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9210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

2、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

3、移默化的影响。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

4、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材料三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

5、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词派,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

6、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完全一样。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7、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B. 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C. 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D. 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2. 根据

8、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B. 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C. 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D. 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3. 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B.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

9、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C. 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D.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4. 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5. 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答案】1. C 2. B 3. C 4. (1)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2)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 5. (1)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

10、文的理解;(2)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3)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4)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5)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C项,“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表述不当,属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第二自然段可知,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但它与“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构不成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11、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B项,“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错误,该选项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本选项属答非所问。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信息以及论点论据关系的能力。材料二表现的是苏轼诗词洒脱旷达的主导风格。ABD表现的均为洒脱旷达,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C项,“孤高心境”不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因为“孤”是孤独寂寞,“高”是清高傲然,可见并非乐观旷达洒脱豁然,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支撑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论证结构和方法的能力。第一段写苏轼作品在日本的影响,说

12、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第二、三、四三段分别说明日本人在词调、用韵、立意等方面的仿写情况,可见论证结构为总分式。从第二段“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的中心句、第三段的中心句“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第四段的中心句“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可见三段三个层次,是平行并列关系,多角度多侧面证明苏轼词对日本的影响。【5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取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材料一说“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

13、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说明苏轼青少年时期就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使之受益匪浅。“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说明父亲苏洵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影响很大。“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说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浓厚的宗教氛围

14、,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说明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风格独特,题材广泛。“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说明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

15、想艺术境界达到超然旷达的境界,营造出独特意境。【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

16、,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大 红 袍刘泷小镇小,但有个人的名气不小。他叫孔远,总是笑眯眯的。下颔一丛恩格斯一样很绅士的胡子。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酡颜。孔远开一石屋,名曰无我斋。奇人立世,总要有过人之处。孔远亦然,他有两绝。一是雕艺,几乎无人匹敌。无我斋里,摆有他不肯脱手的石雕作品。一件是“甜蜜”。料子为普通巴林石,但他雕工高妙,化腐朽为神奇,居然出现动感的效果。玉样的蜂巢有蜂蜜溢出,有蜂蛹蠕动,有工蜂忙碌,六棱型的窝眼以及封口蜂唾构筑的凸凹,纵纵横横,形似、神似。竟然有真的蜜蜂嘤嘤飞来,徘徊、盘桓,又怏怏离

17、去;一件是他用彩石构思的蜗牛巧雕,冠名“安居乐业”。无论是伏卧的枯黄菜叶,还是背着硬壳爬行的淡蓝蜗牛,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竟有一只真的淡白蜗牛不知从何处莫名其妙地爬来,和他制造的石头蜗牛做了十几天的伴,不肯离去。相石,是孔远又一独家秘笈。一次,他携朋友到一家新开业的石头城溜达。面对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巴林美石、奇石、彩石、图案石,巡视一遭后,他便指着一块面包大小的鸡血石悄悄说,这块石头的价钱绝对标错了,少一个“0”,应是6万元。朋友不信,觉得那块鸡血石尽管有红艳血丝,但底子发乌,其貌不扬,标价6000元已经不菲,再说,店主又不是傻子。孔远像变魔术一样从衣袋里拿出一沓百元钞票,摇了摇,对那守摊的

18、女子说,丫头,请把这块石头给我包上。女子便拿着钱去找老板。不一会,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匆匆走来,一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先生,这块石头的价钱标错了,不是6000元,而是6万元。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孔远得意地笑了。说,我说嘛,什么石头能逃过我的眼睛!事后,朋友开玩笑说:那个老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孔远说,什么呀,我开石头店,是为赚钱,不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成吗?!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次他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的表现。各色美石、奇石的爱好者、收藏者、店家纷纷赶来,集聚一堂。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以及他面前摆放的一块并不出色的石头。其石粗如男人拳头、长有尺许,表皮暗黄

