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市部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庙会的季节性特征,主要是指庙会的时间界限非常鲜明。庙会一般集中在春季,农历正、二、三月最多,尤其是正月庙会最为繁密。这是由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春耕季节在整个农业生产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北方农村的耕作以春天为始居多,庙会就自然成为耕作的准备。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因素使带有神秘色彩的庙会祭祀活动在春天繁盛,人们的愿望和担忧等心理因素,在庙会中化为具体的形式。夏收、秋收季节一般来说没有庙会,即使有,也只是小型的一天就
2、结束的“小满会”之类的庙会。这种季节性体现出庙会与农耕联系的特点。(摘编自高有鹏狂欢季节庙会中的信仰与生活)材料二:(资料来源于张萍明清陕西庙会市场研究)【注】以上统计为清末民初澄城县一年中61个村镇举办的198天的定期庙会统计。材料三:庙会中使用的各种服装、道具等象征物品反映的对“官方符号系统”的嘲弄,是庙会狂欢精神的一大表现。这种借神灵之力以反传统的做法在城隍庙会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城隍出巡的队伍行列中,往往开始都是銮驾仪仗、三班六房的书吏衙役,然后才是各种杂耍舞队。前面有铜锣开道,扮演者高举“回避”“肃静”大牌,还有旌旗伞盖,完全模仿现实中地方官员的排场。在福建的神道出巡活动中,如果省城
3、隍路遇瘟部尚书,城隍的神位要停在路边,尚书的神位则在路中央,代表城隍的香头要趋前三叩,表示接驾来迟,罪该万死,请求恕罪。代表尚书的香头则挺胸凸肚,抚慰告诫一番。这种做法突破了传统的等级限制,人们扮演着现实生活中距离极为遥远的角色;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他们不能超越或反抗这种“官方符号系统”,而只是在“应用”,并不是在摧毁。正如克劳克所说,这些东西“有时允许被用来对文化的既定秩序进行挑战,但通常其结果则是维护这一既定秩序”。采自原始宗教的庙会的狂欢精神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经历了世俗化或从“娱神”到“娱人”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庙会狂欢的调节器作用十分明显:远古社会宰牲以谢神,变成庙会游神期间的大吃大喝
4、,满足久违了的食欲需要;原始的歌舞仪式和群众狂欢,变成后代的各种集体娱乐形式,以满足压抑已久的声色本能;伦理道德对男女、服饰、举止、交往的诸多限制,也在宗教信仰的借口下被冲破可以说,在文明社会的大背景下,理性活动,特别是被扭曲了的理性活动,需要非理性的活动加以调节,非理性的形式中可能潜涵着一种理性的目的。如果辩证地看,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理性”约束其实很大程度上倒可能是非理性的,甚至是非“人性”的,而表现形式上的非理性行为倒有可能有很大的理性意义。(摘自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材料四:巴赫金从人本视角出发,认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生活于两个世界:一个正统、官方,人们必须
5、谨守规则、礼教与秩序;另一个世界则是狂欢节,人们在这里摆脱了世俗的等级、特权,脱离宗教与教会,可以回到自我本身,从狂欢节中获得纯粹的快乐体验。巴赫金认为:“节庆性成为民众暂时进入全民共享、自由、平等和富足的乌托邦王国的第二种生活形式”。草莓音乐节作为以音乐为载体的现代节庆,构筑了一个广场式的空间,人们回归到大自然和人本身,充分解放身心,并伴有诙谐、狂欢的笑,这种全民的“笑”是全民的(全民性是狂欢节的本质)、包罗万象的,既是欢乐、兴奋的又是讥笑的,既肯定又否定。2018年上海草莓音乐节举办地为上海滩运动公社,大型旷野给舞台搭建与设计提供了很大自由,主办方分不同音乐风格设立了“草莓舞台”、“爱舞台
6、”、“SUPERDRY M_DSK舞台”、“星球大战MSE舞台”和“YOUNG BLOOD舞台”等,且舞台之间并无遮挡物,为观众的自由流动提供充分物理空间。观众可以移动到不同风格的舞台欣赏到民谣、摇滚、说唱、流行等不同音乐形式。面对快速城市化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社会价值观倡导理性思维、追求利益最大化,人的主体性丧失,从而导致异化。草莓音乐节将城市青年从工业化的钢筋水泥之中解放出来,告别生活的压力,在远离城市的郊野亲近绿地、天空,追求本真的快乐,参与者们大声欢笑、尽情游戏。如今的草莓音乐节参与者们有着与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参与者们相似的行径,户外音乐节多举行于郊野公园,下过雨的草地泥泞不堪,参
