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2.4滕王阁序精品教案2第二课时(鲁人版必修4)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3.理解文中的典故。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4.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复习13段中的典故,分析46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典故(略)。 二.分析第四五段: (一)补充注释: 1.四美具 具:具有,都有。 2.而难并 并:会聚一起。 3.穷睇眄于中天 穷:望尽。中:最高处。 4.极娱游于暇日 极:
2、尽情。娱游:欢乐。 5.兴尽悲来 兴:兴致。 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悲:悲怜。失路:迷路,不得志。 7.屈贾宜于长沙 屈:被贬谪。 8.所赖君子见机 赖:依赖。 9.老当益壮: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 10.穷且益坚:且:反而。 11.不坠青云之志 坠:抛弃。 (二)典故理解:(此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三)分析第四段内容: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
3、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言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段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四)分析第五段内容: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
4、么?反成自己坚定的意志。 5.小结:本段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问题: 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
5、暗用)(五)背诵这两段。 三.分析六、七段: (一)讲解典故,了解内容。(略) (二)补充注释: 1.一介书生 介:个 2.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3.有怀投笔 怀:心思。 4.奉晨昏于万里 奉:侍奉。 5.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6.胜地不常,盛宴难再 胜:美好。再:第二次。 7.兰亭已矣 已:过去。 8.奉承恩于伟饯 于:在。 9.是所望于群公 是:这。于:对。 10.敢竭鄙怀 竭: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三)分析内容: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暗示自己不甘做
6、一介书生。 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第二句。 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6.小结:第六段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又有峰回路转之笔,抒发了作者运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第七段除继续抒发自己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外,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四.全文内容: 诗与画的统一;景与情的统一;神与形的统一;自然与社会的统一;环境与气氛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山水与人文的统一;欢快与凝重的统一;悲怆与奋进的统一;低沉与昂扬的统一。这是本文脍炙人口、千古不衰的魅力所在。 五.写作特点: 1.文笔优美,意境高远,变化有致,起伏跌宕。 2.由略到详,由粗到细,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景到情。 3.长于用典,语言自然隽永,妙趣天成。 4.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5.善用借代、通感、夸张、婉曲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饶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