19、,浮现斑斓色泽,如同破晓之朦胧云层,算是一断藕样的璞玉。然而,真是邪门了,众人都眼盯着这块石头,一副感觉良好、志在必得的架势。随着百元、千元地往上加价,从起价10万元水涨船高到了20万元。终于,有人将价钱推到了25万元。立时,众人目瞪口呆,场内鸦雀无声。此时,孔远却令人猝不及防地举起了号牌,沉稳而自信地说,我加3万元,28万元!所有人都傻了。人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孔远这小子是不是疯了?他却依然笑眯眯地端坐在那里。时间一秒一秒流走,人们都像被孔远掌控了一样,大脑一片空白。但是,主持拍卖的人是冷静的,他倒读了秒数之后,一锤定音说,成交!结果,孔远将买到的石头打磨、抛光之后,令所有爱石之人都瞪大

20、了眼睛:石头几无瑕疵,它红艳欲滴,血色连成一片,宛若娇艳牡丹!其美艳、灵动、飘逸、妖娆,堪称千载难逢、举世无双。这样,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诞生了。和一种高贵的茶叶同名。孔远锯其三分之一,就卖了90万元,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这之后,孔远心无飞扬之波,面无得意之色,依然该干嘛干嘛,盘桓于无我斋,雕石、把玩。前年,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说好事啊!铜台沟是地震带,1976年唐山地震,这里就裂了一条长长的大口子。咱们选个新址,建新村,建高楼!书记叹口气,说,上面拨款有数,别说建高楼,建新村都不够!孔远说,建设家乡,义不容

21、辞。这事,我来想辙!他把那段大红袍卖了,300万元。全部捐给了村里。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远给开的石屋命名“无我斋”这个名字意味深长,既体现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也暗示了下文孔远会为建新村而捐出大红袍。B. 孔远无我斋中不肯脱手的两件雕艺“甜蜜”和“安居乐业”,不仅表现了孔远雕刻水平高超,其命名也寄寓了孔远美好的愿望。C. 孔远在新开业的石头城发现一块鸡血石的价格标错了,他趁机购买这块鸡血石,说明他具有商人贪财贪利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D. 孔远在巴林鸡血石拍卖会上沉稳自信地加价,既

22、显现了这块巴林鸡血石的价值非凡,也显示了他作为小镇奇人“相石”一绝的特点。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膛微红,恍若蒙古汉子酒后的配颜”运用了肖像描写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孔远作为雕艺和相石艺人的特征。B. 孔远的两件雕艺作品“甜蜜”和“安居乐业”,都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真的蜜蜂和蜗牛的到来表现孔远雕艺的高超绝妙。C. “他们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脖子,手持号牌,盯视着前台手持槌子的人”,运用动作描写表达出人们对鸡血石的志在必得。D. 文章两次写到孔远笑眯眯的,开头描写重在呈现孔远的外貌特征,在拍卖会上的描写侧重于表现孔远沉稳自信的心理状态。8. 家乡铜台沟

23、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个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 小说结尾用“大红袍”给楼命名,有什么深刻含意?【答案】6. C 7. A 8.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丰富了人物形象。孔远不仅雕艺和相石水平高,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他还具有急公好义、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 9. 楼的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颜色殷红,用“大红袍”命名楼的名字,是对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赞扬孔远有着茶中名品大红袍一样高贵的品格;是对大红袍的主人孔远的感激,感激他对建设家乡做出的巨

24、大贡献。【解析】6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说明他具有商人贪财贪利的特点”是错误的。小说写到孔远在新开业的石头城发现一块鸡血石的价格标错了,但是朋友并不相信,从侧面写出了孔远相石的能力。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

25、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比喻手法”是错误的。这句话并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重要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回归文本,然后联系上下文看这一情节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分析这一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好和表现小说主旨方面的作用。本题中,孔远最后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是因为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从而可以看出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这一情节引出了后文孔远为了家乡建设毅然卖掉鸡血奇石“大红袍”捐给村民建新房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6、。前文说到孔远只卖掉了大红袍的三分之一,其余的一部分有人出200万元,他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什么也不卖了,但家乡铜台沟村书记找到他,说要搞脱贫攻坚移民搬迁时,孔远把剩余的大红袍卖了捐给了村里,从而可以看出孔远的高贵品质,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同时这一情节也和时代联系起来,使小说具有时代气息,富了小说的内涵。【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把握段落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人物、主旨上进行整体把握。小说的结尾写到“形状是按那段藕样的大红袍设计的,殷红的颜色,书行楷体三字:大红袍”,因为这些楼是用孔远卖掉大红袍的钱建成的,所写露的形状和颜色都是按照大红袍设计的,并且命名“大红袍