7、与者们却很乐于在泥地里互相打闹、跳跃甚至翻滚,人们仿佛回到了孩童时代,通过身体的解放回归自然与本真,人们追求着日常生活中难以寻觅的自在与释放。18年草莓音乐节的尾声下起了瓢泼大雨,当窦靖童在雨中娓娓地吟唱着May rain并走向舞台边缘和观众一起淋雨时,观众的情绪达到高潮,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大雨未曾浇灭人们的热情,反而以反理性的方式给人们以情感爆发的出口。(摘编自廖宜凌空间符号消费:互动与狂欢的可能)1材料三中加点的“应用”一词的含义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测,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末陕西澄城8至11月庙会频率较低,可知我国北方农村在这几个月份多进行秋收等农耕活动。B清末民初澄城县
8、2月至4月高频率地举办庙会,反映了农业社会人们一直以来的对于耕种的祈愿和担忧。C经历了世俗化的转变后,庙会狂欢冲破文明社会的各种限制,足见其非理性。D城隍出巡的队伍行列完全模仿现实中地方官员的排场,是庙会活动对现实“官方符号系统”讽刺的一种表现。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狂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庙会的狂欢精神是指使用象征物品对“官方符号系统”进行嘲弄。B狂欢节的本质是全民性地追求日常生活以外的自在与释放。C巴赫金认为,狂欢可以使人回到自身,摆脱世俗等级,拥有第二种生活。D中国传统的非理性狂欢中拥有很大的理性意义。4材料四第三段划线句详细描述了音乐节的不同舞台,请简析其作用。5除了音乐节,当今
9、社会还有哪些活动具有庙会式的狂欢精神?请举一例,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这一活动的狂欢行为。(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月光白白天不懂夜的黑,其实谁也不懂。在夜里行走,总觉得脑后总有一双诡谲的眼,盯得脊梁骨阴森森冒凉气。我不敢回头,生怕一扭头,便与夜里游走的东西撞个正着。“黑夜无边,躲不掉,但有对付的办法。大人们说,走夜路,需解开衣服上面三颗扣,叉开手指,把头发往后翻三遍。我虔诚地照做了,迈开大步往前走。但我还是怕,身后的脚步声特别响,似乎黑夜里跟踪我的东西总甩不掉。我快步如飞,一边走一边往东边的山头看。东山的月亮每一次出来都是新的,似乎精心梳洗了一
10、番。其实,月光铺洒大地几千年,月还是那月,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也许看多了世态炎凉,心到伤处,连光都是高远清冷的。乡下的月光是白的,白得可以看清手指上的螺纹。那时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视,孤单的夜里只待月光。端一碗清清淡淡的稀饭,走出屋子,竹筷子碰着瓷碗,清亮的声音把夜敲得脆响。哧溜一声,月上东山了。月上东山时,我们便上晒谷场。互相吆喝着,聚在一起,玩那个时代童年里的游戏。有些家长管得严,不准娃娃晚上私自出来,我们便在家门口,打暗语般大声说着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小伙伴心领神会,找个借口,跨出房门,挪到庭院,悄咪咪就在漫天的白月光下无处可寻了。秋插上岸,做酒席的特别多。升学的、生娃的、过大生日的,每逢喜事
11、都要放电影。放电影的消息夹在风里,传播得特别快,范围也特别广,十里几十里,在夜幕降临时绝对传到耳朵里。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甚至什么片子都被摸得清清楚楚。上小学时,我经常跟在村里一大群小伙伴屁股后面,赶很长的夜路去看电影。其实,除了那些英雄们喊“同志们,冲啊”的战斗场面,和一招一式的武打情节,其余的看完立马就还给人家了,印象远没有当晚夜空中的白月光清晰。又一个月夜。跟村里的小伙伴们去看电影,结果消息有误,白赶了几十里路。回来的路上,大家并不感到扫兴,反而觉得是一次难得的月光游。大家说着笑着,竟不约而同地大声唱起歌来。他们唱得很动情,隐隐约约记得歌词里有“山一程水一程”,还有“来去太匆匆”之类
12、的。我从没听过,只觉得在月光下很有意境。那晚,月光很透亮。他们的脸上映着月的光,全是青春的气息。多年后,我回家乡,见到了其中几个曾经的小伙伴,他们的脸上再也看不到曾经的风华,沟沟壑壑的额头上,早已山一程水一程。月光下,还有我的堂哥。堂哥是独子,比我大几岁,有号召力,什么事总比我拿捏得好,跟他在一起有种强烈的安全感。堂哥经常带着我上山采野果,捉金铃子,摘香樟籽,把童年疯得到处都是。他有一头浓密的头发,头顶上却有个斑秃。只要一弯腰,那光秃秃的疤块在月光下特别亮。小伙伴们经常取笑他,给他取了个外号,喊他“月光”。开始他很生气,谁说就追着谁打。后来,他也不在意了,自嘲地说,哈哈,我有两个月光,再黑的夜
