,因此D正确;牛顿没有编写通俗读物,排除A;B是现象,而试题追问的是本质,排除;C在题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35. 美国立宪的成功不仅证明了人类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自觉建构一种良好的政治制度是完全可能的,而且生动地演绎了“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的内涵在于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的有机结合。“建构理性”主要是指A
40、. 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B. 继承了英国的政治传统C. 创立了总统共和制政体D. 提供了制定宪法的示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美国根据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实现权力分立、制约平衡原则,故选C项;A项属于美国立宪成功的前提,排除;B项属于经验理性,排除;D项是美国立宪的影响,排除。36. 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其中,丁国是(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钢产量(单位:千吨)煤产量(单位:百万吨)1871年1891年1871年1891年1871年1891年甲8601897807401325926025乙16
41、6592036942772951409丙156446415212352370942丁660074996003200127186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很快英国就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未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被美德赶超,因此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可知丁是英国,故选A,排除BCD排除。37. 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确立了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的原则,规定在任的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人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的
42、实施A. 体现了议会对政党的监督B. 阻滞了政党政治的正常发展C. 说明政党斗争决定内阁政策D. 有利于国家政治的有序运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确立了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的原则”、“不能介人党派间的政治斗争”可以看出,文官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有利于英国政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国家政治的有序运行,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没有涉及,故排除。38. 1875年的法国宪法规定:总统签署的法令须有一名阁员会签方能有效;总统解散众议院需要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虽然由总统任命,但需要对议会负责,而众议院又可被总统解散。材料所述内容A. 是孟德斯鸠思想的具体实践B. 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
43、配C. 确保了总统权力高于议会D. 为法国复辟君主制铺平了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其体现了分权制约的原则,这是孟德斯鸠思想的具体实践,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中央权力分配,不涉及地方权力,排除B;总统权力受到制约,排除C;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排除D。39. 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指出:“议会政治和选举权本来是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制度而锻造出来的武器,资产阶级如果将其贯彻到底,则对占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有利,从而不可避免会带上社会主义的性质”。马克思意在说明A. 暴力革命已不合时宜B. 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C. 工人斗争应与时俱进D. 资产阶级革命性质转变【答案】C【解析】【
44、详解】材料“资产阶级如果将其贯彻到底,则对占人口大多数的无产阶级有利,从而不可避免会带上社会主义的性质”体现的是无产阶级斗争应该通过议会斗争来维护自身权益,说明的是工人斗争应该是与时俱进的,C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40. 苏联的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展现出来,已没有人能把社会主义斥之为不现实的空想。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的思想开始受到称赞。苏联的存在更加能使工人免受资本主义动荡的影响。苏联取得的成就反映了A. “计划经济”避免经济危机B. 东欧各国建成社会主义C. 依靠本国的力量实现现代化D. 苏联消灭了德国法西斯【答案】C【解析】【详解】苏联
45、是反法西斯国家的主力,其力量来自二战前进行的三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建设在斯大林模式下取得重大成就。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1929-1933)。通过对比,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增强,事实证明,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有效途径。C正确;A项只是对材料的部分解读,排除;B项和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1. 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20多万头快要产仔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A. 调节生产和销售矛盾B. 保证工厂劳动力的需求C. 旨在恢复民众购买力D. 调整国民经济比
46、例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大量销毁农产品,目的在于通过销毁农产品,解决生产过剩问题,调节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选A项;销毁农产品不能向英国圈地运动那样把农民逼进城市,不能解决工厂劳动力问题,排除B项;销毁农产品不能恢复民众购买力,排除C项;销毁农产品不能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排除D项。42.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外交官对英国代表团主要成员凯恩斯低声耳语:“他们是有钱袋子,但是我们有的是脑瓜子。”这表明A. 英国不甘心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B. 美国需要采纳英国的方案C. 美国尚不熟悉国际经济运营体系D. 美英两国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答案】A【
47、解析】【详解】由材料“他们是有钱袋子,但是我们有的是脑瓜子”可知,英国在二战后,尽管经济实力大为衰减,但仍不甘心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想要跟美国争夺世界经济的主导权,故选A;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它不能会放弃对世界经济主导权的争夺,它不可能采纳英国重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方案,排除B;战后的美国并不存在不熟悉国际经济运营体系的问题,否则以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不会建立,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美英两国的争斗,而非合作,故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43. 如图是反映美国与西欧的漫画,该漫画A. 揭示了西欧与美国关系的破裂B. 反映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C. 体现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
48、响D. 主题是两极格局的演变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欧崛起。根据漫画分析,其寓意为曾经的援助对象成为了现在的竞争对手,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复兴,通过经济上的援助达到政治上的控制,后来西欧开始一体化进程逐渐崛起,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对美国的霸主地位造成冲击,故选C项;漫画反映了西欧与美国援助控制与竞争反控制关系的变化,无法说明矛盾尖锐,且美国与西欧是盟友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对美国霸主地位的冲击,美国仍是霸主,故B项错误;漫画只反映了西欧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只是两极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的表现之一,D项夸大了其内涵,排除。44. 美国和苏联于196