27、”,首先是对巴林鸡血石家族一个新石种-大红袍的纪念,同时也写出大红袍的主人孔远为家乡建设所做出的的贡献,是对孔远的一种赞美和感激。赞扬孔远有着茶中名品大红袍一样高贵的品格。分股了人物形象,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崔宏宇玄伯,清河东武城人。宏少有隽才,号曰冀州神童。苻融之牧冀州,虚心礼敬。拜阳平公侍郎、领冀州从事。出总庶事,入为宾友,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原郝轩名知人,称宏有王佐之材,近代所未有也。坚亡,避难齐鲁间,为丁零翟钊及晋叛将张愿所留。郝轩叹曰:

28、“斯人也,遇斯时,不因扶摇之势,而与鴳雀飞沈,岂不惜哉!”仕慕容垂,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所历著称。立身雅正,虽在兵乱,独厉志笃学,不以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弃郡走海滨。帝素闻其名,遣求。及至,以为黄门侍郎。与张对总机要,创制度。及帝幸邺,历问故事。宏应对若流,帝善之。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时命有司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宏总而裁之,以为永式。及置八部大夫,以拟八坐。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统事。深被信任,势倾朝廷。约俭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

29、养无重膳。帝闻,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宏居之愈甚。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宏陈古人制作之体,及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苟容。及道武季年,大臣多犯威怒,宏独无谴者,由于此也。道武崩,明元未即位,清河王绍因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宏独不受绍财,长孙嵩以下咸愧焉。诏遣使者循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宏与宜都公穆观等案之。帝称其平当。又诏宏与长孙嵩等朝堂决刑狱。泰常三年夏,宏病笃,帝遣侍中穆观就受遗言,侍臣问疾,一夜数返。卒,追赠司空,谥文贞公。丧礼一依安城王叔孙俊故事。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命拜送。子浩袭。太和中,孝文追录先朝功臣,以宏

30、配飨庙廷。(选自北史列传第九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B. 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C. 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D. 还次恒岭/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适遇宏扶老母/登岭/赐以牛米/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舍人初设于秦朝,自汉始,会选择德行高尚之人

31、任此职,目的是让其陪伴太子,以其高尚的修养品行影响太子。B. 是古代计时法中的十二时之一,即申时,指午后三时至五时;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的“黄昏”即与申时紧相连。C. 谥号一般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文中的文贞公、孝文、道武、明元等都是美谥。D. 配飨是指帝王祭天时以先祖配祭,文中指将崔宏在太庙配祭。鸿门宴中“旦日飨士卒”“飨”指用酒食款待,与此处的“飨”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宏富有才干,处事果断。他从小就才智过人,苻融曾虚心向他请教,苻坚亦知其才干,郝轩赞其能佐助帝王。他处置事务,毫不拖延。B.

32、 崔宏立身正派,一心向学。他后来出仕于慕容垂,先后历任要职,皆得好评。他虽然身处兵荒马乱之时,但仍然坚定信念,踏实学习。C. 崔宏处事公平,裁决适当。他总管裁定诸多事务;视察郡国,纠正不法行事,审定公允;刑罚狱讼,判决合理,深得武帝信任。D. 崔宏约俭自居,无意资产。他家徒四壁,动乱年代,妻子儿女不免挨饿受冻;外出无车,步行上朝;母亲年事已高,奉养亦无多样食物。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道武征慕容宝,次常山。弃郡走海滨。帝素闻其名,遣求。(2)诏群臣及附国渠帅皆会葬,自亲王以外,尽命拜送。14. 崔宏深受道武帝器重,除了政治才能之外,还有哪些原因?请简要说明。【答案】10

33、. C 11. B 12. C 13. (1)道武帝攻打慕容宝时,兵至常山。崔宏离开郡城逃到海边。道武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派使者寻找。(2)诏令群臣和附属国的主帅们都参加葬礼,除亲王以外,全部让他们拜送。 14. 崔宏回答道武帝询问的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等问题,很符合皇帝的心意。他从未强行进谏触怒皇帝,也从不阿谀奉承以取宠。自我约束,生活俭朴。【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

