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年秋高中历史学案 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616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秋高中历史学案 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4年秋高中历史学案 7.21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课程提纲:一、人民教育的奠基(一)措施:1扫盲教育:新中国建立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扫盲教育。2、建立人民教育事业: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这就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3、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毛泽东

2、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4、学校教育制度建设: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青年们强烈的求学欲望,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全日制学习或半工半读。学思之窗 见课本P100“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思 考: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为什么得到较快发展? 答: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主要是逐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

3、人才。取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二)意义:1、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二、新中国教育的浩劫 (一)原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很多师生都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二)表现:1、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2、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只要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3、“文化

4、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三、教育的复兴 (一)原因: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二)措施:1、恢复高考制度:他充分肯定新中国前17年的教育工作,在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历史纵横 1977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 1977年冬天,全国有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考生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迄今为止,这是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

5、经过这一次以及1978年夏季的招生考试,全国有40多万人走进大学校门。2、科教兴国”发展战略:1995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资料回放 我们国家,国力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责任。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邓小平 3、教育改革:20世纪80年代,

6、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义务教育是普及青少年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目前我国已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大战略目标。、对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

7、211工程”计划(“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4、教育投资: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历史纵横 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推出了“希望工程”,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帮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完成小学学业,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希望工程”得到了广泛响应,很多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涌现了孩子捐出压岁钱、老人捐出退休金的感人事例。到2006年5月,“希望工程”共接受社会捐款超过30亿元,捐建希望小学12559所,救助农村失学儿童289万名。5、边远和落后地区教育: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并在西部近200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国家还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本课要旨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革”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