49、3年签订部分禁试条约禁止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1968年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禁止向无核国家转移核武器,1973年召开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确认了在欧洲不诉诸武力和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原则。美苏双方的这些举措A. 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B. 遏制了世界多极化格局C. 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D.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措施是对双方的限制,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缓和双方矛盾,缓和世界紧张局势,因此C选项正确;这一时期美苏两极对峙,美苏此举意在避免双方矛盾升级,缓和国际局势,而非要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A选项错误;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建立,这些措施与多极化没有直接
50、关系,B选项错误;这些措施属于国际政治军事领域,与经济全球化没有直接关系,D选项错误。故选C。45. “该作品深刻揭露了社会中人类异化的生存状态,透露出悲观的人生哲学和极端的自由主义,反映了病态心理和颓废倾向,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反抗、摆脱资本主义奴役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方式是消极的。”这一作品A. 追求浪漫主义的情怀B. 揭露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C. 强调个性解放的精神D. 真实反映了当代社会本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反映了病态心理和颓废倾向,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反抗、摆脱资本主义奴役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得出该风格的作品主要是揭露现实社会中黑暗的一面,以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心理及精神
51、上的危机,故B项正确;材料与浪漫主义无关,排除A;材料不是强调个性解放,而只是指出问题,排除C;“真实”的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文学作品是经过再创作的,排除D。46. 明清社会材料一 明清时期,商品流通空前繁荣,市场范围已突破区城性限制,全国性的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商人的活动已走向集团化,形成众多商帮,其经营活动具有全国性和专业化特点。白银成为主币,金融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许多集市发展成为市镇,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明清社会在许多领域出现了变革性因素。从政治上来看,为防范经济因素对社会的分化,以至威胁中央集权统治,明朝以后,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从社会关系上看,城市市民
52、的抗税斗争及职业分化、城乡分化日益明显。从思想领域来看,这一时期思想界出现的泰州学派,代表了民众追求个性自由和追求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丘泼所提出在经济活动方面“听民自为”,在国家政策上倡导“保富”以及开放对外贸易等经济思想,更是商品经济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禁锢,自由发展的要求。摘编自林文勋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新变化与影响。材料二 明末小说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故事梗概:商人文若虚在国内做生意曾造挫折,眼看就要到破产的境地了。后来朋友到海外经商时顺便邀请他同往,开船前他用一两银子买了一篓太湖特产“洞庭红”橘子准备在路上享用。没料到了海外“吉零国”,这
53、一篓橘子竟卖出了一千多两银子。他在返程的路上又偶然捡到了一只大龟壳,到达福建后被一个波斯商人用5万两银子买去,文若虚用赚来的钱在沿海地区购买田宅重置家业,娶妻生子,家道殷富不绝(2)结合明清史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社会实际情况或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1)新变化:统一市场逐渐形成;长途贩运的商帮形成;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金融货币体系地位凸显;专业性工商业市镇崛起,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影响:政治上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社会关系上城乡分化明显;思想上出现经济自由和发展的要求。(2)示例一:情节:捡到一只大龟壳
54、,被一位波斯商人用5万两白银买去。历史现象:明朝时期货币经济发达。概述和评价: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加之赋税制度的改革,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大增,使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同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批白银流向欧洲,欧洲统治者为了追求享乐,通过阿拉伯商人大量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货币经济的盛行,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城镇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对抗着明朝的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使中国缓慢地向近代社会迈进。总之,明朝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示例二:商人文若虚在国内
55、做生意要到破产的境地了。历史现象:明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概述和评价:明朝时期,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厉行重农抑商政策,该政策导致商人经营环境严重恶化,遭到各种压制和盘剥,甚至会面临破产的境地,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此同时,该政策导致许多商人把赚来的钱用于购置土地,强化了小农经济,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总之,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合理与否,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解析】【分析】【详解】(1)新变化一问,依据材料一“全国性的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形成众多商帮”、“白银成为主币,金融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许多集市发展成为市镇
56、,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等信息分析概括即可。影响一问,依据材料一“明朝以后,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社会关系上看,城市市民的抗税斗争及职业分化、城乡分化日益明显”、“从思想领域来看,这一时期思想界出现的泰州学派,代表了民众追求个性自由和追求经济利益的价值取向”等信息,可以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方面分析概括影响即可。(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首先依据题意需要从上述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情节,其次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概括提炼重大历史现象,最后表述成文,进行概述和评价。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提取情节可从长途贩运、海外贸易、使用银两、贩卖土特产、波斯商人在福建置