34、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回军时到达恒岭,皇帝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新归附的人员,正遇上崔宏扶着老母亲爬上山顶,便赏赐给他耕牛和粟米。于是下令凡自己难以前行的迁徙的人,配给车辆和牛”。“帝亲登山顶”“抚慰新人”,前后顺承关系,之间断开,排除AD;“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定语后置句,“不能自进(诸徙人)”,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B项,“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的黄昏即与申时紧相连”错误,“黄

35、昏”指晚七时至九时。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C项,“视察郡国,纠正不法行事深得武帝信任”错误,“视察郡国,纠正不法行事”的是使者崔宏负责审理;另外,此事以及判决狱讼是在道武帝去世后。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

36、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征”,攻打;“走”,逃跑;“素”,一向。(2)中“渠帅”,主帅们;“尽”,全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

37、点内容。第二段“及帝幸邺,历问故事。宏应对若流,帝善之”,意思是“当皇帝前往邺城时,一一询问有关过去的事情。崔宏应答如流,皇帝很赞赏他”,即崔宏回答道武帝询问的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等问题,很符合皇帝的心意;“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宏陈古人制作之体,及往代废兴之由,甚合上意。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苟容”,意思是“他时常被召去询问古今的旧事,帝王的制度,崔宏陈述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很符合皇帝的心意。他从未强行进谏触怒皇帝,也从不阿谀奉承以取宠。到道武帝晚年,大臣们大多触犯皇帝的威怒,崔宏却从未受到谴责,也正是因为这点”,即他从未强行进谏触怒皇帝,也从不阿谀奉承以取宠;

38、“约俭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帝闻,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宏居之愈甚”,意思是“但他自我约束,生活俭朴,不置产业,家里空空如也;外出没有车坐,早晨、下午都是步行上朝。母亲年已七十,奉养也没有多样食物。皇帝知道以后,更加敬重他,厚加赏赐。当时人有的讥笑他过于节俭,而崔宏却更加自我约束”,即自我约束,生活俭朴。【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

39、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崔宏,字玄伯,清河东武城人。崔宏从小就才智过人,被称为冀州神童。苻融任冀州牧时,虚心向他请教,十分

40、尊敬。任命他为阳平公侍郎,兼任冀州从事。对外总理日常事务,入内视为宾客密友,他对各种事务的处置,果断毫不拖延。苻坚知道他的才干,征召为太子舍人。他以母亲有病为由,不肯就任。降为著作佐郎。太原人郝轩是个以知人而闻名的人,他称赞崔宏有佐助帝王的才能,近代以来从未有过。苻坚败亡之后,他避乱于齐鲁之间,被丁零的翟钊和晋朝叛将张愿所挽留。郝轩叹息着说:“这个人啊,遇到这样的时机,不趁此扶摇直上,却跟燕雀一起升降,岂不可惜!”后出仕于慕容垂,任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在所担任的职务上都得到好评。他立身正派,虽处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仍坚定信念,一心学习,不把资产放在心上,妻子儿女也免不了受饥寒之苦。道武帝

41、攻打慕容宝时,兵至常山。崔宏离开郡城逃到海边。道武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声,派使者寻找。等到找来以后,任命他为黄门侍郎。和张兖一起总管机要大事,起草创立制度。当皇帝前往邺城时,一一询问有关过去的事情。崔宏应答如流,皇帝很赞赏他。回军时到达恒岭,皇帝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新归附的人员,正遇上崔宏扶着老母亲爬上山顶,便赏赐给他耕牛和粟米。于是下令凡自己难以前行的迁徙的人,配给车辆和牛。又改任吏部尚书。当时朝廷命令有关方面确定官员的爵级,撰写朝廷礼仪,协和音乐,制定法律条令,申明处罚有关禁令由崔宏总管并最后裁定,作为永久的定式。等到设置八部大夫,如同过去的八座之官。崔宏通管三十六曹官员任命,如令、仆等统管。深