13、都不怕!后来,大家渐渐觉得没了生趣,“月光”的绰号也在月光里淡忘了。后来有一天,堂哥说眼睛看不清,后来竟什么都看不见了。去了很多大医院,也找了很多据说懂土方的赤脚医生,都治不好。就这样,堂哥的世界里再也没能升起月光。每到月夜里,他只能孤单地坐在谷坪上,头顶那块斑秃依然很亮。伯父守在他身边,旱烟冒着焦躁的火星子,一个又一个烟圈冉冉升起,蒙在月光上。那时物质条件都差不多,家家几乎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月夜里,小孩儿在一起,除了在游戏上论个高低,在嘴皮上也要论个输赢。月光下,几个小伙伴比各自的强项。在学习上他们都占不到优势,于是跟我拼爹。隔壁的小胖说,他爹看了很多古书,会讲三国演义里的煮酒论英雄,知道封
14、神演义中姜子牙助王伐纣封众神。你爹会吗?我一蒙,竟找不出老爹的一点文化资本。老爹一共十兄妹,他排行老六。在饱暖都成问题的年代,他在学堂里打了个转就跟田土混了。莫说读书,就连他自己的名字,都是用歪歪斜斜的线搭起来的。我从没听老爹讲过历史故事,一个正儿八经的故事都没有。每次睡觉前缠着他讲,他要么就讲他小时候那些鸡毛蒜皮的事,要么就是“古时候,有个和尚”千篇一律的开头和大致雷同的情节听得耳朵起茧。往往讲到一半,呼噜声骤然响起。他睡着了,我在夜里浮想联翩,各种莫须有的人物和情节滋长出来,在我的梦里此起彼伏。“双抢”,是南方农村逃不过的劫。“双抢”,抢两个时间点:在春季稻子成熟后开镰,抢在芒种前后全部收
15、割进屋;紧接着,犁田,拔秧子,抢在大暑前后把禾苗插下去。跟不上这个节奏,就指望不上秋收。一到“双抢”时节,老爹就着急。家里七亩水田,三个娃,母亲神志不清,劳动力严重不够。老爹腿脚不便,虽然每次都急匆匆地拼命赶,但还是比人家的进度慢一大截。月白如初。老爹抬头看了看天,说,好大的月!白天太热,趁这月光凉,去把水田里的秧苗插完吧。那夜的月异常白,亮如白昼。我踩着自己的影子,像追着一条逃命的鱼。月光把老爹一拐一斜的身影拉得很高大。老爹挑一担秧苗,一边高一边低,压弯了的扁担发出“吱嘎、吱嘎”的脆响,我总怀疑那是老爹的脊梁骨在响。田野里,到处都是刚插下去的秧苗,在夜露的滋润下,似乎可以听到生长的声音。水田
16、里,亮汪汪一片。每一丘田里都有一个月亮,发出白晃晃的光。抛秧,下水。左手捧秧,右手将一撮一撮的苗插到泥土里。水还有太阳的温度,柔滑的泥土里有一丝清凉,手指像触摸到了月光的肌肤。我和老爹都没有说话,弯着腰,退着走的腿划起哗哗的水声,一行行秧苗在前方立了起来。天上的月光掉到水田里,碎成了很多片,白晃晃的。老爹一直腰,月光落在他头上,融在两鬓的汗水里,发出一丝白的光。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我再也没见过故乡的月光。(散文选刊下半月2020年第7期)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中两次出现歌词“山一程水一程”,前者写出了童年时的纯真、无忧无虑,后者写出了人生的变迁,岁月的经历。B堂哥曾
17、经因为小伙伴笑话他斑秃而苦恼,可后来就不在乎了,这既反映了小孩子特有的心理特征,也写出了少年的成长。C父亲一到“双抢”时节就着急,这不仅是因为收割、犁田等农活对农家非常重要;还因为我家情况特殊,有自己的困难。D“月光融在父亲两鬓的汗水里,发出一丝白的光”,写出了父亲的衰老和勤劳,寄予“我”对父亲的体谅与内疚。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开头将白天和黑夜对立,营造了一种神秘、幽深的意境,有先扬后抑的效果;“我”按照大人们的说法解扣子一节,展现了独特、细腻的人生体验。B老爹讲故事一节,承接上文“我”和小伙伴“拼爹”的场景;所讲故事的贫乏和无聊,与他丰富的劳作经验形成对
18、比,自然引出了下文月下插秧的场景。C段画线句长短句结合,节奏多变,意蕴丰富。短句,节奏紧凑,表现父子俩插秧的动作熟练迅速;长句,节奏舒缓,表现插秧时的细节和细腻的触感。D本文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双重视角:一是过去的“我”,二是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过去生活的感受。8梳理结构,简要回答本文在材料的安排上有何特点。9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景初二年春正月,帝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四万讨辽东。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