57、业等,注意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关联性,如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社会价值观念变化以及与世界联系加强等。然后指出历史现象,从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等方面分析。最后联系所学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等角度概述和评价,注意评价要一分为二。4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1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表1 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 单位:%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农民的孩子
58、应以种田为本2.94.38.223.061.1父母在,不远游7.215.121.834.920.8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45.429.2l7.55.02.6富贵贫贱是命定的6.811.215.425.141.2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经商去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继续种田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35.214.131.82.78.5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参考示例(官方无标准答案)论题: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逐步带动就业观念的转变论述:随着十一届三
59、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农村地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而城市中开展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这一系列变化使改革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大胆改革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过去吃大锅饭的理念了。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民就业的选择更多了,“进厂不进城”,选择到乡镇的企业中从事劳动,不再局限于在土地上。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市场经济被人们所认知与推崇,农民也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小农意识,想要下海经商,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因此只有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带动思想的解放。【解析】【详解】本题主要依据对农民调查的数
60、据进行分析。从“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的数据可以看出,很赞同的比重为45.2%,比较赞同的为29.2%,同时结合“如果有机会重新作选择你将选择”,选择经商和去乡镇企业工作的分别为35.2%和14.1%,可以看出已经有很多农民认同经商创业。因此结合以上两个数据可以分析得出“改革开放逐步带动了人们思想的转变”这一题。论述时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同时联系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述。 48. 历史地图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下面四张图,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边疆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以欧洲
61、最为典型。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欧洲疆域变化的信息(至少2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材料二 “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2)请回答:依据图3和图4提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答案】(1)信息一:欧洲国家传统边界弱化(或由硬边疆演变为软边疆)。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在坚持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信息二:东欧剧变和苏联
62、解体。说明:欧洲国家数目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疆”不复存在;资本主义的“边疆”扩大。信息三: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欧盟东扩。说明:欧洲区域集团化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俄罗斯的利益空间被挤压,俄罗斯与欧盟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2)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清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与之相反,18、19世纪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近代化进程。这种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在工业化时代,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
63、本主义强国。【解析】【详解】(1)信息:从材料中的疆界范围来看,欧洲国家传统边界弱化,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在坚持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从材料中的国家数量来看,提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信息,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国家数目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疆”不复存在;资本主义的“边疆”扩大。从材料中的欧洲联合程度来看,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欧盟东扩,这主要原因是欧洲区域集团化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俄罗斯的利益空间被挤压,俄罗斯与欧盟的矛盾进一步加深。(2)比较:从材料中的疆域信息来看,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
64、历程。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清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与之相反,18、19世纪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近代化进程。这种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在工业化时代,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49. 招商局被誉为“中国民族企业百年历程缩影”,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招商局创造的中国“第一”1872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中国商船第一次行驶南洋航线1876年中国第一家船舶保险公司一仁和保险公司1878年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煤矿企
65、业一开平矿务局1879年中国第一条专用电话线1881年中国第一条专线铁路一唐山至胥各庄铁路1890年中国近代第一家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企业一上海机器织布局1897年中国第一家华资银行一中国通商银行摘编自招商局集团官网材料二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举行换旗过户,这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企业第一次收购外商资产。12月26日与英资太古、怡和签订第一次齐价合同,是中国民族企业对抗外商倾轧的一次重大胜利。1912年2月1日招商局临时股东大会议决,同意将局产押借给孙中山临时政府作借款用;1937年招商局以“新铭”等7艘轮船在江阴、上海、南京等地多次沉船抵御日寇沿江进犯摘编自招商局集团官网综合上述材料,对晚清招商局做简要介绍。【答案】这是晚清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工业。近代以来,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不断加深,为打破外国对华航运的垄断,为军事工业发展资金的资金需求,李鸿章等官员推动建立了招商局。招商局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多样化,很多方面具有开创性。它的创办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抵御了日本的侵略,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轮船招商局介绍可从创办的背景 、经营和投资范围、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国的经济侵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