42、受信任,势倾朝廷。但他自我约束,生活俭朴,不置产业,家里空空如也;外出没有车坐,早晨、下午都是步行上朝。母亲年已七十,奉养也没有多样食物。皇帝知道以后,更加敬重他,厚加赏赐。当时人有的讥笑他过于节俭,而崔宏却更加自我约束。他时常被召去询问古今的旧事,帝王的制度,崔宏陈述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很符合皇帝的心意。他从未强行进谏触怒皇帝,也从不阿谀奉承以取宠。到道武帝晚年,大臣们大多触犯皇帝的威怒,崔宏却从未受到谴责,也正是因为这点。道武帝去世,明元帝未即位时,清河王绍因为人心不安定,便取出大量财物绢帛,赏赐朝臣们。只有崔宏不肯接受绍赐给的财物,长孙嵩以下官员们都感到惭愧。皇帝派使者们出

43、去视察各郡国情况,检查纠正那些不依法行事的地方守宰们,让崔宏和宜都公穆观等最后审定,皇帝称赞他们做得公平适当。又下令让崔宏和长孙嵩在朝堂判决刑罚狱讼。泰常三年(418)夏天,崔宏病重,皇帝派侍中穆观前往接受遗言。侍臣们前去问病探视的,一夜之间数次往返。死后,追赠司空,谥为文贞公。丧礼完全依照安城王叔孙俊的旧例。诏令群臣和附属国的主帅们都参加葬礼,除亲王以外,全部让他们拜送。他的儿子崔浩袭爵。太和年间,孝文帝追记前朝的功臣,将崔宏在太庙配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刘禹锡海天杀气薄,蛮军部伍嚣。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围合繁钲息

44、,禽兴大旆摇。猜鹰屡奋迅,惊鹿时踢跳。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销。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日暮还城邑,全笳发丽谯。注:莫徭:即现时瑶族。丽谯:城门更楼。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的题目即已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一个“观”字统领起全诗。B. 猎场围合铜停敲,旌旗四处摆动,既紧张更有序,与开篇时的人声鼎沸杂乱喧嚣不同。C. 诗人并未直写所获猎物多少,但透过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便可推知一二,反更有韵味。D. 本诗写观猎不只表现瑶民围猎的欢乐,更有对这一民族勇敢豪放精神的讴歌与颂扬。16. 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

45、案】15. B 16. 视听结合:钲声、犬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红叶黑土,大旗猎猎,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围猎时的旗摇钲鸣、犬跃鹰飞,人奔鹿跳;猎后还城时,日暮人寂清笳起。二者巧妙融合,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瑶民集体节日围猎图。【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开篇时的人

46、声鼎沸杂乱喧嚣”错误,“嚣”并非“杂乱喧器”,而是“强悍”之意。开篇大处着墨,极力渲染出猎时的气势和热烈紧张的气氛。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从内容、情感、手法和结构上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题干中“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所以分析时应从写景的艺术手法分析,有比喻、拟人、夸张、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和视听结合等艺术手法。“钲”指行军时敲打的鼓,“笳”指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类似笛子的一种乐器,“猜鹰屡奋迅”形容鸟飞或兽跑迅疾而有气势,“日暮还城邑”,由这些可以看出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又“红叶”“黑草”等从视觉上表现了色彩鲜明,可见这些景物描写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

47、法。“围合繁钲息”指围猎时的旗摇钲鸣,“猜鹰屡奋迅”意为鹰飞迅疾而有气势发出惊叫声,“惊鹿时踢跳”指打猎时人奔鹿跳,表现瑶民围猎的热闹欢乐;而当日暮猎后回城时,人寂清笳起,这是围猎后的回家的情景,两者动静结合,更有瑶民集体节日的生活气息,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民集体节日围猎图。远看“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红叶黑土,近看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远近结合,表现围猎的广阔视野更显围猎的欢乐。【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现代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48、,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2)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语句描写大鹏徙于南冥时的壮观场面的两句是:“_,_。”(3)庄子在逍遥游中,点出能够做到“无所待”而“逍遥游”的最高境界是“_,_”。【答案】 (1). 同是天涯沦落人 (2). 相逢何必曾相识 (3). 水击三千里 (4). 抟扶