19、力不当稍计役费也 帝谓懿曰“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对曰“渊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禽耳。”帝曰“然则三者何出?”对曰“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必先拒辽水,后守襄平也。”六月,司马懿军至辽东,公孙渊使大将军卑衍、杨祚将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诸将欲击之,懿曰贼所以坚壁,欲老吾兵也,今攻之,正堕其计。且贼大众在此,其巢窟空虚。直指襄平,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衍等尽锐趣之。懿潜济水,出其北,直取襄平。衍等恐,引兵夜走。懿击,大破之,遂进围襄平。七月,大霖雨,辽水暴涨,平地水数尺。三军恐,欲移营。懿令军中
20、“敢有言徒者斩。”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懿皆不听;曰“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雨霁,懿乃合围,昼夜攻之,矢石如雨。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八月,渊使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却兵,当君臣面缚。懿命斩之,檄告渊曰“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迎之。孤,天子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得礼邪!二人老耄,传言失指,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渊复遣侍中卫演乞克日送任,懿谓演曰“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王午,襄平溃
21、,渊与子修将数百骑突围东南走,大兵急击之,斩渊父子于梁水之上。(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B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C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D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与“出郭相扶将”(木兰诗)两句
22、中的“将”含义不同。B御史大夫,职官名,汉时是御史府的长官,主管弹劾、纠察及掌管图籍秘书。C肉袒牵羊,指裸露上身,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仪式。D老耄,古代用于指百岁或百岁以上的老人,亦指衰老昏聩,文中指后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懿认为,公孙渊会孤军远征,先据守辽水,然后退守襄平,这是下策,他必然会被擒获。战局最终的发展果如他所料。B面对辽水暴涨的不利局面,军中将士多有恐慌,司马懿既不移营,也不进攻,耐心等待雨停后合围猛攻,最终大获全胜。C公孙渊在弹尽粮绝、死伤无数之时,派王建等人向司马懿请降,司马懿以公孙渊没有面缚而降不合礼仪为由斩杀了使者。D
23、司马懿拒绝了卫演约定日期送去人质的请求,他认为既非真心投降,那就要准备好赴死,最终将公孙渊斩杀于梁水之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2)贼所以坚壁,欲老吾兵也,今攻之,正堕其计。14卑衍、杨祚率兵在辽隧驻扎,并围城挖掘壕沟,司马懿是如何大败他们的?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
24、所写。毂纹:水中细小的波纹。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片首句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B“归来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时间之晚,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酒醉的情态。C上片后三句写家童鼻息如雷导致作者心烦意乱无法入眠,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无奈。D下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的叹息:遗憾自己总是身不由己,总免不了劳苦奔波,从而达不到真正的物我两忘的境界。E一叶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飘逝,不由得让作者感慨万千,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16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
