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十八)一、选择题1.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A.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B.能量的收支随季节波动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反复进行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 D解析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答案 D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主要是其物质和能量的收支保持相对的稳定,但
2、也会由于迁入迁出、出生死亡等因素发生细微的变化,而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生相应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3.(2010扬州市期中检测)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强,原因是( )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某营养级中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A. B.C. D.答案 B解析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就越复杂;假如其中的某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4.下
3、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答案 C解析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按能量传递规律来说,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但人类可利用的能量未必就越少。5.有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物种的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过程答案 C解析 A项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物的数量
4、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而且干扰甚至破坏所有的生态系统,增加了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B项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原有平衡,不能使稳定性进一步提高。D项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干扰了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反而降低了稳定性,这是因为演替过程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C项增加物种数目,使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食物链、食物网增多,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A.松毛虫繁殖能力强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C.人工林营养结构
5、简单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答案 C解析 一般说来,自然林区经过了若干年的发展,种群数量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具体地说,自然林区不仅生活着马尾松,还生活着其他动物等,当有害昆虫啃食植物时,食虫鸟又大量捕食有害昆虫,保护了植物,而人工林种群数量少,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遭到破坏。7.(2010浙江金华十校联考)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以下哪一组特点( )A.种群数量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B.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强D.分解者的分解
6、能力弱,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强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热带雨林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因此,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而且此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相比,光照较强,气温较高,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活动均较强,因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度均较快。8.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
7、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为原来的状态答案 D解析 所谓恢复力稳定性主要强调两点: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只有D。9.(2011南通市二模)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变化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变化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变化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答案
8、D解析 在正常变化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动态平衡,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和数量都有关;若外来干扰越强烈,该生态系统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就越长;TS值越小,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就越大。10.下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答案 C解析 北极冻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非常简单,生产者几乎只有地衣一种,抵抗外界干扰而保护原状的能力极差,一旦破坏也极难恢复原状,因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差。但是,对一般生态系统而言,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负相关:抵抗力稳定性强
9、的生态系统(如森林),其恢复力稳定性则弱;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如草原),其恢复力稳定性则较强。11.(2010盐城二模)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方向是乙甲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答案 A解析 对比甲、乙的变化,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甲乙。M点时,从整体上看,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造成甲种群数量变化是信息传递的结果,这种调节方式是双向的。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该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这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
10、调节能力的结果。12.(2010山东聊城期末)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答案 C解析 当受到外来干扰后生物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13.(09天津卷,5)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C. D.答案 B解析 从图可以看出,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
11、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因此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这样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S点后乙经历次生演替过程,但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二、非选择题14.(2009深圳调研)生物个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其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_(正、负)反馈来实现的。请以文字、箭头分别构建一个个体稳态和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个体稳态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以血糖调节为例):_。生态系统稳态反馈调节的
12、概念模型(生态系统以水稻田生态系统为例,水稻田中的主要生物有水稻、食虫鸟与害虫):_。(2)某大型湖泊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呈_(正,负)反馈状态。为减缓其污染,应该控制哪些污染源?(至少2点)_。答案 (1)负饮食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增加+-水稻数量害虫数量食虫鸟数量+(2)正 控制含N、P等污染物的排放:如处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对农药、化肥进行合理减量使用解析 生命系统普遍存在的反馈现象是负反馈。个体稳态的反馈调节有血糖的平衡、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水盐平衡的调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等。水稻田中水稻、害虫、食虫鸟组成食物链,害虫增多使食虫鸟增多,食虫鸟增多抑制了
13、害虫的增多。大型湖泊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质迅速恶化,水质恶化加剧了藻类的死亡,形成恶性循环,这属于正反馈调节。15.(2010山东济南模拟)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态瓶编号甲+-+乙-+-+丙+-丁+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以下问题:(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原因是_。(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原因是_。(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_;_。答案 (1)下降 缺乏光照
14、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没有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3)较少 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4)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 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瓶维持稳态的条件。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光照、水、温度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对于生态瓶乙来说,没有光照,该生态系统就没有能量来源,不能保持稳态。对于生态瓶丙来说,没有泥沙,该生态系统就缺乏分解者,有机物不能及时分解为无机物,就不能维持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不能保持稳定。对于生态瓶丁来说,消费者过多,生产者不能满足其对有机物和氧气的需要,该生态系统也不能保持稳态。因此,对于该生态系统来说,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