49、摇而上者九万里 (5). 若夫乘天地之正 (6). 而御六气之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能力。注意以下字形的书写:涯(“涯”声旁别多加“山字头”)、沦、抟(别误写为“砖”)、御(中间部位别误写为“缶”)、辩(别误写为“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中国古代,瘟疫灾害爆发的频繁程度与破坏力,远超水旱灾害_战争。简单的史料记录背后,常常是_的生命财产损失。在经历多次教训后,“切断传染源”便成为面对“大疫情”时执政者们的重要举措。如宋神宗年间的虔州瘟疫,是雨季来临时上游水源被污染所致,新任知州刘彝以“雨污分离”的思路_当地水渠,建成了著名的“福寿

50、沟”(地下排水系统),(),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隔离法,始于秦朝。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中记载,秦国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疠所”居住,跟体健的人分开吃喝,_切断传播源。唐代时由僧人开设的用来隔离收治病患者的乞丐养病坊,从宋代开始出现的大量官办养病机构,()。清代的法律规定:境内只要发现天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凡海外来华的船只,要严格排查“出痘者”,切断一切输入通道。(摘编自中国科普)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以至 触目惊心 构建 从而B. 甚至 惊世骇俗 重建 进而C. 甚至 触目惊心 重建 从而D. 以至 惊世骇俗 构建 进而19. 请在文中括号处

51、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境内如发现天花患者,应酌情将其隔离,海外来华的船只,要适当排查出痘者,依礼切断输入通道。”好吗?为什么?【答案】18. C 19. 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确保污水与饮用水分离)都是隔离病患的处所(都有隔离病患的作用) 20. 不如原文表达好,原文语境为庄重场合,应使用公文语体。运用“只要一定”“凡严格”“一切”等表达命令语气、限制范围等词语,强调坚决不容放宽的措施。【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要注意

52、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延伸,一般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也可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情况的程度很深而产生的结果。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文段中是要将瘟疫灾害爆发的频繁程度与破坏力和水旱灾害战争作比较,突出其破坏力巨大,第一处应用“甚至”。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惊世骇俗:指人因思想、言行等异于寻常而使人感到震惊。文段中强调瘟疫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巨大,让人看到很震惊,第二

53、处应用“触目惊心”。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重建:重新建设或建立。文段中水渠是具体的,是重新修建水渠,第三处应用“重建”。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进而:更进一步。文段里强调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这一结果,第四处应用“从而”。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意表达连贯的能力。要补充完整所缺失的句子,关键在于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知晓这段文字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语境,我们才能推断划横线的地方需要怎样的表述才能将上下文连接起来。另外注意字数的要求。这里前面说到“建成了地下排水系统”,后面是结果“消除了肆虐当地多年的瘟疫”,造成瘟疫的原因的是雨季来临时上游水源被污染所致,这里强调排

54、水系统的作用,可填“确保污水绕开生活区(确保污水与饮用水分离)”。前面说到秦国将麻风病人集中迁移到“房所”居住,跟体健的人分开吃喝,切断传播源,后面说到境内只要发现天花患者,一定要将其隔离,说明在古代已经有那种类似于现代的隔离病患的场所,所以这里可填“都是隔离病患的处所”。【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不同句子结构、不同语气类别、不同表达效果的把握。作答时,要对比句子改动的地方,结合语境分析哪种表达更好。对比修改后的句子,将“只要”改成了“如”,“一定要”改成了“应酌情”,缺少了“凡”,“严格”改成了“适当”,“切断一切输入通道”改成了“

55、依礼切断输入通道”,效果不如原句好,原文语境庄重,使用公文语体,甚至用了表达命令语气和限制范围的词语,语气强烈,更强调了对隔离疫情的重视。【点睛】句子的补写要求语句连贯,顺序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互相照应。一般遵从以下几点:陈述对象要一致;前后句式,句子结构要一致;看语句顺序,要符合思维逻辑;看词语照应,考虑词脉的相承性;看画面色调,看画面的相融性;看上下文押韵,看音韵的和谐性;看标点符号,考虑结构的层次性。21. 下面文段画线句中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组成,它不仅能抵御外来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袭

56、,还能消除体内衰老、死亡、恶化或突变的细胞,保持机体的健康。体育锻炼能延迟机体免疫系统衰老并逆转系统的机能减退能力,不过运动量太大反而会降低人的抗病能力,增加上呼吸道等疾病的感染率,甚至有可能诱发一些潜在疾病的危险。因此,适量运动才能有益于人体免疫功能的增强。【答案】改:衰老、突变、恶化或死亡改:逆转系统的机能减退趋势改: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率改:有可能诱发一些潜在疾病(有可能产生诱发一些潜在疾病的危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的掌握能力。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文体、句