25、可离。”这首词中也有这样的词句,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马说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是“_,_”。(2)荆的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3)孟子梁惠王上中论述渔业和林业方面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有所节制的句子分别是“_”和“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通过古老的基因片段,付巧妹和她的团队探究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揭开了一个又一个谜团,她也在_的奋斗坚守中成长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数万年前的尘
26、土与灰烬中,搜集人类祖先残存于世的基因片段,进行重绘、破译,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和迁徙之路。这听上去是一件颇为浪漫的事,实则是极为困难的工作。付巧妹在古人类基因的密码之海中徜徉了10余年,破译了东亚最古老的现代人基因组,提供了东亚尤其是中国古代人类遗传、演化、适应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为中华民族的形成演化及中华文明的探根溯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佐证。创新的过程往往漫长而艰辛,不仅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还要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在德国深造时,没有古基因领域基础的付巧妹,通过看文献补课,以_打动了国际古基因领域的资深教授。从博士三年“几无成果”到领衔的研究入选自然杂志“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她从不
27、止步,正是因为她能够俯下身子,能够耐住性子,能够“甘坐冷板凳”,_,付巧妹带领团队才将我国的古遗传学研究推进世界前列,才为我国该领域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作出这样卓越的贡献。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后将修改好的句子写下来。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农业科学研究员周美亮从2007年读研究生开始,到2015年从荷兰莱顿大学结束博士后工作归国,他的工作从未离开过荞麦。在周美亮看来,在作为荞麦起源国而野生资源保存较少的我国,完成野生荞麦种资源搜集和调查这项紧迫的任务就是他的使命。“我
28、们有国家作物种质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的支持和资助,和过去相比,这样的条件 ,没有理由不做好这件事。”周美亮说。每一次野外考察长达几十天,每一次都堪称囧途,甚至是险途。有一次,周美亮和团队队员在川滇藏交界一带寻觅时,眼瞅着前方的车辆不幸被落石砸中,现在回想,他仍 。野外考察,充满未知,异常艰辛,无路可走、起早贪黑、风餐露宿如家常便饭。但艰难的考察有时也会带来意外的收获。“发现一株珍稀的野生荞麦就像发现了一个星星,那星星向大家点头致意,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便荡漾开来。”周美亮笑着说。在他心中,搜集种质资源的工作“太重要了”,只要能搜集到更多的野生荞麦品种,即
29、使再辛苦,他都觉得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讲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口号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2017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得语文者得天下。当下教育界的流行语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人们在庙会中
