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505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评价(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走近桂林山水【基础性训练】(3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2.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 B.化学淀积作用C.化学溶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解析】1选D,2选B。第1题,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盐岩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所以喀斯特地貌

2、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第2题,图中a、b、c地貌为石钟乳、石笋和石柱,形成原因为流水的化学淀积作用。(2021南宁高一检测)读“石灰岩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3、4题。3.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导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淀积C.流水侵蚀D.风化作用4.图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解析】3选C,4选A。第3题,石灰岩天坑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导致岩石被溶解后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一系列特殊地貌。第4题,图示为喀斯特地貌,常见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该区

3、域石灰岩广布且降水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流水侵蚀强烈。(2021淄博高一检测)我国一联合考察团对广西喀斯特地貌进行了一次联合考察。据此回答57题。5.“桂林山水”这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无关()A.岩石条件B.气候条件C.生物条件D.土壤条件6.桂林山水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气候7.下列组合描述正确的是()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黄河中游河段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云贵高原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太行山区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桂林山水【解析】5选D,6选C,7选D。第5题,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

4、。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应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和生物条件来寻找桂林山水的成因,与土壤条件关系不大。第6题,桂林山水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第7题,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这种现象指的是河堤高于两岸的地势,形成“地上河”的景观,这种现象出现在黄河下游;“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真实写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是横断山脉的真实写照;“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桂林山水的真实写照。(2021武定高一检测)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810题。8.石林地貌常见于()A.云南省 B.陕西省C.辽

5、宁省 D.江苏省9.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10.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解析】8选A,9选D,10选D。第8题,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故选项中石林地貌常见于云南省。第9题,由于石灰岩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地貌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地貌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

6、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第10题,石林地貌分布区,形成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地表水流失,故地表水资源贫乏;地形变得崎岖不平;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建设;石林地貌独特,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安徽省某山(118E,31N附近)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境内海拔多在50米到450米,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下图为该山景观图和该山喀斯特地貌成因过程图(顺序已被打乱)。(1)根据材料判断,该山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图中石钟乳是在作用下形成的,石林的形成受作用影响。(2)结合材料,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该山喀斯特地貌发

7、育的主要过程。(3)简析丙图所示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溶蚀的程度,可判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为;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岩;海底形成石灰岩后,地壳抬升,经受外力侵蚀、化学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丁图中石钟乳是地下水溶解的钙质在溶洞内淀积而成;石林是流水溶蚀切割石灰岩形成的。第(2)题,根据图例信息和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的顺序,按照过程进行描述即可,喀斯特地貌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和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该地原是海洋环境,因沉积作用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伴随着地壳运动,地壳抬升,石灰岩层露出地表;由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可溶性岩石被风

8、化、流水侵蚀强烈,从而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溶洞内则由于流水作用,形成石钟乳等景观。第(3)题,图示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需要从不利和有利影响两个方面分析;其地貌特点地形崎岖、土层薄、地下溶洞多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土层薄,易水土流失,肥力低,不宜农耕;地下多溶洞,不宜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地形崎岖,不宜铺设交通线路,工程难度大、投资大;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业等方面:喀斯特地貌形态奇特,景观独特,适宜发展旅游业等。答案:(1)流水淀积流水侵蚀(溶蚀)(2)发育过程:该山原是海洋环境,因沉积作用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伴

9、随着地壳运动,地壳抬升,石灰岩层露出地表;由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沛,夏季高温,可溶性岩石被风化、流水侵蚀强烈,从而形成石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溶洞内则由于流水作用,形成石钟乳等景观。(3)土层薄,肥力低,不宜农耕;地下多溶洞不宜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地形崎岖,不宜铺设交通线路;喀斯特地貌形态奇特,适宜发展旅游业等。【提升性训练】(10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021济宁高一检测) 下图示意浙江兰溪某喀斯特溶洞断面。该溶洞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高度分布着三层水平溶洞,水平溶洞存在规模差异。据此完成12、13题。12.目前空间规模持续扩大最显著的是()A.B.C.

10、D.13.该地下河水量最大的时期为()A.形成时期 B.形成时期C.形成时期 D.形成时期【解析】12选C,13选A。第12题,读图可知处的溶洞处在初期发育阶段且该处地势较低,大量地下水可汇集到此,更有利于溶蚀作用的进行;处的溶洞规模目前规模已经较大,且该处地势最高,地下水不易积存,水体溶蚀作用较弱,后续扩张速度放缓;处地形坡度大,水体不易积存,不利于溶蚀作用的进一步进行;是地下河道而不是溶洞。第13题,读图可知,每一层溶洞都是在当时地壳相对稳定的时期流水不断溶蚀而形成,形成时期是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早期阶段,溶洞规模最大,水分下渗量大,此时地下河规模最大;后期随着地壳不断抬升,侵蚀基准面下

11、降,河流的侵蚀溶蚀向下发展,到了时期,地下河水量变小,这一点从溶洞规模变化可推知,因此可知该地下河水量最大时期为形成时期。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称之为壶穴,壶穴易在强急流或瀑布前方形成。下图示意某喀斯特地貌区壶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1416题。14.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A.地表起伏大 B.含沙量大C.水温高 D.地表多裂隙15.水流含沙量大有利于c阶段壶穴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水流挟带的砾石和粗颗粒物质()A.增大流速 B.改变基岩性质C.对基岩磨蚀强 D.增加地势落差16.喀

12、斯特地貌区有利于壶穴形成的条件是()A.降水更丰富 B.地势落差大C.岩石抗蚀力弱 D.全年气温较高【解析】14选D,15选C,16选C。第14题,结合材料分析,据“壶穴主要是由水流挟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的凹坑”可知,a时期壶穴形成地点地表岩层产生节理和裂隙,容易被侵蚀;地表起伏大、含沙量大不是a时期形成壶穴的主要因素;水温高和壶穴形成没有关系。第15题,读图分析可知,c阶段壶穴的形状表现为基岩受到严重的侵蚀,故水流含沙量大有利于c阶段壶穴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水流挟带的砾石和粗颗粒物质对基岩磨蚀强;流速主要受地势落差影响,读图可知,此阶段地势落差没有增大,流速也不会增大;基岩性质不会

13、改变。第16题,结合壶穴的形成过程分析,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岩石抗蚀力弱,容易被溶蚀,有利于壶穴形成;地势落差大、全年气温较高、降水更丰富其他地区也具备类似的条件,不是喀斯特地貌区易发育形成壶穴的主要条件。二、非选择题(共10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什科茨扬溶洞群位于斯洛文尼亚,这里月降雨量均在110160mm。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1,冬季并不寒冷,平均气温为-0.6。下图是巴尔干半岛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1)指出什科茨扬溶洞群所属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简述什科茨扬溶洞群的形成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主要从岩石、气候、水文等角度着手。第(2)题,从自然地理要素的角度分析,包括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要素。答案:(1)喀斯特地貌。原因: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流水作用显著。(2)溶洞形成过程中,导致地表径流下渗严重,地表水资源短缺;丰富的降水加剧水土流失,使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土壤退化,植被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