57、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第句主要是语序不当,“衰老、突变、恶化或死亡”这几个词语之间呈现的是由轻到重的逻辑顺序,不能随意颠倒错乱;第句,原句“逆转”和“能力”搭配不当。“机能减退”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一种趋势,所以应将“能力”改为“趋势”。第句,“感染率”是指人和动物的机体受病菌侵害的几率,而语境是说上呼吸道等疾病出现的几率,即应该是“发生率”。第句,原句句式杂糅。“诱发疾病”和“产生的危险”是两套句子结构,不能并

58、存,故可将原句改为:“有可能诱发一些潜在疾病”或“有可能产生诱发一些潜在疾病的危险”。22. 阅读下面文字,简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不超过50个字。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

59、,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答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重点关注基础学科 建立综合考核选拔机制探索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模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中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属于新闻类材料(叙述类)压缩语段。新闻类压缩语段,它主要考察提炼主要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对于此类材料压缩后的表述,要突出有新闻价值的语句,比如时间、地点、中心事件等具体要素。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内容,然后划分层次筛选重点语句

60、进行概括。材料一共有五句话,第句简单介绍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时间以及主要内容,不属于“强基计划”的特点;第句,重点介绍“强基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第句“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关注基础学科;结合第句“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建立综合考核选拔

61、机制;结合第句“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可以概括“强基计划”的特点是探索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培养模式。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挪威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赎美 对上面几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

62、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青春进步希望写在“十八岁成人礼”上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青春进步希望,作为十八岁的一份子,站在学校的演播厅,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感,内心是无比喜悦和激动的。青春花季,如诗如梦。十八岁,从法律意义上意味着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履行和承担一切法律范围的权利和义务了。十八岁是分水岭,左边是过去的岁月里由幼稚和梦想堆砌的美丽的梦幻庄园,而右边,是我们即将踏上的,充满神奇和未知诱惑的,一条终点由自己决定的人生之路。十八岁,远去了童年的烂

63、漫,淡去了少年的轻狂,十八岁,生命绽开最灿烂的微笑,血脉里奔流着活力,心头铭刻雄心壮志。是的,风华正茂的我们已经长大,我们应该有责任和担当的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挪威的艺术家易卜生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也要稳稳地驾驭号“社会主义中国号”这艘巨轮。而稳稳地驾驭需要我们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把握船行的方向和速度,才能稳稳地抵达共产主义的港湾。而要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只是,不断地追求学业、思想的进步,努力地把自己锻造成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学

64、习上的进步,思想上的升华,能力的提高并非朝夕之功,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干。在学习中不断地激浊扬清、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地取得实质性的进步,才能真正地掌握过硬的建设本领。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过,“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我们要在学习中吸取新鲜的营养,有价值的东西,摒弃糟粕和渣滓,才能成为真正的“四有”青年。同学们,十八岁的我们,有对梦想的追求,有不断进步的渴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个人的进步与国家的腾飞同步呢?我国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的意思是我们国家要有真的发展和进步,必须要弘扬民族魂。而这个民族魂的内

65、核就是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排除万难、与时俱进。不断地超越和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我们一直稳稳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弘扬社会主义民族魂的道路上,而且在不断地发扬它,光大它,这个民族魂本质就是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亲爱的同学们,十八岁,不仅是一个年龄,一个数字符号,更是一种担当和责任,需要我们不断地弃旧扬新、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迎来自身的进步和才能成就国家的繁荣富强。岁月不居,韶华易逝,让我们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不懈地奋斗吧。最后,让我们举起右手,向含辛茹苦抚育我们的父母,向谆谆教诲我们的老师郑重宣告:我们成年了,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们的希望!我们一定会不

66、断进步,争做国家的栋梁!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道给材料和任

67、务的作文题。材料由毛泽东、朱熹、易卜生等六个伟人的名言组成。我们首先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大意,然后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第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说明了青年是社会的生力军,前途不可限量。第“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强调人要不断地激浊扬清,不断地自我完善。第句“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强调中国的进步有赖于民族魂的弘扬。第句说明:个人的进步,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第句说明:个人要掌握本领,要有责任担当的意识。第句说明:拥有希望或梦想的意义和作用。根据题干将二至三句话进行组合,成一个论题,进行立意即可。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形式要求。立