30、维护和实践传统秩序和等级限制2C3B4划线句罗列草莓音乐节舞台名字和空间样态,展现了音乐节的舞台身处自然之中,且依据音乐风格命名,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点。使得参加音乐节的人群可以在平等开放的空间中进行交往和对话,与上文音乐节构筑空间使人回归自然和人本身,解放身心相呼应,为下文音乐节以反理性的方式给人们以情感爆发的出口作铺垫。5分析示例1:双十一购物节是一场全民线上消费狂欢,消费者在直播间、折扣、满减的诱惑下抢购拼单,一夜全民消费几十亿。从形式上来说,购物节狂欢是非理性的,是现代高强度社会环境下,消费者对生活焦虑和经济压力的宣泄。其中或许也暗含着理性的目的,即从貌似可操控的“下单即省钱”中重拾
31、现代社会失去的生活确定感和控制感。但某种程度上,情绪宣泄主导下对省钱的追求,又会落入消费主义的陷阱,变成对既定秩序的维护。现象举例:双十一购物节、抖音、选秀和相亲节目、泼水节等(社会现象合适)文章观点:狂欢一方面在突破传统的等级秩序,一方面又在维护既定秩序;反理性的狂欢行为会给人情感爆发的倾泻口;狂欢非理性的表现形式中可能潜涵着一种理性的目的。6D7A8(1)以月光为线索(或围绕“我对童年或故乡回忆”展开)(2)材料之间散点并列,详略得当。在作者的回忆中,简略概述了童年与伙伴做游戏、看电影以及月光游的童年经历;重点叙写了堂兄和父亲的故事。材料“形散而神聚”,抒发了作者真挚的情感。9(1)“月光
32、白”指记忆里童年时代乡下高远、清冷、透亮的月光;(2)“月光白”也象征着童年时代的纯真无暇以及童年的美好时光;(3)“月光白”寄寓了我对堂兄遭遇的同情以及一种期待堂兄眼睛复原的美好期望;(4)“月光白”象征着父亲的勤劳质朴的品质,寄寓了作者体悟到父亲的辛苦和亲情的美好的感激之情;(5)“月光白”寄寓了作者绵长的、永不断绝的思乡之情。10C11D12A13(1)只有明智的人能考察衡量敌我双方的实力,才会事先有所舍弃,这已经不是公孙渊的才智所能达到的了。(2)敌人坚守营垒的原因,是想要让我方军队陷入疲劳,我军现在攻打他们,正好落入他们的谋算。14魏军先是打出许多战旗,装作向南出击的样子,以吸引卑衍
33、等人向南接着司马懿率军暗中渡河,向北直奔襄平最后司马懿率军迎击连夜撤回的卑衍大军,大败他们。15CE16上阕叙述词人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词人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人生的得失荣辱仿佛被一笔勾销,令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其中充满超然物外的理趣。下阕中“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既是写深夜风停、水面平静之景,也是词人所追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的一种体现,是词人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的一种表达。17 (1)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2)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3)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入山林18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静心笃志/沉潜专注19从数万年前的尘土与灰烬
34、中,搜集人类祖先残存于世的基因片段,进行破译、重绘,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日常生活和迁徙之路。20排比,由“能够”一词引出三个内容相关,结构相近的句子构成。通过排比从不同方面写出了付巧妹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原因,展现她谦虚扎实、有钻研的毅力,耐得住失败和寂寞这些科研者身上的美好品格,同时增强了表达气势。21前所未有心有余悸甘之如饴22我国的野生资源保存较少。我国是荞麦起源国。野生荞麦种资源的搜集和调查工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周美亮把野生荞麦种资源搜集和调查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23将“珍稀的野生荞麦”比作星星,突出了野生荞麦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星星向大家点头致意”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野生荞麦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更表现了大家遇到“珍稀的野生荞麦”的欣喜之情。“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便荡漾开来”以比喻表现了笑容像湖水一样在每个人脸上不自觉地呈现的情形。笑容荡漾和星星致意相互呼应,极具画面感,相映成趣。24略