68、意角度:1.不断进步,超越自我。2.革故鼎新,激浊扬清,才能真正进步。3.弘扬民族魂,中国才能真正进步。4.个人有进步,民族有希望。结构层次:这是一组名句串式的材料。首先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大意,然后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有共性的话题。范文青春进步希望,紧扣“18岁成人礼”这个活动背景,抓住“青春”这个字眼。名句方面结合了第三、四、六句,即“进步”与“希望”。这之间的内在关系是:18岁正值青春年华,从发展的角度看,需要不断进步,才能成就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开篇点出发言的主题,写到18岁的美好和责任担当意识;中间部分具体论述:青春年华当大有作为,不断追求进步;而要取得真正进步,需要不断地革故鼎新、激浊

69、扬清,还要弘扬“民族魂”,即有家国情怀。最后,再次呼吁青春年少的同学,不辜负父母师长的养育和教诲,为民族的希望做出自己的贡献。整篇文章脉络清晰,紧扣标题;语言很有激情和感染力,符合发言稿的要求。素材积累:1.韶光易逝,青春难觅。哲人说,时间很短,一个人从生到死也不过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是的,昨天已经过去,今天正在进行,而明天,属于自己。18岁的青春同样如此,过去的已经过去,而未来,正等待着我们去耕耘,父母创造的只能是我们的此刻,而我们,要创造的却是自己的未来。没有谁能够掌握我们的命运,是我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世界。2. 18岁,代表着心智上的成熟,是一种能够放眼未来,能够正视逆境和现实的

70、宽阔胸襟。18年的成长历程中,有很多自己不愿见到的发生的事情和一些相对来说是逆境的境遇。但是,我们18岁了,不能再去想着如何逃避和摆脱这些烦扰。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而那些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18岁了,应该拥有一些实际的想法和对生活的希望,不需要说一些豪冲天的话语,也不需要轰轰烈烈地做一番大事,18岁,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坚挺基石。3.谁都不希望在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虚度光阴,所以,前18年已经过去,后面的精彩将由我们自己去呈献,用自己的汗水写下人生的宣言,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诺言,老矣时,还能够想起自己在18岁成人礼上的庄严宣誓:十八而志,青

71、春万岁!4. 责任如阳光,能激发潜能;责任如甘露,能净化心灵;责任如烛光,能照亮人生。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素质。每个人都必须拥有责任并履行责任,只有责任才能激发人的潜能,唤醒人的良知。“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以修身,齐家,平天下为准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花木兰替父从军体现的是一位女儿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精忠报国体现的是南宋名将岳飞对国家的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范仲淹对人民的责任。5.如今,钟南山院士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国逢疫难、古稀之年、临危受命;72岁的张伯礼院土如同披甲持锐的战士,

72、抗疫期间一直战斗在最前沿,初心使命、责任担当;作为渐冻症患者,张定宇在疫情期间仍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救死扶伤;陈薇院士带领团队用自己的完美逆行、专业技能和大无畏精神,实践着另一重意义上的保家卫国。同学们,在这些英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责任。责任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约束、一种使命。如果有人问我是什么推动着我国不停地前进,我会告诉他:责任!党的好干部廖俊波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芳兰生贵里,山河澄正气”的无私品质;消防战士杨科璋为救怀中的孩子,献出年仅27岁的宝贵生命,书写“英雄归厚土,浩然天地秋”的拳拳大爱;科学家黄大年“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工作中争分夺秒透支生命,推动我国快速

73、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写就“一心中国梦,功德冠群英”的爱国精神。他们恪尽职守公而忘私的精神品质无一不感动激励着我们。6同学们,我不相信手掌上的纹路,我只相信担当责任会让生活更加的闪亮,我会以负责为己任,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热情,继续我的征途,我相信这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决心。我相信,担当责任,青春无悔。记得美国前总统林肯说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希望同学们都能事不避难,责任在心,担当在行,奋勇向前。【点睛】写作策略: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

74、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